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宅家,感統失調的孩子會有哪些異常舉止?

2020-10-06 合肥賽菲職業培訓學校

疫情期間,去戶外活動的機會驟減、自然空間不足,孩子本應獲得感覺刺激的機會大幅度減少,感統失調相對平時也越發明顯。


我們列出其中10個孩子最容易出現、又是家長最容易忽視的感統失調表現,跟家長一起看看,孩子想通過這些說明什麼?避免什麼?又有哪些需求?


1、手腳不大靈活


宅家久了不運動,孩子身體多少會出現不太靈活,笨手笨腳的情況。


但如果您的孩子比一般小孩更容易摔倒,跌跌撞撞比較多,一個最容易被忽視的原因可能是,孩子的本體覺和前庭覺系統出現失調。


2、經常踮腳尖走路


孩子踮腳尖走路,通常是因為他們對腳部接觸地面的感覺過於敏感,所以寧願儘量減少與地面的接觸。


也有些時候,他們喜歡踮腳尖走路是增加對腳踝骨的壓力,也就是增加本體覺的反饋。


3、孩子很鬧騰


孩子過於活躍,通過不停地跑、跳、爬高、推擠和大吵大鬧的遊戲,孩子們其實上是在尋求本體覺或者前庭覺的輸入。


家長覺得孩子很淘氣,實際上他們同時也在滿足自己在感統方面的需求。


4、迴避運動


孩子天性愛玩兒,但是總是有那麼一類孩子不喜歡運動,如果您發現孩子不僅迴避運動,還不喜歡大吵大鬧的遊戲,怕蕩鞦韆等等。


他們很可能是在通過避免前庭和本體覺的輸入,來掌握身體的平衡並增加身體的意識。


5、沒緣由的咬人、咬玩具


孩子經常沒緣由地咬人或者玩具,這時候家長只會覺得孩子攻擊性強,甚至覺得孩子心理上有什麼問題,但其實他很可能是在尋求強烈的本體覺的輸入。


6、不喜歡群體遊戲或乾脆躲起來


孩子不願意與其它小朋友玩耍,也不喜歡與他人肢體接觸等。很有可能由於感官處理信息時遇到困難,這些孩子才會有這種反應。


7、不好好吃飯、厭食


有些時候,孩子吃飯就是一場「大戰」,不僅不愛吃飯,而且還會看到、嘗到或者聞到食物就想吐。


雖然,這種情況不一定是感統問題,但是如果每次面對食物就有負擔,很可能是因為口腔系統負擔


8、喜歡穿多層或者緊身的衣服


有些孩子喜歡穿好幾層衣服,或者穿很緊身的衣服,因為這樣能帶給他們更多的本體覺輸入


家長可能不太理解,但是這種感覺能有助於孩子平靜下來併集中注意力。


9、無視別人講話,或經常要求重複指令


有些時候孩子不理家長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得過於頻繁,那就有可能是因為孩子的聽覺系統無法很好地加工和處理信息。


10.喜歡看色彩明亮、快節奏的電視節目


很多孩子都喜歡看這一類的節目,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只想看快節奏、色彩明亮的節目,那可能在暗示他們需要更多的視覺刺激。


如果是這樣,相比長時間看電視,可以跟孩子一起讀一些色彩鮮豔或反差強烈的繪本。


本文摘取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疫情「宅」家,家長怎麼判斷孩子存在感統失調現象?
    其實孩子的這些表現有部分是由於近期一直宅在家,生活習慣沒有在學校時規律,聽課氛圍、聽課方式有變動,但是如果孩子不光是近期而是之前在學校也都頻繁出現上述的很多情況,那就要考慮孩子是不是感統失調造成的注意力不集中啦。
  • 為什麼孩子會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通俗來講,就是孩子在0-6歲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內,缺少與外界的互動,缺少各種感覺刺激的輸入,造成了他的大腦功能發育不夠完善。若長期嚴重感統失調,就容易造成例如語言發育遲緩、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自閉等現代兒童疾病。所以感統失調的本質就是缺少多元的感覺刺激。
  • 孩子學習不好,可能是因為感統失調!有這3種表現要警惕!
    孩子大動作發育慢,可能是感統失調;你家孩子行為舉止奇怪,情緒不穩定,感統可能不好;你家小朋友專注力不佳,玩不了幾分鐘就分心,應該是感統失調;……相信這樣的對話,很多家長都不陌生,尤其是去早教中心做評估時
  • 「眾艾感統」​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會很容易出現感統失調?
    感統失調全稱感覺統合失調,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感覺統合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一般兒童(3-12歲)發育過程中容易產生感統失調的問題,不是病症,這是社會小家庭制度及活動空間少的後遺症,在中國,80%兒童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感統失調。
  • 當孩子有這10種「異常」行為,該注意了,可能是感統失調
    現在,有很多家長都知道了感覺統合、知道了孩子會感統失調,但是不知道孩子怎樣的表現才算是「感統失調」。因此,有些孩子即便已經出現了「異常」行為,家長也很難意識到孩子是想通過這些行為告訴什麼或者TA想避免什麼,甚至感覺這些行為毫無道理。
  • 感統失調的孩子經過改善後有哪些好處?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出現了感統問題不是什麼大問題。如果您也有這個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孩子一旦感統失調,就需要家長們採取相應的改正措施了。感統課程就是其中一種方法,感統課程對於孩子的好處還是很大的,那上完感統課程孩子會有哪些變化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孩子左右不分並非太笨,或許是因為感統失調了!
    01、關於感統失調其實這種情況出現在學齡前兒童身上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在跟鄰居聊天時得知,原來在家中,鄰居其實就有發現跳跳會出現左右不分的情況,可是當時自己覺得這並不算什麼大事,因此就沒有放在心上。直到送孩子進了早教班被老師提點,才知道問題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根據老師反應,跳跳這種情況,用專業名詞表述叫做「感統失調」。
  • 兒童感統失調的表現症狀有哪些?
    兒童感統失調的表現症狀有哪些?家長有時候會感覺自己的孩子總是不聽話,他總是去破壞規矩,父母不管說了什麼,他都像沒有聽到一樣。他總是違背你的意願,總是在挑戰你的底線,一直回絕協作。那樣的小孩,有各種各樣標識,例如執著、霸道、判逆。你是否會想,究竟是自身的教育方法出了難題,是你很悲劇、生出一個專門來折磨你的小鬼頭?
  •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都有感統失調?觸覺失調有哪些表現?
    感覺統合,簡稱感統。分為前庭覺、本體覺、觸覺、聽覺、視覺、味覺、嗅覺。是人體接收信息並處理信息的神經生理過程。為什麼自閉症孩子都有觸角失調?觸角失調與社交缺陷有關?下面的研究發現給你答案。一項新研究表明,與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相關的社交行為來自大腦外部感覺神經元的異常功能。這項關於自閉症病因的重要發現,被發表在《細胞報告》雜誌上。來自Penn Medicine的研究證實,由於外圍感覺系統使治療自閉症相關症狀的治療靶標更容易獲得,而非中央大腦。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感統失調|早教|孩子|早教機構|美吉姆
    在記者走訪時,包括金色雨林、美吉姆、積木寶貝等在內的多家機構,均宣稱可通過課程訓練提高孩子的「感統」。那麼,「感統失調」真的會影響孩子成長嗎?「感統訓練」究竟是早教機構為攬客想出的又一噱頭概念,還是確實有效呢?
  • 感統失調的7大類型,對比下自己孩子表現,是不是有感統失調?
    本章是《30節感覺統合訓練課》第三章,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訂閱,帶大家了解感統訓練及其相關訓練方法。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也大體介紹了感統失調的原因,今天這篇文章我將帶領大家從內因到系統分析感統失調的原因,並認識感統失調的7大類別。
  • 感統失調的早期症狀,你家寶寶有嗎?
    感統失調有哪些早期症狀?1語言發育遲緩感統失調的寶寶聽力檢查一般沒有問題,但他們卻不能專心聽別人的話,也不會對別人的話作出相應的行為反應,讓人覺得他們好像根本沒聽見一樣。3玩耍時,技巧不如其他孩子感統失調的寶寶無法把感覺信息進行有效的組合統一,對外界缺乏有效的順應性反應。
  • 孩子有這些表現,說明他感統失調,12歲前應儘早幹預
    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它是寶寶大腦在發育過程中出現輕微的障礙,導致大腦功能失調,造成學習、運動等能力障礙。感統失調的寶寶智力發育並無異常,只是大腦和身體各部位的協調出現了障礙,所以會出現一系列異常行為,比如好動不安、走路容易跌倒、過度害怕陌生環境等等。感統失調在孩子小時候是很容易糾正過來的,一旦過了12歲就無法改變了,所以需要家長早發現、早處理。
  • 自閉症孩子感統失調的常見表現有哪些?
    自閉症孩子普遍存在感統失調的問題,常見的表現主要有:1、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多動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暈,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調皮任性,興奮好動,容易違反課堂紀律,容易與人衝突,愛挑剔,很難與其他人同樂,也很難與別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慮別人的需要。
  • 【作業治療專委會】疫情宅家也可感統訓練,專家教你家中打造「感統...
    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這個春節和寒假我們都宅在家,超長的假期發出了無數「怎麼辦」的聲音。但是疫情就是命令,而宅家防控就是戰鬥,就是對社會做貢獻。大、小朋友們宅在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做不了康復,各種擔心功能退步,總之情緒變化可大了。
  • 「眾艾感統」孩子感統失調,會對智商有影響嗎?
    有些孩子的智商不低,可學習成績卻始終不理想。他們每天面臨許多生活、學習上的障礙,沒有什麼大事,卻總是陷入粗心大意和誤傷自己中。當老師說孩子可能在感覺統合方面存在能力欠缺,家長們就慌了:孩子感統失調會影響智商嗎? 人類學習最重要的並非知識,知識只是信息。如何吸收、消化、使用和更新知識才是最重要的。
  • 判斷孩子是否感統失調,及時進行感統訓練
    判斷孩子是否感統失調,方法非常簡單。人的感覺統合系統分為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前庭覺與本體覺七大感官。 由於孩子總是顧忌身體如何行動,手腳不靈活,因此心情經常處於緊張,焦慮狀態,長期就會表現出自卑。
  • 寶寶感統失調了?需要做感統訓練嗎?
    關於感統訓練,如果有接觸過早教課,估計都不會陌生。市面上不少早教機構,當你帶孩子去上過體驗課後,經常會對孩子進行評估,然後跟家長說孩子感統失調需要進行感統訓練來改善。 那感統失調究竟是什麼呢?是否有必要特別去進行感統訓練呢?今天就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 感統失調家長知多少?
    A: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大腦會接受各種感覺信息,我們需要運用多個感官的信息進行綜合處理,比如視覺、聽覺、嗅覺、本體覺等,大腦對於感覺信息的收集、篩選、處理和整合的過程就是感覺統合的過程。如果大腦不能根據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合理有效篩選信息,指揮身體做出適應性的反應,就是感覺統合失調了。Q:感統失調的孩子會有什麼表現?
  • 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是否有「感統失調」?業內人士來支招
    感統失調是一個讓人容易陌生、輕視卻又害怕的詞,很多家長都不了解什麼是「感統失調」,所以他們也不理解為什麼孩子一到陌生環境就哭?為什麼孩子膽小?為什麼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為什麼感覺孩子有暴力傾向?為什麼孩子會容易摔倒?為什麼孩子才這麼小就自閉?......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