火針療法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中醫治療方法。《黃帝內經》「大針」「燔針」或「焠刺」第一次明確記載了火針療法。《靈樞·經筋》雲:「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靈樞·官針》雲:「焠刺者,刺燔針則取痺也。」具有操作簡便,副作用小,成本較小等優點,近年來我院皮膚科廣泛運用於臨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針灸聚英》雲「蓋火針大開其孔穴,不塞其門,風邪從此而出」,即火針開門祛邪,給邪以出路,此邪多為風邪,因風性善行而數變,可表現為癢,而大多數皮膚病兼見癢症。
《理論駢文》雲「熱證可以用熱者,一則得熱則行也,一則以熱能引熱,使熱外出也,即從治之法也」,故火針療法可以熱引熱,以治療火熱型皮膚病。
《紅爐點雪》曰「凡虛實寒熱,輕重遠近,無往不宜,蓋寒病得火而散者,猶烈日解冰,有寒隨溫解之義也」,而火針兼具針和灸之效,能夠借火之力,以增強經氣的陽熱作用,舒展經脈,調和氣血,最終達到治病及防病的目的。
帶狀皰疹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皮膚病,臨床上表現以條帶狀分布的簇集性水皰為特點。火針治療帶狀皰疹初期可以祛邪外出,予邪以出路,使邪祛疹消,縮短病程,提高效果。
基本操作:中粗火針針刺阿是穴(皰疹皮損處),深度達皰疹底部,「蛇頭」至「蛇尾」,並在皰疹四周點刺數針以防止其擴散,若皰疹較多可分批進行,先刺早發後刺晚發,垂直進針,疾入疾出。
白癜風為皮膚科常見的皮膚色素脫失性疾病,傳統中醫火針結合其他療法可有效緩解部分患者的皮損症狀,為治療該病提供新的治療方向。
基本操作:火針點刺皮損部位, 以微出血為度,多用於穩定期白癜風。
火針對於痤瘡的治療,能消腫排膿、祛瘀散結,從而消除丘疹、膿皰、囊腫、結節等病損,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操作方法:紅腫期、化膿期痤瘡對準其頂點,一針刺至 基底部,不擠壓,有膿等分泌物讓其自然流出,對囊腫性或 聚合性痤瘡需在隆起部位加刺數針。
中醫稱銀屑病為「白疕」,火針治療復發率相對較低,且療效確切,價格低廉,副作用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溼疹,屬於中醫學的溼瘡、浸淫瘡範疇,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皮膚炎症性疾病。皮損以丘皰疹或苔蘚樣變為主。
基本操作:用火針圍刺皮損 , 配以脾腧、肺腧速刺。
扁平疣多因皮膚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於淺表形成的一種良性贅生物,火針可以直達病所,使疣體迅速脫落,故可用於扁平疣的治療。
基本操作:從疣的中央迅速刺入,深達 疣的根部,疣體較大可向周圍擴散圍刺,達表皮即可。
①選擇合適的針具,例如治療面部疾病,多採用細火針,或由火針演變而來的毫火針,而對於四肢及肌肉組織比較豐厚的部位,一般多用中粗火針。
②選擇適宜的針刺方法,若皮損較小,或有膿液的部位,比如痤瘡,可進行點刺。若皮損較大,比如銀屑病,一般採用散刺或圍刺。
③針刺深度要適宜,《針灸大成·火針》雲「切忌太深,恐傷經絡,太淺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所以火針進針以直刺為主,以確保其進 針深度。
(編輯:劉倩穎)
石家莊市中醫院皮膚科
更多精彩皮膚知識,請掃描下圖的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平臺。
國家中醫重點專科皮膚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十二五」重點專科皮膚科;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皮膚科組長單位;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皮膚外治療法重點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