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現場。
紅網時刻湘西12月12日訊(記者 歐陽琴芳 通訊員 宋林鳳 攝影 蒲依琳)12月11日,吉首大學第三屆鄉村振興戰略學術研討會暨第七屆武陵山區發展論壇舉行。吉首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鍾海平出席會議。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湖南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商學院等相關學院相關領導及獲獎代表參加會議。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執行院長彭清忠主持會議。
吉首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鍾海平致辭。
鍾海平指出,鄉村振興是國家在扶貧攻堅取得階段性勝利後推進的農村發展大戰略,吉首大學的體育學、民族學等學科湘西本土研究源於依託湘西本土研究。他希望獲獎專家學者要進一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武陵山區的鄉村振興事業貢獻力量。
為一等獎獲得者頒獎。
生物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生態學學科帶頭人譚敦炎指出,吉首大學作為武陵山片區唯一一所省屬綜合性大學,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加快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與會領導、老師與獲獎選手合影。
吉首大學湖南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蔣輝介紹了學校在鄉村振興戰略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他表示,本次會議為學者和專家搭建了一個高質量的學術平臺,跨學科、跨領域的交流可以引發思維的相互碰撞和啟迪,產生新的科研思維。
論壇中,歷史與文化學院吳合顯作《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對鄉村產業發展的價值研究》主題報告,以湘西州花垣縣「子臘貢米」為例講述農業文化遺產助推鄉村產業發展的作用。商學院張琰飛教授作《社區參與鄉村旅遊地協同治理的思考》主題報告,闡述了社區參與鄉村旅遊地協同治理的重要性。旅遊與管理工程學院孔祥仕博士作《利用旱柳開展重金屬汙染治理技術的研究》主題報告,分析了重金屬汙染危害及旱柳對重金屬汙染治理效果。
本次生態振興的徵文數量達82篇,論文主要涵蓋生態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旅遊、生態農村產業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論文寫作方式大多採用了生物學、經濟學、民族學、管理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方法來展開研討,進一步推進吉首大學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研究,充分發揮吉首大學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特殊作用,為農村地區的生態振興提供理論參考與實踐指導,助力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本次論壇由吉首大學武陵山區發展研究院、吉首大學「湖南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和國家民委「東南亞特色農業研究中心」聯合主辦,吉首大學生物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