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我是愛你的,但你是自由的。
不論是什麼樣的親密關係裡,控制欲過強總會讓人覺得難以承受。
綜藝圓桌派裡便有個觀點提出現在很多年輕人甚至選擇不談戀愛,養一隻貓一隻狗就可以自在地生活,比和有一個愛鬧騰的伴侶在一起還要快樂。
很多孩子也在知乎裡搜索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父母總想控制孩子的生活,並且對子女絲毫沒有尊重呢?
這是個值得思考和關注的問題。
而從豆瓣高分電影《弱點》裡,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黑人大麥又高又壯,幾乎沒有和爸爸相處的記憶,他的媽媽因為吸毒自顧不暇,也無法給大麥一個遮擋風雨的家。
大麥到處流浪,因為不善言辭,吃得又多,總是不被領養他的人所喜歡。
但大麥因為身體上的優勢打球非常厲害,無論是什麼球類,他似乎都打得不錯。這也成為他進入一所學校的重要資本。
所以儘管智商略低,但學校的體育老師看中了大麥的體育潛質,而使大麥成功獲得了一個很好的受教育機會。
一個孩子在早期還未接觸社會時通過學校和家庭來塑造自己的人格和三觀。
大麥已經有了很好的學校可以去學習,更幸運的是他又遇見了很善良的陶西一家人。
陶西一家人給了大麥真正的親情和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大麥融入了這個家庭裡。
陶西太太為了大麥可以順利進入名校學習,並成為優秀的橄欖球運動員,還替大麥請來了家庭教師。
大麥最終成功地達到了所有的學分要求。但是對於新學校老師問題的刁難,大麥感到難過和憤怒。老師問:你為什麼選擇這所學校?是否是你的家人強制要求的?並在暗示陶西一家人之所以領養大麥是別有所圖。
迷茫的大麥選擇離家出走,闖了禍以後又聯繫了陶西太太。他們終於進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
陶西太太很明確地告訴大麥:你自己選擇你想做的事情,因為這是你的生活。
最純粹的愛就是給孩子最正確的自由,反而能夠開出好花,結出好果子。而那些總想改變孩子的家長最後反而教育出一個叛逆的孩子。
不僅僅是親子關係裡,父母不應該過分幹預孩子的選擇。強迫孩子做一些他們不想做的事情,比如上毫無興趣的補習課,和沒有感情只是看著不錯的人結婚等等。
在情侶中,也有很多因為對方控制欲太強到最後關係變得越來越糟糕的悲劇。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要先認清自己,分辨出自己的欲望和對方的感受。是不是在很多情況下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願望而要求對方做一些他們不想做的事情。
真正的愛裡只有平靜和美好,不會讓人覺得不舒服。
控制欲過強的人應該要先解決好自己的問題,明白所有問題的根源都在自己的想法上。只有先好好愛自己,才懂得怎麼去愛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