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註:自動駕駛已經成為全球科技行業和汽車產業的一個重大熱點,幾乎所有的一線企業都已經投入資源進行研發,或是通過併購進行布局卡位,其中也包括中國企業。雖然美國公司在自動駕駛汽車研發上處於領先,但是日前美國一名知名風投大亨卻表示,在普及自動駕駛方面,中國將會領先美國,美國還要等待25年。本文轉自騰訊科技。
據美國財經新聞網站CNBC報導,美國風投家格林(Bill Gurley)日前做出了此番表態。格林是知名風投公司基準資本的合伙人,在美國科技行業幾乎無人不曉,曾經向許多知名科技公司做出過投資,對於科技業的發展趨勢,也有自己的洞察。
格林表示,美國的自動駕駛汽車正在發展當中,但是美國所有城市絕大多數的出行需求交給自動駕駛汽車(沒有方向盤)來完成,需要等待25年甚至更長。
格林表示,當下美國已經進入了這樣一個社會,任何人能夠以任何理由起訴別人,這將給自動駕駛汽車的普及帶來不利。
格林表示,在自動駕駛的普及上,亞洲國家和美國則截然不同。他預測,自動駕駛汽車將首先在亞洲的新加坡或中國普及,更有可能的是中國。
格林指出了幾個原因,他認為亞洲國家包括中國的政府能夠做出更加迅速和明確的決策,另外道路交通死亡率更高,因此有更大的動力發展自動駕駛汽車。
這位風投大亨表示,中國的道路狀況和許多因素和美國不同,因此在汽車擁有率方面,中國不會重複美國的道路。中國可能更早轉向自動駕駛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現實環境的差異,正在讓中國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領先美國。比如中國並未像美國進入信用卡時代,因此手機支付獲得了不可思議的普及,而美國和歐洲國家信用卡高度發展,並未感受到行動支付帶來巨大便利,導致行動支付發展緩慢,遠不如中國。
格林預測說,未來五年內,全球將會有幾百家公司宣稱擁有自動駕駛汽車和技術。不過他也表示,從許多公司對外發布的新聞通稿可以看出,他們的技術成就許多是在受控制的試驗環境中,好投入真正的實用,依然還有距離。
格林表示,許多廠商已經完成了自動駕駛汽車中比較容易部分的研發,但是最具難度的一些工作,仍然有較大差距,比如在風暴、大雨等惡劣環境中的自動駕駛等。
格林所在的基準資本,早在2011年就向移動專車公司Uber投資了1100萬美元,當時Uber的估值僅為6000萬美元,而附近Uber的估值已經翻了一千倍,基準資本的投資也獲得了巨大回報。
Uber也已經投入了自動駕駛的研發當中,比如在匹茲堡市啟動了美國第一次無人駕駛計程車的試驗,此外Uber的一家子公司也進行了自動卡車的長距離送貨試驗,不過最近,Uber遭到了谷歌的起訴,被指盜用了自動駕駛技術。
在美國,包括谷歌、特斯拉、Uber、蘋果、通用汽車、福特等在內,已經有大量公司在研發自動駕駛,另外已經有數百輛的自動駕駛汽車在加州、亞利桑那州、華盛頓州等進行實地上路試驗。
一般認為,大約在2020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將會投入商用,各大汽車廠商也將銷售自動駕駛的型號。另外,已經有一些公司在研發自動駕駛公交車或者共享汽車,人們可以利用智慧型手機發現共享汽車(或是計程車),直接乘坐並完成手機付款。
在中國,網頁搜索公司百度也投入了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並展開初步的上路試驗,不過中國的汽車公司中,目前尚未有企業宣布啟動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
不久前,網際網路巨頭騰訊向Uber進行了重大投資,獲得了5%的股權。外界認為這是騰訊在自動駕駛領域的一次戰略布局,未來騰訊是否會把Uber的自動駕駛技術引入到中國,尚不得而知。
另據報導,阿里巴巴投資的一家新創公司,也在進行自動駕駛電動車的開發,但是主要用於公園等封閉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