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許戈說財經
今年與大家的互動中,有個明顯感受:越來越多人吐槽,自己買的房子虧了。
當前國家樓市調控戰略思路是:一線嚴格控制,二線適當控制,下面三四五六七八線,就當「犧牲品」。
還在小城鎮拼命買房投資的人,就是這個國家為了輕裝上陣,提前種下的韭菜苗。
但這兩年帳面收益可能是反的——很多地級市甚至縣城房價還在不斷漲,但大部分一線和強二線房價反而比較平穩,甚至是跌的。
更準確地說,是不少中小城市一手房還在虛漲,繼續撐起地方財政,但二手房市場,有價無市。
你買的是一手房,將來變現就是二手房,看一手房火熱沒用,那都是開發商賺的錢,與你無關,只是心理帳戶看起來自己賺了。只有二手房市場熱,才是你能賺到的真金白銀。
很多縣城都漲到七八千,和地級市差不多貴;
很多地級市都漲到一萬多,和省城差不多貴。
誰是低估,誰是泡沫,不一看就知道了嗎?
還有很多常年被力哥文章「洗腦」的荔枝,雖然想明白了,還是不斷出昏招。
比較典型的是那些肉身在一線搬磚,但一線買不起/限購的年輕人,會退而求其次,先去不限購的環一線買房,等將來錢攢夠了,再換到一線。
這種問題,力哥隔三差五會碰到。
講真,環一線真正長期靠譜的房子,只有東莞和蘇州,不是因為它們貼著深圳上海,而是因為它們本身底子就不錯,撐得起來。
自身經濟沒啥特色,土地一點不稀缺,當地缺乏增量購買力,只因離一線近,於是吃定了從一線擠出的兩大需求——要麼是X漂買不起一線,先隔壁上車,要麼是土著買不起一線,周邊買套以後養老……
這兩種想法,都很傻很天真……
30歲的土著,買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除了整齊劃一的商品房,其他啥都沒有,離開一線市中心50公裡開外的鬼城,美其名曰以後養老住。
我就想問問,三四十年後,你這房子都破成啥樣了?你真會住裡面養老?
就像讓你現在住2000年前造的老公房,你樂意?
你說力哥不對,你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這地方現在是要啥沒啥,但規劃好啊。
規劃再好,也怕鬼城……
為啥會有鬼城?因為房多人少,供大於求。
為啥人不夠了?因為老齡化,年輕韭菜不夠割了。
過去30年那種奇蹟般地崛起一座座新城的局面,未來30年,很難複製。
再說,往後幾十年,你這房子平時又不住,又租不掉,咋整?
再說X漂的如意算盤:
一線買不起,但怕房價漲,邊上便宜不限購先上車,一是買個安全感,再不濟也有個睡覺的窩,二是期待手裡的房子能漲,更便於自己以後換車一線。
比較熱門的有環京的張家口、承德、雄安;環滬的嘉興、湖州、南通;環深的惠州、中山,環穗的清遠。
比較典型的提問有:
準備和女友結婚,對方父母說要有房,但買不起上海/深圳/北京,就把婚房買到嘉善/惠州/承德,婚後不去住,將來再換到上海/深圳/北京,力哥你看如何?
兄弟,你都不準備去住的婚房,算哪門子婚房?
還有這種:
一直找不到對象,年齡一點點大了,上海沒房票(未婚外地戶口不能買),就想太倉買套小房子先,至少有個窩,心裡踏實點,力哥你看如何?
姑娘,你天天陸家嘴996,也不會跑太倉去住啊,當務之急難道不是應該適當降低點擇偶條件,先把對象搞定,再考慮在哪買房嗎?萬一找了個浦東本地男,太倉的房子完全沒用啊…
現在的樓市調控政策,未來還會長期持續下去,先買環一線不限購小房子,將來換一線,這種思路,風險極高。
首套房不但能用利息超低的公積金貸款,商貸還能打折,關鍵是只要3-3.5成首付,只要你未來預期收入增速不錯,完全可以放心大膽放足槓桿,一步到位。
但只要有貸款記錄,就算二套房,房貸立馬上浮,上廣深首付7成,北京首付8成。
500萬一套的一線剛需房,原本3成首付,省吃儉用咬咬牙,攢個150萬就能上車,但如果先砸幾十萬周邊上車,不僅這錢沒法拿去理財,首付要多贊幾年,還要額外付出利息和交易稅費,關鍵以後你只能貸100-150萬,剩下三四百萬,都得自己掏……
你的目標是開奧迪,怕以後買不起,就先上車奧拓,想著先開起來再說,將來再找機會鳥槍換炮。
可你一旦開上奧拓,可能反而再也沒機會開上奧迪了。
環一線尚且如此,環二線更不用說了。
成都買不起,想買便宜的德陽簡陽綿陽資陽,撿個漏,期待成都購買力外溢,帶動房價上漲?
不可能的,成都沒這麼大能量,投資成都,四環內最安全(天府除外),六環就是極限。
最後再強調一遍: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剛需自住,不管一線還是十八線,你喜歡,住得舒服,買得起,買就是了,別想那麼多。
即使純投資,你也要想,這房子如果以後跌了,或者租不出去,你自己會不會去住?
嫌離市中心太遠?嫌周邊生活不方便?嫌沒有好的學校醫院?
你都嫌這嫌那,又怎能期待別人都傻子,甘願當接盤俠,把你房子炒高呢?
當然,我也非常理解這些小夥伴的想法,還不是因為窮,又不想被甩下車,心慌啊。
但誰規定,非得有房,才能過好這一生呢?
實在囊中羞澀,實力不濟,與其聽信中介廣告,首付8萬,不限購,背山面海,就心動下單,還不如想想其他理財方式。
國家的意圖很明顯,老百姓越來越有錢,但我們又是資本管制國,錢很難出去,不讓他們往樓市裡衝,存銀行利息又那麼可憐,只能往股市裡引導。
長期看,中國最好的投資機會,不再是樓市,而是股市。
像這兩年,老老實實做傻瓜基金定投,買基金組合,賺個二三十個點,並不難。像我們的基金組合,最穩的目前大概有40%的收益。(目前還在內測,馬上就會開放,敬請期待!)
但有多少房子能賺這麼多?
但今年疫情後這波漲幅,平均也就10%。
我那個小區,疫情前均價7萬多,現在8萬出頭。
但16年房價飛漲那會兒,半年就從4萬多飆到7萬多……
這種日子,怕是以後再也看不到了。
買房投資,越來越成為一門技術活,非常考驗你對城市、區域和具體標的的選擇能力。
還考驗你的資金實力和購房資格。
這個時代,不懂瞎買房的人,會被很狠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