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跟恐懼是人類行為的根本出發點。真正的愛發自內心溢於言表,真正的愛不來自於恐懼,那好比是愚民對暴君山呼萬歲,真正的愛不自欺也不欺人,真正的愛不是佔有而是成全,如果你愛上一朵花不要摘下來,如果你摘了它就死了!你要做的就是將你的意識投射到它身上:去感知它迎風招展的姿態,去輕嗅散發出來的芬芳,去觀賞它嬌豔欲滴的顏色……
大部分人追尋的愛內在的心理動機就是潛意識層面的不安全感,不安全感來自於原生家庭,來自於成長的過程當中的限制性信念。當你認為自己是不安全的那麼你就是不安全的,所以當你體驗到某種不安全感的時候,你就會感到恐懼,就會驅使你向外尋求安全感,必須要對方時刻在你身邊,一個不夠再來一個,所以有人需要很多備胎,表現出對感情的不專貞。
你需要對方對你耳提面命俯首稱臣事無巨細向你報備,這樣好讓所有的事情在自己的掌控下發展進行,表現出來就是強烈的控制欲,如果對方不願意被你所控制,那麼你就會從人格上對對方進行打壓,踐踏對方的自尊,讓對方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如果兩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在一起會爭吵不斷,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安全感缺失的人獲得安全感的方式各種各樣,有可能會通過不斷的攫取金錢來獲得內在的安全感,發展出拜金主義,也有的會通過尋找年紀大的對象,來滿足自己內在的安全感需求,表現出來就是戀父情結或者戀母情結(厄勒克特拉情結和俄狄浦斯情結)!
一個安全感缺失的人,那麼他的價值感也會大打折扣,內在急需獲得別人的認可,眼巴巴地等待別人給自己安全感,內在的控制又讓他們顯得格外的自尊跟矜持,這樣就會陷入被動,表現在情緒上就是喜怒無常陰晴不定,讓別人去揣摩她/他的心思。
同樣的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你只是靜靜地欣賞對方的存在,而不是去幹涉他的思維,控制他的行為。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你要像陌路人一樣去跟對方相處,那樣愛也是不存在的,因為愛也是意識的投射,愛是真正的欣賞,愛是真正的允許,愛是真正的尊重,愛是要發自你內心意識的流動跟充盈!可見愛是主動的心理模式不是消極被動的等待模式。
同樣的恐懼也會產生類似於愛的心理體驗,當我們內心感到恐懼的時候,就會感覺到無依無靠,當我們認為自己是不安全的時候,就會刻意從外界尋找依靠。因為我們想讓自己安全就必須藉助別人的力量。所以女人會愛強大的男人。弱者會愛強者,看起來像是愛而實際上這只是出於對安全感的需求。受到最本能欲望的驅使,根據意識療法的觀點,欲望沒有持久的能力,會進一步加深內心的恐懼,變得愛無力(抑鬱性神經症之一)。
意識療法(TOC)認為所有的安全感並不能夠從外界獲得從別人身上獲得,不安全感只是頭腦的庸人自擾,那麼當你看穿頭腦的虛妄,你就已經獲得了安全感。所以你要改變的並不是控制的行為,而是內在的安全感,安全感沒有解決,就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行為困擾著你!兩個彼此缺乏安全感的人是貧瘠的,兩個貧瘠的人會相互索取,進而相互攻擊。只有彼此滿足潛意識層面的安全感,兩性關係才是穩定的豐盛的!
當然,每個人情感經歷各不相同,對愛情的認知也千差萬別,形成了愛情觀也五花八門。從剛開始的暈輪效應到最後的兩相生厭的7年之癢,在於對愛情的認知不同。這就好比當一隻狗搖著尾巴想討好一隻貓的時候,貓也會搖動尾巴。同一個行為表達的信號卻截然不同,狗搖尾巴是表示友好,貓搖尾巴表示攻擊,災難也就在所難免了,男女認知層面的愛情主要體現在男人不能原諒女人身體的出軌,而女人不能原諒男人精神的出軌。如同意識療法提到的那樣,相愛靠五官,相處靠三觀,怦然心動是一回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又是另外一回事。兩個愛情觀不同的人必定會勞燕分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