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是一個有階層限制的藝術,普通老百姓想玩玩茶道是沒有資格的,武士才行。
提到武士,喜歡看漫畫的,喜歡看日劇的朋友也都知道,在日本古代,武士是一個很特別的階層,但是仔細想想們是什麼人?這不就是一幫手裡拿著刀,在有錢人,或者說在貴族身邊兒,像私人保鏢一樣的這麼一個性質嗎?有什麼可高貴的,這階層怎麼就這麼厲害了?
這事兒咱們還真的不能就這麼去理解,想明白武士到底是怎麼回事兒,武士憑什麼高於普通的老百姓。在這塊兒,我們還真得從古代的日本歷史開始說起。
說起來,武士的身份從來就不是那種簡簡單單的僱傭兵,或者只是軍人而已。其實在歷史上日本很早就有關於軍人的技術。
日本在中國隋唐時期,派了大量的遣唐使和遣隋使來學習隋唐的各式各樣的先進的文化,再把這些文化帶回到自己國家來進行改革。
在七世紀中期,日本搞了一個大化改新,其中有一條就是模仿唐王朝的府兵制,所有的成年男性都得服兵役,但是最開始它是強制的,後來就變成了志願兵制了,主要就是負責保衛地方上的治安。
們有什麼和普通人不太一樣的地方?轉變是在隨後發生的這大化改新,不光是改了軍隊的制度,同時也模仿了唐朝的均田制,搞了一個班田制。大概的意思就是按照人口平分土地,家有多少人,我就給分多少土地。
但是想這事兒敢在人口固化的時候,是可以的。可是一旦推行了制度以後,人們就會想,我們家三口人分三塊地,對方家四口人分四塊地,那我們家十口人是不是就分十塊地了?於是就瘋狂地生,因為越生國家越給補助,這樣一來,地很快就不夠用了。不夠用怎麼辦?不是還有那麼多荒地,於是朝廷就鼓勵大家去墾荒。但是這開墾完荒地之後,地歸誰?所以朝廷就頒布了一個叫做墾田永世私財法,就是根據的不同的身份,開墾到一定數量的土地,就可以永久的私有了。就鼓勵了墾地墾荒的人去慢慢地去拓展荒地。
這樣的一個制度裡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要根據自己的身份地位,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成為私有的土地主的,得有一定的能力的人才能幹事兒。於是就出現了貧富差距拉大的情況。有錢的越來越有錢,而且不光是有土地,而且有大片的土地,但是那麼大個地方,不可能天天派人就在那邊界上看著,就算有圍牆,不也有人會翻牆嗎?
於是這些領主就想辦法,養狗。但是狗也不行,這有的人真是嚇唬不住,於是他們就僱用一些能夠充當打手的人。
真正讓武士圈層崛起,或者說真正讓武士這件事兒上得了臺面的,還是從上往下流動的這批人。什麼叫從上往下流動?各位我們在這兒要講一下,多多少少涉及一點日本的古代天皇的制度。
直到今天為止,日本人是沒有姓氏的,就是因為是神,神沒有姓氏,但是神不也得吃飯、睡覺、打豆豆,男性的天皇,總得跟女性結婚,再繁衍,很多權臣、貴族盯著,想把女兒送到天皇家,因為一旦成為了天皇的嶽父,那麼就有機會成為皇親國戚,就有機會把握住權利。
在日本歷史上也確實有不少老丈人就侵佔了女婿的權利,有的為了持續侵佔權利,要求天皇就只能娶我們家姑娘,生完了之後還得娶我們這族群裡邊的姑娘。於是就不管天皇想不想要,反正我是貴族,我死皮賴臉就把女兒送去,趕緊跟皇上生孩子去,可是生下來的孩子怎麼養?個個都是天皇的子孫,天皇的後代越來越多,都城裡邊根本放不下了,為了生活質量,乾脆讓他們到地方上去當官兒,反正都是天皇家親戚,到哪兒都是自己地盤兒。
最有意思的是什麼?這裡邊有要求,任期是固定的的任期。不滿不能回城,而任期滿了,就別回來了,給地給權利。
這些天皇的後代們,到地方上去當老大去了。一當老大,當然也會有更高的要求,要更多的領土,要更大的權勢,要更多的錢,那麼這樣一來,們也就和我剛才所說的,地方上原有的那些有錢有勢的人,擁有土地之後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就是也同樣需要人護衛自己的財產,而且因為是皇親國戚,給出來的價碼也高,並且為他們服務,身份地位就不一樣,於是那些在地方上的武藝高強人士,就有機會為這些人服務,並且有些人家天皇子孫真不差錢,一顧就顧一生,這就變成了一個終身制的職業。
武士一看,這是一個好的好的生計,也不用自己去種地,也不用去幹別的,身份地位還挺高,那就乾脆把我的孩子弄進圈子,不能讓我們家孩子再去種地去,於是武士也要繁衍生息,並且把自己的後代帶到圈子裡來,慢慢的發現,武士單打獨鬥也沒啥意思,乾脆兩家結親,拜把。
於是武士結成團隊,慢慢的就變成了一個大的家族,由家族的族長擔任武士團的首腦。都是武士,誰來幹那些普通活兒?那好辦,可以請農民。當時一個好的武士的標配是一個騎馬的武士要有三個步行的僕人,一個拿著武器,一個拿著鋪蓋捲兒,一個拿著飯盒兒。
再往後來,武士團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各個莊園的武士聯合起來,逐漸形成了一個地域性的武士集團。首領和武士團之間們是沒有血緣關係的,武士團的首領和武士團之間們是有親族關係的。那麼在這裡邊就出現了一個很大的一個疑問,就是這些武士我是賺老大的錢的,卻為我們的團長服務,可是這又恰恰不是那些大的貴族想看到的狀況。
因為當武士集團出現之後,大家都發現這武士團太好使了,甚至連天皇都組建了武士團。那麼這樣一種狀況下。領導人強烈的需要武士團隊對自己有絕對的忠誠。
從鎌倉幕府時期,就開始使用一種叫做欲加人制度的方法。大貴族和武士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有著很深密的聯繫,要求絕對的忠誠,要付出生命,要出生入死,但是也會賜予不同於人的財富,同時要賜予不同於人的地位,由此就出現了武士身份比較特殊的階層。
其實拿咱們中國一句老話來說,這還是拿人錢財與人消災。當然在基礎之上,也仍然會有一部分人口頭上答應,可是實際辦事的時候,還是誰給錢多跟誰。沒辦法的,除非設定了家法背叛了以後別人就怎麼追殺的。
於是就用精神來約束這些武士的行為。得忠於主人,得聽話,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這樣的,他們更願意的是保存住自己整個家族的榮譽,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武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