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深化招生計劃管理改革,健全供需調節機制。建立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研究生招生計劃調節機制。實施國家關鍵領域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招生計劃。招生計劃向重大科研平臺、重大科技任務、重大工程項目、關鍵學科領域、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和「雙一流」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高校傾斜。在博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管理中,積極支持嚴把質量關、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比例較大的培養單位。在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計劃管理中,積極支持有效落實產教融合機制的培養單位和高水平應用型高校。繼續在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實施博士招生計劃彈性管理。在現有財政撥款制度基礎上,探索實施以國家重大科學研究、工程研發等科研經費承擔培養成本的科研項目博士研究生專項招生計劃。探索建立研究生招生計劃管理負面清單制度,對學位點評估、博士論文抽檢、師德師風、考試招生違規違法等問題突出的培養單位予以必要限制。
13.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精準選拔人才。完善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嚴格監管的研究生考試招生制度體系。深化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優化初試科目和內容,強化複試考核,綜合評價考生考試成績、專業素養、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一貫學業表現等,擇優錄取;研究探索基礎能力素質考試和招生單位自主組織專業能力考試相結合的研究生招生考試方式。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招生選拔機制,擴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研究探索在高精尖缺領域招收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的辦法。
14.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機制,加強學術學位研究生知識創新能力培養。加強系統科研訓練,以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支撐高質量研究生培養。推進碩博貫通培養,實行培養方案一體化設計。聚焦數理化、文史哲等基礎學科,以強化原始創新能力為導向,實施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
15.強化產教融合育人機制,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實施「國家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計劃,重點依託產教融合型企業和產教融合型城市,大力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著力提升實踐創新能力。科學規劃布局建設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儲能技術等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實施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緊缺博士人才自主培養專項。鼓勵各地各培養單位設立「產業(行業)導師」,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隊伍建設。推動行業企業全方位參與人才培養,通過設立冠名獎學金、研究生工作站、校企研發中心等措施,吸引研究生和導師參與研發項目。大力推進專業學位與職業資格的有機銜接。
16.加強課程教材建設,提升研究生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單位要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完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審批機制,優化課程體系,加強教材建設,創新教學方式,突出創新能力培養,加強體育美育和勞動實踐教育。規範核心課程設置,打造精品示範課程,編寫遴選優秀教材,推動優質資源共享。將課程教材質量作為學位點合格評估、學科發展水平、教師績效考核和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重要內容。鼓勵辦好研究生創新實踐大賽和學科學術論壇。在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中單獨設立研究生教學成果獎。
17.加強關鍵環節質量監控,完善分流選擇機制。培養單位要加強培養關鍵環節質量監控,完善研究生資格考試、中期考核和年度考核制度。加大分流力度,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暢通分流選擇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碩士學位授予標準的可授予碩士學位;未滿足學位授予條件的研究生,畢業後一定時間內達到相應要求的,可重新申請授予學位。完善研究生學業相關申訴救濟機制,加強研究生合法權益保護。
18.深化開放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打造「留學中國」品牌,吸引優秀學生來華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完善來華留學生招生、培養等管理體系,保障學位授予質量。鼓勵培養單位與國際高水平大學建立研究生雙向交流機制,支持雙方互授聯授學位。支持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建設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推動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優化國家公派出國留學研究生全球布局。創新國際組織人才培養項目,加大國際組織後備人才培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