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由我省報告文學作家孫侃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別樣精彩在拱墅》在杭州研討。新書集中反映了20位居民生於斯長於斯的人生故事,他們以口述形式講述了真實可信的拱墅巨變。
葉豔萍,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館長,便是其中一位。2014年,大運河申遺期間,位於拱墅區的博物館專門開通了「大運河(浙江段)申遺展廳」,系統全面展示浙江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的所有成果,接受國際專家的考察評估,書中詳細回憶了這次申遺前杭州市民的努力。經紅旗出版社授權,本端刊發文章節選。
國際專家終於來了,可以說,這是一場申遺「大考」。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專業諮詢機構——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這次委派了兩名國際專家,一位是擁有印度國家歷史文物局成員、ICOMOS 印度臨時執委會副主席、英國劍橋大學考古博士等頭銜的莉瑪·胡賈女士,她還是作家、歷史學家;還有一位是韓國釜山慶星大學城市設計系教授、首爾大學環境學博士姜東辰先生。
18 座城市總共31 個考察點,兩位專家分為A 組和B 組分兩頭跑。
北線的B 組由姜東辰先生負責,A 組走南線,由莉瑪·胡賈女士負責評估考察。她是這樣一路過來的:最先從通惠河北京舊城段北出發,再到南運河天津三岔口段、南運河滄州—衡水—德州段、會通河臨清段、會通河陽穀段、東平戴村壩、汶上南旺樞紐、會通河微山段、中河臺兒莊段、中河宿遷段、浙東運河杭州蕭山—紹興段、江南運河嘉興段、江南運河南潯段,最後到江南運河杭州段。
杭州本來是A 組考察的第一站,包含富義倉、拱宸橋、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在內的6 個點,我們博物館也是其中之一,扮演了大運河浙江段總展廳的角色。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正當我們為國際專家的評估考察緊張地進行著最後的準備工作的時候,突然接到通知,說莉瑪·胡賈女士行程有變,杭州調整為評估考察的最後一站。
這絕對有點兒讓我們措手不及,次序也全都打亂了。因為原先全面介紹大運河歷史文化是我們的任務,整體介紹為重中之重,而現在我們這裡成了最後一站,事先別的申遺點肯定已經介紹了不少人文歷史的內容,我們介紹講解的內容不能再與別的地方重複了。怎麼辦?只能連夜討論對策。
經過反覆商量,最後定下來把這次評估考察的重點放在第三展廳,因為第一、二展廳介紹的是大運河的基本情況,第三展廳的主題是大運河浙江段的綜合保護,這個主題莉瑪·胡賈女士想必會比較感興趣。按照這一方案,我們又綜合省、市有關部門的意見,全力以赴進行調整完善。
9 月25 日下午,莉瑪·胡賈女士和助理在相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我們大運河博物館。說真的,當我們見到她本人時,緊張的心情反而消失了,包括講解員楊芳。她前一晚還在失眠,可當莉瑪·胡賈女士來到博物館時,我們看到的是一位溫和友好,絕非那種鑽牛角尖、緊揪問題不放的專家,心裡稍微舒了一口氣。
那天莉瑪·胡賈女士的評估考察,有一件事也在意料之外。按照原計劃,我們本來引領莉瑪·胡賈女士前往第三展廳,因為第一、二展廳不在這次講解的重點之中,可她似乎對第一、二展廳的內容,即大運河的開鑿和變遷、大運河的概貌等內容非常感興趣。幸好我們事先工作做得很細緻,講解完全跟得上,可那份改了十多遍的講解詞沒能用上。
要說這解說詞,還有一段故事。是我們博物館的年輕女講解員楊芳,最早一批進入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之一。得知承擔這個重任的楊芳當時壓力非常大,吃不好飯,睡不好覺, 一下子瘦了10 多斤。這也可以理解,雖然她在館裡算是老人,但畢竟還是個小姑娘,換作誰都會緊張。為了確保講解詞的質量,我們還專門沿著大運河浙江段全程走了一遍,實地尋找感覺,這一步也是很重要的。
說真的,至今我還記得講解詞從撰寫到修改,再到定稿的那段痛苦的磨合過程。當我們把自認為很完美的講解詞交到市文物部門後,被修改了三四次才送到省相關部門,省相關部門又給了我們好多反饋意見。來來回回,這份看起來簡單的講解詞修改了不下十遍。當這份講解詞最終定稿時,我長籲了一口氣。
因為行程安排得很緊湊,給大運河博物館預留的時間只有30 分鐘, 可莉瑪·胡賈女士在博物館待了40 多分鐘,大半時間是在第一、二展廳,第三展廳只是粗略地走了一遍。快結束時,她也問了好幾個問題, 不算生僻冷門,在場人員一一做了詳細回答。看得出來,莉瑪·胡賈女士對博物館的展示非常滿意。
第三展廳的出口處有個留言牆,臨走前,莉瑪·胡賈女士還很有心地用印度文留言,表揚了我們。雖然只是很小的一張紙條,但這是對我們工作的莫大肯定。我們把這張紙裱了起來,作為申遺工作的留念。
大運河申遺工作真是一波三折,像坐過山車一樣。
因為2014 年中國不是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這個成員國每年由不同國家輪流擔任,這就有些被動。按照歷年申遺慣例,確切消息都會在6 月21 日這一天公布,可在這一年,這一天發生了很多意外。
6 月21 日上午,日本搶先拿到了審議權,下午本該輪到中國,沒料想又有墨西哥、德國、韓國、緬甸等國被安排到了中國前面,從前方傳來的消息說,中方多次爭取、申訴,卻被一一駁回。我們所有參與大運河申遺工作的人都特別緊張,不是抱著手機就是坐在電視機前面,生怕錯過與申遺相關的任何消息。
那天晚上的我幾乎徹夜未眠,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一直在擔心,究竟我們的項目什麼時候才能進入正常的審議程序。那年申遺,中國還申報了「絲綢之路」項目,這樣一來我們覺得大運河項目就更懸了。
好消息終於傳來。6 月22 日上午10 時左右,聽到世遺大會執行主席、卡達公主瑪雅薩根據會議表決結果,宣布中國提交的大運河項目申遺成功時,我的心一下子狂跳起來,激動的眼淚也禁不住流了下來。雖然已時隔三年,但那時的狂喜我至今仍記得。當晚,我們拱墅區還上演了一臺慶祝大運河申遺成功的文藝晚會,大家都很高興。
如今,我每次想來,都覺得能為大運河申遺盡綿薄之力,是一件特別榮幸的事。等到晚年時再回憶起來,我想這將是我一輩子最富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儘管我負責的只是大運河申遺中的很小一塊工作。
從2015 年起,因為不再兼任拱墅區圖書館館長一職,我把全部精力都撲在了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的日常工作之上,可仍時時想起大運河申遺這件事兒。申遺成功之後,大運河的宣傳、保護、利用、研究成為接下來的任務,我現在在籌劃開展大運河申遺相關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這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很多東西如果現在不去收集、整理、保護, 就會慢慢消失,以後再也找不回來了,這將是非常遺憾的。
我還想說的是,大運河申遺成功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作為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的館長,我感覺到肩上擔子很重。我會化壓力為動力,為這條千年運河的保護,為運河文化的挖掘和弘揚,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浙江新聞+】
2014 年6 月22 日,在卡達多哈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 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中國大運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2 處世界文化遺產和第46 處世界遺產。加上2011 年已被列入世遺名錄的「西湖文化景觀」,杭州由此成為擁有「雙世遺」的城市。
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浙江,是縱貫我國中東部平原的內陸水道系統,流經8 個省市地區。大運河自公元前5 世紀以來陸續建造,到公元7 世紀(隋朝)首次形成為我國統一的水路交通系統,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國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依據歷史上的分段和命名習慣,大運河共包括十大河段, 運河浙江段為江南運河段的一部分。此次運河申遺,杭州段的首批申遺點段有11 個(包含6 個遺產點、5 段河道),其中富義倉、橋西歷史街區、拱宸橋和江南運河吳江—嘉興—杭州段(上塘河段)位於拱墅區境內。
為了全力配合大運河申遺,拱墅區在做好相關準備工作的同時,按照杭州市委、市政府關於運河保護利用「保護第一、生態優先、拓展旅遊、以人為本、綜合整治」五大理念,圍繞「實現文化引領,打造運河文化展示區」這一總目標,注重運河歷史、人文、生態價值,大力加強運河綜合保護利用。幾年來,拱墅區還結合運河申遺,始終本著「保護第一、應保盡保」原則,對各類文化遺產進行全方位調查摸底,持續推進文化遺產保護修繕, 促進文化遺產的合理利用。迄今,轄區內各個物質和非物質遺產保護項目均得到合理保護,為挖掘、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讓悠久歷史文明的精髓融入現代生活提供了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