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破譯「基地」密碼騙款2000萬中情局及軍方相繼中招
冒牌專家忽悠美國政府八年
美國媒體近期披露的一則新聞讓人大跌眼鏡,一名軟體專家自稱找到了破譯「基地」組織策劃恐怖活動的密碼,據此從美國情報和軍方部門騙取了巨額合同經費,涉案金額近2000萬美元。美國政府為避免尷尬境地,對此案諱莫如深,迄今未對涉案者提起法律訴訟,冒牌專家對個中情節也三緘其口。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鄒強
《花花公子》最早揭露
冒牌專家丹尼斯•蒙哥馬利的故事在一年多以前就浮出了水面,《花花公子》是最早揭露其醜聞的媒體之一。
蒙哥馬利現年57歲,是一名嗜賭成性的電腦軟體專家,早年在內華達州著名的「離婚城市」裡諾經營一家小型電腦軟體公司。大約10年前,蒙哥馬利自稱發明了一項軟體專利,能夠破譯「基地」組織通過阿拉伯「半島電視臺」傳遞的活動信息,分辨美國「掠食者」無人機拍攝的恐怖分子的圖像,以及發覺敵對潛艇靠近時發出的噪音。
蒙哥馬利開始四處兜售自己的「專利產品」,好萊塢一名製片商表現出一定興趣,想在電影拍攝中利用其軟體的圖像辨別功能。但到了2002年,蒙哥馬利尋找到了更重要的合作夥伴。
在當時一名共和黨眾議員的牽線搭橋下,美國中央情報局成為被忽悠的對象。有官員評價蒙哥馬利的破譯密碼是中情局歷史上「最重要和最機密」的情報工具,如獲至寶的中情局為此狂喜了數月之久。
蒙哥馬利因此獲得了上千萬美元的研究合同,他還向中央情報局和國土安全部吹噓,自己的「專利」能夠破譯「基地」組織利用飛機策劃恐怖活動的航班號,以及對恐怖活動實施的經度和緯度進行準確定位。
布希總統上一當
2003年12月,蒙哥馬利根據從「半島電視臺」破譯的信息發出一則警告:從英國、法國和墨西哥飛往美國的航班將被恐怖分子劫持。
中情局慌忙向時任總統布希匯報,布希總統隨即下令讓這些班機掉頭返航或在進入美國之前擇地降落。曾參與當時會議討論的前政府官員回憶稱,有人甚至提議美國應該擊落這些飛機,因為恐怖分子很可能劫持航班對美國發起又一次「9•11」式的襲擊。
正是這齣戲劇讓蒙哥馬利露出了馬腳。法國方面對本國航班被勒令迫降大為光火,法方進行的秘密調查表明,蒙哥馬利所謂的「科技專利」純屬假冒偽劣。美國中情局在這一年也開始懷疑蒙哥馬利的破譯工具,布希政府中的反恐官員也在私下抱怨「被騙子給耍了」。
2006年,美國聯邦調查局對蒙哥馬利進行了秘密調查,發現了不少他造假的證據。但聯邦調查局未能最終揭穿騙子的面目,因為一名法官判定聯邦調查局以「不適當」的方式對蒙哥馬利的住宅進行了搜查。為避免家醜外揚,發覺上當的中央情報局也沒有展開內部責任追查,大家對蒙哥馬利的事情當作沒有發生過一樣。
蒙哥馬利依舊走紅,受到寶貝般的追捧。2008年底,美國空軍開始與蒙哥馬利洽談合作。據《花花公子》披露,2009年1月,蒙哥馬利從空軍獲得了339萬美元的研究合同。當月,蒙哥馬利發出又一則警告,稱有索馬利亞恐怖分子欲破壞歐巴馬總統的就職典禮。歐巴馬就職儀式的第二天,空軍還特意對蒙哥馬利及其公司提供的「預警信息」表示感謝。
但好景不長,美國情報機構在幾天之後公開宣布,上述總統就職儀式的破壞活動「根本不存在」。2009年5月,美國空軍以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為由,取消了與蒙哥馬利公司的合作合同。
司法部欲掩蓋醜聞
據美國媒體報導,蒙哥馬利在過去8年從美國政府各類部門總共騙取了1982萬美元的合同經費,美政府內部掌握的關於蒙哥馬利的資料證據多不勝數。
但美國政府不願讓這段醜聞曝光,因為相關資料都是「國家機密」,啟動司法程序將使美國的國家利益受到損害。2008年,執法人員花了3天的時間,將蒙哥馬利律師電腦中關於反恐科技軟體的資料清洗一空。過去數月,美國司法部一直對追蹤蒙哥馬利欺詐案件的2名聯邦法官施加影響。直到去年秋天,來自蒙大拿州和內華達州的2名聯邦法官終於籤署了保護令,蒙哥馬利的所有涉案資料歸由司法部收藏保管。
就這樣,司法部經過多方努力做通了這2名聯邦法官的工作,終於使得蒙哥馬利一案不會進入法庭程序。迄今為止,蒙哥馬利沒有受到欺騙政府部門的任何犯罪指控。
「司法部試圖掩蓋這段歷史。」曾經作為蒙哥馬利律師的麥可•弗林說,「蒙哥馬利的事件如果悉數曝光的話,所有的證據、所有虛假的恐怖襲擊警告和產生的種種尷尬,都將公諸於眾。美國政府終於知道蒙哥馬利的所謂反恐科技是一場騙局,但他們為此付出了數以百萬計的美元」。弗林坦承,蒙哥馬利這個昔日的僱主在他眼中是個徹頭徹尾的「大騙子」。
現居住在加州的蒙哥馬利已經破產,他因為涉嫌在賭城拉斯維加斯使用高達180萬美元的空頭支票面臨指控。蒙哥馬利對過去的事情三緘其口,去年11月在法庭上被問及其開發的軟體是否是「完全的騙局」時,他回答說:「我準備以憲法第五修正案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規定:無論何人都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證其罪。因此,當有人在司法程序中說出「我選擇第五修正案」的時候,就是表明他要行使「保持沉默的權利」。
蒙氏騙局為何成功
蒙哥馬利製造的「龐氏騙局」,只是美國社會發生的類似故事的冰山一角。據美國媒體披露,五角大樓今年1月發布的報告顯示,過去3年超過120個政府合同承包商存在「弄虛作假」行為,涉及金額高達2850億美元。
前空軍官員維克多說:「我們見過很多承包商,他們都聲稱自己的技術是一種重大突破,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
分析指出,蒙哥馬利之所以能忽悠政府達8年之久,主要是利用了美國對恐怖襲擊問題的敏感心理和政府不同部門之間協調不力的漏洞。一方面,蒙哥馬利的破譯軟體「問世」之時,美國尚未走出「9•11」恐怖襲擊的心理陰影,相關部門對有「反恐奇效」的科技成果自然百般青睞,加之「9•11」後美國大力加強反恐部門和機制建設,資金雄厚的各類部門為立反恐奇功,爭相與蒙哥馬利開展合作。另一方面,美相關部門為掩飾自身疏漏,未能加強部門間的協調,為蒙哥馬利多方獲利創造了機遇。當初空軍與蒙哥馬利籤署合作合同時,就聽到不少關於蒙哥馬利欺詐的傳聞,但由於無從證實,只能撞南牆後才得以返身。
在美國,政府合同承包商扮演著重要角色,分解承擔了大量的政府職能任務,同時也從中獲得不菲的利益回報。但蒙哥馬利的騙局對此機制敲響了警鐘,政府各類部門今後在尋求合作夥伴時應嚴防被忽悠,這樣才不會讓巨額的聯邦經費打了水漂。稿件來源: 法制日報環球法治
(責任編輯: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