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聖地築起精神航標
——太行幹部學院全力打造全國黨性教育基地
太行山的巍峨,是不經雕琢的頑強堅韌;太行山的紅色,是不用渲染的革命基因。儘管時代變遷,但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永不忘卻的依舊是紅色血脈,使命在肩的仍然是精神航標。
在這片浸染紅色的熱土上,革命前輩堅韌不拔、百折不撓,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用鮮血和生命編織起紅色基因的密碼。
在不忘初心的時代裡,太行幹部學院傳承精神、牢記使命,錘鍊黨性、感化人心,用使命和擔當構築起時代精神的脊梁。
砥礪前行,首在把舵導航;攻堅克難,更需思想引領。
以弘揚太行精神為動力,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2017年6月27日,太行幹部學院在革命聖地武鄉應時而生。
2018年2月,市委書記、太行幹部學院院長孫大軍在學院調研時指出:「必須把弘揚太行精神作為立院之本、辦學之魂,牢牢抓住這個『魂』,始終突出這個『魂』」,「辦成全省一流、全國知名的幹部學院」「辦成有靈魂、有底蘊的幹部學院」。
2018年,太行幹部學院以特色化教學為中心、精品化培訓為路徑,舉辦各類班次407期,培訓學員30775人,培訓105279人次,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們在這裡感受別樣的「心靈之旅」「鑄魂之旅」。
撲下身子講奉獻
這是一支「召即來、來能戰」的隊伍
2018年5月,31天。楊柳琴整整工作了31天,班套班,她帶了7個班,一個多月沒有回榆社老家。
初次見面,培訓部90後的年輕老師楊柳琴略有靦腆,可是當起班主任來卻毫不含糊。2017年10月,剛剛入職的她跟著別的帶班老師帶了一個班後,由於老師緊缺,第二個班就「獨挑大梁」了。
「那時真的是硬著頭皮上,我提前把能想到的注意事項全部備註好了,筆記本記得密密麻麻,生怕出點紕漏。」回憶起首次擔任班主任的情形,楊柳琴記憶深刻。
2018年,她帶班43個、3600餘人,成為培訓部帶班量最多的老師。和楊柳琴一樣,培訓部18名老師,一半以上家住外地,但是班套班、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有的事。從培訓登記、課程安排到協同保障、信息採集,班主任老師都得親力親為,容不得半點馬虎。
「我們把老師推向教學一線,就是希望通過他們填補教學空白,讓我們的課程既有理論高度,又生動活潑,使學員入腦、入言、入心、入行。」培訓部負責人郭新亮說,「儘管多半老師家住外地,但是每個老師都如同『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戰士,只要有任務,沒有一個掉鏈子的。」
段紅平是培訓部工作時間最久的老師,儘管是武鄉本地人,但早出晚歸是常有的事。「4月到11月是培訓旺季,我們老師少、任務重,大家這時都會自覺加班、主動承擔任務,沒有人叫苦叫累。」
「當班主任不僅要把班帶好,更重要的是把太行精神宣傳好,讓來自全國各地的黨政機關、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的幹部接受培訓後,能補足精神之『鈣』,更加精神抖擻地回到工作崗位上。」副院長王鵬飛說,「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和我們有一支素質過硬、能打硬仗的教師隊伍密不可分,是他們的努力讓太行山的紅色基因向全民普及、向全域覆蓋,讓太行精神融入血脈、代代相傳。」
牢記使命講創新
這是一所「接地氣、創特色」的學院
2018年10月,晉中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李其文在此培訓後,深有感悟:「從體驗、體會、體悟三個認知過程,深度挖掘太行精神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既內容豐富、生動活潑,又突出主題、緊密聯繫實際。」
省高校基層黨組織規範化建設專題培訓班學員曹鳳才在感悟中寫道:「培訓期間,通過專題講座、現場教學、實景教學、交流座談等多種教學模式,讓我理解了太行精神的內涵實質,提升了我的黨建工作能力和認識水平。」
這是學員的感悟,也是幹部學院教職工辛勤付出、打造教育品牌的最佳回饋。「一周三學」「每月一講」「述職考核」……太行幹部學院堅持把隊伍建設作為中心工作來抓,多種方式開展內部培訓,邀請專家學者到學院進行示範教學;選派教學骨幹赴全國組織幹部學院、省委黨校等院校進行深造學習;組織全體教職工和部分特聘教師赴江西幹部學院對標學習和現場體驗。把「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不斷提升教職員工理論水平和素質能力,全面加強學風建設,努力讓知識更接地氣,讓思想更入人心。
從無到有、從有到精,以「四種模式」立體教學、「3+3+3」課程體系和「四大主題」為主要教學點的特色教學模式,補足黨員幹部精神之「鈣」。
以「四種模式」搭建立體教學架構。理論教學圍繞太行精神、革命精神和八路軍精神等內容開設專題講座,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永葆政治本色;現場教學充分利用和挖掘豐富紅色文化資源,使革命舊址轉化為新課堂,將豐富的史料實物轉化為鮮活教材;情景教學通過讓黨員幹部穿軍裝、扛步槍,住窯洞、吃粗糧、唱紅歌、上「戰場」,帶來心靈的洗禮;訪談教學通過老八路後代與主持人、學員互動交流,幫助學員理解太行精神、革命精神的時代價值。
以「3+3+3」課程體系豐富教學內容。在黨性教育方面,打造紅色基因、黨風黨紀、黨史國史3個系列課程;在能力教育方面,打造政治能力、業務能力、協作能力3個系列課程;在國防教育方面,打造國防知識、國防技能、國防觀念3個系列課程。同時在課程研發上、課程設置上、課程講授上和自主課程上,以特色課程為研發對象、以因材施教為主要手段、以教學互動為授課方式,以本地資源為特色優勢,不斷豐富和創新教學內容和形式。
以「四大主題」為主要教學點接地氣、重實效。傳承紅色基因教學點以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八路軍總部磚壁和王家峪舊址、關家堖戰鬥遺址、黃崖洞保衛戰板山工事遺址、屯留抗大一分校舊址為主;黨的建設教學點以武鄉蔣家莊集體經濟破零、襄垣全域黨建、長鋼紅色鋼廠企業黨建為主;艱苦奮鬥教學點以平順西溝展館、平順掛壁公路為主;國防教育教學點以黎城黃崖洞兵工廠、長治南三廠國防工業展覽館等現場教學點為主。
時間新故相推一往無前,奮鬥接續發力永不止步。一年來,全院教職工披荊斬棘、風雨兼程,創造了一個充滿生機、充滿希望的學院,這裡逐步成為黨員幹部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和弘揚太行精神的重要陣地。
不忘初心講擔當
這是一方「有靈魂、有底蘊」的聖地
「一年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北京組幹院、江幹院等幹部學院學習,剩下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學院辦公室檯燈下度過。」一年來,教研部王科沒有時間喘口氣、歇歇腳。
每一波攻堅、每一步探索,都需要非凡的勇氣、不尋常的智慧和突破條框的擔當。從武鄉到江西,從江西到河南,太行幹部學院教職工俯下身子、虛心求教,擼起袖子、爭當拓荒牛,一點一滴地豐富自己的初心、銘刻自己的初心,支撐他們不斷前行的是把太行幹部學院打造成一流幹部教育基地的使命與擔當。
敢於擔當體現的是一種迎難而上的責任意識。今年24歲的趙敏是太行幹部學院教研部的一名老師。紅色長治,老區武鄉,革命歷史悠久,在這片沃土上,黨的思想理論研究等方面大有可為。新入職的趙敏在這裡期待鑽研出更多的新課程、新成果。
「為了使所有教材觀點正確、內容翔實、準確到位、特色鮮明,教材編寫人員常常幾易其稿,有時為了核實一個人名或地名,也要翻萬卷書查找資料、行萬裡路向人請教。」郭新亮坦言。
「辦成有靈魂、有底蘊的幹部學院」。這是新時代的使命召喚,也是學院全體教職工不懈奮鬥的夢想。為了使學院現場教學點和社會實踐點有特色、出新出彩,院領導和教學教研人員克服諸多困難,連續幾天吃住在點上,深入挖掘其精神內涵,使「每個教學點和實踐點真正成為幹部教育的活教材」。
「擔當就是在大事難事面前勇挑重擔、敢於負責,在問題面前不迴避、困難面前不推脫、挫折面前不退步、逆境面前不悲觀、不達目的不罷休。」太行幹部學院辦公室王剛從校園回到辦公室後,在筆記上寫道。
巍巍太行目睹,學院的廣大建設者正以太行精神建設著太行幹部學院;滔滔漳河見證,偉大的太行精神在這裡繼續發揚光大。
來源:長治日報
記者:劉婷婷 趙雪崗
編輯:路璐
歡 迎 關 注
ID: czxww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