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對學生專業選擇(選科組合)的影響

2020-09-19 老程大事

原創 老程大事 金榜生涯規劃

這個拼爹的時代,拼的不僅是爹的財力,人脈!更拼的是爹的眼界,能不能告訴孩子他自己選的這條路直不直! ——郭德綱

家庭環境,父母文化程度往往決定著一個高中生對社會的認知!由於認知存在差異,所以學生們做出的選擇也各不相同!那麼如果父母的認知存在問題,勢必導致學生的選擇與預期結果高度不符!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也是小編一直想去解決的問題!然而能力有限,簡單說下常見的幾個家長認知片面實例!

一、道聽途說,只關注行業薪資待遇,忽略行業的工作性質!

幾年前,醫學類院校熱度居高不下!很多家長認為醫學類畢業生薪資待遇較高,各種提成收入,是自己一直嚮往的行業,這種想法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於是很多孩子投身醫學領域,這並沒有什麼不妥!問題在於孩子進入醫學類院校之後發現這個行業與自己的預期並不相符。

首先很多醫學類專業學制是五年制,之所以是五年制是因為醫學類專業知識多到四年根本學不完!好不容易本科畢業,發現各大醫院應聘門檻極高。碩士是起點!甚至很多大醫院上來就要求雙985研究生(本碩皆是985院校)甚至要求博士學位!而且本科畢業生還需要規培三年,好在近幾年改革後三證合一(畢業證,學位證,規培證)研究生畢業後省去三年規培時間!這才僅僅是入行!

進入工作單位以後你以為各種提成收入源源不斷!其實社會比我們想的光明許多!每個科室每個月都有藥物使用限制!如果患者多,用藥量大是要罰錢的!你沒聽錯!要扣錢!再加上剛入門的醫療工作者初期的工作都是簡單繁瑣近乎體力活!但卻十分重要馬虎不得!因此如果奔著薪資待遇去學醫,你可要仔細想好,醫療工作可不是高性價比的收益工作!沒點救死扶傷的情懷,還是別選了!目的不純勿入此行!同類型行業還有教師,科研工作等!


二、科學技術發展更新,部分專業就業面狹窄!

教育部每年會根據社會實際崗位需求,高校資質根據高校申請,會審批允許院校增設或者撤銷一部分專業!

那麼這就要求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專業時需要考慮好,這個專業的前景和未來,所選專業是否有可能被技術的更新換代所淘汰!簡單舉些例子,80年代一些中職院校開設廣播修理專業,隨著家庭電視的普及,廣播設備同維修專業一起逐漸沒落乃至消失!


三、過於在乎面子一不小心坑了娃!

家長在替孩子選擇專業時往往過於在乎希望孩子有個體面的工作,而忽略了工作本身的性質和工作環境!小編的一個朋友高考成績非常好,省內位次排名1800左右,這個朋友也非常有才華,有理想!父母親朋覺得讓孩子去當地某局上班,而選擇了一所非985但是該領域龍頭存在的某專業!畢業後該畢業生順利進入當地一個知名企業,然而面臨簡單繁瑣的工作,以及五班三倒的上班模式,還有黯淡無光的可見未來,他發現他選擇這條路的未來清晰可見!這並不是他想要的人生!他不想混日子度過一生,於是轉行,然而第一學歷非985的硬傷讓他更難實現自己的理想,不過結果是好的,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上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理想工作!回過頭來看,父母親朋想當然的為孩子選了一條孩子不喜歡的路!而父母替孩子做出選擇的原因往往是自身認知不夠客觀,對自己孩子不夠了解!


總而言之小編希望盡己所,客觀公正的把很多社會現實問題展現給大家!小編也會一直學習,一直深入調研,希望給各位家長帶去幫助!也願意耐心聽取大家建議,反思總結!更好的了解社會,並把他呈現給學生及家長,讓孩子少走彎路!!


相關焦點

  • 有中學強制學生更換選科,這些選科組合要被淘汰了?
    萬萬沒想到,選科也沒有自由?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廣東某中學以一些科目的搭配比較少為由,強制要求學生更換自己原有的優勢科目,也不肯走班制教學。然而這並不是個例,早在2021屆高三學生選科的時候,有的中學就以某些選科組合人數太少/可選專業少、學校教學資源有限不支持走班等為由,讓學生重新選科。
  • 新高考改革之選科專題三:影響選科的因素分析
    新高考改革之選科專題三:影響選科的因素分析上一篇文章《新高考改革之選科專題二:選科原則》中提到,選科的建議是: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氣質特點——初步的職業規劃——尊重自己的興趣——結合學習能力——選擇專業的大概範圍——最後的選科。
  • 新高考模式 學生如何科學選科
    □本報記者 安迪  2021年高考,是「3+1+2」模式(俗稱「新高考」)在我省落地實施的第一年。12月29日,《河北省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和錄取工作實施方案》出臺,《實施方案》不僅為2021屆高三考生、家長詳細解讀了「新高考」怎麼考、志願怎麼填報等問題,也為高一學生即將面臨的科目選擇提供借鑑。高一學生選科在即,究竟如何科學選科?
  • 高中選科 | 新高考「3+1+2」選科建議?(附選科分析)
    下表為新高考省份及啟動實施年份,藍色標註的地區從2017年入學的高一學生(2020年參加高考)開始,實行新的考試招生政策。其餘省份大多從2018年新高一,最遲從2019年新高一開始執行新的政策。,下同)科目成績組成,滿分為750分。
  • 新高考選科時,應該看哪些因素?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新高考選科決策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不論對高中的學習生活還是對大學的專業抉擇,都有著重大影響。因此,學生將選科放在怎樣的重要位置都是正確的。在個性化的選科中,我們需要依據學生的學科層面和生涯層面,再結合大學的相對應專業的選科需求
  • 新高考12種選科組合如何選?這種組合成熱門,能選高校中大部分專業!
    這個模式也導致很多考生對選什麼科目好,什麼選科組合適合自己產生了苦惱。今天就為大家多角度分析,新高考政策下應該怎樣選科。新高考改革方案除了跟以往高考最大的不同就是取消文理,除了語數外三門學科之外,其他3門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自由選擇,即在物理、歷史中選擇一門作為首選科目,再從生物、化學、政治、地理科目中自主選擇2科作為再選科目,這意味著將有12種選科組合供學生選擇。
  • 3+1+2選科模式下遼寧省內高校專業選科要求(上)
    作者 老程大事 近幾年來,學生家長在高考填報志願時,部分家長不希望孩子背井離鄉到太遠的地方學習,因此省內院校尤其是瀋陽市,大連市內的高校成為了近年來遼寧省考生填報志願的熱門區域,那麼隨著新高考改革的到來,省內本科高校對於學生選科做出了哪些限制?讓我們一起來看下!
  • 青島高中選科塵埃落定 「理化生」組合選擇人數最多
    「理化生」組合選擇人數最多,「政史地」組合排其次前幾天,青島二中學生小田在經過與父母的一番討論分析之後,最終確定了自己要選的3科——政治、歷史、地理。「我希望將來從事法務工作,大學的法律專業對選考科目基本上沒有要求,我感覺個人特點是比較偏文的,學習文科會更輕鬆一些。」小田向記者講述了她做出決定的原因。
  • 選科分析② |「物+化+地」組合有哪些專業可選?
    在師兄此前的調查中發現,家長知校裡的高考用戶選了「物+化+地」的佔比約14%,在所有選科組合裡排名第二多的選科組合,第一名是「物化生」組合。(註:參與調查共有722人,99人選擇「物+化+地」組合)。在所有本科專業裡,「物+化+地」組合的專業覆蓋率95.61%,有4.39%的專業是不能選的,經過篩選,這些專業有部分專業為醫學專業、政治專業、法學專業等,但具體情況還是要看各高校的專業選科要求。
  • 學生選科高校選人 新高考影響幾何
    這表明,學生選擇選考科目必須「根據報考高校要求」。而無論是浙江高考選考科目「7選3」的35個科目組合,還是上海選考科目「6選3」的20個組合,都反映出新高考改革的最大特點是學生對高考科目的選擇性。在設置了選科範圍的高校專業中,設限選1門的佔5%,2門的佔8%,3門的佔33%。2018年擬在浙江招生的全國高校,公布的選考科目範圍涵蓋2.49萬個專業(類),不限選考科目的佔55.9%,設限選考科目的佔44.1%。選考範圍為1門的佔4.9%,2門的佔8.2%,3門的佔30.9%。對比2017的要求,目前僅有部分高校在選考科目範圍上有細微調整。
  • 高一選科分班時,為什麼有的學校更願意讓學生選偏文的組合
    同時,新高考招生中,大學裡有很多專業沒有明確的學科要求(例如體育、藝術、電商、財務等),無論考生在「理化生政史地」六科中選擇了哪三門學科,高考時都有資格報考。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報考同一所大學的同一個專業,考生「等級考」的科目組合有可能不同。
  • 「12種選科組合」沒選好,「高考志願填報」專業減半,不怕落榜?
    要知道,新高考選科對於高考成績、專業填報甚至未來職業都有影響,高一入學如果「12種選科組合」沒有選好,那麼3年後的高考志願填報時,可選擇的專業將要少一半!(高二)的各科選考數據來看,重慶整體上選科佔比相對而言算均衡的,其中最受歡迎的學科是「生物」,其次是「物理」。
  • 老師:從新高考看,這個組合或是「最差」組合,選科儘量避開
    從眾多家長的反應看,他們面對這麼多的組合,表現得無所適從,於是,很多選科,看似合理,其實並非很好。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歷史+地理+生物」這個組合。一、哪些學生選擇「歷史+地理+生物」?最後,選擇這個組合,未來和政史地組合的學生競爭這個組合雖然有生物這門理科,但是想學理科,最重要的是物理,其次是化學,只選生物,不僅幾乎沒有理科專業可選,即便有少量的科目,大學沒有化學和物理做基礎,生物學起來可能比「天書」還難,學校越好,要求越高,學生越難。
  • 新高考選科什麼組合更容易上名校?選科「潛規則」必須了解
    針對新高考選科的情況,各個院校在招生的時候,根據專業的性質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其中要求選考必選物理的院校專業佔到了大多數,那麼為了讓自己的報考範圍過窄,有更多的專業選擇,儘可能地選物理成了大家的共識。而從所選組合與可報專業的比例來看,選擇政、史、地三科的傳統文科組合,可報專業的比例最低。
  • 3+1+2選科模式下12種選科組合下優劣淺談
    老程大事 金榜生涯規劃 一提到高考改革,對於3+1+2的選科模式家長是一臉茫然!但是時間不等人,很多學校為了方便管理,往往在開學兩個月內就要求作出選科決定,還有些學校對於選科的12種組合只允許選擇其中的幾種!
  • 我想考警校,選科組合方式有哪些,應該如何選擇?
    照本宣科,說一下新高考,從2019年開始,就已經在大力實施高考綜合改革,但大多數省市都以2020年高考為分界線,有了「3+1+2」「3+3」的選科模式,學生的自主選擇性大大加強,新高考帶來的變化不僅僅是在學生選科上,對學生填報志願的影響也是頗大。
  • 新高考改革:高一選科決定未來大學專業,這個組合慎選
    「2」是指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這四門學科中選兩科。以轉換分(也就是賦分後的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首先,學生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因為物理可以說是幾門科目中最難的一科。但是如果該生未來在大學裡想學理科類的專業的話,就一定要選擇物理。總體來講,如果選擇了物理,60%以上的專業都可以報,選擇了物理+化學,則90%左右的專業都可選報。
  • 高一學生應如何選科?新高考選科組合優劣勢分析,深度解讀!
    不可報的專業如:理學(生物科學類、化學類)、工學(紡織類、輕工類、交通運輸類)、農學(植物生產類、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草學類)、醫學(基礎醫學類、臨床醫學類、口腔醫學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藥學類、法醫學類、醫學技術類)。從山東2020屆選考數據來看,選考該組合人數佔比居於中間位置,既沒有報熱情況,也沒有爆冷!
  • 選科!政地生組合分析,沒有物理歷史支撐,專業選擇受限?
    四、劣勢分析 1、選科人數少,競爭壓力大:2020年山東省新高三選擇,該組人數佔比3.49%,在賦分制的前提下,該組合考生如不是特別擅長這三個科目,還是有很大的競爭壓力的。
  • 新高考選科組合專業覆蓋率相差近50%,怎麼選才能成為最終贏家?
    高考改革後,新政策選科3+1+2模式開啟。對於新晉高中生而言,不僅要面臨初升高的各種挑戰,還要面對選科問題。在新高考模式下,高考填報志願選擇專業時,會對學生的考試科目有一定要求,只有學生選擇的某個科目達到要求才可以報考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