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有聽力是從胎兒開始的,孕媽媽想要一個聰明的寶寶,可以從胎教開始。
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在肚子裡的時候,是什麼感覺都沒有的,這是一個誤區。其實,等到胎兒5個月左右的時候,他就可以聽見外面的聲音了。家長一定要利用這一點,早早做好胎教。
很多新手父母都特別期待「胎動」這一刻,每每到了這個時候,父母才會對這個小小的生命有了實感,原來這就是自己的孩子。
曉琳和丈夫結婚3年了,終於懷孕,全家人都十分開心,她自己也特別期待孩子的到來。隨著月份的增大,曉琳感受到了來自胎兒的回應,孩子特別好動,總是時不時地給媽媽一個驚喜。
如今曉琳已經懷孕25周了,肚子變得很大。晚上她早早躺下,正準備睡覺。誰知這時候竟然感受到胎動了,看來是寶寶並不想睡。老公看到之後,隨口說了一句,「寶寶太好動了。」
沒想到孩子與此同時,狠狠地踢了一腳,讓曉琳一驚。二人覺得很神奇,想來是爸爸說的話,讓孩子不滿意了,所以趕緊踢一腳來表示抗議。
從此之後,二人決定說話一定要注意一點,說不定孩子也能聽懂。
相信有很多家長,都會表示懷疑,覺得孩子的胎動可能只是巧合。畢竟25周的孩子還沒有發育完全,怎麼可能會聽到外面的聲音呢。
其實,在妊娠5個月左右的時候,胎兒的聽力就已經基本發育完全了,能夠聽見外面的聲音。
內耳是唯一一個在孕中期便發育到成人分化程度的感覺器官了。在懷孕三個月的時候,內耳就已經開始發育了。接下來的幾個月,耳蝸、前庭、半規管逐漸發育成熟。
等到胎兒五個月的時候,感覺細胞核支持細胞發育成熟。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胎兒聽力已經基本發育完全,能夠在肚子裡感受到外界的存在。
所以這個時期,父母對孩子說的話,胎兒是可以感知到的。有的胎兒還會根據外界的聲音不同,來進行獨特的反饋。
胎兒能聽見聲音之後,家長不要只傻傻地逗弄著孩子,而是要抓緊這個時間,做好胎教工作,讓寶寶變得更加聰明,多聽這幾類聲音會很有好處。
第一個就是爸爸的聲音。懷胎十月,對於孩子而言,最熟悉的聲音一定是媽媽的聲音,然而爸爸低沉的聲音更能受到孩子的喜愛。
爸爸要常和孩子交流,可以加深孩子對爸爸的印象,還能夠培養孩子的記憶力,讓孩子更聰明。
第二個是輕鬆愉悅的聲音。比較柔和的聲音,能夠讓孩子感到放鬆,讓孩子更加安定。胎兒在腹中發育得好,出生之後才會更加聰明。
有些時候,孕婦沒有顧及到腹中的胎兒,忘了孩子也能聽見聲音的事實,一些行為可能會導致胎兒的聽力受損。
1)戴耳機胎教
很多廣告畫面都是這樣的,孕媽媽播放胎教音樂,為了讓孩子聽得更清楚,弄了個耳機放在肚皮上。
儘管此時孩子能聽到的聲音很小,但是由於孩子的耳蝸發育很脆弱,這樣緊貼著肚皮的音樂,還是有可能對胎兒的聽力產生傷害。
2)長時間處於噪音環境
作為一個成人,對於噪音是有一定忍受力的,大人的耳蝸也能受得住。可是對於正在發育的胎兒來講,噪音就沒有那麼和諧了。
當孕婦長期處於分貝高於85分的噪音環境下,這巨大的噪音就會直接對胎兒產生影響,很容易造成聽力損傷。
3)孕媽媽生病
孕期生病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為了孩子,這個時候不能隨隨便便用藥,否則很容易傷害到肚子裡的孩子。
如果孕婦是感染了病毒,那麼事情就會變得更糟。病毒會被傳染給肚子裡的胎兒,對正在發育的胎兒造成傷害,對胎兒的聽力產生影響。
4)早產
對於胎兒來說,早產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由於胎兒不足月,各項器官還沒有發育完全,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傷害。
由於分娩時長、供氧狀況的影響,早產的孩子可能會因此喪失聽力。
胎教能夠促進孩子的發育,正確進行胎教,事半功倍。如果做錯了,將會對孩子產生永久傷害。因此,父母們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直到找到最好的方法。
還記得你家寶寶的胎教音樂是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