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寧強縣:暑期學羌繡 傳承羌文化

2020-08-16 文化藝術報

文化藝術網-文化藝術報訊(通訊員 吳天文 劉靜)被列入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寧強羌族刺繡是寧強縣的文化名片和「繡娘」致富的「金鑰匙」。為傳承和保護羌文化,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暑假,近日,陝西省寧強縣北關小學的部分師生來到該縣二道河羌繡傳承基地學習羌繡技藝、體驗「繡花功夫」。

編輯:子墨

相關焦點

  • 省人大代表|王小琴:致力保護傳承羌繡文化產業 推動羌文化走出國門
    陝西網訊(記者 劉芯靚 高偉 嚴鈺哲 劉蕊)1月20日上午,2020陝西兩會第三場「代表通道」正式開啟。省人大代表、寧強縣羌州繡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小琴接受陝西網記者提問。
  • 陝西寧強繡娘王小琴:41年如一日傳承羌繡技藝 帶動近千人居家就業...
    她先後代表陝西省參加第五、六屆中國藏羌彝文化走廊精品展,央視電影頻道脫貧攻堅——星光行動,北京清華美院 2018 「BMW中國文化之旅 」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起步:重拾針線裡的刺繡絕技寧強縣禪家巖鎮火石子村,是一個古風淳樸、羌族文化濃厚的高山村莊。出生在這裡的王小琴,在豆蔻年華時與羌繡技藝「初次邂逅」,便從此相伴並一直傳承。
  • 陝西漢中:師生暑期學羌繡 傳承羌文化
    2020年8月16日,陝西省寧強縣羌繡傳承人王小琴等人正在給該縣北關小學的學生講解羌繡技藝等。2020年8月16日,陝西省寧強縣羌繡傳承人王小琴正在二道河羌繡基地給該縣北關小學前來學習體驗羌繡的師生講解羌族歷史、羌繡技藝等。
  • 寧強村莊發展庭院經濟350人脫貧 村民年入20萬
    小庭院裡巧脫貧——來自陝西省寧強縣的脫貧攻堅調查本報記者 高雲才 常 欽「五溝六梁十二面坡,中間隔了一條河。」蟄伏在秦巴山區的流溪溝村,溝壑縱橫,村民深陷貧困。去年下半年,首屆寧強旅遊攝影大賽啟動,陝甘川3省8縣區攝影協會會員用鏡頭展示草川子壯美風景和村容村貌,向市場推介,不少遊客通過手機、網站投票點讚。經過多年整治,寧強縣多數村子步道連農家、垃圾集中收、美化進院落,一大批觀光型、採摘型蔬菜園、草莓園、核桃園點綴其間。從西安來寧強旅遊的李麗說:「暑假裡,帶上家人來這裡採摘遊,整個疲憊的身心頓時輕鬆下來。」
  • 2019年漢中寧強農產品春季展銷會6日開幕
    寧強農產品走出大山 深受通城市民熱捧去年4月,以「寧貨進港 港寧協作 助力脫貧攻堅」為主題的寧強特色農產品、文化旅遊產品進南通港閘推介會在諾華庭酒店舉行。此次活動由港閘區政府、寧強縣政府聯合舉辦。來自寧強當地18家企業的數百種農產品及文化旅遊產品首次在通集中展銷,吸引了眾多市民和南通當地旅行社、大型零售企業的關注。
  • 創建天府旅遊名縣|北川羌繡旗袍協會在行動!
    6月11號北川羌族自治縣羌繡旗袍協會組織全體會員到北川巴拿恰、禹王橋、飛鴻滑草場、石椅羌寨、北川水墨農業生態暢遊一天,為北川力創「旅遊名縣」添風彩。第一站是北川有名的繁花商業中心街——巴拿恰。巴拿恰是汶川震後新建的,是北川羌族旅遊景區,被稱之為中國羌城。
  • 綿陽羌文化系列產品驚豔亮相聯合國中文日
    我市參展的拼布掛畫、平武古羌禪茶、平武古羌(羌繡)茶席、手撕紙及手繪藝術作品驚豔亮相,受到主辦方和各國嘉賓的高度評價。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女紅愛好者張錦明創作的手工拼布作品《東巴象形文字》掛畫,被聯合國中國書會收藏。
  • 中國鄉鎮:寧強第一大鎮,「漢水源頭第一鎮」—陝西寧強大安鎮
    2015年,撤廟壩鎮併入大安鎮,鎮府駐地大安小街,鎮域面積達到150.06平方公裡,人口約3萬人,成為寧強縣第一大鎮。中共大安小組的建立,是寧強也是陝南黨組織從無到有的標誌。1927年秋,在陝南特委書記劉甲三等人的支持配合下,陳錦章在寧強城關金家坪鄉秘密建立了中共寧強支部,劉甲三任黨支部書記,陳錦章負責學運工作,積極組織全縣開展地下黨組織活動。由於陳錦章在寧羌支部任職,陳文華、何蔚然等人又去漢中第五師範學校讀書,中共大安小組活動停止。秀峰觀見證了這段歷史。
  • 陝西寧強縣把光碟行動納入校園德育課程
    這裡是陝西漢中寧強縣胡家壩鎮中心小學,學校474名學生,住宿生佔一半。以前,食堂外的水龍頭旁,擺著幾個泔水桶。每頓飯後,都有孩子來倒剩菜。「有的不吃辣椒,有的飯量太小,吃不掉的糧食就倒掉了。」學校「文明餐桌」德育工作負責人譚婷看著心疼,「剎住浪費,需要一套『組合拳』。」
  • 【視覺陝西】漢中寧強縣:初冬雪景美如畫
    2020年11月23日,雪後的寧強縣城銀裝素裹美不勝收。 黃勇 攝2020年11月23日,寧強縣千山茶園披上了銀裝。 蔣華 攝2020年11月23日,大雪紛飛的寧強縣城永惠門。2020年11月24日,美如仙境的寧強縣漢江源金剛峽。
  • 陝西漢中市寧強縣青木川古鎮七大看點[組圖]
    華文商業新聞網 2013年7月29日消息 (圖/文 我不是博客)日前,「2013陝西最美麗小鎮」第一期採風活動走進陝西漢中市寧強縣青木川古鎮,來自大秦網、新浪網、環球網、鳳凰網、西部網、通網、古城熱線、陝西交通廣播等知名媒體、微博達人、網友代表等一行20餘人探訪了神秘的青木川古鎮,以下是總結的青木川古鎮七大看點:
  • 盛美康獎學金」發放儀式在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舉行
    愛心企業情系教育,助力學子圓夢大學——「盛美康獎學金」發放儀式在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舉行9月7日,「盛美康獎學金」發放儀式在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起鳳樓舉行。漢中盛美康學校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治中,公司黨支部書記許定中,寧強縣慈善協會及縣教體局、縣天津中學相關負責人出席發放儀式。
  • 別樣的年文化:傳承數千年的「羌年」,如今為何少有人過了?
    比如羌年就是羌民族的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它根植於羌族文化的血脈之中不可分割,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都給羌年的傳承與保護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一、什麼是羌年羌年簡單的說就是羌族人的「春節」,又稱為羌歷新年,是羌族人民俗節慶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多在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進行,為期三至五天不等。
  • 陝西寧強公交墜江案原因查明 主因系駕駛員違規操作
    2019年2月11日晚,陝西寧強縣發生一起公交車墜江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輕傷。近日,陝西省寧強縣人民政府網站公布了該事故調查報告。調查報導指出,該事故的直接原因系公交駕駛員未系安全帶,違規操作單手控制方向盤,導致車輛左前側碰撞公路左側路肩上的垃圾桶後撞擊在防護欄上,墜落至嘉陵江。
  • 從《寧強縣誌(1993-2012)》的出版說起
    可見,志書特別是縣誌,對一個縣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意義重大。回顧寧強縣誌的歷史,不由得想起民國期間寧強縣誌的修編。1942年下半年,寧強縣為制定經濟發展規劃,成立了寧強縣經濟調查團,縣長王孟周為團長,渭南人姚化晴、太原人劉紹(字繩武)、長沙人鄒桐士、寧強人黎琴南組成調查團,歷時三、四個月,對寧強全縣進行了經濟普查、調查,形成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這是歷史上最直接的一次社會經濟情況摸底,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現場,進行了解、論證,其意義重大。
  • 陝西寧強一中學多名學生出現嘔吐等,初步診斷為胃腸炎
    第一新聞微信公號11月19日消息,11月18日,有網友反映,陝西漢中寧強縣第三中學多名學生疑因食物中毒被送醫治療。網友拍攝的視頻顯示,多名學生在醫院打點滴。對此,寧強縣第三中學工作人員稱,除個別學生,其餘學生全部返校上課。
  • 【扶貧故事】陝西寧強縣大安鎮:合作社的「菜籃子」鼓起農戶的...
    2020年5月29日,寧強縣大安鎮金堆鋪村的村民正在地裡栽茄子苗。「今年我們合作社一共種了110多畝無公害蔬菜,其中大棚50多畝,預計產值80多萬元。2020年5月31日,寧強縣大安鎮金堆鋪村大棚採摘的黃瓜。金堆鋪村位於寧強縣與勉縣交界處,由原金堆鋪、沙堂樹、觀音寺三個村合併而成,以山區為主,自然資源匱乏,村民收入以外出務工為主。
  • (脫貧攻堅)陝西寧強:「庭院式」扶貧讓「小家」變「銀行」
    新華社西安12月26日電題:陝西寧強:「庭院式」扶貧讓「小家」變「銀行」 新華社記者孫正好 「棚裡香菇朵朵,林裡核桃結果,圈裡小豬撒歡,地裡魔芋成片。」這是陝西寧強縣巨亭鎮流溪溝村很多農戶家「庭院經濟」的真實寫照。 地處漢江源頭的寧強縣北依秦嶺,南枕巴山,是個國家級貧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