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領導同志說過:領導幹部在平時工作中「要高人一籌,而不要高人一等」,善於當班長而不當家長。這一番話,樸素而深刻,引人思考。縱觀中國歷史,但凡有作為的名將,無一不是在帶兵打仗上要高人一籌、在與兵共處時不高人一等。
東晉中興第一名將祖逖,禮賢下士,體恤士兵疾苦,戰士生病了,他親自安排隨軍郎中看病煮藥,並將自己的馬讓給有病的士兵乘坐。即使是關係疏遠、地位低下之人也廣布恩信,以禮相待。將士「其有微功,賞不逾日。」而自身卻生活節儉,與士兵穿一樣的衣,吃一樣的飯,不蓄私產,其子弟與戰士一樣參加耕耘、背柴負薪、流血打仗。由於祖逖為人表率作用好,治軍有方,當地老百姓紛紛送子當兵,四年之內,他的軍隊就由一支不到兩千人的隊伍,擴充到二十萬人,橫掃入侵黃河以南的後趙部隊,為東晉收復了黃河以南的所有土地。
論語有言:不怕位之不尊,而怕己之不能。所謂高人一籌,說的是作為領導幹部,如上文祖逖一般,首先要作出一個好樣子,不論是修養、能力、作風、工作,都能讓人信服,按照新時期軍隊好幹部的標準,就是在「對黨忠誠、善謀打仗、敢於擔當、實績突出、清正廉潔」這些方面都比一般人做的更加優秀。高人一籌的領導幹部無時不刻不注意著自己的能力素質建設,就像孔子說的那樣:「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套用郭沫若先生的一副對聯:做鬼做妖高人一等,成貪成虐入骨三分。所謂高人一等,是指有的領導幹部長官意志嚴重,家長作風盛行,他們時刻以官自居,自認為高人一等,處處樹官威、擺官架,脫離群眾、高高在上,俯視漠視群眾,全然不顧群眾利益,甚至誤以為幹部戰士對自己的服從和尊重,是因為自己的「德高望重」、「威信很高」,這種錯覺直接導致官僚主義的滋生。黨的十八大以來,查處了不少「大老虎」,其中也包括軍中不少高級將領,他們的腐敗程度令人震驚,部分領導幹部以高人一等的姿態玩弄權術,無法無天,將手中的權力變為家中的現金,忘記了肩上擔負的神聖職責和身後帶領的廣大官兵。
為何如今群眾口中的「領導幹部」除了貪就是淫,眼裡除了權就是錢?回想當年,為了新中國的成立,鬥志昂揚的共產黨員前僕後繼,那時的幹部是正義的、拼搏的,是高人一籌的時代精英;為了新中國的建設,一批批黨員幹部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每天和群眾吃住在一起,走近艱苦,深入基層,那時的領導幹部從不高人一等,是與群眾心貼心的,是吃得苦、耐得住寂寞的。而今,越來越多的「領導幹部」深居簡出,不體民情,下基層就給群眾一種高高在上、高人一等的感覺,殊不知,這種優越感跟黨性原則是背道而馳的。
實踐證明,一名領導幹部只有擁有高人一籌的能力,才能贏得部署的支持和下屬的擁護、信賴。如果處處以「高人一等」的姿態為人處世,頤指氣使,不但和同事搞不好關係,連下屬也很難服你。宋代三朝宰相、偉大的史學家司馬光在總結了自夏至宋幾千年的軍事鬥爭史後得出了一個這樣的結論:「夫將之將兵也,必文施以德,武施以威,達此者,則將士效命,上下同心。以此之兵臨之於敵,可無堅不摧也。」就是說凡是帶兵的統帥首先要高人一籌,事事以德服人,處處為人表率,戰時衝鋒在前,平時愛兵如子,手下的士兵就會奮勇殺敵,以一當十,百戰百勝。
正如習主席所講:牢記人民是我們力量的源泉。只要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