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帶你了解濟寧最新鮮資訊!
始建於春秋時期的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老的運河之一,也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它與北京萬裡長城一樣,被稱為世界上最宏偉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才真正煥發了它重要的作用,作為綿延數千裡、悠悠數百年、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無數城市因其而繁華,特別是作為南通江淮、北達幽燕的山東濟寧,更是因為京杭大運河而興盛繁榮,在大運河的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濟寧被稱為「孔孟之鄉 運河之都」除了曲阜、鄒城的孔子和孟子故裡外,運河也是濟寧最重要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符號。在濟寧又無處不在的運河「印記」,南旺、宣阜巷、竹竿巷、東大寺、鐵塔寺、甏肉乾飯、玉堂醬園等等都是因運河而興起。
濟寧人的運河情節非非常重,在濟寧很多地方特別喜歡用「運河」來命名。比如運河廣場、運河大廈、運河賓館、運河城等等,可見運河已經完全融入到了濟寧人的生活之中。
帆檣如林、貨物山積、商貿發達,百業興旺,這是人們對明清漕運時代濟寧的描繪。京杭大運河在濟寧段長達230公裡,據史書記載,當年不下數萬外地商人在濟寧定居,南方的紡織品、瓷器、竹木、茶葉,北方的棉花、皮毛、大豆、乾鮮果品等在此匯聚中轉,年營業額高達白銀億兩以上。商業的繁榮讓濟寧這個元代初期的小縣城一躍成為了明清時期全國33個工商業大城市之一,按照現在的城市排行標準,妥妥的全國新一線城市。
雖然現在濟寧京杭大運河段還具有通航能力,但已然沒有了往日的繁華,作為「運河之都 文化濟寧」如何恢復明清時期運河盛世的場景?如何宣傳古老的濟州府?如何讓遊客除了三孔能夠在濟寧更長時間的停留,或許答案就在現在在建的「濟州古城」上。
2018年10月16日,濟寧市規劃局發布了《濟州古城概念性規劃及核心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這座佔地1880畝、投資59億元的巨無霸正式起航,預計用3到5年的時間建設完畢。規劃中,一個集運河文化、儒家文化等於一體的大型文化項目即將拔地而起。
濟州古城秉承「挖掘濟寧地緣歷史-改善濟寧旅遊生態-打造國家級特色文化古城-傳承濟寧歷史文脈-提升濟寧城市形象」的文化旅遊運營理念,以蘇州園林為架構,讓濟寧重現「江北小蘇州」、「明清時期六百年運河盛世」。建成後,濟州古城不僅是濟寧城的一道靚麗的名片,也是同在運河線路上兄弟城市棗莊臺兒莊的「勁敵」。
我們知道,以文化為代表的的「古城」風近幾年在國內頗受關注,大量項目上馬,但是真正能夠成功的屈指可數,棗莊的臺兒莊可算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濟寧的濟州古城名氣不輸臺兒莊,加之孔孟文化的加持,可以說有著與臺兒莊一較高下的實力。
雖然濟州古城開工建設已經幾年有餘,但是如今卻只建起了一面城牆和大門,作為承載著濟寧老百姓運河情懷和濟寧歷史文化的一個標誌性建築如今卻荒草叢生。希望「重現濟寧明清六百年間運河之都的盛世」不僅僅只是拿來作為其它用途的手段;也希望不要讓濟寧人期望的「看得見古韻,記得起鄉愁」成為一句空話;更希望濟州古城的建設速度快一點,再快一點,不僅能夠與臺兒莊一較高下,還能夠成為大運河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