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奏響育人「最美和聲」

2020-12-17 中國教育新聞網

「以前,孩子從學校放學回家只知道玩,家訪後,孩子感覺到老師對他的重視,自己知道主動複習功課了。」江西省弋陽縣疊山學校二(1)班學生孔澤希媽媽盛麗紅向記者講述了孩子的變化。

這樣的情況不是個案。2016年5月,江西在全省開展「萬師訪萬家」活動,一年多的時間下來,看似小小的家訪,訪出了教師育人新活力,訪出了「校家同創」新合力,訪出了鄉土文明新高度。

    家訪讓傳統法寶「老樹發新芽」,訪出教師育人新活力

疊山學校校長曹文說,針對學校70%的學生是留守兒童這一現狀,學校除了海量普訪、主題家訪、暑期探訪外,還開展了特殊夜訪活動。

一次在夜訪中的場景,至今令教師賴巧英印象深刻。有個叫張小慧的女孩,平時在學校乖巧,但成績一般、不太合群。那天教師夜訪,卻聽到孩子對家長咆哮:「你又沒讀過書,有什麼資格說我成績不好?你走開,別管我。」賴巧英走進家中,才知道孩子不為人知的一面:由於家中貧困,孩子從小自尊心強而且又非常自卑,覺得為什麼偏偏是自己生活在這樣的「破爛」家庭。後來,賴巧英與張小慧耐心溝通,並在多次家訪後持續跟進,與北京義工團隊聯繫,對小慧家庭開展了幫扶和救助。

「現在小慧的變化可大了。感恩日為同學舉行家務活動分享會,對父母孝順,與老師也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賴巧英興奮地說。

這樣的家訪事例還有許多。通過家訪,教師育人的活力也被激發出來。

「雖然晚上9點多才回到學校,但我了解到佳琪的家庭狀況和思想情況,心情沉重,我以後要多關注這個孩子。」疊山學校曹老師在家訪記錄本上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馬代雄,江西撫州實驗學校八(12)班學生,瘦高的身體,戴一副眼鏡。如果不開口說話,根本感覺不到他與其他孩子有什麼不同。原來,他是一個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進入初中後,學業的壓力、與同學溝通的障礙,讓馬代雄對讀書產生了恐懼,甚至幾次對媽媽說不想上學了。

班主任廖傳華的家訪打破了這個僵局。那天晚上,廖傳華對家長說:「千萬不要把孩子的缺陷當負擔,多一點陽光心態,孩子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不僅如此,廖傳華與其他任課教師專門進行溝通,有針對性地對小雄提供幫助,儘可能找時間為小雄開「小灶」,要求其他學生多和小雄相處,不要讓小雄感到孤獨。

小雄進步很快,現在的他不僅性格開朗,而且還獲得了全校「三好學生」「最美少年」「進步之星」「學習之星」等光榮稱號。

在江西南昌,市教育局局長謝為民將家訪的形式形象地比喻為「114」。1,代表上門實地家訪,向教師發放《家訪問卷調查表》;1,代表社區家委會群訪,就某些家教問題召開育人沙龍;4,代表交互的網際網路,通過網際網路對父母均在外地的學生採用電話家訪、微信採訪、QQ群訪等,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繫。「教師家訪升華了教育的意義,喚醒了教師的育人激情,找到了教師工作背後的成就感。」謝為民說。

江西省撫州市教育局局長吳建發將全市推開家訪活動總結為「四訪四問」模式,即「訪學問詢、訪大問小、訪貧問苦、訪家問計」,為了突出教師家訪的實效,全市將教師的《家訪記錄本》、家訪心得體會、總結材料作為教師個人師德師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我的家訪故事」「我的家風故事」演講比賽、精選文章專集出版工作也將於近期啟動。

江西省教育廳師資處處長程裕秋向記者列舉了一組數據:從2016年5月起,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在全省中小學校組織開展了「訪家庭、正教風、立師德」為主題的「萬師訪萬家」活動。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5.8萬餘名教師參加了家訪,覆蓋284.3萬戶家庭,留守兒童、貧困家庭、殘疾學生家庭等全部到訪,特殊群體受益率達到100%。

重新拾起家訪的法寶,讓「老樹發新芽」,產生的效果有目共睹。程裕秋欣喜地說:「家訪,訪出了教師成長的內驅力,訪出了家校合作育人的新篇章,撐起了孩子身心健康的保護傘,成為帶動優良家風建設的助推器。」

    家訪搭建學校、家庭「愛心橋」,訪出「校家同創」新合力

長期以來,社會總習慣性地將教育的重擔全部推給學校,認為家長只不過是配合者、旁觀者。但弋陽縣教育局局長方華在家長大會上的一席話,讓家長茅塞頓開。「打個比喻,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同開股份公司,學校教師只是CEO,學生家長才是董事長;對孩子來說,學校只是階段持股人,家長才是終身持股人。」自此,「合伙人」言論在弋陽深入人心。

弋陽縣曹溪中學每年「三次特殊家訪」深受家長好評。每年臘月二十六前後,打工家長紛紛回家過年時,學校會逐村逐戶進行家訪,匯報子女學習、生活狀況,共商孩子教育問題;每年正月初八左右,邀請家長帶孩子來校「回訪」,為學校挑毛病、提建議;學生考試以後,家校聯動分析孩子學習得失,幫助孩子取得進步。圭峰鎮初級中學針對80%的兒童由爺爺奶奶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只管吃穿不管習慣養成等問題,到孩子家長打工集中地浙江義烏、浦江召開了「跨省家長會」。有些家長會後久久不肯離去,圍著教師問學習、問生活。

在江西撫州,家訪活動與2006年實施的「校家同創」工程有機結合,奏響了協同育人的「最美和聲」。

針對留守兒童缺少有力監護的問題,金谿縣第二中學從2015年開始,將黨員學習教育與教師師德結合起來,創新育人形式:全校61位黨員作為「黨爸」「黨媽」,與在校住宿留守學生結對幫扶。

七(9)班的年輕語文教師樂麗穎,今年成了4個學生的「黨媽」。剛開始與學生小任接觸時,留給樂麗穎的印象是「特別愛打架,脾氣暴得很,誰都不敢動他」。但此後與小任的無數次談心,樂麗穎卻對這孩子越來越心疼:「生活在離異家庭的小任,得到的溫暖太少了。」樂麗穎經常到寢室教小任整理內務,教他包水餃、輔導他功課,還專門在學校開闢出一塊種植園地,與他一起勞動。

「現在的小任可是好學生,語文成績經常考第一,也變得乖巧懂事了。」樂麗穎笑著告訴記者。

如今,學校的「黨爸」「黨媽」精準幫扶留守學生開展「一班四生六活動」,即一名黨員教師結對一個班級的四名留守學生,並常態化開展六項活動:建立結對家庭檔案,共讀一本校本教材,共護校園一片綠,共同體驗生活場,假日走進大自然,奉獻愛心各行一善。黨員教師的深情厚意,如一股股溫泉在留守學生的心間流淌和潤澤。

在撫州市東鄉區第三中學,校長黃文龍早在2009年就開始探索「新時期農村寄宿制學校家校合作問題研究」,並將「校中建家」作為探索和實踐之旅。

黃文龍告訴記者,所謂「校中建家」,就是擴大和延伸學校教育的外延,把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主動「攬」到學校來做。「校中建家,一個班級成了一個大『家』,一個寢室、一個餐席、一個學習小組成了一個個小『家』,班主任、任課老師成了他們的『父母』,同學成為他們的『兄弟姐妹』。」

在「校中建家」的留守兒童公寓裡,記者看到了潔淨的洗衣房、資料豐富的閱覽室以及放置多部電話、電腦的親情聊天室。

「在這裡,我們學會了生活,學會了自重自信,享受到了『家』的溫馨。」七(15)班學生王承說。

「開展家訪活動、實施『校家同創』工程,讓我們找到了家校合作的『最大公約數』。」吳建發說。

    家訪興家風、淳民風,訪出鄉土文明新高度

每到周末,江西的「小手牽大手」活動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教師帶著學生去村莊進行環保宣傳,為鄉村帶來新的鄉情美味。「衛生好了,現在一進村莊已看不到什麼垃圾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好了,他們從麻將桌走向了書桌,將酒櫃改成了書櫃。」師生們不約而同地表達這樣的感受。

如今,江西省的鄉村和家庭反哺教育的良好態勢日益顯現。

記者走進弋陽縣葛溪中學,剛好趕上學校舉辦「神奇龍舟」活動。一群活潑可愛的學生在龍舟上自由地划槳,並伴著船工的號子聲。校長路光生介紹,學校的許多活動都是家長帶動學生自發組織的,如腰鼓隊、十字繡、舞龍燈、葛河文化社、跳繩等。

採訪期間,一位花白頭髮的老奶奶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聊天中得知,她是學校腰鼓隊活動的傳授人。這位從葛溪馬安小學退休的教師叫駱一萌,在教師家訪中了解到學校要開一些本土特色的活動課程,她二話不說就帶著文藝宣傳隊的兩位老搭檔來到葛溪中學,幫助學校籌建腰鼓隊。如今,每到周一、周三下午的活動課,學生總能看到駱奶奶精彩授課的場景。

記者問駱奶奶這樣大老遠跑過來累不累,駱奶奶笑呵呵地說:「看到孩子們學習成績提高了,體質增強了,農村『失傳』的手藝撿回來了,我也值了。」駱奶奶還悄悄告訴記者,以後還要把江西舞蹈、太極拳、功夫扇帶到學校來,與孩子們「再成長一次」。

八(2)班學生家長陳狄財告訴記者,他多年來都是學校的免費「安全員」。每到暑假,江西葛河邊河水猛漲,村莊塘、灣、溝渠太多,陳狄財怕孩子們掉到水裡有生命危險,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到河灣邊巡查,為他們的生命安全築一道防線。

家訪帶來好民風、好鄉風的事例遠不止這些。曾經當過4年村支書、民兵營長的老大爺張四龍,3年多來甘願將自己所產的「無公害糧食」低於市場價賣給學校。他對記者說:「看到老師把娃兒們照顧得好好的,他們那麼敬業,我要讓他們吃上放心糧食。」每到清明節、中秋節,張四龍還與村民們自發為老師送來清明果、麻籽果;農閒時為學校種樹、澆肥、除草、修理門窗。如今,年近七旬的張大爺還兼任中畈中學的家委會副主任。

在朱坑小學校長丁文福的記憶裡,以前鄉民對學校可沒有如此好態度,家長、村民來學校「扯皮」的也不少。現在,每當新教師去學生家裡家訪,村委會幹部主動帶他們「走村進戶」。

採訪中,弋陽縣朱坑鎮上童村委會主任、朱坑鎮上童小學家長委員會副會長童文和告訴記者,2013年以前,上童小學只有70多個學生,由於學校地處偏僻,村民們不願意把孩子放在本地讀書。「這麼大的村莊,都跑去外面讀書,讓我這個村主任好揪心。」後來,通過家訪,鎮黨委書記、村長、家長與愛心人士聯繫,成立了愛心助教基金會。直到今年,愛心善款已累計60萬元,對助學促學形成了長效補充機制。

「看到優秀教師回來了,學生生源回流了,教學質量提高了,我這村主任也安心了。」童文和說。

「孩子成長需要『三足鼎立』。學校先要做好自己,樹立良好校風,再往前一步,關注和影響家庭,再往前延伸去改變社區、村民,影響社會。看似小小的家訪,卻是小教育撬動大社會的法寶。」弋陽縣教育局局長方華道出自己的體會。

江西省「萬師訪萬家」活動已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今後還會有哪些長效機制建設促其惠及千家萬戶,更好地淳民風、正社風、清國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書記黃小華給出了這樣的答案:「『萬師訪萬家』活動要與『兩學一做』、教育精準扶貧、關愛留守兒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促進家校合作等緊密結合起來,做到常態化、制度化。」

《中國教師報》2017年07月05日第1版 

相關焦點

  • 細化家訪要求提高育人成效
    家訪教師應注意哪些問題?家訪頻率應為多少?日前,山東省教育廳印發《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的通知,要求全省落實好家訪工作,實現每名學生兩年內至少接受一次入戶家訪。同時,通知要求家訪教師不得收受或索要財物,並應注重保護學生家庭隱私。
  • 《中國婦女報》報導學院「百人百村訪百生」精準家訪讓資助育人...
    7月16日,《中國婦女報》以《福建高校打通家校溝通壁壘-精準家訪讓資助育人成為品牌》為題,報導學院「百人百村訪百生」精準家訪讓資助育人成為品牌。今年,福建省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發出《關於深化開展高校資助育人「三行」教育活動的通知》(閩教助中心〔2018〕24號),鼓勵各界加快組織開展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 《最美和聲》第一季收官解讀:專業化與大眾化何去何從?
    原標題:《最美和聲》第一季收官解讀:專業化與大眾化何去何從?  新華網北京10月28日電(白瀛、嚴瑜)作為國內電視音樂選秀節目大潮中的後來者,北京衛視的《最美和聲》第一季日前收官。其「和聲」的「雙人賽」形式,成為區別同類節目的特色,也引發了業內討論:對於音樂選秀節目,專業化和大眾化該何去何從?美譽度與收視率該如何兼得?
  • 和聲高八度,奏響高質量發展交響曲
    ,才能成為價值觀一致並具競爭力的團隊;而在具體重塑崗位勝任力中要實行三原則:其一,校長是學校的「頭」,負責生產思想,具體思想落實則藉助全體師生的努力;其二,中層是學校的「腰」,要多走向師生教學一線,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同時做好「傳對的令、教人做對、差錯督對、績效評估」;其三,師生是一線教學具體工作落實者,上班時間不要隨意離開工作崗位、到處串門,需要在崗位中潛心研究;此外,鄒老師提出的「精益管理育人
  • 家訪八條!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看這裡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推進教師踐行教書育人使命,促進家校協同育人,省教育廳近日下發了《關於印發的通知》。《通知》明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堅持全面育人、全員參與、注重實效的工作原則,利用家訪深入交流學生情況、制定育人策略、宣傳教育政策、聽取家長意見,切實強化工作保障,以家訪工作進一步增強家校理解、凝聚家校合力、促進家校協同、提升育人成效。跟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八條要求。
  • 《最美和聲》總決賽四導師秀樂器 挑戰"縱貫線"
    《最美和聲》樂器首秀引猜測在《最美和聲》半決賽中,孫楠和叢浩楠在演唱《遲到》時歡快的舞步令許多觀眾印象深刻,除了演唱、跳舞之外,孫楠在樂器方面也相當全能。出生在音樂世家的他曾在採訪中表示「小時候在單位組織樂隊,那時候我簡直全能,小時候學會鋼琴鍵盤,中學時候學會彈吉他,後來又會打鼓,一個人能組一支完整的樂隊,出去參加比賽還拿到特等獎。」
  • 《最美和聲》首播 金庸侄孫女唱北漂心聲走紅
    金庸侄孫女査査   4月19日21:18在北京衛視開播的2014《最美和聲》首期節目亮相,當天該節目在網絡上引起了頗多觀感,其中總導演韓紅在開場時掛著總導演的牌子上臺大唱《而當晚學員演唱水平、導師和聲技術及「智能機械手」的創意也讓節目有了不少看點,其中金庸侄孫女的出現也讓節目多了一些談資與話題。   在「智能機械手」和絢爛的燈光率先亮相之後,初次執導的韓紅不但通過「導演手記」現身介紹節目流程,還出人意料地作為第一位學員出場,用一首搖滾經典曲目《無地自容》率先帶動了現場氣氛。
  • 山東省制定發布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做好家訪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是促進家校協同育人的重要內容,對於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育人成效具有重要意義。各地、各校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家訪八條要求》認真組織開展家訪工作,進一步增進家校理解,凝聚家校合力,促進家校協同,提升育人成效。
  • 董穎達:《最美和聲》下季選曲應為學員"量體裁衣"
    人民網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燕帥 實習生韓鑫)10月19日晚,北京衛視《最美和聲》第一季完美收官。10月22日下午,由北京電視臺、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評議與輿論引導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最美和聲》高峰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辦,與會專家學者就我國音樂綜藝電視節目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我國音樂綜藝電視節目的創新、北京衛視《最美和聲》的成功經驗及亮點剖析、《最美和聲》第一季節目總結回顧及第二季節目展望及建議等議題進行了充分研討。
  • 山東:印發《小學家訪八條要求》教師家訪不得收受財物推銷教輔
    實現每名學生兩年內至少接受一次入戶家訪通知強調,中小學校要結合全員育人導師制建設,推動非班主任教師對所聯繫學生和所任教學科學習困難學生進行家訪。同時,應明確家訪工作的周期和次數,實現每名學生兩年內至少接受一次入戶家訪。
  • 山東中小學家訪新規:每名學生兩年內至少接受一次入戶家訪
    一起來了解一下↓↓↓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一、健全工作制度。中小學校要建立「校長帶頭、中層示範、班主任為主體、全員參與」的家訪工作機制。結合全員育人導師制建設,推動非班主任教師對所聯繫學生和所任教學科學習困難學生進行家訪。
  • 「走進家庭,攜手育人」童貝爾凱旋新城幼兒園園長家訪活動紀實
    11月21日利用周末時間,童貝爾凱旋園湯園長帶領園領導及班主任先後來到凱旋新城小區及連城水岸小區的幼兒家庭中進行家訪。通過本次登門入戶,面對面傾聽家長的心聲,共商發展策略,創設家園育人的良好環境。 家訪人員每到一戶幼兒家庭門前,都會提前穿好鞋套,這一小小的細節,體現著幼兒園日常管理的精細化。
  • 人物| 沈亦青: 最美是和聲
    沈亦青——最美是和聲作者 | 鄭宇珂與和聲結緣沈亦青學姐(2013年從江蘇如東高級中學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大一時加入校學生合唱團,現在已經是第六年了。加入合唱團其實是巧合。因為中國合唱的發展比較落後,現在很多人連合唱和齊唱的區別都不太清楚,真正和聲的魅力大家其實是不知道的。所以後來我才試著去班裡唱一些比較好聽的大家能聽懂的曲子,讓大家感覺到合唱的魅力,因為我當時就是那樣進來的。」被和聲的魅力所感動,又將這種魅力表達出來讓更多的人感受,這是亦青學姐與和聲的緣分,也是一屆又一屆合唱團員與和聲解不開的緣。
  • 溧陽周城小學開展冬季大家訪活動!
    為架起一座最美的「家校橋」,實現家校協同育人,家校發展共同體,近日,溧陽市周城小學全校教師開啟冬季大家訪活動。活動前,學校領導班子共同商討,在嚴格遵守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要求的基礎上,制定和完善本次活動方案。要求各部門分工協作,確保家訪工作順利開展。
  • 《最美和聲》張杰唱英文歌蕭敬騰得意扭臀
    謝娜微博大喊「住手」  晨報記者 陳文  明晚21:08,《最美和聲》第三季第三期將於北京衛視播出。此番在《最美和聲》的舞臺上,張杰首次對「英文爛」質疑進行了回應。  本期節目中,來自青海的藏族小夥旦增尼瑪與老師楊坤共同演繹了一曲帶有民族風情的《離歌》。為了測驗這位隊員對於多種曲風的駕馭能力,譚維維、蕭敬騰分別與旦增尼瑪共唱了《青藏高原》、《唯一》;張杰則選擇了著名英文流行歌曲《Treasure》。但歌曲自始至終,唯見旦增尼瑪演唱,張杰卻保持沉默。
  • 【身邊最美教師】堅守育人初心 匠心耕耘待花開——記寧陽縣第二十一中學首屆「身邊最美教師」張賽男
    堅守育人初心 匠心耕耘待花開——記「身邊最美教師」張賽男張賽男,大學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中共黨員,現任教於六年級三班,從事語文教學。近幾年在教育教學上略有收穫:2018年,榮獲泰安市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特色示範課堂」二等獎、寧陽縣教學管理先進個人;2019年,榮獲寧陽縣「首屆中學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寧陽縣家庭教育優質課二等獎、葛石鎮師德標兵;2020年,榮獲寧陽縣「翱翔杯」學科素養大賽優秀輔導教師、「寧陽最美教師」。
  • 政策|家訪訪什麼、誰來訪、怎麼訪?山東作出明確要求
    長期以來,家訪作為增進家校溝通、提升育人成效的重要渠道,得到社會廣泛認可。教育部更是將家訪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必要舉措,列為健全中小學家庭教育工作機制的重要內容,進行了多次強調和部署。為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解決我省家訪工作存在的問題,引導各地規範、有序地組織開展家訪工作,健全家校協同育人工作機制,山東省教育廳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並於日前發布。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一、健全工作制度。
  • 《最美和聲》陶喆緋聞女學員晉級八強
    原標題:《最美和聲》陶喆緋聞女學員晉級八強 孫楠黃綺珊陶喆難過蕭敬騰給凌菱擦淚蕭敬騰糾結蕭敬騰抹淚蕭敬騰坐地上  新浪娛樂訊 由北京衛視、廣東百合藍色火焰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2014《最美和聲
  • 家訪訪什麼、誰來訪、怎麼訪?山東作出明確要求
    長期以來,家訪作為增進家校溝通、提升育人成效的重要渠道,得到社會廣泛認可。教育部更是將家訪作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必要舉措,列為健全中小學家庭教育工作機制的重要內容,進行了多次強調和部署。為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解決我省家訪工作存在的問題,引導各地規範、有序地組織開展家訪工作,健全家校協同育人工作機制,山東省教育廳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並於日前發布。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一、健全工作制度。
  • 《最美和聲》成導師秀場 楊坤可愛手指舞笑翻全場
    本周六21:08,北京衛視《最美和聲》第三季第三期節目中,英文發音曾遭吐槽的張杰首度回擊質疑;譚維維、張杰的御用吉他手「叛變」轉投蕭敬騰隊,令老蕭現場得意扭臀;「新加坡吳青峰」現身舞臺,楊坤跳可愛手指舞笑翻全場。 英文發音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