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棗莊段:「活著的運河」別樣的城市脈動

2020-12-22 齊魯網

魯網5月2日訊 一波清流南去,千帆道盡繁華。而今,在棗莊,自明代修建至今的400年間,大運河昔日的繁忙景象仍在延續,故有「黃金水道」「活著的運河」之稱,而這裡的「活著」,不僅指其河道的狀態,也是這座沿運城市的脈動。

4月21日的下午,春和景明,京杭大運河棗莊段,水波不驚。臺兒莊船閘前,來往的貨船從西往東緩緩駛向船閘,猶有當年南北往來船隻在此交匯的盛景。在運河不遠處,正是當地的溼地公園,水面上是成群的黑天鵝。時光在此交錯,未來賦予大運河的活力與無限可能,在此上演。作為運河貫通南北的中間段,南北文化的交融,使棗莊形成了包容多元又獨特的底蘊,站在運河文化保護傳承的節點之上,這座城市也將在創新的文旅融合思路下流淌出嶄新的文明。

臺兒莊船閘前貨船往來交匯

避黃河之擾,始建泇運河

「活著的運河」「紅色的運河」「水鄉運河」……因所處的地理位置及所承載的歷史背景,如今對京杭大運河棗莊段有著諸多形容,悠悠運河流淌百年,也讓這座沿運城市因河而興。

回溯歷史,棗莊段運河的開通是歷史的選擇,也是歷史的機遇。「明中期以前,會通河濟寧至徐州的一段河道,出濟寧,過魯橋、南陽、谷亭,循南陽湖和昭陽湖西側,再經沛縣、留城到達徐州入黃河,是為運河舊道。由於南陽湖、昭陽湖一帶的地勢由東向西傾斜,黃河一旦決口,河水便會衝向湖西,衝毀運河堤防,淤積運河河道。因此運河舊道在湖西通過之處,也是黃河洪水頻頻光顧之地。」棗莊學院旅遊與資源環境學院副院長吳元芳介紹,為了避開黃河擾運之弊,明代嘉靖和萬曆年間開鑿了南陽新河和泇運河。自隆慶年間總河翁大立首次提出開泇河以避洪水至萬曆年間開挖,歷經30多年的時間,泇河終於開通並從微山湖東南端韓莊出口,東行取道臺兒莊,再向南直通邳州。泇運河全長260裡,棗莊段佔其中的160裡,為避開黃河,此段也成為惟一一段呈東西走向的運河。

泇河開通後,漕船可以避開徐州至邳縣一段的黃河運道,而不必借黃行運,大大緩解了因黃河泛濫而衝決、淤塞運道,而導致漕運停滯的危害,而且行程縮短了70裡。

儘管泇運河通航後曾一度避免「借黃行運」的弊端,但此後其漕運也非一帆風順。為了有效地實施管理,明清政府陸續設置閘官署、巡檢司等機構,負責河務、管理和維護,但清代中後期以後,由於政治日趨昏暗,朝廷無暇顧及運河治理,加之黃河屢次決口泛濫,運河航道「淤塞日甚」。吳元芳介紹,「鹹豐五年(1855年),黃河決口河南銅瓦廂,改道北徙,橫穿運河奪大清河入海,把京杭大運河衝為兩段,從此,運河無人過問,失修、失控。」

新中國成立以後,政府先後對泇運河進行了幾次大規模的治理。此後,在2004年實施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中,棗莊運河仍是重要組成部分,並承擔著南水北調向北輸水和省際供水的任務。從歷史款款走來的京杭大運河在棗莊流淌至今,已是歷史的印記與時代的見證。

文化承南北,包容而兼續

因河興商、因河興市。流淌的運河將南北方的文化兼收並蓄,也在各個運河段留下了城市的印記。一如歷史上的棗莊段及臺兒莊古鎮的興起。

臺兒莊形成於漢,發展於元。明萬曆年間,開鑿泇運河流經臺兒莊,臺兒莊鎮經濟始見興盛,遂為「水旱碼頭」。臺兒莊才有幸與河齊名垂典,成為「北跨琅琊,南控江淮」的魯南重鎮。《嶧縣誌·募建臺兒莊城引》載:「自泇河即導,而東南財糈跨江絕淮、鱗次仰沫者,凡四百石有奇,於是遂為國家要害雲。」每年通過臺兒莊的漕運糧食達400多萬石,過往漕船及商船7700餘艘。康乾年間,臺兒莊因「康乾盛世」進入鼎盛時期。康乾二帝各自六下江南巡視,每經水路,必在臺兒莊停泊登岸下榻或巡遊。

作為連接運河南北的中間段,棗莊段運河形成了融會南北文化的包容性,而這又體現在民俗、美食、建築等各個方面。「明清以來,棗莊因運河的流經、臺兒莊古鎮的繁榮,匯聚了來自京津、閩南、嶺南、江浙、徽州、三晉等地的風俗習性、商業觀念、商旅文化、漕幫文化等,形成了南北雜糅、各派融匯的獨具特色的棗莊運河文化。藉助運河外來的文化與臺兒莊本土文化進行了有機的融合,兼容並蓄,共同發展,形成了包括建築、商貿、宗教、飲食和民風文化的不斷發展。」吳元芳分析。

在這其中,商號建築文化景觀便是最直觀的體現。商業繁榮使臺兒莊雲集定居了大批晉商、徽商、浙商、閩商、粵商等,各地客商依據自己家鄉的建築風格進行建設,為臺兒莊留下了五花八門的建築景觀。吳元芳告訴記者,這些建築景觀包括魯南民居、北方大院、徽派建築、水鄉建築、閩南建築、歐式建築、宗教建築、嶺南建築南北八大建築風格。「更多的建築融合了南北建築的風格特點,這種『北雄南秀』集於一身的建築特色,更能體現出一種『剛柔並濟,雄秀兼備』的大氣。」正因如此,臺兒莊古城成為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建築結晶。

從小生活在運河邊上的李振啟,見證了大運河的變遷,「常跑到運河邊玩耍,到了夏天,不少人會下河遊泳,也有人下河去逮魚。」因為這份對運河的特殊感情,而後從事文旅行業多年,作為臺兒莊區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區運河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的他,對運河文化進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與挖掘。

京杭大運河貫穿南北,每一段河流所處的地理地貌不同、從歷史走來的情況不同,因而又呈現出各自的特點。對於棗莊段也是如此。「京杭運河從微山湖來到魯南大地,從臺兒莊古城進入江蘇,形成了一段東西走向,可以說是京杭大運河第一灣。」李振啟說,縱觀整條京杭大運河,臺兒莊段運河是中心運河。「從臺兒莊到杭州和北京都是700多公裡,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部位就在臺兒莊。」

在當時,特殊的中心部位更有利於南北文化交融和物資交流。「除了南北交融,臺兒莊段運河還呈現出東西合璧的特色。臺兒莊處於海洋文化向陸上文化過渡的地帶,海洋文化和陸上文化在此交匯。」李振啟介紹,臺兒莊大戰、鐵道遊擊隊都曾在臺兒莊留下記憶,因而臺兒莊運河還是一段紅色運河。

臺兒莊古城內可見「活著的運河」

運河城中過,文脈貫古今

如今要了解大運河棗莊段,臺兒莊古城是不得不提的文化地標。這座傍水而築、因河而興的「水旱碼頭」,擁有著大運河上最完整的運河文化遺產體系。1959年,運河改道城外,裁彎取直留下的呈月牙狀存在於臺兒莊城區內的一段,也被當地人稱為「月河」。

月河兩岸,豐富的文化遺產在臺兒莊古城內保存並傳承著。走進臺兒莊古城,在沿河的建築中,依然可見昔日文化交融的印記。比如南北交融而形成的美食,亦如兼具表演與手工技藝的非遺項目。

吳元芳介紹,棗莊在飲食文化上也體現了外來大運河文化與魯南文化相融合的趨勢。「泇運河開通以後,運河水資源豐富了,許多農民改變了生活方式,由農業轉向漁業,人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而『靠河吃河』,人們的餐桌上出現了各種河鮮和水生植物,如白蓮藕、蓮子、蓮子羹、菱角等。」

除了美食,棗莊的非遺項目也很豐富,行走在臺兒莊古城內,仍然可見魯南皮影戲、柳琴戲、運河大鼓、洛房泥塑等非遺展示和展演活動。受運河水的浸潤,棗莊的非遺也呈現出典型的運河特色,形成了以運河船工號子、運河大鼓、魯南花鼓、漁燈秧歌、運河魚燈節、運河酒令、運河板書字畫等為代表的非遺體系。

運河貫穿南北,在途經之地匯聚了一方歷史,自然風光與人文情懷交織,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民俗。在棗莊,也有很多與運河相關的特色民俗。「比如魚向上的一面吃完,需要吃向下的一面時,不能說『翻過來』,而是說『 抬一抬』或『 抬抬』。酒杯裡的酒不能喝乾,因臺兒莊使船的多,要在杯底留一點,叫做『留水路』。」吳元芳說。

隨著時代的變遷、運河漕運興衰,以非遺、美食和民俗等為代表的文化遺產也在不斷地演變、流轉,在創新中華麗轉身。比如臺兒莊古城綜合開發一系列文藝展演和民俗節慶活動,具有傳統文化風韻的運河大鼓、柳琴戲和皮影戲,充滿現代風情的電音趴和馬戲表演,再現大運河繁華歷史的大型情景劇《乾隆巡遊臺兒莊》等演出輪番上演,讓傳統節目與現代手法相互交融。

此外,根據時節特徵,臺兒莊古城還打造了許多頗有特色和影響力的節慶活動品牌。「如每年二月二的開河大典,人們通過祭拜河神的形式,表達對大運河的敬畏和感激;中華端午文化節的賽龍舟,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傳承;元旦到春節期間的年博會、賀年會、非遺博覽會;清明和國慶期間進行的紅色旅遊品牌的展示。」吳元芳說。

依託大運河,打造全域遊

自開鑿以來400多年不斷航,棗莊段這一「黃金水道」是整個大運河航道上不多見的一段。正因如此,如何利用運河資源塑造城市形象成為當地不斷探索的方向。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的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京杭大運河臺兒莊段(月河)入選,成為我國第32項世界文化遺產及第46項世界遺產。以此為契機,棗莊在運河資源的保護、傳承、利用方面不斷邁出步伐。

「在保護方面,恢復臺兒莊古城是運河資源保護的一個契機,探索了文化遺產保護的新路徑。同時圍繞古城我們上報了水工設施和臺兒莊大戰遺址兩個項目,並出臺《臺兒莊古城保護條例》,依法保護文化遺產。」李振啟說,「在傳承方面,圍繞古城在歷史方面留下的生產、生活的民間技藝挖掘展示非遺項目;而在利用方面,除了依託資源和文化重建古城,還可以通過建設港口、開發工業和服務業項目來挖掘利用運河文化。」

其實,以去年國家《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出臺為契機,當地已經形成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設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是一個整體的概念,臺兒莊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東起陶溝河,依託京臺高速和京滬高鐵和即將通車的新臺高速,把以臺兒莊古城為核心及周邊區域的業態做活。」臺兒莊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戚濤介紹,此外還有一個長遠的目標是把東部10平方公裡的溼地打造成一個高端的休閒度假區。

具體來看,圍繞西部做活,當地規劃了「五個一」的發展思路,即「一城一河一山一鎮一湖」。「一河即京杭大運河、一城即臺兒莊古城和城區,一山為庫山區域,一鎮依託京臺高速大運河服務區下一步建設一個大運河的文旅小鎮,一湖即微山湖。」戚濤說,計劃三到五年的時間完成,最終形成連通臺兒莊、嶧城、微山湖和薛城的一個區域的、圍繞京杭大運河這一軸線的發展,打造棗莊沿線的全域旅遊。

據悉,目前大運河服務區已經開始建設,地點位於京臺高速、京滬高鐵和京杭大運河三個國家大動脈的交匯處。戚濤介紹,「在完善服務區功能的同時填充一些文旅業態,包括民俗、紅色展館、旅遊業態和營地、客運碼頭,同時配套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等其他的業態,把文旅小鎮最終做到1500畝左右。」此外,服務區下一步將留ETC出口,沿運河的南大堤規劃建設一個國家一級標準的旅遊快速通道。「目前的運河只是一個『活』的運河,下一步還將解鎖運河更多的功能,豐富大運河沿線旅遊業態,讓大運河文化生生不息。」戚濤說。站在運河文化保護傳承的節點之上,運河邊上的這座城市正在創新的文旅融合思路下流淌出嶄新的文明。(據山東商報)

[責任編輯:楊凡、汪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大河新生裡的時代脈動
    但是,進入上世紀70年代後期,受到沿岸城市工業汙染,到上世紀90年代,小清河魚蝦絕跡變成小黑河,到了上個世紀末,由於天氣乾旱、航道水深不足、農業灌溉爭水、貨源不足等原因,小清河內河運輸逐步萎縮,直至1998年全線斷航。至此,流淌近千年的小清河只剩下行洪排汙的功能。
  • 大運河皮影藝術館揭牌 用皮影講述運河故事
    原標題:大運河皮影藝術館揭牌 用皮影講述運河故事  「霸下,你若是老老實實做一隻鎮水的神獸,護佑大運河水運暢通,商賈貿易興隆,我便饒你不死。」「父王單單把我派到這苦海幽州,通州張家灣,窮山僻壤的地方,龍生九子王天下,偏偏虧待我霸下!」
  • ...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納入 「十四五」規劃《建議》 千裏運河脈動不息
    元代之後,隨著北京成為國家政治中心,大運河的航運目的地也由洛陽轉移到北京。隋唐大運河被截彎取直,濟州河和會通河開鑿而成,又修建通惠河,全長約1800公裡的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至此,構成了以大運河為中心,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8省(市)20多座城市的水上交通網。
  • 臺兒莊聯手功夫動漫,打造偉大的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超級IP!
    京杭大運河臺兒莊段共42公裡,在臺兒莊段完整地保存有運河上唯一一處水工設施完備、風貌遺存完整的3公裡古運河、古駁岸、古碼頭以及運河水工遺存等設施,被世界遺產專家稱為「活著的運河」。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千年流淌的大運河,承載著京杭大運河中心點臺兒莊這座城市的歷史,繁榮了城市經濟,豐富了城市文化。
  • 河南大運河迎新規劃!鄭州、洛陽、開封,將成為運河示範城市
    【鄭州、洛陽、開封,將成為運河示範城市】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雄介紹,《規劃》劃分了核心區、拓展區和輻射區,核心區指大運河主河道流經的40個縣(市、區),拓展區指主河道流經的洛陽、鄭州、開封、商丘、焦作、新鄉、鶴壁、安陽、濮陽9個省轄市除核心區以外的地域範圍,輻射區包含除核心區和拓展區之外的省域範圍
  • 魯南明珠,運河古城,山東棗莊十大旅遊景點
    棗莊位於山東省南部,在唐宋時形成村落,因境內多棗樹而得名棗莊。棗莊擁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運河文化,始建於秦漢時期的臺兒莊古城,被世界旅遊組織稱為「活著的古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
  • 運河博覽|世界知名運河簡介:京杭大運河、伊利運河、蘇伊士運河簡介
    運河自然承襲了水的這一特質滋養著河畔生命訴說著古老的故事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且最古老的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千米。京杭大運河最早始於春秋時期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邗溝。
  • 一座遺產城市的未來生活!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段)建設集中開工
    記者 任彥 通訊員 李林蔚 大運河是杭州的「城之命脈」,孕育滋養了杭州城市千年發展。今天,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段)建設全面集中開工。這又是杭州對大運河的一次創新實踐,將會重構一座遺產城市的未來生活方式。杭州地處京杭大運河最南端,也是浙東運河的發端。大運河杭州段穿城而過,總長110餘公裡,包括11個遺產點段。
  • 大運河城市全媒體聯盟成立 共話運河文旅消費發展
    5月5日,在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聯、揚州市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上,大運河城市文旅消費論壇率先拉開本次活動論壇版塊的序幕。論壇以「促進文化旅遊消費與共享美好生活」為主題,旨在高質量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務實行動,為大運河沿線城市發展提供有益借鑑,為提高大運河顯示度知名度注入強勁力量。
  • 大運河可不等於京杭大運河 通州運河號子為啥成北京文化符號?
    那麼,在北京的運河都是世界遺產大運河的遺產點段嗎?並不盡然。「就北京的運河而言,有的在文獻中有記錄,有的因地理環境的變遷或者消失或者融入了不同的河流中。比如,在金代為解決通往中都的遭運,修治了金漕渠,開鑿了金口河。從如今的石景山北麓的『金口』引永定河水過中都北城壕,再向東,由通州城北入潞水,也就是今天的北運河,結果因地勢高峻而失敗,官方又把『金口』堵塞了。」
  • 京杭大運河背景介紹——運河開鑿
    目前已知的上最早的運河是在公元前4000年由西亞美索不達來亞人開挖的運河。中國開鑿運河也很早,廣西靈渠鑿成於公元前214年,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除靈渠外,我國在內河航運佔有重要地位的,還有一條著名的運河,就是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千米,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縱貫南北,是我國重要的一條南北水上幹線。
  • 大運河,我們應該給您什麼?
    世界公認:京杭大運河與萬裡長城、也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大佛塔並稱為世界最宏偉的古代四大工程,並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被譽為"古代文化長廊"、"古代科技庫"、"古代名勝博物館"、"古代民俗陳列室",其歷史遺存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絕好實物資料,是中國享譽世界的重要歷史人文景觀,是中國悠久文明的歷史見證,是流動的、活著的重要人類遺產。
  • 統籌協調運河生態與城市建設
    在水生態系統中,與城市關係最密切的水體之一就是大運河。  大運河精神是運河城市的動力源泉,運河文化具有融通的精神價值、包容開放的天然屬性、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夏錦文提出,大運河文化能夠引領城市的經濟轉型,大運河文旅融合能夠帶動城市魅力的展現,大運河生態環境優化可以進一步提升城市宜居品質。總體而言,運河家園治理創新可以彰顯和諧城市風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涉及多個行政區域,關聯幾乎所有行政管理領域,涉及文化、生態、經濟、社會等諸多方面。如何讓千裡通波的大運河促進文化傳承、推動城市發展,是需要深入思考、統籌規劃、系統推進的重要問題。
  • 承韻千年文脈 賡續運河風華 邳州市持續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縱貫我國東部的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人工開鑿的南北水上交通大動脈。作為江蘇「北大門」,徐州是與大運河結緣最早的城市之一。京杭大運河邳州段全長56.1公裡,自古為南北航運黃金水道、蘇北魯南水陸樞紐,千百年來,在邳州積澱了豐厚的人文底蘊。
  • 大運河(紹興段)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芻議
    一、大運河(紹興段)及其遺產點大運河(紹興段)由西興運河、紹興護城河、紹興城內運河、山陰故水道以及虞餘運河等河段組成,全長101.4公裡,屬於浙東古運河,是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歷史沿革大運河(紹興段)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晚期,越國開通的山陰故水道。
  • 「淮左名都」揚州市,一座因京杭大運河興起,也因運河衰落的城市
    「淮左名都」揚州市的興衰我們先來看看揚州市的現狀,揚州市是江蘇省的一個地級市,地處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位於江蘇省陸域地理幾何中心,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遺產城市、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風景旅遊城市
  • 重現明清時期六百年運河盛世的濟州古城,能否與臺兒莊一較高下?
    始建於春秋時期的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老的運河之一,也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它與北京萬裡長城一樣,被稱為世界上最宏偉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才真正煥發了它重要的作用,作為綿延數千裡、悠悠數百年、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無數城市因其而繁華,特別是作為南通江淮、北達幽燕的山東濟寧,更是因為京杭大運河而興盛繁榮,在大運河的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濟寧被稱為「孔孟之鄉 運河之都」除了曲阜、鄒城的孔子和孟子故裡外,運河也是濟寧最重要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符號。
  • 他們的付出,成就了運河的「最美」——大運河守護者的故事
    京杭大運河貫穿滄州而過,滄州也因大運河而生而興。近年來,我市啟動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工程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滄州高質量發展,大大增強了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今天,記者為您講述大運河保護者的故事。近期雨水多,運河沿線的混凝土工程有沒有裂縫、磨損或塌陷,閘門有沒有鏽蝕、變形,運河上下遊有沒有釣魚的、玩耍的……她時時得觀察著。高瑋玲是黃驊市人,今年35歲,目前是南運河河務中心捷地閘所主任。因為工作,她和運河結緣11年了。南運河從滄縣捷地鄉西南穿流而過,捷地閘所肩負著引黃輸水及防洪排澇的重任。這些年來,高瑋玲時刻觀測著大運河的變化。
  • 世遺的民間往事|為了寫一份10分鐘的講解詞 她走遍運河浙江段 壓力...
    1月4日,由我省報告文學作家孫侃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別樣精彩在拱墅》在杭州研討。新書集中反映了20位居民生於斯長於斯的人生故事,他們以口述形式講述了真實可信的拱墅巨變。葉豔萍,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館長,便是其中一位。
  • 用皮影講述運河故事
    幕布背後,「拿線」藝人操縱著竹籤,配唱演員將運河兩岸的傳說故事與歷史變遷娓娓道來,可謂「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揮舞百萬兵」。12月4日,位於北京市通州區臺湖鎮雙益發文化園的「大運河皮影藝術館」正式揭牌。開幕式上,通州大運河皮影團上演了一出郭守敬疏浚大運河、鎮壓龍王第六子「贔屓」(又稱「霸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