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這個河南人,西方可能就沒有鋼琴和小提琴

2020-12-13 逸卿小史

在我們的歷史課本裡,每每談及古代科學技術進步,提過宋應星、祖衝之、李時珍等等,卻沒有提起過這樣一位備受歐美尊崇的人物。

他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創造了十二平均律,這一成就直接給音樂學和音樂物理學帶來革命性的進步,也因為十二平均律的出現,樂器得到了合適的依據用來調音和演奏,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沒有他的努力,西洋人不能把平均律傳回歐洲,那他們可能就不會有完美的鋼琴、小提琴,沒有如此燦爛的音樂文化。

他就是明朝皇族後裔朱載堉(yù),河南省懷慶府河內縣(今河南沁陽)人 ,明代著名的律學家(有「律聖」之稱)、歷學家、音樂家。在各個方面都有所建樹,甚至有很多人認為他的成就可以排到中國古代科學家前三。

朱載堉是明太祖九世孫,鄭藩第六代世子,其父鄭恭王朱厚烷能書善文,精通音律樂譜,朱載堉深受影響,並從小在音樂、數理上表現了很強的天賦。1591年,鄭王朱厚烷去世,作為長子的朱載堉本該繼承王位,他卻屢次上疏皇帝表示不願就位,辭爵歸裡,潛心著書。

他一生共完成《樂律全書》、《算學新說》、《律呂質疑辨惑》、《律呂正論》、《嘉量算經》、《律歷融通》、《律呂精義》、《瑟譜》等。朱載堉的成就震撼世界,中外學者尊崇他為「東方文藝復興式的聖人」。

朱載堉發明的十二平均律,把一個八度分成12個幾何平均數,每個半音一個,被發明出來後在中國一直不受重視。而傳到西方,由於它解決了五度相生律和純律調性差異的問題,使樂曲中大規模自由轉調成為可能。

之後有了更複雜的賦格,奏鳴曲式,奏鳴曲,交響曲,協奏曲等等。可以說,沒有平均律,就沒有古典音樂。此理論被廣泛應用在世界各國的鍵盤樂器上,包括鋼琴 ,故朱載堉被譽為「鋼琴理論的鼻祖」。

相關焦點

  • 小提琴和鋼琴哪個好學,小孩子學哪個更好?
    遇到過很多家長都會糾結一個問題:到底要讓孩子學小提琴,還是讓孩子學鋼琴?其實,這個問題真的是很簡單,沒有必要糾結。眾所周知,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小提琴被稱為樂器皇后。根據個人家庭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鋼琴品牌和價格,有的家庭可能幫孩子買一部品牌鋼琴就要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在一般家庭,可能一年都賺不到十幾萬,只能選擇幾萬元的鋼琴。所以,給孩子買裝備是燒錢的。
  • 鋼琴十級小提琴十級 一個六年級男生是怎麼做到的?
    老師們介紹這次測試時,特地提到一位男生,他考取了中央音樂學院的鋼琴九級證書,同時也有浙江省藝術特長水平等級證書(小提琴A級)。  建蘭中學負責音樂招生的金老師說,「我們通常說的考級都是指參加省音協的考級,最高十級。這位同學的中央音樂學院鋼琴九級,和小提琴A級,水平都很不錯,肯定達到了我們通常講的十級水平。」  這位學生叫邵潤澤,是杭州市聞濤小學六年級學生,今年13歲。
  • 鋼琴十級!小提琴十級!杭州這位小學生是怎麼做到的?
    邵潤澤加入了合唱團,在合唱團中彈鋼琴,每天放學後會彈一小時鋼琴,然後去打籃球。四年級開始,他跟著合唱團的黃老師學習樂理,鋼琴和小提琴的進步都很大。  除了鋼琴和小提琴,潤澤對其他樂器也感興趣,經常讓媽媽買別的樂器。有一次鬧著要買大提琴,媽媽不答應,他就把小提琴放地上當大提琴用,拉出來的曲子還像模像樣。
  • 科技發展:鋼琴和小提琴是如何被人類發明製造出來的
    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一個叫克裡斯朵夫裡的撥弦古鋼琴製造商,於1709年古鋼琴年發表了最早的鋼琴圖解和說明。在他的鋼琴裝置裡,還有一個擒縱器。在音錘打擊鋼琴的琴弦,琴弦就會發生振動,而擒縱器的作用是控制振動,使琴弦恢復到原來的位置,準備下一次的受擊振動。演奏者可以用它控制音量,現在則是用按鍵的輕重來控制音量。
  • 交響樂隊中為什麼沒有鋼琴和薩克斯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交響樂團在演奏古典曲目時,都看不到有鋼琴和薩克斯的存在,只是在演奏近代曲目時,偶爾才會看到鋼琴或薩克斯的身影。關於這個問題的解釋也是有很多種,有的說鋼琴聲音太小,有的說薩克斯出生太晚,等等。我們仔細分析一下,會發現原因其實很簡單。
  • 催淚校園動畫,在鋼琴和小提琴的交織聲中,少女用謊言守護愛
    催淚校園動畫,在鋼琴和小提琴的交織聲中,少女用謊言守護愛有些時候,我們常常不會被要求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比如鋼琴,比如那些培訓班。主要講的是兩個少年少女的故事,他們兩個因為音樂認識,但是在後面的經歷中,既讓人覺得感動又覺得心疼。這部番雖然是校園漫,但是裡面的一些人物和情感,都讓小編覺得很真實。我們都在迷茫,都在考慮以後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的,這些東西有時候會讓我們喘不過來氣,在還沒有到來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自信。這部番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會彈鋼琴的少年和一個拉小提琴的少女的故事。
  • 美國APU鋼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音樂會在桐鄉舉行
    2019年5月3日晚7:00,在桐鄉市指精靈鋼琴藝術中心指精靈音樂廳內,人頭攢動,在這個曾經舉辦過多場偉大鋼琴音樂會的音樂廳,今天將舉行一場別樣的音樂會——三重奏音樂會。
  • 學小提琴,這5個誤區一定困惑了不少人...
    有鍵盤或按鍵它的音準完全靠演奏者靈敏的耳朵和手指的感覺 「一般人」確實是不好拿捏呢  也正是因為這些,導致了小提琴必然是一種見效慢、出成難的樂器,像學了一段時間依然拉不出一段完整的旋侓的事其實,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2017河南理科狀元李丹陽鋼琴古箏雙雙十級;2016四川文科狀元劉代蕾擅長二胡演奏;2016浙江理科狀元張振從小學習鋼琴;2015北京理科狀元劉智昕痴迷練琴
  • 西方鋼琴老祖宗竟出自河南焦作,成就被壓制500年,腦洞大到驚人
    他是朱元璋的世孫,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王爺,他出生在河南焦作,父親是朱厚烷,承襲父親的恩爵,他被封為鄭恭王,但是被拒絕。因為他真正的理想並不是做王爺,而是另有志向,那就是科學技術和散曲創作上。他就是朱載堉,讓我們記住這個名字,他生活在距今500年的明末。朱載堉一生的精力基本都放在了他熱愛的事業上,做出了非常優異的成績。一、鋼琴的始祖。
  • 動漫中那些擅長樂器的角色,動聽的鋼琴,最喜歡悠揚的小提琴
    事實上,小編喜歡聽鋼琴音樂。喜歡鋼琴的小朋友推薦看《交響情人夢》!但是今天我們要介紹一下會拉小提琴的卡通人物,如宮園薰就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提琴家,順便說一句,這個動漫的男主也是一個鋼琴大神!今天,讓小編介紹一些會拉小提琴的動漫角色,真的很好聽!
  • 《西方古典音樂》:鋼琴老師備課資料,古典音樂百科全書
    第三階梯列入這一階梯的作品包括部分難度較大的鋼琴、大提琴、小提琴奏鳴曲,以及大多數室內樂作品,如鋼琴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弦樂器重奏、弦樂器、管樂器與鋼琴混合重奏等。巴赫作品中的部分協奏曲、奏鳴曲、組曲也列入第三階梯。這是其宗教背景以及巴洛克時代音樂的普遍特徵所決定的。
  • 小提琴音準多難搞?
    題:一場演奏會,鋼琴家很清楚自己哪裡彈錯了,小提琴家則可能完全處於懵逼狀態。試問誰彈過鋼琴?電子琴也行,有沒有發現彈錯一個音是可以被輕而易舉聽出來的。 兩個相鄰鍵也就是半音差別,就可以明顯聽出哪裡彈錯了。半音是音程最小單位,對應在小提琴上,半音可能也就是兩釐米。
  • 學小提琴,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惑與誤區?
    而小提琴的音準則更加不好找,它不像鋼琴,電子琴或管樂有鍵盤或按鍵。它的音準完全靠演奏者靈敏的耳朵和手指的肌肉記憶。普通人確實是不好拿捏。 其實,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2017河南理科狀元李丹陽鋼琴古箏雙雙十級; 2016四川文科狀元劉代蕾擅長二胡演奏
  • 小提琴演奏中應該追求什麼樣的音色?
    這其實和拉琴者的偏好 特長和拉琴習慣有關 就像是鋼琴裡李雲迪給人感覺很小清新而朗朗則沒有是一個道理,所以並不能說是兩人的鋼琴有所不同 也許同一架鋼琴 在他們倆手裡彈出的效果也會不同 小提琴也是同理。在近代音樂中音色已上升到極為重要的地位。
  • 劉憲華7歲學鋼琴,戚薇7歲學小提琴,佟麗婭:我是個沒才華的人
    劉憲華表示自己7歲開始學鋼琴,6歲的時候開始學小提琴。音樂家都是從小培養起來的,說的一點都沒錯。戚薇也接過話題說,她自己也是從7歲開始學得小提琴,看來戚哥也是個有才華的女子啊。雖然沒有親眼見過戚薇拉過小提琴,但是應該還是很不錯的吧。此時,坐在旁邊的佟麗婭感覺有點自卑,她說她是一個完全沒有才華的人。
  • 最能培養女孩氣質的樂器當屬小提琴,古典與優雅為一體
    小提琴作為西方的重要弦樂器,可以說成就了西方的古典音樂,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西方一些偉大的古典音樂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例如像帕格尼尼,貝多芬,柴可夫斯基和巴赫等創作的作品大都是為獨奏小提琴,或協奏曲而創作的。
  • 明朝世子朱載堉:鋼琴樂理的鼻祖,沒有他就沒有現代音樂
    鋼琴是現在非常主流的一種樂器,暑假,很多家長都會給自己的孩子報一個鋼琴興趣班。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鋼琴,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西方很多音樂家,都是鋼琴大師,比如貝多芬、莫扎特。但歷史的事實卻是,鋼琴,是由一位明朝時期的中國人發明的,這個人叫朱載堉,明朝皇室宗親,父親是一個藩王。
  • 小提琴演奏中音色的追求
    在西方音樂發展史上,各個時期的音樂對音色的追求都有所不同。如:巴洛克時期與古典主義時期的鋼琴音樂,多以結構嚴謹、典雅清秀為特點,一般追求晶瑩純淨、明徹清晰的音色;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音樂追求豐富多彩、特點鮮明的音色,以表達情真意切、起伏跌蕩的情緒;印象派的鋼琴音樂一般注重意境的描繪、色彩的變幻,因而追求飄逸、透明、朦朧等多層次的音色。
  • 動漫安利牆——鋼琴與小提琴合奏的旋律,是你我的心聲
    「吶,雖然是個幻想,你什麼時候可以和我這個友人A再合奏一次呢。嘛,你肯定又要嘲笑我彈的死板了。儘管如此,多虧了你那時的出現,拯救了那個無可救藥的我。可是呢,為什麼不給我...一個拯救你的機會呢...」少年輕輕擦去眼中的淚霧,卻有更大的淚滴低在琴弦上。「吶,燻,我...真的...好想再見你一次啊...」
  • 林文月:中文像鋼琴,日文像小提琴
    在面對太多此類問題的提問後,她以音樂做比,形容中文和日文的差異「它們一個像鋼琴,每個鍵都有清晰的音,一個像小提琴,是那種混合的弦音。」  魯迅、劉吶鷗與12歲的林文月  這次受邀到北大,她演講的主題是「擬古:從《江灣路憶往》到《我所不認識的劉吶鷗》」。講座是「魯迅人文」系列的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