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攜程集團宣布與TripAdvisor(中文名「貓途鷹」)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擴大全球合作,雙方合作內容包括成立合資公司、達成全球內容協議以及入股TripAdvisor全球業務。這一引起業界廣泛關注的中外旅遊業巨頭之間的 合作,在進一步勾勒出中國旅遊企業全球化軌跡的同時,也顯示出國際旅遊業巨頭在中國本土化過程中遭遇的尷尬。
據透露,攜程集團將作為雙方成立的新合資公司實體的大股東,注入現金投資,並提供專業市場知識。TripAdvisor將擁有合資公司40%的股份,並為其中國業務提供長期獨家品牌授權、內容許可、及其他資產。兩家公司同意在此合資公司層面上共享旅遊品類的庫存,合資公司的業務將作為TripAdvisor中國在全球範圍內運營。其次,攜程集團還與TripAdvisor達成了一項全球內容協議,將TripAdvisor的內容提供給攜程集團的主要品牌使用,包括Trip.com,攜程,天巡(Skyscanner)和去哪兒。另外,攜程集團和TripAdvisor籤訂了公司治理協議。該協議下攜程集團將擁有TripAdvisor一個董事席位的提名權。該董事席位的產生將基於相關監管部門的審批通過。為維持該董事席位,攜程集團須在審批通過的一年內在公開市場購買TripAdvisor 695萬股,或購買最多價值3億1760萬美元的TripAdvisor股票。TripAdvisor和其控股股東Liberty TripAdvisor Holdings,Inc.(」LTRP」)分別給予攜程集團對其B類普通股潛在交易的信息知情權。
平心而論,攜程在中國在線旅遊市場的知名度和地位不言而喻,而TripAdvisor作為一家主要提供來自全球旅行者對酒店、景點、餐廳、航空公司等點評和建議的知名旅遊網站,在全球旅遊愛好者中也具有極高知名度。此次中外兩大旅遊巨頭的「聯姻」,多名行業人士的第一反應是「強強聯手」,認為二者的合作將對馬蜂窩、窮遊等UGC(用戶生成內容)網站帶來衝擊,預計這一領域未來將繼續發生大規模的整合。另一方面,鑑於TripAdvisor品牌既有的知名度,該品牌在此合作框架下無疑也將繼續保留其獨立性,實現差異化競爭,對於攜程在全球市場的拓展不無裨益。
縱觀近幾年在線旅遊市場的變化,中國旅遊業巨頭力圖「全球化」,國外旅遊巨頭則力爭以「中國化」開拓中國市場,這樣的雙向探索和融合耐人尋味。其中,「財大氣粗」的攜程主要通過投資、併購實現其在國際化布局上的重要嘗試——2016年11月,攜程以14億英鎊收購了英國的旅遊搜索巨頭「天巡」 (Skyscanner);2017年11月,收購美國的社交旅遊網站Trip.com,將其轉型為攜程的國際版;此外,攜程還通過投資、併購等形式於今年8月底成為印度領先的在線旅遊公司MakeMyTrip的最大股東,而早在2016年,攜程就已投資MakeMyTrip1.8億美元。再加上此次通過與TripAdvisor的合作,攜程的全球化戰略幾乎是一年一個腳印。
另一方面,眾多國際旅遊業巨頭在看到中國旅遊市場高速增長機會的同時,在中國的本土化策略上推進卻並不順利,這也令他們更願意與中國本土企業合作,以分享中國市場機會。但對於這些國際旅遊業巨頭來說,無論是對中國市場的融入,還是與中國旅遊企業的合作,都並非易事。
以成立於1841年的歐洲最大的休閒旅遊集團之一Thomas Cook為例,該集團曾在2016年以「託邁酷客」的中文名進入中國市場,並通過與復星集團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在中國主打高端定製市場。但就在前不久,Thomas Cook已宣告破產,並一度令眾多旅遊者滯留在全球多個目的地。目前的最新進展是,在Thomas Cook 宣布破產一個多月後,復星集團以1100萬英鎊(約人民幣1億元)買下了Thomas Cook的品牌的智慧財產權資產,這意味著復星集團以後可以經營一家以Thomas Cook為品牌名的在線旅遊機構,也可以用Thomas Cook的品牌向中國度假遊客出售旅遊打包產品。而此前已在中國市場耕耘了3年多的「託邁酷客」,並不為大眾旅遊者所熟知。
與此同時,同樣在全球旅遊愛好者中極具影響力的booking(繽客)、airbnb(愛彼迎)等,近年都通過推出中文名、加大市場推廣等方式擴大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和份額;此次與攜程達成合作的TripAdvisor早在2009年4月就曾正式發布其中國官方網站「到到網」,幫助中國旅行者提供本土化信息、評論以及酒店推薦等,但知名度有限;TripAdvisor後來又在中國市場推出了「貓途鷹」的中文名,但在攜程、途牛、同程、驢媽媽等中國既有旅遊巨頭的夾擊下,仍然地位尷尬。因此,此次TripAdvisor與攜程和合作,也被認為是TripAdvisor在中國本土化遇阻後的一種變通選擇。至於二者合作後真正的融合程度如何,仍有待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