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灰狼、警察等嚇唬小寶寶立竿見影,但聰明的媽媽不會這樣做

2020-12-19 沫沫的靜好歲月

圖片源自網絡

昨天晚上哄小寶睡覺時,他一直緊緊的摟著我,哪怕是輕微出汗也不肯放鬆;入睡有些難,不斷地叫「媽媽」「媽媽」;而我則一直回應著他,並且喃喃的告訴他:「媽媽愛你哦!」小寶就這樣抓著我的手,縮在我懷裡,直到進入沉沉的夢鄉。

我有些奇怪,平日裡小寶的睡眠相對獨立,幾乎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偶爾我摟著他,他還會覺得我樓得太緊了,而從我懷裡溜出去。

今天早上,小寶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依舊拉著我的手,非讓我抱著他起床。往日裡卻是他自己愉快的滑下床,一邊吆喝著讓我也起床,一邊嚷嚷著「肚肚餓,要吃飯飯」的。

果不其然,一會兒大寶和姑娘都起床後,姑娘笑著對小寶說:「你看,昨天你好好的睡覺了,就沒有大灰狼把你抓走了!」

大寶跟著補充:「是啊,你要是不聽話,大灰狼就把你抓走做成什麼啊?」

小寶委委屈屈的回答:「做成漢堡包!」

呃~~~正在刷牙的我,一口水直接噴出來,怪不得小寶昨天反應如此異常,原來是被哥哥姐姐嚇到了啊!

老一輩似乎特別喜歡用「大灰狼來了要抓寶寶」,以及「你再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帶走」這樣的話來嚇唬小寶寶,而我想我們大多數人在小時候也都聽過類似的說辭。

所謂「存在即有道理」,這樣嚇唬小寶寶的話,一定是嚇唬成功了,所以才會一直存在,甚至還會流傳下來。

其實,小寶寶是真的會相信這些所謂的「無稽之談」。

圖片源自網絡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研究兒童的語言和思維等認知能力的發展的時候,將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0-2歲是感知運動階段,即通過自身同周圍環境的接觸來認識世界,

2-7歲是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只能進行表面的、原始的思維,

7-11歲是具體運算階段,可以進行簡單的邏輯思維,

11-15歲是形式運算階段,認知結構趨於系統完整,智力逐漸發展成熟。

註:以上簡單粗暴的四階段介紹並不能涵蓋其豐富的內涵,而且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本身在存在爭議,比如年齡劃分並不像他說的那麼絕對,有提前有推後都是正常的,但大體來說,各個階段的認知發展特點還是可以參考的。

在1-3歲這一階段,孩子逐漸從感知運動階段過渡到前運算階段,知道了很多,不知道的更多,理解力和表達力都很有限,需要藉助很多具體的形象來幫助思考。

比如一歲多的孩子玩形狀配對遊戲的時候,如果給他指令,說把三角形的積木放到三角形的洞洞裡,他可能不知所云,但他通過一遍遍的摸索試錯,慢慢地也能學會把正確的形狀放進正確的洞裡,當然最常見的是找到最大的洞把所有積木一股腦塞進去(相信嘗試過這種指令的媽媽都會有所體會)。

這些具體的形象,包括但不限於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實體的物品、書本裡故事裡的形象,以及道聽途說的或者想像中的事物。

這個階段的小孩子思考問題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認為其他人都能「看到」他的想法,稱為「自我中心」,並不是自我或者自私,而是從自己的角度看世界。

比較典型的例子還有:你告訴他:「媽媽好喜歡你啊!」2歲的寶寶就會重複:「媽媽喜歡你啊!」寶寶的這個「你」其實就是自己。對於他來講,「你」也好,「我」也好,說的就是自己。他能夠理解媽媽喜歡自己,卻只能順著意思做出這般表達。

這也就是2歲左右的孩子為什麼特別難搞了,「我都表現的那麼清楚了,你們居然什麼都不明白?!」同理,如果他做了壞事,在他認為,「警察」一定知道;「大灰狼」也會知道;而且,他們還會認為其他的一切事物都跟自己一樣,遇到問題都有一樣的想法,比如如果他想吃糖果,那麼狗狗也一定也喜歡,那麼小桌子、小椅子可能也會喜歡,這就是孩童世界的「萬物有靈」。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你對小孩子說「你不聽話警察叔叔就來抓你啦」、「大灰狼要把淘氣的寶寶吃掉啦」這一類的話,他們是會真的相信的哦,而且隨著講述者越活靈活現的表述,就越會感到恐慌和害怕。

對於小寶寶來講,這可不是什麼好玩或者有趣的事情,是真的感到恐懼啊!

圖片源自網絡

所以遇到寶寶不配合的時候,不要動輒就把「大灰狼」先生請出來,更不要用「警察」這樣非常正義感的詞語來嚇唬寶寶。

當寶寶心中烙下「警察」等同於「壞人」一般的印象,產生了懼怕感,就真的是得不償失了。要知道,警察是負責抓壞人的,而寶寶不聽話並不是意味著就是壞人啊!

曾經有位警察朋友告訴我一件讓他哭笑不得的事情。

在他執勤的時候遇到一個找不到媽媽的小男孩,大約3歲左右;本來他就是上前正常詢問,結果小男孩嚇得撒腿就跑,邊跑邊哭:「不要抓我,不要抓我!」

後來在路人的配合下,才安撫住小男孩,聯繫到了小男孩的家人。

然後得知,這個小男孩的奶奶就是經常會用「警察」來嚇唬小男孩,不吃飯了,警察要抓走、不洗腳了,警察也要抓走、不聽話了,警察更要抓走……抓走做什麼啊?不給吃、不給玩,不給見爸爸媽媽,還要一天打三頓,用腰上的皮帶抽著打……

這麼細節的話,這麼形象的表達,怎不讓孩子對警察心生恐懼?真的遇到問題時,就會出現無從信任的局面來,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圖片源自網絡

因此我從不對小寶說類似的話。當然,他有自己固執的時候、頑劣的時候以及非常不聽話的時候,我通常都會改變自我的方式來調整當下的狀態。

例如,睡覺時間到了,他卻因為玩得正嗨而遲遲不肯上床。叫他幾遍無果後,我就直接把他抱到床上,再一起玩一會兒就好。

吃飯的時候他不肯好好配合吃飯,餵他幾次失敗後,我也就隨著他去好了,只能證明他當前的狀態是不餓的,只要注意在兩餐之間不提供零食,那麼到點兒寶寶自然就會吃飯。媽媽實在不用多囉嗦太多。

在外面玩的時候,他不願意回家。我們就商量下,再過十分鐘回家好不好?雖然他這個年齡對於時間的確沒有太多的概念,但是媽媽暫時的讓步會讓寶寶得到莫大的滿足,再次提出回家的時候,他也會比較配合了。

……

生活中諸如此類的例子很多,我的原則是,媽媽不要說太多,不要太囉嗦。這是很多媽媽的通病,其實說的太多只會讓寶寶很快充耳不聞,置之不理。

另外,恐嚇、嚇唬寶寶是最容易、最直接達到目的的一種行為,也是完全不用動腦子,張口即來的一種方法。但是這樣的方法真的對寶寶的成長有利嗎?當寶寶明白事理,知道你不過是在嚇唬他時;亦或當嚇唬已經不起作用時,媽媽又該怎麼辦呢?

千萬別說多少年來我們都是這樣度過的,人類之所以在進步、社會之所以在發展,就是因為不斷的改變、改變、改變,推陳出新的過程。

所以,媽媽陪伴孩子也要不斷的與時俱進,我們是第一次做媽媽,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寶寶啊!對於經驗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根據自己寶寶的情況,找出最適合和孩子相處的契合點,共同成長才是最佳選擇!

相關焦點

  • 【家教誤區】你是否也在用警察/醫生/老師嚇唬孩子?被「恐嚇」著...
    你是否也在用警察嚇唬孩子? 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家長們的重中之重,而教育的方式也隨著時代的進步,變得更加符合孩子的發展。但並不是說所有的教育方式都是對的。 這樣的方式也許會立竿見影,讓調皮的孩子暫時安靜。但家長無疑毀滅了警察在孩子心裡的形象,導致孩子對警察產生非常錯誤的認知。萬一孩子真遇到危險,都不敢報警可咋辦?
  • 寶寶不睡覺,父母出狠招。「嚇唬」孩子,有百弊而無一利
    嚇唬孩子,危害非常大事實上,又有哪一個父母會真的想嚇唬自己的寶寶呢?只不過想通過嚇唬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罷了,但是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很多爸爸媽媽都會有意無意地對調皮搗蛋的寶寶說:「不聽話我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再哭就把你送人」「不睡覺大灰狼就會來抓你」……寶寶還小,對很多事物的認知都比較有限,如果家長老是用嚇唬來教會寶寶聽話的話,這會讓寶寶失去安全感的,他們會因此變得很膽小怕事,這樣的錯誤,誰來為他們買單?
  • 「不聽話就把你的玩具全扔掉」,再這樣嚇唬孩子,危害超乎你想像
    「再不吃飯,大灰狼會抓走你的」;「不聽話我就把你所有的玩具扔掉」;「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這些話你是不是也經常對孩子說?我們經常用這種恐嚇式的方式教育孩子趕快去做或者不做停止做某件事,然而殊不知,這種恐嚇式教育方式暫時可能非常有效,然而長遠來看,卻是危害了孩子。
  • 「不聽話,警察叔叔把你抓走」嚇唬孩子危害大,千萬別再這麼做了
    「你再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你再哭,大灰狼就來吃你了!」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你有沒有這樣嚇唬過孩子?可千萬別這麼嚇唬了,時間久了真會出事兒。爸爸陪媽媽去醫院抓藥,她和弟弟、爺爺待在家裡,偷偷跑出來找媽媽,結果媽媽沒找到,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小女孩兒能準確說出爸爸媽媽的名字,卻報不上電話,也不知道自己家住哪兒,韓女士只能求助警察。結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女孩兒和韓女士聊得很開心,但對警察卻很抗拒。警察剛來一句「警察叔叔帶你去找媽媽」的話還沒說完,小女孩兒就大哭不止,之後幾次都是如此。
  • 孩子再不聽話,也別用「嚇唬的方式」教育他,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所以,鄰居想到一個注意,嚇唬嚇唬孩子,告訴孩子「天黑外面有怪獸出來,把不回家的小孩兒抓走,再也不讓他見到爸爸媽媽」果然,這一招很管用,孩子一到天黑,就乖乖回家......當孩子不聽話,不去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按時回家的時候,家長用得最多的就是「你再不聽話,警察叔叔就來抓你了/大老虎要來把你吃掉」。不得不說,在家長的威嚴和恐嚇之下,孩子就會變得聽話。
  • 不聽話,警察叔叔會把你抓走。用警察嚇唬,孩子多受傷你知道嗎
    聽到這句話,小女兒一下子停住了,媽媽接著說:警察就是抓那些不聽大人話小孩的。快穿上!女兒走向媽媽,看起來快要哭了:不要讓警察叔叔抓我。媽媽說:那就快穿上吧。看到這位媽媽臉上掩飾不住得意,我不由得在心裡嘆了口氣,快步走開了。
  • 你還在用嚇唬孩子的方法教育孩子麼?
    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啦!你再哭,媽媽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所以很多父母自然而然的繼承了這種教育方式,並且發現孩子難管的時候這樣說還是有作用的。他們並沒有覺察這種「嚇唬式」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事實上「嚇唬式」的教育方式在孩子身上的負面作用遠遠大於正面作用。接下來雷洛育兒研習社就來詳細給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由。
  • 孩子還小,別再用警察的方式嚇唬孩子,容易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
    前一陣子,有一個新聞上了熱搜,一女童走失,民警趕來後,孩子哭著躲閃,大喊「警察叔叔不要抓我」,寧願讓陌生人抱上警車,也不讓民警靠近。事後民警得知,孩子父母常用警察叔叔嚇唬孩子。孩子跟在媽媽後面邊哭邊追,要牽媽媽的手,被「啪」的一下甩開,「我不要你了,這麼不聽話」。網友總結了「童年四大陰影」:拿針管扎孩子的醫生、藏在黑暗角落裡吃孩子的妖怪、專抓不聽話孩子的警察叔叔、再不乖就會被扔到大街上被人撿走。這些中國式嚇唬,你還在用嗎?
  • 不認真學習被媽媽拖進大海嚇唬,網友:「嚇唬式」教育早該終結了
    據一份調查顯示,在50人的小範圍隨機調查中發現,有100%的人曾經在兒時被自己的父母用各種各樣的言辭嚇唬過!而在其中1/3的已經為人父母的人裡,有100%的父母表示自己曾經或者正在用各種各樣的言辭嚇唬自己的孩子。正如調查所示,嚇唬孩子這事,生活中大部分父母都幹過,也正在幹。
  • 用「警察叔叔」恐嚇娃,是在把孩子推向危險,家長們別再這樣做
    警察叔叔」恐嚇娃,是在把孩子推向危險十一小長假,露露帶著孩子去逛街,沒想到孩子看見路邊執勤的警察立刻躲到了媽媽的身後,拽著媽媽的衣角告訴媽媽快點走。」寶寶一時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媽媽,眨巴著大眼睛看著露露。
  • 「不聽話,警察叔叔把你抓走」媽媽經常嚇孩子,結果真出事兒了
    「你再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你再哭,大灰狼就來吃你了!」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你有沒有這樣嚇唬過孩子?可千萬別這麼嚇唬了,時間久了真會出事兒。爸爸陪媽媽去醫院抓藥,她和弟弟、爺爺待在家裡,偷偷跑出來找媽媽,結果媽媽沒找到,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小女孩兒能準確說出爸爸媽媽的名字,卻報不上電話,也不知道自己家住哪兒,韓女士只能求助警察。結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女孩兒和韓女士聊得很開心,但對警察卻很抗拒。警察剛來一句「警察叔叔帶你去找媽媽」的話還沒說完,小女孩兒就大哭不止,之後幾次都是如此。
  • 嚇唬孩子一時爽,後果卻不堪設想;家長不要再這樣錯下去了
    朋友自己先看了一下宣傳片,就婉拒了我的邀約:「我家寶寶本來就膽小,看見託馬斯還要害怕上一會兒呢!這樣的電影雖然是動畫片,但是估計剛開始他就會鬧著要回來的。我們還是趁早不去了吧!」後來有一次和孩子一起回奶奶家才知道,奶奶本來就是個急脾氣,偏偏那段時間寶寶正調皮,天不怕地不怕,奶奶就總是用「鬼」嚇唬他。孩子哭了,「鬼」就來了;孩子不好好吃飯,「鬼」就會把孩子抓走;孩子不睡覺,「鬼」也會出現……總之,「鬼」無處不在,無所不知,專門對付不聽話的小孩子。
  • 在嚇唬式教育下成長的孩子,後來都咋樣了?變化讓人感到心酸
    每個人對於孩子的教育理念都會有所不同,但是有些地方最好還是要避開,就比如嚇唬式教育。前段時間帶外甥出去玩,當時在路上看到有幾輛警車巡視,於是隨口問了句,「你長大後想不想要去當警察啊?這還挺帥的。」結果外甥的回答讓我很驚訝,直接說不想。我記得我自己小時候像他這麼大時,老師問我們長大想要做什麼,說警察的人佔據了不少數,為什麼外甥會表現出抗拒的樣子呢?
  • 想讓孩子聽話,聰明的家長不會嚇唬孩子
    但現在的孩子在家裡橫行霸道是個小霸王,出了門後卻畏手畏腳、唯唯諾諾,這些都離不開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用嚇唬的方式達到讓孩子聽話的目的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警察會來抓他,但他在內心埋下了對警察這類職業的恐懼感。即使後天孩子知道警察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正義人群,不會對自己產生傷害,但幼年時期先入為主的印象,使他長大之後也無法消除提起警察兩個字帶來的恐懼。
  • 「不聽話會被大灰狼抓走」,這句話你對孩子說過嗎?
    爸媽對她說「晚上外面有大灰狼,專吃不回家小孩」。從此以後奶叔朋友每天晚上都待在家裡,哪也不去。雖然長大後知道大灰狼一說完全不存在,但她落下了怕走夜路的「毛病」。這樣恐嚇式教育的例子,打開新聞到處都能看見:「孩子不認真寫作業,被媽媽帶到海邊嚇唬」
  • 別再用「小孩不乖,警察抓走」嚇唬孩子,負面影響大,父母當反思
    「你不要這樣騙小孩啊!到時候小孩有危險都不敢求助警察。」有的家長會隨隨便便開玩笑嚇唬孩子,對於還沒有形成世界觀的孩子來說,警察應該是抓壞蛋的英雄,卻成了家長口中嚇唬孩子的「壞人」。這種錯誤的觀念灌輸給孩子,雖然能嚇唬得了一時,卻對孩子的未來帶來可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