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訊》揭秘胃泌素釋放肽感覺神經元傳遞癢覺信號

2020-12-17 中國生物技術網

急性癢是一種很神秘又很有意思的感覺。既能讓人產生撓抓欲望的一種不是很不愉快的感覺,撓癢的過程又讓人產生很大的快感。急性癢可以提醒動物防備蚊子害蟲的等侵犯。癢覺的信號輸入傳導首先由外周的皮膚細胞接收,然後傳到初級感覺神經元, 再傳到脊髓的中間神經元,再由脊髓的投射神經元傳到大腦,來指揮撓癢的行為,這些神經衝動的信號,是由神經細胞內的神經遞質來完成。

2007年,陳宙峰實驗室的孫衍剛博士發現在初級或背根神神經元(DRG)表達的胃泌素釋放肽(GRP)是癢的特異神經遞質,可以激活表達在脊髓背角受體GRPR的中間神經元來傳遞非組胺依賴癢的信息【1】。2009, 陳宙峰課題組又發現脊髓的GRPR神經元負責傳遞所有癢覺信息的傳導,證明了癢覺有自己的信號傳導通路【2】。這些發現開闢了一個嶄新的癢覺研究領域,也吸引了很多研究者從其它領域加入到癢覺的研究。但是由於GRP在 DRG的表達較低,而其 mRNA 在脊髓的表達很強,關於GRP的作用部位引起很大爭議。過去幾年,有多個研究組發表文章,證明脊髓背角裡的GRP中間神經元在癢覺或痛覺裡有重要作用,但因為所用的GENSAT 的GRP-Cre轉基因工具鼠在DRG不表達和在脊髓只有少量表達在GRP位點, 這些研究有轉基因小鼠非特異性表達帶來的天生的缺陷,不構成令人信服的直接證據。

2020年3月13日,美國華盛頓大學癢覺研究中心陳宙峰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了題為Exploration of sensory and spinal neurons expressing 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in itch and pain的重要論文【3】。之前的研究發現是用全身敲除的GRP或GRPR小鼠【4】,該研究組構建了一個可以專門在初級神經元條件性局部敲除的floxedGrp的小鼠,研究人員利用這個小鼠,在DRG中敲除GRP,而不影響GrpmRNA在脊髓或大腦的表達。小鼠行為結果證明,GRP在感覺神經元是專門負責非組胺癢覺信號傳遞的神經肽,而且和痛的傳遞無關。這些結果和全身敲除GRP或GRPR小鼠的結果一樣,但是首次證明GRP是DRG裡的癢特異性的神經遞質。也回答了一個爭議持久的問題。

接著,研究人員用基因打靶的方法在GRP的位點裡敲入並表達可以複製GRP原位表達的Cre重組酶。這種新型的GrpCre-KI小鼠清楚地標記了GRP在外周皮膚和背根神經元的表達。這些表達和過去的原位雜交結果和免疫組化染色的結果是高度一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首次利用光遺傳學方法和化學遺傳的方法證明激活皮膚的GRP神經元的末梢纖維。研究發現這些激活會引起和瘙癢相關的搔撓行為。這也是第一次證明外周的GRP神經元是專門負責癢覺而不是痛覺信息的傳遞的神經元,這些發現就把癢的通路從皮膚到脊髓連接起來。

圖示:A:GrpCre-KI 小鼠裡eGFP標記的GRP背根神經元。B:GrpCre-KI小鼠與tdTomato flox(Ai14)小鼠交配,得到GRP神經元表達tdTomato(GrptdTom)的小鼠。免疫螢光染色發現GrptdTom在頸背皮膚的神經纖維表達(紅色),並且和傷害性神經元的標記物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綠色)有部分共表達。

重新組建的GrpCre-KI小鼠不僅在DRG而且在脊髓也忠實地複製了 原位GRP的表達。利用複雜的脊髓特異性的敲除法,研究人員將脊髓的Grp神經元去除,研究發現並不影響小鼠癢和疼痛信號的傳遞,這也說明脊髓Grp神經元不可能表達大量GRP蛋白,證實了先前的結果【5】

文中大量使用遺傳學工具小鼠,結合光遺傳學、化學遺傳,鈣成像技術、形態學、分子生物學及行為學等方法,首次全方位地解析GRP在感覺神經元而不是脊髓傳遞癢覺信號,為加深理解真正癢的神經機制提供有力的證據。

參考文獻:

1. Y. G. Sun, Z. F. Chen, A 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 mediates the itch sensation in the spinal cord. Nature448, 700-703 (2007).

2. Y. G. Sun et al., Cellular basis of itch sensation. Science325, 1531-1534 (2009).

3. D. M. Barry et al., Exploration of sensory and spinal neurons expressing 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in itch and pain related behaviors. Nature Communications11, 1397 (2020).

4. Z. Q. Zhao et al., Chronic itch development in sensory neurons requires BRAF signaling pathways. J Clin Invest123, 4769-4780 (2013).

5. D. M. Barry et al.,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in dorsal root ganglia and spinal cord. Mol Pain12, (2016).

相關焦點

  • 癢覺信息如何傳遞,大腦又如何指揮我們撓痒痒?
    此前的研究發現,脊髓中胃泌素釋放肽受體(GRPR)與機體的癢覺有關。那麼,大腦臂旁核神經元是否就是GRPR神經元的下遊?  通過對神經元進行電信號記錄和分析,研究者發現,在二者之間還有一類神經元,它們接受GRPR神經元的信號,並將其投射到大腦的臂旁核。至此,他們已經發現從脊髓GRPR神經元經過中轉的神經元投射到大腦臂旁核的神經元,相當於A到B到C。
  • 上海科學家發現傳遞癢覺的長途「神經高鐵」 -中繼站 脊髓 止癢藥...
    上海科學家發現傳遞癢覺的長途「神經高鐵」 為開發高效無副作用止癢藥提供可能  癢,一種不愉快卻很重要,生活中很熟悉科學上卻充滿未知的感覺。撓痒痒,癢的究竟是皮膚還是大腦?痛還有止痛藥可以對付,但是你吃過管用又不會嗜睡的止癢藥嗎?關於癢,人類還是知道得太少。
  • 上海交大基礎醫學院徐天樂課題組與合作者在中腦獎賞中心對癢覺...
    該論文藉助神經環路層面的實驗技術手段和轉基因小鼠模型,深入闡釋了中腦獎賞中心腹側被蓋區(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不同類型的神經元在癢覺不同組分的信息處理中的作用,研究結果加深了人們對癢覺中樞環路機制的理解,也為臨床慢性癢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癢覺是一種能夠引起抓撓欲望的不愉快的感覺,大多數皮膚性疾病和一些系統性疾病都伴隨著嚴重的瘙癢症狀。
  • 上海生科院通過單細胞RNA測序對軀體感覺神經元重新分類
    該工作首次通過高覆蓋的單細胞測序對初級感覺神經元進行了重新分類,並且建立了基因表達與在體功能的相互關係。  神經元表達的基因多於其它類型的細胞,導致了神經元具有很高的異質性。外周感覺神經元是假單極神經元,負責將外周感覺信號傳遞到脊髓。
  • Nature:從結構上揭示神經元同步釋放化學信號
    2017年9月1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的Axel Brunger和同事們通過可視化觀察三種神經蛋白彼此間如何相互作用,揭示出它們如何協助成群的腦細胞同步釋放化學信號。一種類似的相互作用可能也在細胞如何分泌胰島素和氣道粘液中發揮著作用。
  • 《自然-通訊》:中間神經元——穩定空間記憶的關鍵
    《自然-通訊》:中間神經元——穩定空間記憶的關鍵 2020-09-25 2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幹細胞療法邁進新一步,製造感覺中間神經元_鄭大中科博生
    據中科博生研究表明, 感覺中間神經元(sensory interneurons)是一類脊髓神經元,負責將全身信息傳遞給中樞神經系統,觸覺也因此而生。2017年9月,Butler和同事曾在《eLife》發表過一篇文章,報導骨形態發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家族釋放的信號影響雞胚感覺神經元發育。如今,他們將這項發現擴展到了人類幹細胞。中科博生。
  • Science:來自底板神經元的信號傳遞誘導新皮質神經元經歷形態變化
    2018年4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幾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哺乳動物中發現發育中的新皮質神經元經歷從多極形態到雙極形態的形態轉變,而且這種形態轉變至少部分是由於大腦發育期間的神經元遷移信號傳遞。
  • 我國科學家發現腦內「癢」神經元 或有助治療慢性癢疾病
    近期,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衍剛團隊在小鼠大腦中發現了一群特殊的「癢」神經元,一旦激活,就會引起瘙癢。業界專家認為,以此為潛在靶標,有望治療慢性癢疾病。該成果14日發表於知名學術期刊《神經元》。  癢覺與視覺、聽覺等感知覺一樣,也是大腦加工處理的產物。癢覺對於動物來說是一種重要的保護機制。癢覺可以引起抓撓行為,而抓撓動作可以去除皮膚上具有潛在危害的異物。
  • 基於單細胞RNA測序描繪腸神經元種類的多樣化
    突觸的輸入-輸出通信是神經元類型之間的基本區別,是由連接、反應和神經遞質/肽的釋放所決定的。研究人員因此探索了控制這些功能的基因家族,發現了ENCs之間的差異表達。對腸道神經遞質/肽的反應表現為類別特異性。
  • Neuron:30個神經元聯手抵抗疼痛
    它是由大約30個神經元組成,協調催產素釋放到血液和脊髓中,從而降低疼痛感。這些發現為治療病理性疼痛提供新的啟示。但是如果大腦中一個被稱作下丘腦的區域合成的一種被稱作催產素的肽不能快速地介入大腦中調節疼痛反應的過程,那麼情況將會更加糟糕。從分娩期間子宮收縮到產後釋放奶水,也不要忘記催產素參與調節社會互動、焦慮或疼痛,它是一種至關重要的,但是當前有點神秘的信使分子。確實,導致它體內擴散的機制之前從未被人破解過。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著重關注當感知疼痛時導致催產素釋放的過程。
  • 神經元概述
    除海綿和平口類動物之外的所有動物都有神經元,但其他多細胞生物如植物則沒有。神經元通常基於其功能分為三種類型。感覺神經元對影響感覺器官細胞的觸覺,聲音或光等刺激作出反應,並向脊髓或大腦發送信號。運動神經元接收來自大腦和脊髓的信號,以控制從肌肉收縮到腺體輸出的一切。中間神經元將神經元連接到大腦或脊髓的同一區域內的其他神經元。一組連接的神經元被稱為神經迴路。
  • 胃部不適,醫生為什麼堅持讓查胃泌素17?
    什麼是胃泌素 其實,醫生口中的「胃泌素」指的是血清胃泌素17(G17),它是一種很重要的胃腸道肽類激素,它的「合成工廠」是位於胃竇上和十二指腸近端黏膜的G細胞。
  • 腦神經元能同時釋放兩神經遞質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在膽鹼能神經元上特異性表達光控通道ChannelRhodopsin-2的轉基因小鼠來研究腳間核中乙醯膽鹼傳遞的生理特性,這首次報導了腦神經元能同時釋放穀氨酸和乙醯膽鹼兩種經典神經遞質,並通過不同傳輸方式激活突觸後神經細胞。 這一品系小鼠腦切片的膽鹼能神經末梢能被光激活,並可引起突觸後神經元的反應。
  • 新方法實現神經元軸突精確連接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26日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最近開發出一種新方法,能在實驗皿上誘導神經元在精確的位置形成軸突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