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作為首例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全球大流行的傳染病,在國際上暴發蔓延,防控形勢異常嚴峻。焦慮、恐慌、抑鬱等負面情緒在全球人群中普遍存在,嚴重損害人類身心健康。因此,亟待開發有效的心理幹預手段對受影響群體進行及時的心理舒緩與幹預治療。
近日,由上海市醫學會和上海市醫師協會會長、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擔任總顧問,國家一級作家、甘肅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雪漠擔任人文顧問,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賈立軍研究員領銜製作的「現代冥想輔助國際新冠疫情防控」英文專輯正式發布。
該專輯是在中共上海市徐匯區委組織部的密切協調下,在龍華醫院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由龍華醫院賈立軍研究員聯合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民族樂團、龍華醫院、華東醫院、華東師範大學等多家單位的專業人士共同創作完成。
該團隊前期針對國內疫情和海外華人群體,製作推出了「現代冥想新冠肺炎輔助康復」「現代冥想輔助醫務人員抗疫」和「現代冥想大眾身心舒緩保健」三個中文專輯。相關系列專輯在上海市醫學會、上海醫師協會以及「學習強國」等平臺發布後,已在武漢雷神山醫院、金銀潭醫院、武昌方艙醫院、同濟光谷院區等病區內的患者、醫護人員和大眾易感人群中投入使用。經過近2個月的使用,患者及醫務人員等就三個專輯的使用效果給予高度評價與肯定,專輯相關微信公眾號文章的累計閱讀量/收聽量逾40萬人次。
專 輯 簡 介
情志調理,在疾病預防和輔助治療中佔有重要地位,而現代冥想則是情志調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現代冥想是基於中醫養生學、現代醫學中的神經科學、認知科學、心理學、免疫學和病理學等學科理論,逐步發展起來的一類放鬆減壓與疾病輔助治療新技術。
現代冥想有機整合了中醫的天人合一理論、情志理論、扶正理論以及五行學說、髒象學說和經絡學說;充分利用了傳統醫學的自然療法和音樂療法;並結合了現代心身醫學、心理治療和正念冥想中的重要理論與實踐。
迄今,已有數千篇國際科學研究論文表明,冥想(meditation)通過調節機體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等機制,不僅可以有效緩解壓力、去除焦慮和抑鬱等不良情緒,而且可以輔助治療多種身心疾病。
目前,國際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防控形勢異常嚴峻。為了助力國際抗疫行動,創作團隊在前期成功發布「現代冥想輔助新冠疫情防控」中文系列專輯的基礎上,此次特別創作與推出了「現代冥想輔助國際新冠疫情防控」英文專輯,以期能夠在歐美等以英語為母語的眾多國家中廣泛傳播使用,從而達到調暢情志氣機,強化人體正氣,舒緩減壓,鎮靜安神,未病先防,以及輔助治療與康復的積極作用。伴隨該英文專輯的發布,相關海外推廣應用活動亦正式啟動。
該系列專輯的製作與應用,獲得上海中醫藥大學新冠肺炎防控應急科研攻關項目立項支持。日前,賈立軍研究員與徐建光教授等聯合冥想專輯臨床應用團隊,在美國開放科學中心預印本平臺(Open Science Framework,OSF)(https://osf.io/preprints/)和《Word Journal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世界中西醫結合雜誌英文版)發表了題為「Meditation-based interventions might be helpful for coping with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的評論文章,呼籲國際學術界與社會大眾重視冥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倡導合理推廣應用。
「現代冥想輔助國際新冠疫情防控」英文專輯
點擊在線聆聽
註:該專輯版權歸屬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未經允許,禁止任何單位或個人用於商業目的。
注 意 事 項
1.本專輯應用方法簡便,只要聽眾具備收聽條件即可,建議每天堅持收聽。
2.收聽環境要相對安靜,如果在嘈雜環境中,建議使用耳機避免噪音幹擾。
3.體態坐、臥均可,以自然、放鬆、舒適為宜,利於暢通經絡,促進疾病康復。
4.在收聽過程中,跟隨音頻中語言的導引,自然融入到相應的意境之中。
總顧問:徐建光,上海中醫藥大學;
人文顧問:雪漠, 甘肅省作家協會;
策劃:賈立軍,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作詞:賈立軍,方邦江,王曉冰,楊晞,陳曦慧(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張豔梅(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童慧琦(史丹福大學)
音樂設計與製作:劉灝,上海音樂學院;
素材採樣:薛蕙心,上海音樂學院;
二胡演奏:馬曉暉,上海民族樂團
古琴演奏:陸笑姿,上海音樂學院;
音樂總監:姜蕾(華東師範大學);馬曉暉(上海民族樂團);劉灝(上海音樂學院);
配音:保建昆,昆明東方老年修養學院;
鳴謝:中共上海市徐匯區委組織部。
現代冥想輔助國際新冠疫情防控英文專輯
主創人員簡介
總顧問:徐建光
醫學博士、復旦大學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市醫學會會長、上海市醫師協會會長;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院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師協會手外科學分會會長。曾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上海市衛生局局長;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2004-2010),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2009-2012)。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獎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榮獲「全國醫學科技之星」「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
人文顧問:雪漠
原名陳開紅。國家一級作家,甘肅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中醫腫瘤研究所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人文導師。曾獲「甘肅省領軍人才」「甘肅省德藝雙馨文藝家」「甘肅省拔尖創新人才」等稱號。入選中國文化部中國文化品牌協會「2015度中國文化十大品牌人物」。著有長篇小說《大漠祭》等近百部著作。作品入選《中國文學年鑑》和《中國新文學大系》;榮獲「第三屆馮牧文學獎」「上海長中篇小說優秀作品大獎」「敦煌文藝獎」「黃河文學獎」;入圍「第五屆國家圖書獎」和「茅盾文學獎」。作品已被翻譯為十多個語種。
策劃、作詞:賈立軍
研究員,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博士生導師,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中醫腫瘤研究所所長,上海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上海領軍人才,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重點創新團隊負責人。受聘擔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環境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抗癌協會整合腫瘤學分會常務委員、上海市醫學會行為醫學專科分會正念治療學組副組長、上海醫師協會整合醫學分會副會長。
作詞:方邦江
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岐黃學者、楚天學者。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急救醫學科主任、急救醫學教研室主任、急救醫學研究室主任。國家區域中醫診療中心(急診與重症醫學)學科帶頭人、國家重點臨床專科帶頭人(急診與重症醫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帶頭人、上海市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急診與重症醫學)、上海市重要薄弱學科(急診與危重病醫學)帶頭人,並擔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急診協作組組長、全國中西醫結合急診臨床基地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醫學繼續教育基地主任。曾任武漢雷神山醫院C5病區主任。
作詞:張豔梅
博士,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美國密西根大學訪問學者。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檢驗醫學分會」常務委員等學會職務。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基金項目,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項。榮獲「上海市醫苑新星傑出青年」和「上海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作詞:童慧琦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精神與行為科學系臨床副教授,斯坦福整合醫學中心正念項目主任。牛津正念中心訪問學者,喬 卡巴金(Jon Kabat-Zinn)認證「正念減壓」課程培訓師和督導師。童慧琦博士在當代東西方正念領域的國際交流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梁性」作用。自2011年起,童博士即與中國醫學界、心理學界和企業界的廣大同仁共同努力,為中國引進了麻省正念中心「正念減壓」和牛津大學正念中心「正念認知療法」的師資培訓體系。
作詞:王曉冰
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中醫腫瘤研究所外聘人文講師,中華傳統文化學者,長期從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理論研究與實踐。在挖掘中醫養生康復手段領域獲得眾多成果,創編了五行按摩法和微調旋轉復位法等康復理法。結合近30年長期冥想經驗,對傳統中醫陰陽學說、五行學說、天人合一理論等進行了新的闡發與應用。
音樂設計與製作、音樂總監:劉灝
作曲家,博士,戲劇與影視學博士後。上海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作曲、電子音樂設計、音樂科技方向),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黨支部副書記(主持工作)、副系主任。
二胡演奏、音樂總監:馬曉暉
國際知名海派音樂家、教育家、跨界藝術領軍人物,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民族樂團著名二胡演奏家。國家藝術基金專家評委,全國「金鐘獎」專家評委;申博文化大使、特奧會愛心大使;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常務理事,中華文化促進會榮譽顧問,音樂公益文化大使,上海市海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錄製唱片40餘張,錄製專輯唱片20餘張。
音樂總監:姜蕾
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生學科主任。華東師範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後。上海音樂學院外聘教授,美國耶魯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作曲與作曲理論、音樂認知心理學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等項目10多項,出版著述8部,在音樂C刊等發表論文30多篇。
古琴演奏:陸笑姿
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青年古琴教師。現任中國琴會理事、上海古琴研究會常務理事。
素材採樣:薛蕙心
上海音樂學院電子音樂設計專業研究生,師從作曲家劉灝。
配音:保建昆
英語專題片和英語廣告配音專家,中國著名英語教學專家。
作詞:楊晞
博士,主治醫師,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腫瘤研究所博士後。師從於全國名中醫,長期從事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臨床及科研工作,參與多項國家、省部級課題。發表多篇SCI論文,獲得「上海市博士後日常資助」項目獎勵。
作詞:陳曦慧
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師從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賈立軍教授,研究方向為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