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粉來稿」我的買車故事——工程師暢聊二手別克Velite5

2020-12-16 易車網

【編者注】這是一位諾粉投稿的文章,分享自己的購二手Velite5的經歷。作者是某車廠發動機工程師,文章從自身經歷、車輛體驗聊到了產業背景,涵蓋面極廣。全文超過13,000字,通讀約25分鐘,但值得一讀。

本文分享了我買二手新能源車的經歷,同時作為一名內燃機工程師,發表下自己對新能源車的一些看法。寫得比較隨性,有表達不當的地方,歡迎來噴主編~

關注愛車的諾諾是從2014年的一篇推文開始的,印象比較深的是團隊成員大多是汽車工程師,工裝服加勞保鞋配上滿牆工具的背景看得特別親切,不由得回想起在德國留學和車間實習的情景。

之後就長期潛水看文章,不少淘車分享看完後著實羨慕,逐漸種草二手車,大約在兩年前萌生了玩二手車的念頭。主要是每天上下班開老途觀走90公裡的路太無聊了,想換換口味。

雖說開過不少車,也比較喜歡和朋友一起國內外租車自駕遊,但每次開回老途觀的時候還是覺得自己的車順手,轉向和油門剎車力度極易上手,特別適合中遠途。在德國市場Tiguan從上市就穩坐SUV銷量榜首,直到被自己的弟弟Yeti擠下去——這兩款車也是諾諾家常客。

國內市場途觀加長版的更是創造了不少營銷神話,從供不應求加價3W的到後期絲綢之路版,超長產品周期可以看得出不俗的產品力。Gen2的發動機有點缺陷但還算靠譜,12W公裡時候在諾諾換了漲緊器和正時鏈條,拆下來的鏈條幾乎看不出拉長,漲緊器也沒有缺齒,理論上還可以繼續開,不過既然已經拆了,那就果斷換了新的。

目前,老途觀接近20W公裡,整個底盤除了兩個下擺臂襯套橡膠老化更換過,其他都是原裝。而且動力總成少有油印,機油消耗差不多每萬公裡一升(在德系裡面應該算狀態不錯的了)。

相比換代後的LED尾燈以及進一步拉長的途觀L,我還是喜歡老款圓圓的尾燈和緊湊的身段。有可能因為是第一輛長期開的車,越開越不捨得賣,想想李老鼠那麼費勁修復捷達,我也索性就留著途觀吧,以後想再找回來可就難了。

我平時住在市區裡,工作單位是上海西北郊某大廠。為了不遲到,市區出行必走高架,所以滬牌是剛需。我本想佛系拍牌,中了之後再去淘車的,眼看著第二張標書次數快完了,這事兒也沒個眉目。

去年年底的時候,上海的北翟路地道通車了,上下班多了一條路線,嘉閔高架-北翟路高架-北翟路地道。最初,我心想北翟路高架不限行,外牌車應該也可以走地道的。似乎這樣搞,我就可以把拍牌照的預算省到買車上……於是乎,從那段時間開始,抽空就翻好車庫和自營車。

可是沒過多久,地道旁杆子上多了塊牌子......

所以開外牌車,我就要提前匝道下去,短短幾公裡的路程,高架上面開也就2-3分鐘,但是走地面的話N多個紅綠燈就非常感人了......按照我平時80分鐘單程計算,長期走地面估計要崩潰,還是繼續拍牌吧。

十年前滬牌拍賣是價高者得,急需牌照的話出價高點就行,那時候大家研究的是如何以最低價成交,代拍也不多,基本上就賺最低成交和平均中標的差價。

需求大於供給必然造成牌照價格不斷上漲,直到採用了警示價+區間內出價的規則,後出價的很快會把出價範圍拉高,誰都不願意先出,但是需要提交後輸入驗證碼並且收到系統反饋才算出價成功,這就導致最後一分鐘的後20秒成了最緊張刺激的環節。需要考慮出價策略、出價時機、驗證碼是否及時彈出、驗證碼輸入正確、提交時機、網絡反饋提交......才有希望中標,伺服器還有快板和慢板之分。

這樣的結果就是額度按照計劃發放,成交價漲幅可控,參拍人需要掌握些要領外加點運氣,也催生了代拍市場的發展,服務費越高中標機率越大。

身邊朋友有第一次拍中的,但是再找他幫忙拍的時候,就體會到不是所有的成功都能複製。

還記得最後拍的那次,出來了沒見過的驗證碼:6個數字裡面找大於2的4個數字。當我還在看從左往右的4個數,還是從右往左的時候,拍賣就結束了,被搞得有點懵......後來網上看了下,被驗證碼整暈的人挺多的,中標的大部分是第一次出價成功的,甚至還有拍賣結束前20分鐘第一次出價的,所以採用兩次出價或者先出價試試網速策略的這次可以躺著中。

拍牌照的故事,就講這麼多了,我怕再講下去,我就該哭了……反正總之依然沒拍到,咱索性言歸正傳……

某一天,看到諾諾推文「Velite5合集:混動學霸的故事」,順便回味了諾總600km長測Velite5報告,我突然被(綠牌)嚴重種草!查了資料才知道Velite5原來就是雪佛蘭Volt的換標車。

雪佛蘭沃蘭達在北美市場拿過不少獎,最吸引我的是標稱116KM的純電續航,滿足我日常出行還能節約不少油費,8年16萬公裡電池質保也緩解了電池損耗的焦慮。

這樣看下來問題就變得簡單了,暫時不拍滬牌了,先申請綠牌感受一下這臺」地表最強混動」。於是各大平臺搜滬牌在售的二手Velite5,掃了一圈後,發現車源一隻手就數得過來,其中2輛在諾諾。因為不想再等其他車源了,所以電話簡單了解情況後就雲定車,直到快提車了才去基地看實車。

作為一名參加過鑑定班的諾粉「潛水冠軍」,我對諾式標準還是閉著眼睛認可的。

Velite5隻有2017款,新車已經停售,只有二手可以選擇。又因為匹配的1.5發動機是國五排放標準,所以國六政策執行後,咱只能挑滬牌車源。這也是為什麼滬牌的二手Velite5普遍成交價高一些的原因。

在申請新能源指標期間,又查閱了些資料,發現幾篇有價值的評測多半來自諾諾團隊,而媒體試駕視頻基本集中在2017年,汽車論壇裡面的帖子也不多。

這也沒辦法,Velite5隻有2017款,曇花一現般的存在。因為它的三電系統(電機、電池和電控)全部進口,享受不了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很快就走投無路了。這幾乎重演了老大哥2012款一代雪佛蘭-沃藍達的悲劇,但是Velite5的23-26W的售價和老大哥49.8W的指導價相比還是接地氣了很多。

Volt就是電壓伏特,19世紀亞歷山德羅-伏特發明了伏打電堆,是第一個現代化學電池,後來國際電壓以伏特命名。而Tesla就是那個電磁學先驅尼古拉-特斯拉,曾在愛迪生手下負責設計直流電機。馬斯克為了紀念他創建了特斯拉汽車。兩者名字立意都很高,應該都是希望做電動車的領跑者。

把volt譯成沃藍達,之後換標改名velite、再之後有改名微藍……這波操作沒看明白,難道是註冊名字的時候微藍和蔚來能區分出來,伏特和福特不好區分嗎?我去途虎給輪胎補氣的時候,小哥沒見過這是什麼車,我說了好幾遍也沒聽明白,後來只好寫出來給他看——直接叫伏特多好記啊。


Volt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96年EV1,那時候就已經採用了T型電池,前期鉛酸電池組16.5度,後期用鎳鎘電池組26.4KWH。

這麼多年下來,GM已經建立起完善的動力電池測試和評估體系,為後期電動車的設計奠定堅實的基礎。自2010年12月推出以來,GM已售出近15.5萬輛Volt。那些了解技術併購買了這輛車的人非常滿意,許多早期用戶成為了這輛車及其技術的擁護者。GM一貫標榜Volt是業內客戶滿意度最高的車型之一,在《消費者報告》2011年和2012年的年度車主滿意度調查中,Volt都位居榜首。

根據美國市場電動汽車銷量數據統計(2010年至2019年3月),特斯拉Model3銷量在2019.03已正式超過雪佛蘭Volt,成為該市場史上最暢銷電動汽車。ModelS位列榜單第3位,ModelX位列第6位......

Volt統治榜單長達9年,這成績也不錯了,畢竟特斯拉來自火星,橫掃了地球上所有的車企,內燃機在誕生120年後第二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德國人發明了汽車,美國人讓汽車走進了千家萬戶,美國的汽車市場也是最成熟的,人均1.2輛車,新車每年賣1700萬輛,二手車年交易量超過4000萬輛,汽車文化濃厚,消費者購車相對理性,能在這個市場混得好,沒有真本事是不行的。

Volt售價如何呢?美國不同州價格有差異(加州好像最支持,各種補貼),基本上是3.5萬刀起,和TeslaMoldel3差不多。

大家都知道美國的車便宜,但是Volt並不便宜,所以當年老款車算上關稅、運費,國內賣你49.8W也並不是瞎報價。從這個角度來看,Velite5國內定價26-29萬真不算貴,更何況電動核心部件還是進口的,成本很高。據可靠消息,實際上通用汽車都是虧本在賣Velite5。

我買車這事兒基本就算定了,接下來就是申請新能源牌照。上海的二手車新能源牌照申請也不是特別複雜,通過小程序「e起充」進行主體申請和充電樁申請即可。

前者主要是徵信,大約一周內有結果,本市戶口或者有效居住證且社保滿一年就可以。後者需要由電樁安裝公司和電力公司協助完成。理論上需要具備安裝充電樁條件,即產權車位或者長租車位。共有兩張A4表格需要物業蓋章證明產權車位或者長租車位,其中一張給電力公司用於申請獨立電錶,家裡別墅車庫或者車位旁邊有電源的話可以忽視。另外一張物業蓋章和充電樁公司蓋章後提交至e起充,正常15個工作日審批。兩個申請都通過後就意味著有新能源牌照額度了,之後可以聯繫過戶。

前面提到申請獨立電錶,是用於給充電樁獨立算電費的,以後充電的電費就往這個獨立戶號裡交。在國電APP上申請電錶,2-3個工作日後電力公司會有人找你確認電錶裝在哪。但裝在哪要問物業,比如地下車庫每個區域內會有一個動力電房,通常電房裡會預留一部分接口,物業打開離你車位最近的電房讓電力公司來裝電錶。

電錶裝好後就可以聯繫電樁安裝公司裝充電樁了,電樁安裝公司負責安裝充電樁和從獨立電錶到電樁的線。充電樁可以從電樁公司買或者用上一任車主拆下來的,裝好後安裝公司才能蓋章,所以整個過程順利的話差不多一個月。

以上介紹的是有安裝電樁條件的流程,那沒條件物業不同意咋辦......雖然從流程上來看材料遞交後審批一般就能通過,具體操作可以問銷售顧問,總之比想像的要簡單。

再來聊聊車——

坐進駕駛艙的第一感受是和傳統油車沒有差別,Velite5啟動後沒有發動機聲,倒是音響有模擬類似宇宙飛船啟動的聲營造出科幻的效果。液晶儀表把電量和油量左右對稱分布,時刻告訴駕駛者我是輛油電混動車,我還有多少油、還有多少電、分別能跑多少公裡,可謂一目了然。

掛D擋、按下手剎、鬆開剎車後起步很柔和,初段加速非常接近油車,之後隨著「油門」加大,提速很快很線性。

鬆開「油門」的瞬間並沒有頓挫感,短暫滑行後才開始逐漸動能回收,可以通過液晶儀表頂部的實時功率看到信息,-2kw代表開始動能回收了,之後負值越來越大,滑行減速的過程也很類似燃油車。

剎車踏板踩下去動能回收負值會增大,剎車越重能量回收功率越大直到剎停,很難感受到剎車卡鉗什麼時候介入工作,甚至一開始我還在懷疑有沒有使用卡鉗。


這輛車的設定是儘可能去接近傳統油車,但兩者之間的區別就是沒有發動機聲,加速異常線性,幾乎不用去刻意適應。從諾諾基地開回家的時候電續航27km,導航顯示27.2km。那天的雨下得很大,我就慢悠悠的開,到家後還剩1km說明顯示還是準的,另外動能回收確實有用。

我發現,溫柔地開很容易把自己開睡著。

Velite5是增程式混動優先用電驅動的,如果電池有電,它基本就是個電車——加速順暢、剎車線性,原本就無聊的路段變得更安逸了。

雖然這臺車用的是米其林浩悅靜音胎,可是高速巡航最大的噪音源就是胎噪(也有可能是輪拱的隔音不佳)。

運動模式下,電機響應就非常像電驅車該有的樣子了,輕點油門就有躥的意思,感覺這個運動模式是蠻夠味兒的。

那個普通模式是按照舒適模式把動力曲線調整逐漸增大的樣子,「油門」初段很接近油車的油門響應,這點其實非常討巧,絕對是加分項。

試駕過途觀PHEV和榮威ERX5,純電狀態下加速很躥,短距離行駛會覺得動力很好,但是長時間開就不太舒服了,電機介入顯得很生硬。

Velite5電機功率和扭矩在電驅車界屬於一般,持續加速有推背感但不強烈,畢竟也就8秒多的加速成績。

拿2.0T高功的帕薩特做對比,帕薩特百公裡加速在7秒左右,但這個成績是S擋地板油狀態跑出來的,甚至還要帶點彈射才行,正常開的話很少有人會每次都這樣起步,大部分還是D擋油門踩一半加速,就是10秒開外的節奏。


Velite5雖然急加速不快,但是電門踩下去電機扭矩直接釋放,可以很容易跑出8-9秒的加速,所以正常開的話能輕鬆地甩開普通油車,因此8秒多的加速也是完全夠用。如果起步油門直接踩得比較深,路面附著力不夠就很容易前輪打滑——215的米其林節能胎招架不住407Nm的扭矩。

得益於行星齒輪的結構,Velite5高速巡航純電驅動時再加速也不弱。我試過90km/h時的急加速,伴隨著電機的嘯叫聲很快就140km/h了。急加速和急剎車的時候瞬時功率表會超100kw和-35kw,這時候儀表的綠圈會變色成黃圈,應該是提醒不夠經濟的意思。

只有在急加速和急減速的時候能聽到明顯電機聲,80km/h以上巡航的時候再加速只能隱約聽到電機聲,就像蚊子在耳邊飛過。

T型電池放在後排座椅下面,大概就是後排中央扶手那個位置。這樣做可以把整車重心降低不少,也平衡了車頭發動機的重量。

發動機啟動電瓶好像放在後備箱底下(記得不太清了),所以連續左右變道還算靈活,感覺不出這貨有1.6噸。但是在重剎車的時候會感覺到車重,缺少發動機聲音的情況下,會造成速度不快的錯覺,實際上的速度並不慢。

215寬度的節能胎承載了整臺車,也是整個行駛系最短的一塊板。急剎中途鬆開剎車的時候,能感覺到動能回收撤出滯後的輕微頓挫。這個的確很難做到完全沒延遲,畢竟液壓系統無法像電控那樣精細控制。

我承認我有點吹毛求疵了。

再來聊聊發動機噪音。

說實話,我是各種試也沒試出來。首先油門無法控制發動機的轉速,所以原地聽不了。正常行駛的時候,外界車輛幹擾,加上路噪完全蓋住了發動機噪音。咱們能通過方向盤和踏板輕微感受得到振動,但因為SOC很保守,電池始終是有電的,發動機介入的機會其實比較少。急加速的時候能從儀表看到電機和發動機同時發力,但兩個聲音會重疊,又分辨不出來了。

總而言之,這車開起來的時候,發動機動靜真的很小。


說說不足:

2年多了,車內還能聞到點味道,這有點說不過去。有可能是前任車主開得不多也不注意通風,去年自駕租的昂科威好像也有類似的味道,等天熱了暴曬通風試試看吧。

後視鏡視野狹小,後翹的屁股透過後窗只能看到後車的上半部分。外加後擋風玻璃周圍黑點區面積很大,基本就是一道縫裡看後車。尾部造型和競品普銳斯很像,但是普銳斯有兩段玻璃,起碼能看到後面車的車頭。

前車主改裝了凱迪拉克的流媒體後視鏡,前後攝像頭具備行車記錄儀功能,但是流媒體攝像頭裝在了牌照上方緊挨著倒車攝像頭,這角度後車跟得近的話基本上就看到後車車鼻子;後車大燈一開要是再下雨的話就是動態抽象藝術畫,所以還是關了流媒體看後視鏡吧。

再有就是A柱盲區有點大,整車造型呈現往前俯衝的姿態,所以A柱傾斜的角度很大,夾角內側並沒有裝小三角窗反而用了大塊的音響面板,再加上倒後鏡比較厚,加起來差不多有50cm的寬度,從車內看外面的的盲區隨距離進一步放大,所以轉彎的時候要多移動上身把視線繞開A柱,尤其是轉彎時要注意電瓶車。

看看大眾的Golf和ID3的A柱,很多車的倒後鏡不固定在A柱夾角處而是固定在車門上,都是為了優化盲區,對車廠來說這是需要額外成本的,原來一個整體部件的要拆成好幾個部件。後期國內研發的Velite6就有了明顯改善。

再有就是整車內飾塑料感比較強,目前倒是沒有任何異響,特意捏了捏諾總之前提到的中控背部,捏了下滿滿塑料感,估計以後時間長了也會響。

方向盤中間氣囊蓋一圈和方向盤的接縫有點大,雙手握在方向盤3、9點位置大拇指能感覺到一道道粗獷的縫線。方向盤力度稍微有一點點大,低速挪車的時候會明顯點,開起來正好,電動助力的應該很容易實現低速輕高速重啊,這車感覺不同車速,方向盤手力是一樣大。


因為Velite5底盤重心低,所以用軟懸架可以提高舒適性。但是彈簧軟過頭,會影響側向支撐,在連續過彎或長彎道時會很明顯,要是能換套初段軟而後段硬的彈簧,這車應該會好開不少。

總體來說,Velite5可以非常輕鬆地勝任日常通勤,但想要稍激烈點開的話,原廠輪胎和減振器、彈簧的極限來得較早。底盤的吸音,懸架吸收較大振動的能力,以及玻璃的隔音在純電行駛的時候缺點都被放大了。這些談不上很差,是和電驅系統的高水平差距有點大。

本田是買發動機送車,咱別克Velite5買家就當買三電系統送車和發動機吧!

Velite5隻能用交流充電樁,一共就18度電,你還有4度沒法充,SOC的窗口十分保守,目的就是為了延長電池壽命。不過話說回來,14度電確實也必要用直流充,用原裝配套3.5kW的電樁充5個多小時就夠了。而純電的Velite6配的電樁是7kW。

充電口插上,電樁會有一個鑰匙卡,刷卡解鎖就可以充電了。一般小區交流充電樁目前就3.5kW和7kW,它們的線和充電樁都有區別,所以強烈建議直接裝7KW的線(6平方)。電樁倒是無所謂,優先用原車配的,以後要是換純電或者電池更大的車,直接換充電樁就行。因為4平方線升級6平方線的話,我們只能重新布線,而通常安裝包套餐只有30米,超出部分再按米收費。除非你車位旁邊就是小區動力站房,否則隨便搞一下就是七八十米,費用可不少呢。

Velite5的充電樁可以選擇立即充電,延遲充電以及峰谷充電。比如我們要第二天早上6:00出門,延遲充電功能就會在凌晨1點開始充電,確保在設定時間充滿,這樣就可以享受夜間0.307元/度的電價了。

對於峰谷充電,我理解下來是用於區域內電網統一協調分配的模式,當區域內很多電車在充電,無疑對電網造成負擔。此時電價會提高,而電網閒時則鼓勵充電,所以電價相對降一點。因為有動態電價,所以這個模式可以配合安吉星智能選擇最經濟的閒暇時段充電。

國家要大力推廣電動車的話,肯定會考慮同時大量電動車充電給電網造成的負擔。我之前參加新能源汽車論壇的時候,了解到上海這方面已經做得比較到位了。來自EVdate的專家介紹說,至少商場裡特來電那種直流電樁、特斯拉超充站還有共享電動車集中充電樁……這些是可以實時監控的。前期主要是分析用電量,至於是否已經開始實施動態電價還不清楚,而動態電價可以緩解電網的負擔。對於車主而言,只要把充電樁插上,拔下來時電量夠用就行,到底啥時候充電,這個讓充電樁自己決定最好了。

疫情後,上海的新能源指標幾乎全開(上海通常4月份就會用完全年指標),特斯拉、蔚來、小鵬、BYD漢還有五菱miniEV基本上是銷量取決於產量,所以個人覺得動態電價實施只是時間問題。

就我自己而言,目前我還是首選延遲模式。最近幾天用下來,續航從0充滿,大概需要13.5度,總計不到4.5元的電費。通勤路段60%是高速、高架路況,空調都是eco模式,基本也都頂著限速在行駛……這種工況,滿電續航平均在104km——差不多每公裡4分錢?

我是不是算錯了?

我現在特後悔提車時把油箱加滿了——34升的油箱,開了7天總共就用了1升。

嚴格意義上來說,電動車不算新能源。在1899年的時候,波爾舍老爺爺就發明了輪轂電機,以及Lohner-Porsche電動車。那貨的蓄電池很重,只能跑到60km/h。1902年的時候保時捷又給其加裝了一臺內燃機,用它來給輪轂電機發電,這就是世界上第一臺混合動力汽車,也是標準的增程式混合動力車,100年後的Volt更像是復刻版。

卡爾·本茨的第一臺內燃機汽車是1886年問世的,那時候的內燃機效率很低,和蓄電池的效率差不太多。所以,發展內燃機還是電動機的討論持續了很久,那是內燃機第一次面臨生死攸關的挑戰。

但是,內燃機最終取得了勝利,經過100多年的持續優化發展到今天的樣子。在這期間發明了各種內燃機——活塞往復式的、轉子式的,還有很多奇奇怪怪式的……但都是利用燃料在燃燒時產生的高溫和高壓氣體推動機械結構運轉,將化學能轉化機械能和熱能。

結構相對簡單且可以大批量生產的內燃機就是常見的往復式活塞4衝程發動機。100多年過去了,汽油機的熱效率基本在25%-35%(目前極限43%),柴油機35%-45%,渦噴發動機能達到50%-60%,剩下的能量又不能烤紅薯,所以都轉化成熱能浪費了。

接下來,每提高一點熱效率的成本都是巨大的。不管是石油能源危機還是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全球領導人似乎都達成共識,要推進新能源車的發展。


我國起步也很早,在上海2010年世博會期間,就已經有1300輛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參與展會運營了。個人意見,氫燃料應該是目前最理想的新能源,電解水的逆反應可以實現零排放,但是受限於制氫和存儲等關鍵技術,還無法規模普及。所以,電動車應該是最佳過渡產品,等氫燃料技術成熟後,咱們直接替換電池包就行。

另外電動車可以更容易地實現無人駕駛(無人駕駛可能是內燃機面臨的終極挑戰)。而混動技術可能是在電池技術還不夠成熟階段,油車和電動車之間的最佳過渡產品。


關於電動車,大家最擔心的無非是電池壽命、同級別的電動車更貴、沒有充電條件、會自燃、冬天續航差這些問題,所以我也來簡單分析一下:

首先是電池壽命問題。近三年銷售的電動車裡,主流的品牌都提供了電池8年15萬公裡以上的超長質保,或是承諾損耗不超過30%。實際上,真正需要索賠電池的客戶,也是極少數。如果電池耐久度不過關,廠家也不會給自己挖坑。業內廣泛採用若干電池組拼成整體電池包,通過電池管理系統獨立控制充放電,即使出現損耗也只要更換部分電池組。

第二點,同級別電動車價格更貴。過去10年動力電池價格經歷大幅下降,日韓電池龍頭企業的價格已從2010年的600-800美元/kWh降至150-200美元/kWh,未來兩年預計可以降到100美元以內。國內廠商在2016年底也降至300美元/kWh,目前已進入到200-250美元/kWh,未來兩年預計可以降到1000人民幣左右。國產版的特斯拉model3、小鵬P7還有BYD漢的價格已經可以和傳統油車抗衡了。而且新上市的電動車已經把宣傳重心從續航裡程移到底盤操控,可見電動車的尖子生已經開始和普通油車正面交手了。

此外,鋰電池容易燒。可是,三星電池炸過後,大家不是照樣用手機。現在的燃油車的防爆油箱也是不斷改進優化的結果。電池的測試和要求越來越嚴格,所以電池的質量只會越來越好。

至於續航問題,可能就是標稱的NEDC續航裡程在實際使用時會嚴重縮水。但這事兒,和測試標準關係更大。目前國際標準就那麼幾個:NEDC(NewEuropeanDrivinCycle新標歐洲循環標準),WLTP(WorldLightVehicleTestProcedure世界輕型車測試程序),還有美國國家環保局EPA(U.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建議大家記住:相對靠譜程度NEDC<WLTP<EPA。


中國也有自己的標準——CATC,簡稱中國工況。這個標準是幾年前在全國各地,用各種不同車輛在不同時間段跑出來的大量數據得出來的。簡單來說,我國路況的平均速度比歐洲低不少,同樣的車用中國工況的標準跑出來的就非常接近車主反饋的能耗(包括電耗和油耗),明顯高於工信部油耗(工信部油耗就是NEDC法)。

這個標準預計在2025年實施,估計只是多給考生們點時間複習,不然揭榜的時候,大家臉色都不好看。其實,很多客戶可以接受油車的工信部油耗,大家又何必糾結電動車的NEDC裡程呢?只要知道充滿電實際能跑多遠就可以了。

再來說冬天續航差。這是因為一部分電能要制熱,以確保車裡的人不被凍死。要知道,挪威、瑞典這些北極圈附近的國家都開始推廣純電了,這個擔憂其實和裡程焦慮一樣,大家看實際續航能力就行。

所以這麼一通忽悠過來,似乎買電車也沒什麼好擔憂的。

這兩年身邊朋友不少已經開始買電車了,尤其是上海這種滬牌又貴又難搞的城市,送新能源牌照外加免購置稅,原本計劃買高爾夫高配的預算可以直接買Model3,原本計劃買途觀的可以直接買ES6,數了一下親戚朋友中已經有7輛綠牌車了。

在裝充電樁之前,我在小區地下車庫兜了一圈,想看看有哪幾種充電樁。發現竟然有20多輛綠牌車,幾乎市面上送綠牌的車都有了:蔚來ES8、ES6,特斯拉ModelS、X、3,比亞迪唐1、2、宋、卡宴混動、寶馬5混動、1混動、榮威ERX5……而且竟然也有輛Velite5!

電力公司小哥過來安裝的時候和說,我們小區再過兩年估計就不好申請充電樁了。


同樣取景北翟路地道,要麼進去之前帶點綠,不然出口就有螢光綠等著

所以現在看,電動車取代燃油車是必然趨勢,但是過程不會很激進。電動車會在特定適合的區域內先發展起來,比如用車環境是城區代步的和確定線路中低速行駛(比如純電大巴車和公交車)。

引用知乎上的一組數據,安吉星統計了10萬輛Volt和Bolt(純電版Volt)超過9000萬次的日間出行(早上上班+晚上下班=一次日間出行),Volt的平均最多出行裡程在38km(24英裡),超過64km(40英裡)的就很少了,用盡96km(60英裡)的就更少了。

Bolt的平均最多出行裡程在42km(26英裡)續航長達380KM-510km(240-320英裡),但大多數情況下都在96km(60英裡)以內。根據上海市人保局2018年公布的數據,上海市上班單程平均裡程為12.4km,按照目前市面上純電動車的續航裡程來看,它們確能夠覆蓋城市用車絕大多數場景。

如果真像同行分析的那樣,特斯拉Model3價格進一步壓到20萬出頭,減去10萬牌照預算、購置稅,這條引入的鯰魚就變成產業清道夫了。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除非萬不得已,車企通常不會自行研發電芯,因為誰也說不清哪種材料做的電池最好、哪類電池最適合大範圍普及。

目前,全球90%的動力電池產能集中在韓國、日本和中國等東亞國家。韓國LG給VOLT和BOLT的提供的軟包電池組,松下給特斯拉提供的21700圓柱電池,三星給寶馬i3提供的SDI方形電池都是非常成熟的產品。

以寧德時代、國軒高科以及比亞迪為代表的國內廠商,它們與領先集團間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本土企業在成本方面具備優勢,未來中國將大概率成為世界電池工廠。現階段雖然電池成本已降低了不少,但是電池的能量密度還難以撼動汽油的地位,所以業內預測2030年之前,內燃機依然將是絕對主力。

和一線城市相比,國內大部分中小城市的新能源生不一樣。國內大多數地區公用充電樁不像一線城市那樣普及,同樣也沒有牌照的價格差異,充電站不如加油站多、充電自然不如加油方便。消費者就不會主動地去改變消費行為。

除非有特斯拉無人駕駛這樣的大招,或者用保姆車背著柴油發電機的陪跑服務,這時候消費者才會有動力去嘗鮮。


未來10年,內燃機的發展趨勢是更多電氣化部件+更小排量發動機。奔馳C率先切換48V輕混,理論上可以通過啟動電機幫助車輛起步和能量回收。

之後,電子水泵、電動渦輪、甚至電動氣門可以進一步降低內燃機的負荷,從而提升工作效率,而所有這些優化都是為了滿足日益嚴苛的排放法規。一旦開始有車企投入使用且銷路不錯,這些電氣化零部件成本將會大幅度降低,隨後就會有更大範圍的普及……

就在不久前,雙積分政策修訂版出來了,小排量低油耗的車型因為同樣享有積分而得以續命。這算是出考卷的老師,提前給大家劃重點了。


現階段,純電車用車場景更多集中在有限區域內。如果目的地沒有快充的話,純電車的活動範圍必然減半(不然如何回家)。而且快充雖然快,但也要比加油時間長10倍,節假期高速加油站都排隊,充電站的場景就更不用說了。所以純電車的行駛範圍基本限制在城市內,想周末出去撒歡或者去自駕遊還是很吃力的。

在美國市場,純電的Bolt已經逐步替代混動的Volt,因為長達380-510km(EPA)的續航,其實它和油車續航能力已經差不多了。而且美國的房子基本都有車庫,可以自己裝充電樁。

在國內,通用汽車推出了純電的Velite6,NEDC標準下的續航也不過是301~410km,另外也不是所有人有獨立充電樁,由此看來,混動和增程式混動才是符合國情的。混動車因為能源形式比較靈活,反而增加了新能源車的機動性。


老話說得好,不是所有的混動都算節能環保,只有上了綠牌兒的才算……

國家為了推進汽車能源轉型,用政策補貼鼓勵車企研發新能源車。地方則通過送牌照、免購置稅等手段去鼓勵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傳統車企也積極轉型,大批造車新勢力湧入。


圖片來自網絡

2020年騙補騙投資的品牌開始逐步退場,剩下來的品牌都是有兩把刷子的,比如蔚來、理想、小鵬、威馬……

因為補貼+免購置稅+送牌照+雙積分的鞭策,很多車企造出了很多「新能源政策車」。比較典型的是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不同品牌的宣傳口號都是雷同的——送綠牌!既能充電跑,又能加油跑!

這種車型,成本相對較低,而且技術上也容易實現。只要在原有的內燃機平臺上加一套電池、電機、電控,再做一些部件的集成和油電切換控制邏輯,就基本OK了。當然,還要搞定補貼標準要求的上限30L的油箱和最少50km續航的電池包。

PHEV有電的情況下確實環保,但是純電只能開50km左右,之後就得切換回混動模式。發動機還是跟以前一樣去工作,轉速受油門控制,噪音也是如期而至,加速工作時發動機效率低。如果電池有電,PHEV起步時,還能有電機幫一把,沒電的時候就比較尷尬。更何況,背著幾十公斤的電池跑,比同等汽油車更費油。當然,調校牛逼的車能通過動能回收挽回點綜合能耗。

另一方面,因為兩套動力系統多了不少部件,出故障的概率自然也增大了,而且早期的PHEV車型還能讓你清晰地感受到動力切換時的酸爽頓挫。

在上海,PHEV送牌照,所以上海的網約車絕大多數都是新能源牌照,而且普遍只加油開。


提到混動,大家就繞不開豐田THS(TOYOTAHYBRIDSYSTEM)——30年的持續改進,THS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THS是以阿特金斯循環發動機為主、電動機為輔的架構。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的壓縮行程大於膨脹行程,發動機進氣效率得以提高,燃燒效率和燃油經濟性較高。

這種寬域高燃效發動機特別適合混動動力總成,當然這種發動機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扭矩欠佳。但是需要輸出較大扭矩的工況,可以交給電動機來完成,進而提高動力系統的綜合效率。這套系統對電池容量的大小要求不高,但是對充放電次數要求極高。

前面提到的取代機械結構的電氣化配件如果批量投產,豐田這套THS又有機會提高世界記錄了。

與之對應的,通用汽車的Volt選擇了另一種思路:電動機為主、發動機為輔的增程式架構。同樣使用阿特金斯循環內燃機作為發電機,其工況可以始終處於最高效區,充分利用汽油能量密度的優勢。

Velite5標稱滿電滿油情況下續航高達768km(電116+油電652km)。更妖的是,表顯續航裡程是基於近期平均能耗下的實際續航,只要儀表始終是綠圈,續航成績就會不小於表顯。只有接近全力加速或全力剎車的時候,儀表燈才會由綠變黃。


我剛拿到車那會兒,滿電續航大概88km,通過這幾天的磨合,已經能提升到114km。而且按照趨勢來看,這車的極限滿電續航遠不止標稱的116km,因為有一天早上我開了40.3km,續航顯示還有85km,按照經驗,這車完全可以跑125.3km。

目前,油表的續航在430km左右,因為我很悲催地7天只用1升油,而且還沒刷新之前的記錄。看過諾總、大王還有陳迪的有關Velite5的路試報告的諾粉應該知道,這車在只燒汽油時也依然表現出色。

純油工況下,發動機並不會連續工作,雖然電量顯示空空如也,但實際上藏了至少4度電。發動機發電供電動機驅動,同時通過動能回收給電池充電。Velite5在有電時優先用電,可以理解為還有4度電的THS。

這樣的性能表現都得益於行星齒輪和成熟的三電技術,油電狀態可以逼平CT200h的油耗水平,而且還是背著比CT200h大10倍的電池包,單單650km的混動續航也可以讓許多車型望塵莫及。

採用類似思路的還有本田的i-MMD——依然配備了阿特金森引擎,只不過是電池更小,僅作電量臨時緩存,油箱更大,進一步放大汽油能量密度的優勢,所以續航可以達到驚人的1000km。

本田為了解決電動機高速巡航效率低的劣勢,還通過一個離合器讓發動機直接參與驅動,所以嚴格意義上這個不算純增程式混動。之所以這麼幹就是為了避開豐田的專利,但是效果是非常好。唯一的缺點就是享受不到限牌城市的政策福利。

有關續航這裡要插播一段,下圖是大王之前評測Velit5時候的能耗信息:

「這裡2.75升油跑了46.8KM,相當於百公裡油耗5.87升,34升油箱理論上能跑578KM,還比較正常。」
而我跑下來的表顯是:

1升跑了29.3km,相當於3.41L/100km,34升油箱理論上能跑到逆天的996.2km。

以正常思維,我只能懷疑表顯數據有問題。可對比一下本田雅閣混動,1.54噸的車重+48.5升的油箱記錄是2110.2km,相當於2.29L/100km。Velite5是1.61噸的車重+34升油箱,按照混動雅閣的能耗,極限續航就應該是1479.3km。

這樣看,996km的極限純油續航似乎有可能。

所以為了驗證純電125.3KM,油混996.2km(綜合1121.5km)能不能達到,我準備過段時間進行一次滿油滿電極限續航測試,以日常通勤的路線和按照限速開,看看到底能跑多少。


【總結一下】

這些年,電動車已經離我們很近了,大家完全可以考慮買臺新能源車。但是建議首選靠譜品牌的二手車源,以防嘗鮮當了小白鼠。

此外,還得感謝已經退場的騙補新能源車,壓低了整個市場的新能源二手車價——純電一年腰斬,混動兩年砍半。

總的來說,Velite5就是一個被低估的典型,買三電送車+阿特金森發動機,特別適合作家裡第二輛代步車。對於上海車主,這臺車也就一張滬牌加代拍費的價格。增程式的新能源車的優勢會被越來越多人認可,牌照政策加持之下,它們自然值得考慮。

即使用了很久以後,動力電池出現了衰減也不用擔心,畢竟電量不夠,汽油來湊嘛!

文章由易車號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 簡約而不簡單 別克VELITE 5深度體驗
    [ZOL汽車電子]作為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先行者,別克獻出了自己的誠意——首款增程型混合動力車VELITE 5。VELITE 5匯集了別克最新eMotion智能驅動、eConnect智能互聯、eProtect智能安全科技,旨在為用戶帶來全面超越傳統車型的全新EVness電氣化駕乘體驗。
  • Kill or be killed,別克VELITE微藍準備好了嗎?
    2017年,VELITE 5的上市打破了上汽通用別克在新能源領域毫無建樹的局面。不過,別克品牌超強的燃油車調性加上VELITE家族後繼無車的狀況,使得VELITE 5在旁人眼裡更像是通用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一個嘗試。在微藍 6純電車型上市一年後,別克又接連發布了微藍 6 PHEV車型和微藍 7純電動SUV。
  • 「螺螄粉」會成為下一代「方便麵」嗎?
    在 B 站上搜索「螺螄粉」,有 1000 餘條視頻,最高點擊量一條有 192 萬。一段時間裡,試吃螺螄粉成了海內外眾多視頻博主必「打卡」的成就。算起來,廣西有各種粉一一河粉、腸粉、桂林米粉、南寧老友粉、角粉……南寧老友粉是用很軟的河粉做的,螺螄粉是用一種很硬的榨粉做成,口感勁道。
  • 一個有「味道」的問題:誰會買二手球鞋啊?
    前期過熱的球鞋市場導致了大量衝動消費和囤積,無疑為二手球鞋交易提供了良好的成長土壤。4.「sneakerhead」與「撿漏」的靈魂撞擊當「sneakerhead」與「撿漏」相遇,撞擊出的是暗藏在球鞋經濟與閒置經濟背後的廣闊市場。
  • ...過二手交易,立陶宛創業公司「Vinted」想打造二手服裝交易平臺
    「Vinted」 就是一家買賣二手時裝的創業公司,其運營模式為 C2C 模式,用戶可直接在平臺上進行二手商品的買賣或贈與。「Vinted」既為用戶提供利用舊物賺錢的手段,又讓用戶只需花費零售價的一小部分錢就買到經典款式,打造了時尚的循環經濟閉環。
  • 趣味品牌:別克汽車在美國本土的地位與「人設」
    通用別克汽車在美國車市的地位如何?相信美系汽車粉絲總會比較關注這一問題,因為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中國的別克,世界的雪佛蘭。似乎別克的生存主要依靠在華市場,作為美系汽車品牌為什麼會這樣呢?——這種評價到底是否真實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 「閱鄰」的校園二手書回收生意:2 年,8000 萬
    於是,他們迅速在 3 個月內組建了閱鄰的創始團隊,計劃先打造一個二手書交易平臺,說幹就幹。「回想我們走過的路,其實蠻曲折的。」在二手書這個行業裡摸索兩年,楊宇歡坦言,公司的業務在前期經歷了多次轉變才穩定在當前的校園二手書回收這個方向。最初,團隊做 C2C 的二手書交易平臺,但遭遇了買家和買家時間、地點錯配問題,「經常有遇到雙方放鴿子的情況」。
  • 把二手書店搬到線上,「多抓魚」的循環商店夢
    作者:déjà vu,法語單詞「既視感」,中文譯作「似曾相識」。線上二手書店「多抓魚」的名字由此而來。「你去逛一個二手店的時候,不會像在新品商店裡,說這個東西我需要,而是經常說,這個東西跟我有緣。」多抓魚的創始人魏穎這樣解釋道。
  • 創投日報|「極視角」完成B輪融資;O2O二手交易平臺「閱鄰」,智慧...
    公司自主研發陪護床,有專門的軟體工程師、電氣工程師、硬體結構工程師,能持續對智能共享陪護床升級換代;管理上,公司通過後臺能夠查詢到每筆訂單、每臺設備的,通過分析收益數據來調整設備的擺放位置從而達到收益最大化。
  • 以「閱鄰」為例,看二手書的市場邏輯與模式創新
    於此同時,相伴的是圖書極低的流通率,目前市場上流通的二手書不到個人擁有的5%,而個人圖書總價值 > 1.08萬億元。二手書交易市場可謂是創業者急需開墾的處女地。同時二手圖書不同於新書倉儲,二手書對上遊的回收端高度依賴,單品有限,不能及時回收,加上翻新處理需要時間,下遊也需要對接分銷,同款商品的補貨的成本很大,因此空單現象非常嚴重。2. 「閱鄰」的困境:教輔書籍二手細分市場應該怎麼玩?
  • 二手商務車推薦:廣汽本田/別克GL8
    2015款二手廣汽本田 本田 2.4L 自動 智享版二手車價格:18.60萬別克 GL8 豪華商務車 2.4 CT 舒適版二手車價格:16.58萬車輛品牌:別克車輛系列:GL8上牌時間
  • 「新聲代來稿」醃篤鮮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優中擇優,陸續將其中的佳作部分刊發在新京報評論公號(更多已刊發的來稿點擊「閱讀原文」可讀)。來,拿起筆來,以文字為舟,在思想之海裡直掛雲帆,寫出你經歷或知悉的「『疫』與『情』」。「新聲代」投稿郵箱為xjb2009@sina.com。期待你的來稿。文 |王子愷我的家鄉上海,清明前後,家家戶戶都有吃醃篤鮮的風俗。
  • 我們參觀了多抓魚「工廠」,見證一本二手書的循環生意
    離開上一枚的書架,一本二手《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在「多抓魚」上的新生旅程是這樣的:快遞員打包取走後,它被送往位於天津市武清區的倉庫。在這裡,工人們用條形碼的方式給它一份新的「身份證」,再將「身份數據」掃描進數據系統。而後,經過至少兩次的品相鑑定、人工打磨翻新、臭氧消毒,最後重新包裝,這本書最終與上千本運往這裡的二手書一起,被收編入庫。
  • 「那天半夜,蟑螂差點爬進我嘴裡」 | 住在城中村的故事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剛到深圳那年,找好一個能負擔得起的家,搬進去之後跟老家的朋友們FaceTime:「你這是站在過道裡跟我聊天嗎?這是人住的嗎?」「我都要哭了,我得拍下來給我妹看,讓她知道她過得有多幸福。」「這破房子有5平嗎?租金多少?2000?你被騙了吧!」那間房狹長,只能放單人床,又潮溼漏水。
  • 「別克GL8·真實品質」解析:性能價格比並不高
    問題:想來答案會非常一致地指向「別克GL8」,不能否認GL8確實是商務車中的明星車型,但似乎也只適合在已經形成普遍認知的商務用戶中使用,作為家用多用途汽車的選項實際性價比非常之低。
  • 「配方粉」究竟是什麼東西?
    湖南新「大頭娃娃」事件究竟發生了什麼?今日湖南新發生的多起大頭娃娃實踐再一次震驚了全國。起源就是一個母嬰店「錯誤」地把一款「配方粉」當做「配方奶粉」賣給了嬰幼兒的家長,而家長在並不準確明白產品作用的情況下,就用這個其實僅僅是給過敏孩子作為「補充劑」的,營養根本不全面的「配方粉」餵養了寶寶。
  • 36氪首發 | 二手書交易平臺「回流魚」獲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依託...
    36氪獲悉,二手書交易平臺「回流魚」已於近日獲得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未透露。該輪融資將用於進一步優化平臺內的交易智能定價系統,提升用戶賣書、買書體驗。此外,「回流魚」還會根據市場反饋和用戶需求收書,並適當調整圖書回收價格,提高二手書的回收效率。
  • 36氪首發|二手書交易平臺「回流魚」獲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依託...
    作為讀書社群的愛好者和長期的行業從業者,「回流魚」初創團隊旨在通過「付運費上門收書」驅動用戶售賣二手書,並通過「鑑真翻新」的形式,提供「更好的閒置圖書」。「回流魚」在賣家側提供方便的上門收書服務:預約順豐上門收書,並承擔運費,極大的降低了二手圖書的用戶入市門檻;在買家側,閒置圖書入庫後平臺統一進行智能定價、盜版鑑別、翻新消毒並重新塑封,服務買家側在舊書消費側的良好體驗。
  • 我在抖音賣二手奢侈品包,年入百萬
    不過對於以萬為單位定價的二手奢侈品包包來說,人數不是問題——一場時長為4小時的直播,銷售額很快能到幾十萬。這個直播間背後的公司叫「妃魚」,從2018年正式開始做二手奢侈品直播,2019年年底單月銷售已經破億元。如果這個勢頭保持下去,公司一年的直播成績幾乎等於一個線下商場的全年銷售額。
  • 五月天阿信、陳綺貞「雙陳組合」暢聊作詞人生
    陳綺貞表示,可以引起比較深的感情,就是好歌詞的門檻,可以觸動自己的就是好歌詞的要素;阿信認為,只要能引起情緒波動的就是好歌詞,不管是很深的或是很淺的波動都是好的,「一個創作,目的就在於引起創作者以外的人的情緒波動」。陳綺貞提到,她會去看大家說寫得很好的歌詞,然後上網去看一下,「可是我沒感覺」,阿信馬上說:「哪一些?我想知道哪些歌沒有觸動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