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絕非偶然
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學校,而童年時代的孩子大部分的教育都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
優秀的孩子其成長都是有跡可循,追根溯源,它的因就在於他的家庭和父母。
記得全民偶像「醫學界國寶級」鍾南山院士在一次訪談中曾說:「父母對他進行的是反思式教育,每當小時犯了錯誤的時候,他的父親並不會用吼來向他表達自己的憤怒,而是只跟鍾南山院士說一句話:南山,你好好想一想。」
這句話在終老的心中有著無盡的分量,每次父親說這句話的時候,他都會停下腳步,思考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真的不符合規矩和禮法。在每次反思後,也都會做出最適合的決定,正是父親的每次包容和鞭策,才使自己有了如今的成就。
在他的成長中,父母對他的教育可謂是影響了一生。
好家長勝過千所學校
最好的教育,實際上是來自父母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會折射出父母的影子,同時又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國王的禮物繪本館提醒廣大家長:孩子是模仿與創造的天才,我們要做到育兒先育己。有時候,父母使盡渾身解數管教孩子,為孩子某些方面的問題頭疼不已,殊不知,孩子的言行,其實全是模仿父母而來。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到底該給孩子怎樣的教育,才能讓他們變得優秀且在未來的競爭中不落後呢?
言傳身教 樹立榜樣
託爾斯泰曾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父母的榜樣,是自己的底氣,同時也是孩子前進的動力。深以為然,其實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而且藏在心裡,比如如果家長喜歡讀書,那麼孩子也會形成讀書的好習慣。
如果要想孩子愛學習,父母首先要營造一個有學習氛圍的家庭,在閒暇時間,父母能夠放下手機,關上電腦電視,拿起書本,拿起報紙,多閱讀,或者學習一門技能。
父母應當學會思考:不是你教給孩子什麼,而是孩子從你平常的生活,和你對待他人的行為處事中,學到什麼。作為父母我們在以身作則的過程中,一定要時時反思自己的行為,不斷調整,在引領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教育孩子的過程也就是家長自我成長的過程。
陪伴成長 共同學習
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是父母的教養,也是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歷程。
董卿曾經在《朗讀者》節目中說過:「陪伴也是一種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孩子對於父母陪伴的渴望,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需要滿足的。作為父母我們除了要給孩子提供好的環境與資源,同時也需要給孩子足夠的陪伴,讓親子擁有更多的互動時間。
用愛種下幸福的種子,一起陪伴孩子成長,有了親子陪伴,孩子潛移默化中,也會形成對母親依賴感,推崇感,孩子自身也會有滿滿的幸福感。
好家長勝過千所學校,聰明的父母不是權威者,不是操縱者,也不是管家婆,只把自己作為一個輔助角色,睿智、豁達,給孩子信任,為孩子創造釋放才能的最大舞臺!
最後國王的禮物繪本館希望每個父母都可以培養一個出有禮貌、有規劃、有想法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