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作家連做七場直播的「書店守望計劃」,給了我們哪些啟發?

2020-12-20 澎湃新聞

疫情發生以來,書業內部發起了各種線上直播活動,有嘉賓對談、讀書分享、雲遊書店、帶貨賣書等等。在世界讀書日期間,各類線上直播更是「遍地開花」,叫人「眼花繚亂」。

其中,由騰訊新聞華文好書於4月23日至29日發起的「書店守望計劃」邀請七位作家——李修文、沈奕斐、李敬澤、梁鴻、黃德海、路內、張執浩分別做客武漢物外書店、上海志達書店、北京小眾書坊、北京單向空間、上海鍾書閣、上海作家書店、武漢時見鹿書店,展開七場直播。

在直播中,作家們也「李佳琦」附體,為書「吆喝」,為書店助力。比如李敬澤在小眾書坊的那場直播達到圖書成交單數137件,成交金額11141元,引起了文學圈、書店業與出版界的共同關注。

北京單向空間·東風店 文中書店圖片均由書店方提供

北京小眾書坊·雍和書庭

李敬澤在小眾書坊那一場,購買五本書可贈一份「每日一雲」日曆,讀者若留言說明自己的生日,李敬澤便會在日曆中的那一天寫上一句話。 騰訊新聞華文好書 供圖

現場:「一探」作家的朋友圈,並有一份特別的紀念

回顧七場直播,「書店守望計劃」發起人王姝蘄表示每一場都有「不同的玩法」。比如在李敬澤那一場,購買五本書可贈一份「每日一雲」日曆,讀者若留言說明自己的生日,李敬澤便會在日曆中的那一天寫上一句話;梁鴻在單向空間的那一場玩起了「真心話大冒險」,與讀者之間的互動非常精彩;再比如路內在作家書店直播時,把自己珍藏的小物件也帶上贈送讀者;沈奕斐談家庭關係時直接拉了老公出場。

「每一場的直播彈幕都非常有趣,也可以說是『作家的朋友圈』。」王姝蘄說,梁鴻直播那場,大家開玩笑說許知遠滯留在日本,要賣書給他湊機票,結果許知遠本人就帶著「聽說在給我湊機票」跑進了彈幕;李敬澤直播時,徐則臣在彈幕中慫恿他現場寫書法送原件;黃德海那場,李洱留言玩笑說:「聽說要把我賣了」;當梁鴻在彈幕裡當吃瓜群眾時,還被《十月》編輯季亞婭「逮著了」,上演了「在線催稿」;孫甘露化名「上海流水」,每場必到,在線學直播;張楚、阿乙等都在熱情下單。

熱鬧的互動之外,七場直播的銷量也相當可觀,最高的兩場成交金額上萬。「在我們的觀察中,要做好一場直播,書店自身的配合非常重要。」王姝蘄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比如直播時連結圖書的庫存保證、與帶貨嘉賓氣質相符的圖書或文創推介、贈禮與包郵服務等因素,都對觀眾的實時下單產生了很大影響。

「這幾場直播的書價都比同期大型電商平臺上的價格要高,但我們為這些書添加了只有在直播時下單才有的附加值,比如書上的作家籤名及2020.4.23世界讀書日的日期,以及贈送出423套紀念版『書店守望計劃』藏書箋。藏書箋上有李敬澤的書法《守望》,也有楊宏偉版畫《十月》《美麗的天空》。也就是說,作家籤名、買書日期以及藏書箋一起構成了一份完整的紀念意義。」

在王姝蘄看來,讀者在未來的任何一個時間點翻開這些書,都能想起在2020年實體書店備受衝擊亟需幫助之際,自己曾與作家一起貢獻過的力量,「這本身就是一種特別的紀念與懷念。」

上海志達書店

上海鍾書閣·靜安店

作家:談不上喜不喜歡,但值得一試

那對於作家來說,面對鏡頭、直播帶貨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評論家李敬澤一開始還以為「做直播」就類似於參加過去的讀者分享會,連手機都沒帶就坐上去了。等人往那坐好,他發現自己得對著手機。等身旁的主持人奔著賣書聊起來了,他這才理解:「噢,原來是要當李佳琦啊!」

「當時有點懵,有點調整不過來,但要努力調整。而且本來也想好了,要幫助疫情時期困難的書店。」事後李敬澤想,線上直播確實和通常說的傳統分享會有很大不同,「分享會基本是『我說你聽』,最後讀者提問。但是線上直播的互動性是更強的,實際上你要不停地看彈幕,不斷對彈幕作出回應,和觀眾對話。但是我那天也看不清彈幕上的字,只能跟著主持人的節奏走。」

「應該說,線上直播和過去的線下分享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比如過去做對話或者分享,你怎麼能看手機呢?現在要盯著手機看。」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我沒有覺得新模式有什麼不好,我對它也沒有特別大的興趣。但我意識到,它可能成為未來,哪怕是疫情結束以後,在網際網路生態中的一種常態模式。」

作家梁鴻也向澎湃新聞記者坦言,做線上直播確實挺有挑戰:「在線下,你能看到觀眾表情,你知道他在。即使他頭低著,你也知道他聽見了。」

「這次我主要想幫助書店,但對於能帶多少貨,我並沒有信心。因為書不同食物或其它,它是個慢熱的事情。」她表示,「作為寫作者,我還是想講內容,忍不住就講起了書,賣貨卻亮不開嗓子。作家也不見得時時都在寫作,偶爾出來吆喝幾聲,也還是不錯的體驗。但經常做的話,可能就要因人而異了。」

除了適應鏡頭,適應「吆喝」,作家們也要面對「技術上的考驗」。比如評論家黃德海提到,因為彈幕不斷,自己的介紹隨時有被打斷的可能,他要記住之前「中斷在哪裡」,後面接著講下去。為了做好推介,他還特別花了兩天時間「溫習」要談的書。「偉長跟我講,內容既要準確,又不能太深,還要注意生動。這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也是一邊講一邊學。」

在他看來,線上直播與線下分享最大的不同是對書的推介必須言簡意賅:「在線下,我們可以慢慢討論一本書的內容,會談得比較深入。對於直播這樣的新形式,談不上喜不喜歡,但既然對讀書與書店有益,就值得一試。」

作家李修文也說,自己對於這樣的直播還算適應。「交流還行,帶貨能力有待加強,不過這可能只是特殊時期的無奈之舉,還是希望更多的人來關注陷入困境的書店。希望大家早日去實體書店買書,實體書店不僅是賣書之處,也是同氣相求之所,它是無可替代的。」

上海作家書店

武漢時見鹿書店

書店:讀者黏性是最需要去維護的

「直播的過程其實是一場和讀者互動的狂歡,它的效果不完全取決於賣了多少東西,而是嘉賓在兩小時裡與觀眾創造了怎樣的互動,包括留言、提問、小禮物、抽獎等等。」評論家、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稱,「在這一系列的直播裡,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就是公益。它畢竟是一場助力書店的活動,所以我們反覆強調觀眾下單的每一本書都是在幫助書店。我們希望大家也因此關注到實體書店,等生活恢復後,常來書店。這個理念給了我們很大的動力。」

鍾書閣芮歐店店長原揚告訴澎湃新聞記者,4月27日鍾書閣直播那場有近40萬讀者在線觀看,銷售額相當於他們現在三天的營業額總和。當晚直播中的連結圖書一律88折,華東地區還享包郵服務。

在她看來,這一場直播的銷售轉換率之所以高,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直播帶貨官本身就是著名作家、評論家,有自己的讀者粉絲群;二是騰訊直播平臺的流量加持;三是世界讀書日期間的社會效應。

「但是我們的困難不止兩三天。」原揚直言,「鍾書閣在天貓也做直播,觀看人數最高時有13萬人,還遠遠不夠。未來我們在圖書內容推薦、帶貨官培養上,都還需要時間和心血。」

「書店守望計劃的出發點很好,對書店也確有扶持和幫助。」上海作家書店負責人姜海濤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疫情期間書店收入很受影響,作家書店至今尚未開放二樓咖啡區,也就是除了圖書之外,沒有其他任何收入,「從當晚兩個多小時的直播效果來說,比平時可觀、可喜多了。」

「參與這樣的活動,我們也在思考如何進行在線觀眾的直接轉換。」姜海濤提到了近期實體書店都不可迴避的現實問題——線上「吆喝」好了,讀者扭頭就到折扣更低的電商平臺下單了。

「所以在作家籤名本之外,我們也為讀者推出了豐富的禮品。換言之,雖然我們沒辦法做到電商那樣的折扣,但一定可以讓讀者感受到書店的真誠。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想這次直播只是純粹的吆喝,我們還希望讓線上讀者親近我們,信賴我們。」姜海濤說,他很感謝上海作協各個兄弟單位的支持,將各大文學雜誌作為禮品贈予讀者。作家路內與評論家李偉長也帶來了他們私人的禮物,比如一套售價2019元的莫言全集賣出後,路內送出了他珍藏的日本小杯。

在姜海濤看來,書店經營的關鍵在於增加讀者的黏性。「我們的讀者一直很關注書店,比如什麼時候開門,什麼時候再辦活動,這些黏性是需要我們去維護的。如果一直沒有消息,大家漸漸習慣了,會覺得有你沒你都一樣。我們也一直在想辦法,如何傳遞好我們的心意。」

武漢物外書店

在直播中,作家們也「李佳琦」附體,為書「吆喝」,為書店助力。 騰訊新聞華文好書 供圖

出版社:未來書業會出現更多資源整合

在這次的七場直播中,李偉長做了三場的主持人。儘管他長期擔任上海思南讀書會的主持人,但主持直播的感受與之前完全不同。三場下來,每一次也有不同的心得與體會。

「同樣是線上直播,主持人可以偏重和嘉賓對話,也可以偏重帶貨賣書。」李偉長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做完第一場後,他決定後面兩場都偏重帶貨。「這次直播最大的目的在於幫助書店。所以在那個時間裡,我們扮演的是一種『店小二』的角色,就是用相對文學的方式說這些書好在哪裡。」他說,「直播賣書和直播對話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和觀眾的距離更近,帶貨官就像是一個圖書導購,必須在幾分鐘時間裡用最簡潔通俗的話告訴觀眾——這本書好在哪?為什麼要買它?」

4月27日鍾書閣直播場也是上海文藝出版社的圖書專場。小文藝口袋文庫·知人系列、李洱作品系列、朱光潛作品集、《風眼》等作品均受到觀眾歡迎。李偉長透露:「針對鍾書閣的書店風格、讀者定位,我們市場部的同事選出了氣質最合的37種圖書,爭取到了出版社專場。對於上海文藝來講,在近40萬讀者面前一一呈現社裡近兩年的這些好書,這個機會比賣書本身更加珍貴。」

在他看來,直播出現了,這是現實,被理解為一種新的業態也正常。「清醒的出版人會知道這種變化不見得是革命。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出版的營銷策略正在發生變化,帶貨多少變成了直接的營銷數字,這才是出版機構需要面對的問題。對讀者而言,好書才是恆久遠的鑽石。」

「通過這次直播,我們也可以預見未來圖書行業會出現更多資源整合的情況。」李偉長說,「作家、書店、出版社、平臺方,大家尋找彼此契合的點,抓住這樣的點,相互融合,實現共贏。」

「書店守望計劃將持續下去。」對於書店人、出版人的積極反饋,王姝蘄透露,「如果書店、出版社有優秀的直播策劃與執行能力,他們可以入駐騰訊直播,自主開播,將直播售書常態化。暫不具備直播條件的書店,可以與華文好書協作,通過華文好書的優質直播節目幫助書店分銷圖書,華文好書不收取任何分銷佣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2020北京書市「書店之夜」:名家帶貨,守望北京實體書店
    這種情況下,書店也開始自救,舉辦線上的各種直播活動,請作家們帶貨等等,此外,行業裡也發起一些倡議,如為了不讓實體書店消失,北京長江新世紀聯合白巖松等眾位名家發起「書店的春天——拯救實體書店」聯合倡議;世界讀書日前後,騰訊新聞華文好書發起「書店守望計劃」,邀請七位作家直播帶貨,幫助武漢、北京、上海七家實體書店在線銷售。
  • 北京市委宣傳部攜手騰訊新聞 發起「北京實體書店守望計劃」
    王野霏在揭幕儀式上表示:「這項計劃旨在利用我們的政策扶持力量和騰訊平臺的內容優勢,引導北京市實體書店整體進駐,幫助實體書店利用線上平臺推廣、網絡直播帶貨等形式,轉換經營思路,擴展盈利模式,擴大讀者影響力,彌補線下虧損。接下來,我們也將和騰訊一起,通過精品內容精推和直播帶貨功能,助力書店實現銷售方式轉化、流量沉澱和空間露出、流量共推等功能,不斷提升北京實體書店的運營能力,促動實體書店可持續發展。」
  • 近百場!這一夜,北京書店在直播
    【環球網文化記者 張嘉玉】打開補光燈,對著手機鏡頭直播帶貨,許多書店人這樣度過了6月12日的夜晚,近100場書店直播遍布京城。這是2020北京書市開啟「書店之夜」直播系列活動。八成實體書店受疫情衝擊閉店 北京支持書店直播轉換經營思路「北京書店之夜」主會場設在朝陽公園,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野霏、主持人敬一丹、作家祝勇和徐則臣等走進「北京實體書店守望計劃」直播間。
  • 「燃燈計劃」後還有「星夜聯航」,線上活動如何拉動書店銷售
    「星夜聯航」每月策劃4至8場統一主題的線上活動,內容涵蓋詩歌、文學、影像、音樂、戲劇等文化藝術多方面。全國所有書店、文化機構、讀書會、文化社群均可加入。「星夜聯航」策劃人、碼字人書店創始人李蘇皖在活動預告裡寫道:「這必將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春天,在短短一個多月中,我們進行了對生死、族群、社會、行業、歷史、時間、人生、情感的各種思考甚至論戰。
  • 「這裡是書店,我們在直播!」 書店玩直播只是為了「賣書」?
    「相比賣書,更重要的是陪伴」2月3日,鍾書閣官微發布了推文:「宅家也能逛書店,鍾書閣首次直播公測,帶你逛特殊時期的『無人書店』」,並在當天做了測試,成為了業內首先發起直播的書店。2月4日下午,書店店長化身為「主播」,一邊帶領大家在書店各處參觀鎮店之寶,一邊推銷圖書,4個小時後觀看人數達到了8769人,評論超1萬條。由於效果不錯,鍾書閣不僅連續推出了多場直播,還帶動了書店行業紛紛加入直播的隊伍。在鍾書閣宣布進行直播後不久,新山書屋也推出了直播。
  • 碼字人書店蘇皖:自由是你可以選擇不做什麼
    小平臺上的那面藍色書架是「影的書牆」,右側裝滿詩集的書架床靈感來源於日本有名的書店B&B模式,叫「詩的溫床」,這兩處幾乎成為書店裡最吸睛的拍照打卡點。 碼字人書店內景在書店正式開始前,蘇皖在找好的空房子裡,做起了快閃書店。在快閃活動中,邀請了青年作家文珍來做活動,也是後來碼字人書店做的第一部沉浸式話劇《請和我跳最後一支虛舞》的劇作者。
  • 書店店長化身淘寶主播 全國200家書店上淘寶直播「雲讀書」
    在被稱為「最美書店」的鐘書閣泰晤士小鎮店,店長陶舒婷一個人在碩大的店鋪裡,和淘寶直播間的讀者分享經典文學作品《挪威的森林》、《霍亂時期的愛情》。聊到興起時,她還跟讀者互動起來:「我發現今天跟直播間粉絲們的品味相當一致,歡迎你們以後也來看我們的直播,一起讀書。」
  • 英國書店如何應對疫情:滑板配送、作家出資送福袋
    該書店的負責人說,很多人想看能讓人放鬆的書,所以我們推薦了很多輕小說,如果讀者很難有可以集中閱讀的時間,那麼我們會推薦一些短篇小說集。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要保證供貨,如果快遞停了,我們就需要想其他辦法。凱特·麥克洛斯基去年八月才開了一家名為「山茱萸與雀鳥」的書店,目前還沒有閉店,但預計會被要求關門。
  • 全國200家書店集體上淘寶直播 圖書直播場次同比暴增10倍
    近日,鍾書閣、志達書店、麥家理想谷、中信書店、蒲蒲蘭繪本館等200多家知名書店集體變身淘寶直播間。這些書店大多是潮人們平時會去打卡的「網紅書店」,如今很多人無法出門,書店店長就化身主播用手機帶讀者「雲打卡」逛店、推薦新書。
  • 法醫秦明上直播 作家奔波少了 表情包多了
    4月24日晚,秦明在自家書房開始了世界讀書日主題的直播。開播才15分鐘,就有2000多人湧進直播間。秦明駕輕就熟的能力,讓人不敢相信,一個月前,他還是個直播新手,這是他第5場直播。因為疫情,今年4·23成為一個不一樣的讀書日。原本諸多的線下交流全轉線上,作家、出版社和大大小小的閱讀空間都在變著法子和讀者「雲互動」。
  • 北京書市:線上直播熱 線下書香濃
    近百場書店直播,探索文化「線」場6月12日,是許多愛書人的不眠之夜。深夜12點,北京布衣書局的創辦人胡同,開心地記錄下了這個以書為名的夜晚:「二十分鐘前,我才從朝陽公園趕回來,拎著三個袋子,背著一個大包,手裡還拿著那個直播設備。」
  • 實體書店向線上遷徙,只能為電商引流嗎?
    這背後還有哪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向線上遷徙,但還不足以開闢另一條生命線在「保衛獨立書店」直播企劃的第二天,《單讀》主編吳琦也來到單向空間的淘寶直播間,重點推薦了《下一次將是烈火》《致憤青》《大象席地而坐》《單讀 20 新新新青年》。當晚他推薦的書總共賣出約200本,其中由他翻譯的《下一次將是烈火》附帶籤名,賣出了50本。吳琦笑言,這個銷售轉換率已經「非常不錯」。
  • 疫情下的實體書店:抖音直播自救,線上社群帶貨
    「書店可以試著與好的作者與出版社合作,在線上活動中開放讀者資源,讓出版社直接發貨,同時也省去了採購成本。」據悉,廣西師大出版社已發起了「書店燃燈計劃」,邀請各位作家進行線上分享,由出版社承擔線上直播所有設備成本,並與各大書店社群進行內容共享。目前全國已有150多家書店報名。
  • 盤活書店私域流量實現銷售轉化,「陪伴計劃」第27期來了
    本期直播,冰心獎獲獎作家「熊大叔」肖彧上線與小讀者互動,並分享文史閱讀經驗與學習方法,同時分享如何提升孩子對於文史的學習興趣。直播中會講到哪些書「熊大叔講文史」系列肖彧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它是真正的屬於孩子的歷史——長於文史的熊大叔,用現代人的表達方式去講解歷史
  • 泉州計劃派發30萬元電子優惠券 為實體書店加油
    日前,「風雅頌」書局主理人連真送來了好消息:他們的新店已定址落戶豐澤區。更值得高興的是,泉州市新聞出版局傳來消息稱,今年將計劃派發30萬元的電子優惠券,支持實體書店生存,倡導全民閱讀,讓泉州書香味更濃。  復甦:書店人流量正在增加  除了中心市區的「風雅頌」書局外,連真在晉江五店市及東海的「海上海」還有兩家書店。
  • 盤活書店私域流量實現銷售轉化,「陪伴計劃」第32期來了
    大語文時代家長和孩子卻總感覺使不上勁閱讀跟不上,寫作又無從下手當語文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語文我們的孩子要何去何從兒童文學作家徐玲將親自上線為孩子答疑解惑直播分享閱讀的秘密尋找克服寫作畏難心理的鑰匙以及如何在生活中獲取寫作的靈感
  • 書店夜未眠,單向空間瘋狂的360小時直播實驗
    4 月 14 日- 4 月 30 日,單向 LIVE 將開啟「閱讀雙周」特別實驗:書店不眠夜。從4 月 14 日 10 點開始,單向將連續 360 小時直播書店動態。你能看到知名作家、編輯來訪,也能看到書店的真實營業狀態、員工的寫實記錄、最心水的文創品牌、不定期掉落的單向福利……單向還會和會員朋友們一起,堅持「瘋狂朗讀夜」的共讀傳統。以往的書店線下活動全部線上可見!
  • 線上閱讀+直播互動,書店APP開發能否幫助傳統書店破局重生?
    相較於旺盛的線上知識消費市場,傳統書店的經營卻陷入了困局。 近年來,傳統書店面臨著人工、店鋪租金等高昂成本支出,書籍展示空間也有限,選品常常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加上電商衝擊、固定成本增加和解決消費者需求的多重壓力,實體書店的整體運營已經舉步維艱,急需結合網際網路,做出適當的改變,才能夠找回優勢,贏回市場!
  • 盤活書店私域流量實現銷售轉化,「陪伴計劃」第28期來了
    也會收到家長的這類問題:「我需要怎樣幫助孩子提升寫作能力呢」本期直播,「陽光姐姐」伍美珍來啦!與家長和小朋友互動,一起探索孩子的閱讀與寫作規律。「陽光姐姐」伍美珍總是被孩子們評選為「最喜愛的作家」,她的作品貼近少年兒童生活,記錄著他們成長的煩惱和喜悅,充滿童心,故事既好看有趣,又清新感人。
  • 盤活書店私域流量實現銷售轉化,「陪伴計劃」第24期來了
    本期直播,我們邀請到了楊紅櫻老師以「童年閱讀的意義」為主題,開展閱讀講座,為廣大家長和小讀者講述如何在閱讀中汲取精神力量,如何在生活中體悟幸福感。直播中會講到哪些書笑貓日記-幸運女神的寵兒楊紅櫻明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