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個真實女性故事的背後,是女性成長之殤

2020-12-17 夕艾依

女人的不幸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波伏娃

家庭生活、校園生活、職場生活和婚姻生活,女性的成長路上布滿了帶刺的玫瑰,誘人而又有刺,一不小心就會被扎傷了手。可若是能在這片玫瑰中傲然挺立,女性將會長成最美最豔的玫瑰。

《真故女性敘事》這本書是21個真實女性故事的彙編。她們有的先天有外貌缺陷,有的是單親家庭,有的家庭條件非常拮据,她們在不幸的家庭環境中苦苦掙扎,走過糟糕的校園生活,又走入糟糕的職場生活、婚姻生活。

每一個故事都是她們的人生,也是當下萬千女性的真實寫照。

一、在和現實的撕扯中,我們是該認輸還是反抗?

都說人生而平等,可這世界上總有一些人不被上帝眷顧,生下來就有缺陷。

有一個女生,生下來就有佔據大半邊臉的太田痣。人醜就要多讀書,她拼了命地讀書,試圖彌補外貌帶來的自卑感。

心理學上稱這樣的行為是心理補償,即當一個人特別缺失一樣東西或在某些方面有很大的不足時,她就會通過努力發展其他的方面,獲得足夠的成就感來彌補自己內心的缺失感。

可在遇上愛情的那一刻,這樣的心理補償完全失去了效果,她一度陷入了自我否定中。可當她放棄愛情時,她才猛然發現,沒有人會因為她的外貌,而否定她整個人。

缺陷又何嘗不是一種完美?恰如斷臂的維納斯,耳聾的海倫凱勒,帶著太田痣的她,因為她們獨一無二。

敢於直面現實的她,光芒萬丈。

有一個女生,因為家裡貧窮,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自卑的種子緩緩發芽,毀掉她的自信。

為了和其他同學一樣擁有一雙新鞋子,她拼了命地賺錢,還不慎弄丟了自己的眼鏡。丟了眼鏡後,她才明白什麼才是重要的。

沒有鞋無傷大雅,可沒有眼鏡,我們會看不清前方的路。

面對現實,看清腳下的路,方可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還有一個女生承受著沉重的逼婚壓力,父母覺得女孩子嫁的好比學得好更重要,這是為她好。

她不堪重負,決定反擊,最後成功地收穫了愛情。

「為你好」是一劑最毒的毒藥,父母將自己的擇偶觀強加於子女,卻造成了她們的痛苦。

我們都有權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完一生。如果現實是阻礙,我們就同它抗爭到底!

我們都有做夢的權利,過上美好生活的權利。外貌的缺陷和物質上的貧窮,我們暫時無力改變,因而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直面現實,穩紮穩打走好我們自己的路。前進路上,我們有權利擁有自己說了算的人生,任何人都不能干涉我們的決定。

二、不服輸的背後是完美的桎梏

每一個女生都有一個公主夢,為了心中的夢而努力向前,永不服輸,這種精神值得褒獎。可往往她們面對的不是精彩的人生,而是完美的桎梏。

要麼瘦,要麼死。

這是一位女生的至理名言。現代社會推崇以瘦為美,很多女性為了變瘦,沒有克制飲食,卻採取了催吐的方式,吐出吃下的食物。

這種不健康的變美方式,帶給她們是身體的崩潰。

有個女生為了追求夢幻一般的公主生活,從淘寶買新的衣服,不拆吊牌,穿過一次後退貨。

這樣的美麗就像灰姑娘的華麗衣裳,過了午夜就會被打回原形。後來她被嫉妒的同學算計,不得不付清衣服款,背上難以承受的債務。

就如《項鍊》中的瑪蒂爾德,因為一時的虛榮心,過了十年節衣縮食的生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當光鮮的秘密被戳破時,剩下的是毀滅的泡沫。

當《海的女兒》中美人魚的女性意識覺醒,想要離開海面,想要愛情,到人類世界去過新的生活時,她便為自己的未來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而在現代,隨著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她們渴望在更多的領域發揮自己的長處,她們選擇北漂、上漂,可前方的陷阱早等著他們跳入。

租房是坑,工作是坑,甚至連婚姻都可能是一場騙局。她們拼命地想紮根於城市,卻被虐得體無完膚。

老舍筆下的月牙兒不願走母親的老路,想自力更生,但在黑暗的現實面前,她還是走上了自己曾經最厭惡的道路——成為暗娼。

《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決定出走,同舊家庭分裂,不做丈夫的傀儡。

對此,魯迅先生提出了一個經典的問題:「娜拉走後怎樣?」

其實結局只有兩個:墮落或回來。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和本領,所謂的獨立只會是一個荒唐的夢。

夢境與現實的邊界,不過是「清醒」二字而已,夢境碎了是現實,可是碎了的現實,卻永遠無法拼接成圓滿的夢境。不服輸的精神氣兒,用錯了方式,將是最完美的桎梏。

三、你才是人生的支點

縱觀女性成長過程中面對的種種問題,不外乎是家庭壓力、職業發展和婚姻情感狀況。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健康成長起來是每個女生要面臨的人生課題。這裡有三點建議。

第一個是理智與情感的平衡。

儘管有關對象專一、始終不渝的愛情的概念十分迷惑人,儘管人們可以說一個人的幸福完全依賴於某一個人,但是這並不意味應該如此--那是不恰當,不可能的。——《理智與情感》

親情、友情和愛情面前,我們都不能被愛的表象所蒙蔽,因為幸福的背後可能就是萬丈深淵。

矛盾凸顯時,因為愛,不敢反抗父母、朋友和愛人,壓抑自己的情緒,摧毀了自己的人生,是不可取的。

女性真正意義上的覺醒是有足夠的實力不依附任何人。原生家庭「為你好」的綁架,婚姻中的不幸,歸根結底都是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實力走出困境。

「今天的相親你必須去!」「不!我自己可以找到喜歡的人,這件事不用你插手。」

或是

「你再這麼不聽話,就從這個家裡滾出去!」「可以,但這房子是我買的,你得把租金付給我。」

擁有足夠的底氣,娜拉出走才會有圓滿的結局。

第二個是學會高自尊的生活。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不應該因為缺點而自卑,更不應該因為貧窮而自卑。

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麼?你想錯了!我的靈魂跟你的一樣,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樣!要是上帝賜於我財富和美貌,我一定要讓你難以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以離開你。我現在與你說話,是我的精神與你的精神說話,就像兩個都經歷了墳墓,我們站在上帝腳跟前,是平等的,因為我們是平等的。——《簡愛》

簡愛在表兄欺辱和舅媽冷眼下長大,可她並沒有妄自菲薄,而是自立自強,還積累了不凡的學識修養,成年後成為桑菲爾德貴族莊園的家庭教師。

每一個女性都該像簡愛一般,不卑不亢,沒有財富,沒有美貌又如何?我們的靈魂是平等的。

第三個是不管遇到什麼,都不要認為人生已經走完了,未來的路還很長。

現實從來都是殘酷的,受到嘲諷,被人看扁,委屈和不公都是家常便飯,我們要做的是絕不低頭認輸,只是要注意使用正當手段。

貧窮是暫時的,沒錢買新鞋我們可以稍稍忍耐,學會延遲滿足,努力脫貧,有足夠實力後再購置新鞋。而不要為虛榮心迷了眼,做出淘寶退貨的事情來。

如果犯了錯,也要有重新再來的勇氣。

因為你,才是人生的支點。

相關焦點

  • 這種凌辱女性的故事,竟來自真實事件!
    該片在豆瓣評分8.7,好於94%的劇情片,並且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沙漠之花》初看《沙漠之花》這個片名時,我以為這是沙漠版的《貧民窟裡的百萬富翁》,一個關於醜小鴨羽化白天鵝的故事。但如果只是這樣,影片不至於會讓世界矚目,讓人關注的是華莉絲·迪裡背後的故事。《沙漠之花》是根據出生於索馬利亞的黑人模特華莉絲迪裡的自傳暢銷書改編。
  • 《小婦人》(2019):經典永不過時,冬日暖陽下的女性成長故事
    《小婦人》(2019)版本由奧斯卡提名最佳導演格蕾塔·葛韋格進行改編拍攝,有別於前作的改編,導演葛偉格用細膩又頗具新意的倒敘手法來講述這部150多年前的名作,給觀眾帶來了一部區別以往,充滿活力和現代風格的女性成長故事。
  • 「網絡交友」背後的真實故事
    「網絡交友」背後的真實故事   真實故事:2005年2月底至2008年年底,宋某某通過網絡認識了多名女性,他虛構了自己是銀行或國企的高管、已在南山新一代公寓購置房產的「金領」身份,騙得女性信任進而騙取錢財。如通過「知己網」認識被害人張某,建立「戀愛」關係,之後以貨物被海關查扣、做石油貿易、投資建設油庫的名義共騙取被害人人民幣80000元。
  • 100個傳奇女性故事,一部寫給女孩們的人生與智慧之書
    整套書旨在為女孩們講述那些在世界歷史舞臺上勇敢突破界限、取得輝煌成就,對孩子們有積極影響的100位偉大女性的故事,獻給所有女孩的必讀「枕邊書」!不同於傳統的人物傳記,這套書以童話故事的方式,既將人物的成長經歷娓娓道來,又增強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傳奇色彩和故事的戲劇性
  • 講述遭遇暴力不幸的女性故事,有態度的歌曲
    講述遭遇暴力不幸的女性故事,隱去真實姓名,大多用化名「小娟」,字字戳心。譚維維把十來位女性的受害事例寫進歌裡,一字字一句句都在啼血,希望遭受暴力的女性越來越少。最直戳人心的不是歌詞,而是真實存在的事實,發人深省,不禁聯想帶最近發生的社會事件,姐姐真的勇!
  • 陳凱歌的代孕故事背後,是無數底層女性在「拿命掙錢」
    她們為代孕振臂高呼的背後,不過是想拉更多貧苦女性加入代孕媽媽和卵子提供者的大軍,好讓她們日後有更多選擇。代孕這件事讓我想起2017年第69屆艾美獎的最大贏家《使女的故事》。這部劇改編自同名科幻小說,劇中的背景設定在未來世界的一個宗教集權國家基利共和國,那時的人類因為環境汙染而面臨著不孕的危機。在這個男性極權社會,統治者實行一夫多妻制,女性是他們的「國有財產」。
  • 專訪|蕾切爾·卡斯克:傳統小說無法描繪出真實的女性體驗
    主人公Faye是一位離異的女作家,《邊界》紀錄了她去希臘教授創意寫作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以及隨之展開的對話;《過境》則描繪了她回倫敦定居的生活,以及看似平淡安逸生活背後的破碎之處;《榮譽》在歐洲某個不知名城鎮的文學節展開,是對榮耀與失敗的思索。她以女性知識分子的敏銳,捕捉了日常生活中老生常談的問題:個人、家庭、欲望、背叛。
  • 撕碎粉紅書單,女性覺醒與成長必讀的5本書
    書單的「性別之分」背後展現的,是女性被困住的那個狹小世界。借著婦女節之際,我們編輯了一份「女權主義書單」,希望通過它們,能讓你了解女性的千百年來的困境與抗爭,開始思考有關兩性的平等,能找到一條路通往更廣闊的世界,去獲得支配自己人生的勇氣與力量。
  • 誰該為受害女性之死負責?
    即將過去的這個月,發生在女性身上的悲劇再次刺激著我們的神經。從韓國明星雪莉的自殺身亡,到大連 10 歲女童被姦殺,在這兩起聳人聽聞的事件中,所有人都認定她們是受害者,可竟然沒有人來為她們的死負責,簡直是荒唐、荒誕、荒謬。今天的全球書情,我們特別關注女性。誰該為受害女性之死負責,難道我們心裡都沒有答案嗎?
  • 臺灣口述史中的女性: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當然,更重要的是,藉由老照片可以進行研究或分析,探究老照片可以從照片的技術層面著手,但我要分析的是照片背後的詮釋,也就是受訪人如何述說照片中的故事;還有透過我的直觀,去比較這些老照片,而我觀察的重點在於照片帶給我們何種性別意義。
  • 女性成長講座 | 語言的魔力——溝通層次
    女性成長講座 | 語言的魔力——溝通層次 2020-10-21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為什麼要寫22個中年女性的故事?
    ,該怎麼辦」……「我用一本書講了22個中年婦女的故事,少女是一枚一枚的,婦女卻是一坨一坨的。這本書,一共講了22個中年女性的日常生活。雖然小說是假的,但故事中的人物,不少都有生活原型,而且大多是她身邊的女朋友。「我不會把一個人的真實生活完全地暴露給讀者,這也是為什麼選擇要用小說題材表達的原因。」其實,書中並沒有什麼特別波瀾壯闊、聳人聽聞的故事,而是女性在人生中,可能會遇到的,或正在經歷的事情。
  • 三本絕望真實的女性小說:不生孩子不是女性的困境,生孩子才是
    今天想給你分享三本題材真實沉重的女性小說,要知道,這個世界對女性,真的還不是那麼友好。《醒來的女性》小說版的《第二性》,婚育這一題無解《醒來的女性》創作於上世紀70年代,可以說是一部當時美國女性的生活史,也是作者瑪麗蓮·弗倫奇自己的故事。
  • 從創意寫作走出的青年作家,她以「頑固的自我」敘寫女性成長
    她說:「這種關聯投射在某些具體的問題上,小說中的女性,從第一篇,到最後一篇,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成長了嗎?我想是吧。」張心怡用《孔雀東南飛》裡的「蒲葦韌如絲」來形容寫作這本小說的感受,「我覺得是個很貼切的喻體,是在現實生活本身中習得的,以一種緩慢而執著的方式抵達目標,看起來柔弱,其實是在被遮蔽狀態下一種生命力的表達和言說。」
  • 推薦9部關於女性成長的電影
    電影了沒【推薦9部關於女性成長的電影】9部關於女性的經典電影,9個關於成長、獨立、自由、夢想的故事。碼住~慢慢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新Jordan女性,把「真實」寫進我們的服飾裡
    多少年來,女褲以反叛、前衛和邊緣的面貌示人,直到今天,褲子成為當代女性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這背後經歷的是幾代人的抗爭。 在這一點上,自由與真實,一直都是Jordan文化DNA中的一部分。
  • 數量井噴背後, 女性向動漫真的崛起了嗎?
    第一部耽美動漫《風與木之詩》第一部BL動漫,是1987年安彥良和監督出品的《風與木之詩》。全動畫講述了兩位美少年在男子寄宿制學校內純潔的戀愛,描畫了在愛欲,嫉妒,友情等各種各樣感情的交錯中,被命運撥弄的兩個主人公,Gilbert Cocteau與Serge Battour悽美的愛情故事。其作者竹宮惠子可謂是如今如火如荼的BL動漫的開山祖師。
  • 《山海經》:神話故事中的女性形象之美及對後世的意義
    《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就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有我們熟悉的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共工怒觸不周山等,還有許多關於女性的神話故事,如女媧補天、黃帝女魃、嫦娥奔月、武羅等。《山海經》為什麼寫這麼多女性形象呢?
  • 細思恐極的女性故事,你敢看嗎?
    最近有一部很特殊的劇,也許你還沒看,也許你不敢看,因為內容太過真實壓抑,那就是由趙薇擔任發起人的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 這部劇聚焦中國女性的生存痛點,拋出真實的、現實的問題,甚至讓人細思極恐,其中多多少少都折射著你我的生活。
  • 女性成長的「六大陷阱」
    ,講女性覺醒,但在女性成長的過程中,遍布各種陷阱,如果不小心踩進去,不但沒有成長,反而適得其反,讓你成為庸碌中的一員。下面是女性成長過程中的六大陷阱,看看是否眼熟。要獨立不要孤立但凡講女性成長,必講女性要獨立。這種獨立主要針對兩性關係而言,新女性不能做男性的依附者,經濟獨立,精神也要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