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去戶外活動的機會驟減、自然空間不足,孩子本應獲得感覺刺激的機會大幅度減少,感統失調相對平時也越發明顯。
我們列出其中10個孩子最容易出現、又是家長最容易忽視的感統失調表現,跟家長一起看看,孩子想通過這些說明什麼?避免什麼?又有哪些需求?
1、手腳不大靈活
宅家久了不運動,孩子身體多少會出現不太靈活,笨手笨腳的情況。
但如果您的孩子比一般小孩更容易摔倒,跌跌撞撞比較多,一個最容易被忽視的原因可能是,孩子的本體覺和前庭覺系統出現失調。
2、經常踮腳尖走路
孩子踮腳尖走路,通常是因為他們對腳部接觸地面的感覺過於敏感,所以寧願儘量減少與地面的接觸。
也有些時候,他們喜歡踮腳尖走路是增加對腳踝骨的壓力,也就是增加本體覺的反饋。
3、孩子很鬧騰
孩子過於活躍,通過不停地跑、跳、爬高、推擠和大吵大鬧的遊戲,孩子們其實上是在尋求本體覺或者前庭覺的輸入。
家長覺得孩子很淘氣,實際上他們同時也在滿足自己在感統方面的需求。
4、迴避運動
孩子天性愛玩兒,但是總是有那麼一類孩子不喜歡運動,如果您發現孩子不僅迴避運動,還不喜歡大吵大鬧的遊戲,怕蕩鞦韆等等。
他們很可能是在通過避免前庭和本體覺的輸入,來掌握身體的平衡並增加身體的意識。
5、沒緣由的咬人、咬玩具
孩子經常沒緣由地咬人或者玩具,這時候家長只會覺得孩子攻擊性強,甚至覺得孩子心理上有什麼問題,但其實他很可能是在尋求強烈的本體覺的輸入。
6、不喜歡群體遊戲或乾脆躲起來
孩子不願意與其它小朋友玩耍,也不喜歡與他人肢體接觸等。很有可能由於感官處理信息時遇到困難,這些孩子才會有這種反應。
7、不好好吃飯、厭食
有些時候,孩子吃飯就是一場「大戰」,不僅不愛吃飯,而且還會看到、嘗到或者聞到食物就想吐。
雖然,這種情況不一定是感統問題,但是如果每次面對食物就有負擔,很可能是因為口腔系統負擔。
8、喜歡穿多層或者緊身的衣服
有些孩子喜歡穿好幾層衣服,或者穿很緊身的衣服,因為這樣能帶給他們更多的本體覺輸入。
家長可能不太理解,但是這種感覺能有助於孩子平靜下來併集中注意力。
9、無視別人講話,或經常要求重複指令
有些時候孩子不理家長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得過於頻繁,那就有可能是因為孩子的聽覺系統無法很好地加工和處理信息。
10.喜歡看色彩明亮、快節奏的電視節目
很多孩子都喜歡看這一類的節目,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只想看快節奏、色彩明亮的節目,那可能在暗示他們需要更多的視覺刺激。
如果是這樣,相比長時間看電視,可以跟孩子一起讀一些色彩鮮豔或反差強烈的繪本。
本文摘取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