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在消費上的支出也越來越多,這對於中國的整體經濟環境是非常有利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傳統的大型超市,星期一到星期四都不太會有商品進行促銷,而星期五到星期日,各大超市都會對商品進行降價促銷,很多時候,對於這種促銷活動,消費者都像打了雞血一樣,瘋狂的搶購。
歸於中國電商產業的發展,人們現在更樂於在網上進行購物,數據顯示,全國各城市中,2018年一線城市的電商滲透率為73%三、四線城市的電商滲透率分別增長了18%和17%,而五線城市的電商滲透率年增速更是達到了21%。
在這種情況下,大型商超的份額持續下滑,各大商場不得在節假日進行促銷,比起網上購物,超市購物的一大優點就是商品能看得到摸得著,一方面可以通過促銷可以拉攏消費者,維護關係。在超市能經常看見一塊錢一把的韭菜,說到底超市的不賺錢的,但是也不至於虧錢,很多人去超市不單單只買一件商品,一塊錢韭菜的成本可能也就幾毛錢,而在別的商品上分分鐘就可以賺回。
超市的促銷選擇在星期五到星期日,這期間往往是人們開始休息的時間,忙碌了五天,趁著休息日去超市選購生活用品,已經成為現都市人的趨勢,而且一般都是一家人去,現在很多超市都會有兒童遊樂區,對於孩子的消費現在也佔家庭支出一定的比重,超市的銷售策略由此可見無所不用其極。
而超市對於商品的定價上也有一定的策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展,在超市同樣功能的產品商家都會上架好幾種不同價格的商品,而在一般人看來,便宜的和貴的使用起來其實沒有什麼差別,為什麼不統一定價呢?因為一般超市的選址要不在小區眾多的住宅區,要不在城市中央的繁華區,這裡面的消費人群結構不同,層次也不同,有的人就買貴的,有的人就選擇便宜的,富人不需要看低價商品,直接選擇最貴的就可以了。
而一般選擇價格低的都是老年人,或者條件不怎麼好的,超市敞開門做生意不可能專門做特定人群的生意,一定是所有人群都兼顧的,價格高的商品可以賺取大量利潤,而價格低的商品雖然利潤不多,但是可以為超市賺取大量的人氣,所以說,超市在定價上也是有研究的。
在超市裡生鮮是消費者購買最多的商品之一,2018年中國的生鮮市場交易規模超1.91萬億,而在2019年將超2萬億,而超市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買生鮮商品的主要渠道之一,佔比22%,成為第二大渠道,農貿菜場購買渠道,佔比為73%,排第一。電商渠道依賴於快運業務的高速發展,也達到了3%左右的佔比。
節假日當中,生鮮對於超市是一個很大的盈利點,而對於促銷的商品,商家也會在這上面做文章,一般促銷的都是商家認為大家會購買的商品,而消費者在這時候就要擦亮雙眼了,選取商品的時候儘量選擇靠後面的商品,一般越靠後的越新鮮,而在前面一般都沒有後面的新鮮,這一方法適用於所有的商品。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中國的發展也產生了一大批的中層階級,現在有不少人買東西都不看價格直接購買,不過大部分人對於生活還是要精打細算的,在農貿市場可以討價還價,這是很多年紀大的人喜歡逛農貿菜場的原因,但是大部分年輕的現在都漸漸的喪失了這一「本領」,而超市不用你討價還價,要想買質優價廉的商品,直接找促銷信息或降價商品。
在超市的發展中,對於商品的定價一直是伴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而定的,但是對於近年來電商產業的衝擊,超市也不得不進行一定的轉型,越來越注重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就是現在各大超市首要的任務,而有些超市也進行了同城送的業務,大大的提升了消費者的忠誠度,不得不說,在消費者的搶佔上,各大企業都在絞盡腦汁的推出新的業務。
總的來說,超市在促銷的力度上一定程度受到電商產業的影響,而消費者在選購這些商品的時候也要量力而行,根據自身需要進行購買,而且要擦亮雙眼,辨別哪些是真的划算,哪些是先漲後降,這樣才能做到細水長流的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