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自然,科普人生!自然博物館志願活動的一天

2020-12-19 全民記者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大自然,提高保護自然的意識,浙江工商大學「關注自然,科普人生」志願服務活動在浙江省自然博物館開展,志願者定期在周末為來到博物館參觀的遊客進行科普並提供幫助。

一大早,志願者們在博物館門口等待開館。這一天裡,他們堅守在崗位上,耐心地為家長和孩子科普博物館並提供幫助。

上午10點半,志願者在幫助小朋友挖掘恐龍化石的同時,仿佛回到了童年,小朋友們認真挖掘化石的樣子更是激發了大家對恐龍化石的興趣!

下午2點,館員範老師開展了溼地科學保護的講座,志願者們協助工作人員組織觀眾入場,維持講座秩序。現場小朋友的積極回答展現出了他們對知識的熱愛與渴望,對溼地保護的關心與重視,項目成員也更清楚地認識到了項目志願服務實踐的價值所在!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不知不覺便已經是傍晚,一天的志願活動結束了。走出浙自博的大門時,心中更多的是不舍。回味著志願活動中的點點滴滴,他們在心底默念:「浙自博,下次見!」

相關焦點

  • 科普活動走進自然博物館
    本報訊(記者劉茵)為進一步推動遺傳學在青少年中的科普傳播力度,使更多的青少年了解遺傳學的基本知識,更好地認知自己,由天津自然博物館聯合市科協、南開大學、英國萊斯特大學共同主辦的「生命的密碼」――遺傳學常識普及宣傳日活動日前在天津自然博物館舉辦。
  •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舉行五四科普大講堂系列活動
    呼和浩特日報訊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當日,內蒙古自然博物館舉辦了以「探索自然奧秘、科普創造未來」為主題的518國際博物館日暨五四科普大講堂系列活動。來自呼浩特市的中小學生、市民以及社會學者一同走進自然博物館,共同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科技活動周」啟動
    2020年內蒙古科技活動月暨全區第二十五屆科普活動宣傳周於8月23日—29日在全區範圍內同步舉行。8月23日,內蒙古自然博物館「科技活動周」啟動,活動周將持續到8月29日。活動通過科普知識巡講、視頻展示、科普問答、繪畫創作等多個方式,以我們剛剛經歷的疫情為導入,向公眾講述野生動物傳播病毒的背景及相關知識。
  • 會動會咆哮的霸王龍,在中國最大自然博物館,帶娃科普旅行好去處
    本期「款款說」,介紹個科普旅遊好去處這種新興的旅遊形式,或許陌生也有點熟悉而推薦的上海自然博物館,更是可以在館泡一整天尤其是帶孩子和學生科普旅行的好地方上海學生科普遊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自然分館)是中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之一。
  • 「對話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活動在雲南省博物館舉行
    「對話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活動近日在雲南省博物館舉行。「您認為博物館如何能吸引小朋友?」活動現場,年輕人是與嘉賓互動的「主力軍」。「博物館行業發展得太快,觀眾熱情來得太快。這次活動的報名信息才發布10分鐘,就有超過400人報名,遠遠超過報告廳200人的容納量。」雲南省博物館館長馬文鬥感嘆道。雲南省博物館新館修建前,博物館的相關負責人曾到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考察,當時雙方就對博物館未來發展有過交流。如今,瞄準年輕受眾和親子群體成為雙方共同關注的觀眾群體。
  • 倡導人與自然和平相處的綠洲——訪巴勒斯坦自然歷史博物館
    他說,博物館在科普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向當地學生普及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以及所面臨的難題,「博物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使巴勒斯坦得以和國際生物多樣性研究接軌,可以進一步了解生物對農業乃至人類健康、生態環境的影響,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研究課題。以色列的佔領是我們面臨的最大難題,使我們在科研等方面受到很多限制。
  • 春節假期科技館自然博物館等耍事多 帶你品嘗「科普大餐」
    除了品嘗餐桌上豐盛的美食,重慶科技館、重慶自然博物館等科普教育基地也為大家獻上一道道「科普大餐」,讓你在這個春節假期不僅吃得好,玩得好,而且還過得有意義。  2018年春節,重慶科技館2月15日(除夕)至17日(正月初二)將閉館3天;2月18日(正月初三)至2月21日(正月初六)正常開放。開放期間,將舉行科技星耀福臨門春節嘉年華活動。
  • 青島貝林自然博物館
    博物館以「親近自然·探索科學」為主題,通過「動物標本場景還原展示」「3D影廳視頻展示」「多媒體VR互動體驗」,結合中國科學院青島科學藝術研究院的三維數字影像技及虛擬實境技術,打造成集科普、文化、旅遊、服務功能為一體的互動體驗型的自然博物館,讓觀眾在親身感受生物世界的多彩的同時,重新審視人類在生物界的地位,從而樹立保護自然生態的意識。
  • 《自然DIY》:將上海自然博物館打包帶回家
    就在不久前,上海自然博物館設計推出了《自然DIY》系列叢書,這套圖書由上海自然博物館與少年兒童出版社聯合推出,是專門為4—10歲兒童打造的DIY科普書籍。
  • 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召開
    為推動我國科普工作的交流合作與發展,搭建自然類博物館與科普創作、科普出版、科普傳播等領域團隊和單位交流合作的橋梁。總結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工作,進一步推動科普工作創新發展,提升公眾科學素養。10月20日上午,由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科技與信息處主辦,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承辦的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召開。 會議內容包括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開幕式、學術報告會、會議報告會、參觀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及會後赴二連浩特國家地質公園考察等。
  • 重慶自然博物館榮獲「重慶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日前,經區應急局推薦,市地震局書面評審、實地考查,重慶自然博物館在眾多申報單位中脫穎而出,被認定為「重慶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成為我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首批運營的三個基地之一。12月16日,重慶市地震局局長杜瑋,北碚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董倫在重慶自然博物館文星灣展區(中國西部科學院舊址陳列館)為基地揭授牌。杜瑋局長表示,重慶自然博物館歷史深厚、資源寶貴,作為我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實至名歸。
  • 重慶自然博物館迎建館90周年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歡 責任編輯:劉歡     圖為重慶自然博物館建館90周年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 薦書|《自然DIY》:將上海自然博物館打包帶回家
    就在不久前,上海自然博物館設計推出了《自然DIY》系列叢書,這套圖書由上海自然博物館與少年兒童出版社聯合推出,是專門為4—10歲兒童打造的DIY科普書籍。孩子們在閱讀的同時不僅能夠學到「官方認證」的自然知識,還可以通過實際動手製作打造屬於自己的自然生態景觀箱,真正做到將博物館的景觀、知識帶回家。
  • 科普繪畫展頒獎,20幅小學生畫作,被武漢自然博物館收藏
    武漢自然博物館昨天舉行第二屆科普繪畫展館藏作品頒獎儀式,20幅小學生的畫作被該館收藏並展覽。活動自2020年6月啟動,面向全市7-12歲少年兒童徵集了近400幅作品。專家從中挑選出20幅優秀作品收入館藏。
  • 第二屆武漢自然博物館科普繪畫展,館藏作品頒獎儀式19日舉行
    8月19日,第二屆武漢自然博物館科普繪畫展館藏作品頒獎儀式在武漢自然博物館4D影院舉行。專家評審從活動收到得近400幅作品中挑選20幅優秀作品收入館藏並為作者頒獎。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武漢自然博物館致力於持續開展類似的科普繪畫活動,積極搭建展示學生才藝的平臺,吸引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
  • 「對話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活動在雲南省博物館舉辦
    9月18日下午,「對話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學術交流活動在雲南省博物館成功舉辦,英國駐重慶總領事艾佩詩女士、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雲貴區域事務處處長李俊傑先生、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對外合作執行總監克萊爾·馬特森女士(大英帝國司令勳章獲得者)、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國際合作處處長布拉德·艾爾文先生
  • 走進自然博物館 愛上壯美內蒙古
    為了豐富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每年暑假都會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暑期實踐體驗活動。學員們參加了趣味生動的《內蒙古中生代居民》和《恐龍皮膚猜想》科普活動課程8月4日清早,呼和浩特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小學員們戴好口罩、拎上小水壺,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
  • 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成生物多樣性科普基地
    2021年元旦期間,每天有數千名來自省內外的觀眾來到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人們在觀看之際,紛紛讚譽點評,該館已成為生物多樣性的科普基地,成為各年齡層次了解地球生物進化的學習大教室。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建于澄江動物群古生物國家地質公園內,投資6.3億元,佔地面積近200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該館以「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樣性」為主要脈絡,講述地球生命宏大的演化故事,突出澄江化石重要的位置。遊客在博物館外合影留念  項目包含博物館主館、球幕影院和遊客接待中心、科研中心、研學中心、文化創意中心等。
  • 上海自然博物館、科技館等科普場館今起恢復開放
    3月13日,上海自然博物館內,首位遊客正在認真觀展。(《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傑|攝)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等科普場館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開館前已對場館進行全面清洗消毒。
  • 上海自然博物館開展「尋鳥季·科學家面對面」交流活動
    為進一步響應國家建設「生態文明」的號召,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培養公眾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愛好,同時也為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進行社會資源轉化,上海自然博物館2019尋鳥季特別策劃推出「尋鳥高手——科學家面對面」活動,旨在架起科學家與公眾溝通交流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