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在招聘時,我們總是想著,要找到具有某些品質的人,但查理·芒格的逆向思維和他的相關論述,讓本文作者Michael Thompson認識到,這一點確實重要,但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應當問問自己要避免和哪些人共事——這就是「老鼠屎」。Michael Thompson還吸收了康納·尼爾關於「能力-溝通能力」的四象限圖,仔細分析了哪些人是「老鼠屎」、應當招聘哪些人、應當培養哪些人的哪些能力等。原文標題Who to Avoid in Business According to Warren Buffett’s Partner Charlie Munger。
圖片來源:Matt Sandrini
我擔任銷售經理期間要面試很多銷售人員,我們通常會問他們這個問題:你認為,一個成功的員工應該是什麼樣的?
然而,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顛覆了這個問題,她反問招聘經理和我:哪些行為會導致你們認為這個員工不成功?
那時候,我自己剛參加工作沒幾年,這個問題讓我有點措手不及。但我旁邊招聘經理Will臉上燦爛的笑容簡直能閃瞎我。
他坐直了身子,詢問那位女士問出這個特別問題的原因。她的回答對她拿到offer起到了很大作用:「我相信,如果我不做那些你們不喜歡的事情,你們就會很滿意我。」
這件事過去好多年,我都快忘記這次談話了。最近,我在看傳奇投資人、沃倫·巴菲特的長期商業夥伴查理·芒格的書,突然間,關於這位女士和這段對話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上我的心頭。
逆向思維
為了確保自己決定的理性和合理性,查理·芒格是心智模型的忠實擁躉,他從德國數學家卡爾·雅各比(Carl Jacobi)那裡學到了一個法則:面對難題,雅各比經常用一個簡單的策略來解決——「逆向,要經常逆向思維。」
按照芒格的說法,反過來看問題會有很多收穫。芒格認識到很多問題不能靠前瞻性來解決。
就像面試中的那位女士的反問一樣,她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了解公司內部無法容忍的行為,這就是逆向思維。在芒格的訪談和書中,他也強調了一個相似的觀點:走上成功之路最好的方法是列出可能失敗的原因,在工作中避免犯這些錯誤。
我只想知道將來我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永遠不去那兒了。
——查理·芒格
通過精簡讓自己的團隊更有價值
芒格和巴菲特都以高超的投資技巧而聞名於世,他們經常在評估金融決策時運用逆向思維。這種思維的應用不僅體現在此,也體現在他們選人用人等方面。
芒格說,他和巴菲特的在選人用人時,並非只關注候選人身上能夠為企業帶來成功的個人品質,而是找到具有這些品質但能力不足的人,把他們剔除出候選人隊伍。
和你可以信任的人打交道,讓其他人遠離你的生活,這非常有用。世界上老鼠屎特別多,聰明人一定知道要遠離這些人。
——查理·芒格
這很有道理。不管一個員工有多舌燦蓮花,如果他言行不一,無法踐行自己說過的話,那麼他就會破壞團隊的士氣,降低團隊的效率。
最大的問題是,你作為領導者,如何識別出這些人?他們總是表現得非常自信,好像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當真讓他做些什麼時,他卻嚴重缺乏完成工作的必要技能。
他們是「老鼠屎」,就像芒格說的那樣。
如何找出老鼠?
康納·尼爾(Conor Neill)在IESE商學院學習時,他的導師羅森塔爾(Rosenthal)教授向他介紹了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幫助你找出這些人。
首先你要弄清楚每一位員工——或者應聘者——分別屬於下圖哪個範疇。
圖片來源:康納·尼爾
#1:能力不強也不善於溝通的人
#2:能力很強但不善於溝通的人
#3:能力不強但善於溝通的人
#4:能力很強也善於溝通的人
根據康納的觀點,老天某種程度上是眷顧第一種人的。他們缺乏超出自身見識範圍的溝通能力,反正什麼也做不好,就自甘平庸。
老天也是眷顧第四種人的——但會以一種更友善的方式。你可以想像:一個有能力的人,還有很強的溝通技巧,很自信,那他無論做什麼都會做得很好。
然而,當我們遇到第二種和第三種人時,問題就出現了。
圖片來源:康納·尼爾
不幸的是,當前整個社會都非常重視溝通技巧。我們總是為第三種人歡呼,儘管他們的能力比第二種人差多了。
更糟糕的是,根據羅森塔爾教授的研究,由於世界上真正的第四種人很少,而第三種人經常被提拔到管理崗位上,導致第二種人經常要受到第三種人的領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造成組織內部的關係緊張和互相怨恨。
而如果你的團隊致力於提高專家們(也就是第二種人)的溝通技巧,讓他們變成備受追捧的第四種人,這將比努力提高第三種人(也就是滿嘴承諾但缺乏兌現能夠力的人)的整體能力水平要好得多。
怎麼找到老鼠屎?
第三種人看上去很有能力,但實際上他們只會滿嘴跑火車,這些人特別危險。如果他們周圍有人努力工作,但工作成果還不完美,那麼一有機會,他們就有很大可能利用這些人。
我們都知道,我們不應該追隨那些言行不一的人。但是就像大多數聽起來容易的事情一樣,在團隊裡清除掉第三種人可能很難。他們整個職業生涯都在裝模作樣,他們知道如何在其他人中隱藏自己。
招聘時,不要在盡職調查上敷衍了事
如果你在面試中對應聘者的某句話印象深刻,那麼你需要把它記下來,提醒自己小心些,要比平時多做些調查。
要多問他們技術問題和「如果……怎麼辦」等問題,讓他們展示自己的能力。
瀏覽他們的簡歷,把注意力集中在簡歷中他們聲稱自己精通的技能上,多問他們關於這些技能的問題,確保他們確實對這些技能有著深入的了解。
問問他們離職/跳槽的原因,確保他們的回答是準確的。
要求他向之前的上級獲取額外的推薦信,留意他們用了多久才把推薦信發給你。
最重要的是,確保你的人力資源部門、管理團隊和招聘經理在公司的招聘標準上是一致的,不要放棄這些準則。
調查顯示,78%的求職者會在簡歷上撒謊,或在面試中美化自己的能力。與此同時,66%的招聘經理承認他們仍然願意給這些人機會。
你要避免懶散和不可靠的人。
——查理·芒格
如果你的團隊裡真的有一顆老鼠屎
幸運的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像上面的那麼繁瑣。如果你發現你的團隊中有人言行不一致,那麼答案只有一個:立即把他們趕出你的團隊。
芒格說,「不斷學習的人在生活中也會不斷進步。」
就算他們看起來再好,但你一定不想讓誠實、勤奮的人與那些只會嘴上說說的職場老油條為伍。
如果我有機會回到過去,但只能專注於提高一項技能的話,那麼學習如何更好地識別言語上口若懸河、行動上卻踽踽不前的人將是我的首選,這在我的職業生涯、個人生活中都很重要。
我一生中遇到的大多數大麻煩都是因為聽信了別人的一張巧嘴,沒關注他們實際的行動而造成的,比如,我被前商業夥伴的父親騙走了25萬美元。
多虧我後來對芒格和尼爾的作品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學會了很多:不光要問我想跟哪些人一起共事,這當然很重要,但同等重要甚至也許更重要的是,我應該問自己我要避免和哪些人一起共事。
芒格說過下面這句話,他當時可能是在說企業合併,但我認為這句話也能在決定哪些人進入我們的生活和團隊時警醒我們:
如果你把葡萄乾和老鼠屎混在一起,那他們就都吃不了啦。
譯者:喜湯
(責任編輯:李顯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