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許多上海人都有花園洋房情結。因為在不算很遠的年代裡,上海的許多地方陸續建有法式、英式、德式、挪威式、西班牙式、義大利式等各種帶有花園的建築,由這些花園洋房為原點,先後形成了寧靜幽雅的街區,成為眾人嚮往的 「上只角」。
如今,花園洋房和別墅在上海是星羅棋布,在哪裡能「窺一斑而知全貌? 」記者昨日從黃浦區獲悉,位列「新黃浦」十二大地標之一——思南公館最後一片企業公館區改造已啟動,將在明年全面完成。而集中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諸多建築風格的一條「思南內街」已向公眾開放。這片市中心最大的歷史建築群歷經整整12年的艱苦保護,修舊如舊,成為「活的」上海近代歷史建築博物館。
珍貴遺存無可複製
在復興路思南路口,梧桐樹影掩映著一座座灰磚紅瓦的花園洋房。道地的歐式風格,似乎暗示著不平凡的過往。這是位於上海市中心的思南公館區域,49座花園洋房為核心構成一塊鬧中取靜的幽僻小區。
「思南公館其實範圍不小,是上海市中心成片花園住宅最集中區域之一。 」據承擔思南公館開發任務的上海永業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盧永鋒介紹,「思南公館」是上海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佔地面積約5公頃,是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留保護改造試點項目,毗鄰復興中路和復興公園。該區域東起重慶南路,西至思南路西側花園住宅邊界,南鄰交通大學醫學院,北抵復興中路。其中思南路將項目分成東、西兩塊,東塊為盧灣區47街坊,西塊為盧灣區48街坊。從思南公館步行至北面的淮海中路商業區和東面的上海新天地僅10分鐘路程,乘坐地鐵1號線的黃陂南路站和10號線的馬當路站,信步可達。
思南公館的價值不在於堪稱「寸土寸金」的黃金地段。記者在《思南公館保留保護改造項目規劃》中看到,這一區域共涉及保留保護的老建築49幢,其中39幢先後被確定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據研究,上海近代曾出現10種歷史居住建築類型,除了石庫門和高層公寓兩種形式外,思南公館區域囊括了獨立式花園住宅、聯排式住宅、聯立式花園住宅、新式裡弄住宅、花園裡弄住宅、現代公寓式住宅、外廊式住宅、帶內院獨立式花園住宅等8種住宅類型,堪稱「上海歷史建築博物館。 」
「『思南公館』是個新名字。這片海派建築的的歷史沿革始於1920年,這一年,沿法國公園(FrenchGarden,今復興公園)南面的辣斐德路(Rue Lafayette,今復興中路),首批花園大宅拔地而起。紅瓦屋頂、卵石鑲壁、鬱蔥古樹……老洋房那種由歲月積澱出來的厚重和寂靜幽雅的氛圍是不可複製的。 」盧永鋒說。
歷史名人擦肩而過
在「思南公館」區域內,最著名的是四排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的別墅群。在上世紀30年代吸引了大批軍政要員、企業家、專業人士和知名藝術家遷入。周恩來、柳亞子、梅蘭芳……都在此留下居所。難怪有學者稱「在思南路上隨便一個轉身,就會發現自己正與一個歷史名人故居擦身而過。 」
其中,建國前的中國共產黨上海辦事處即「周公館」就設立在這片花園洋房當中。坐落在思南路73號的周公館是一幢一底三層的西班牙式花園樓房,1959年即被列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修復建立紀念館。
它則由於歷史原因,思南路風貌建築此前為盧灣區密度極大的居民區。居住密度從1944年的每幢2戶發展為20世紀末的平均每幢14戶,甚至有的高達17戶,違章搭建嚴重,其它幾十幢建築本身和居住功能遭受破壞。
「我們現在的會客間,就可以分割成三戶。不開玩笑地說,那時候家裡不能燒帶魚。哪家燒帶魚,這味道整幢樓要聞三天。」盧永鋒說。過去一段很長的時間裡,很多在此居住的上海居民愛恨交織,廚衛合用、雞毛蒜皮。逢年過節,家家戶戶買上三兩隻雞,一時吃不完,直接就在花園裡放養;在洋房門口就能看見水果攤、蔥油餅攤、修自行車攤。
思南公館作為一個改造工程,該怎樣讓歷經了近百年的風霜以及被「72家房客」磨礪得不堪重負的洋房重現風採?僅僅是制定規劃,思南公館保留保護改造項目就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從1999年項目啟動,到2009年12月最後一戶搬走,房屋置換終全部完成。
成片保護尊重細節
斑駁的外牆,凌亂的電線,如今在周公館斜對面,尚有幾幢最後等待修繕的房屋能看出幾絲 「72家房客」的痕跡。破敗的洋房「推倒重建」,無疑是最簡便的方式,然而「開膛破肚」之後,珍貴遺蹟將一去不再返。
「思南公館這些老建築,不僅僅是一幢幢房子,更已成為一座城市的記憶。」盧永鋒介紹。不同於「新天地」以保留外貌為主、大刀闊斧的改造方式,精雕細琢的修繕,是改造思南公館唯一負責任的做法。
49幢建築風貌各異,需作不同程度的保留、保護。記者從黃浦區了解到,經專家評審和政府有關部門批准,開發團隊展開整個區域的歷史文化調研,並找來近一個世紀前的所有建築圖紙參考。除了在衛生、採暖、空調等實用功能上有所改進,其他方面儘量恢復歷史原貌,就連地板顏色也是精心選擇,儘量原汁原味。
細節處也是用盡心思。殘舊的木地板和扶手被拆下,運到廠裡重拼後送回;老式的鑄銅門把手及插銷,上海買不著,統統去廣東定製;被破壞的壁爐得到修復,綠色小瓷磚照原樣燒制,還要有點裂縫;瓦片去宜興用陶土按原來的樣子做舊;五金件、天地鎖、門上的裝飾條、頂上的石膏線,每樣都原汁原味。即便是修繕房子的卵石外牆,也是足足嘗試了60多塊樣本,最後才定下來用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卵石來組合試做。
整整「十年磨一劍」,這片建築採用邊置換,邊修復的方式小心推進。項目總建築面積約為7.88萬平方米,其中保留保護老建築近3萬平方米,新建建築2.7萬平方米,及2.2萬平方米的地下空間。其中大多數洋房改建成為兼具私密性和舒適性的精品酒店,日租金貴過現在的四五星級酒店,曾作為世博會期間的VIP接待會所,迎接國際知名客人。
思南公館的改造,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改造模式:以歷史街區的標準進行保護規劃,保護更新後的項目,成為一片具有生命的、「活的」區域。記者了解到,雖然斥巨資改造,但思南公館不出售,以利於向全體公眾開放。
「雖然酒店是經營性場所不能隨意參觀,但修繕完成後,思南公館區域各種建築風格集中的思南內街將全天候免費開放,市民都可以來體驗。 」盧永鋒特別注重「體驗」二字,「順著思南公館門口的箭頭往裡走,你可以拍照、散步、品咖啡、逛名品店……」
思南內街展示精華
從思南路近復興中路的大門走入,路中央是香樟、榆樹、楓楊樹多株,兩旁的洋房款款而立。記者看到,濃密的梧桐樹仍然是上個世紀30年代的那些樹,但歷史悠久的花園洋房已經變身。在那些老式門後面躲藏的都是很有設計感的小店。
按照規劃,思南公館由四個相輔相成的功能分區組成:南苑思南公館酒店區;北裡特色名店區;西苑企業公館區;東苑至尊府邸區。目前西苑企業公館區仍在修繕中,有望明年全部完成。酒店獨幢出租,價格不菲,一般人難以企及。但在思南內街喝一杯下午茶,同樣可以盡享上海裡弄街區的獨特氛圍。
思南內街,長不過200米,整個街區由18幢老建築和5幢新建築組成,十多條寬窄不一的步行街和六個大小開放空間穿插其中,聯體住宅的外廊裡掛著幽黃的壁燈,恰到好處地營造出一種往日情調。開在住宅底樓的酒吧、咖啡店和冰淇淋店在門前擺好了舒適的藤沙發椅和小圓桌,還撐起了一把把色彩豔麗的陽傘。
在妥善維護老建築原態的同時,試圖賦予其除了觀覽之外的新使用價值。思南公館正在探索「舊城改造」新路。對此,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同濟大學教授阮儀三表示,對於老建築的保護,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根據老建築的保護類別不同,有的必須原樣留存;有的在不對建築本身造成破壞的前提下,可以根據城市更新的需要調整其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