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科學家庭育兒
溫馨提示:今天科大大要和大家講點重口味的東西
,這個點還在進食的寶爸媽們,可以選擇先吃完再看了。
看見微博上有位營養師說:寄生蟲有益健康?!科大大拖著險些驚掉的下巴,表示不能理解、不敢苟同。
這讓科大大回想起之前一則報導:4歲男孩肚子大的像孕婦,醫生竟然從娃肚子裡抽出2斤寄生蟲液!
天吶!當時看到這則新聞的家長們瘋狂給科大大留言:
科大大你快幫看看,孩子晚上總磨牙是不是有蟲了?
科大大說說怎麼看孩子有沒有蟲吧...
科大大我能提前給娃吃打蟲藥預防嗎?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還是帶著問題,跟科大大直接進入正題吧!
1
揭秘4大常見寄生蟲
首先,來看看常出現的4種寄生蟲,前方高能,請做好準備!
1.蛔蟲
寄生在人體小腸裡,蟲卵易被傳播,長的可達30cm甚至更長,喜歡在體內四處遊走,鑽孔打個......
學齡前兒童被感染的居多。
▲醫生從男童肚臍眼拔出蛔蟲,足足半米長
2.蟯蟲
俗稱「屁股蟲」,據調查,兒童蟯蟲病的感染率竟然高達40%~70%!
假裝此處有圖片
3.絛蟲
這是一種巨大的腸道寄生蟲,成蟲可達21米左右!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這難道不是「蛇」???如果吃了生的、沒熟的帶絛蟲豬肉、牛肉或魚肉後會感染。
4.鉤蟲
雖然它是個只有1cm左右的小可愛蟲子,但是!你嘰不嘰道,它的成蟲是靠吮吸腸壁的血液為食!
假裝此處有圖片
那麼問題來了,家長該如何判斷孩子肚裡有沒有蟲呢?
2
這5種判斷,不靠譜!
家長習慣性懷疑,孩子晚上磨牙、臉上有白斑就是肚裡有蟲,然鵝事實並不是這樣!
① 睡覺老磨牙
根據多項對照研究,磨牙和寄生蟲感染並沒有直接關係。
更有可能是孩子在換牙期,牙齒咬合不好、或睡前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等情況。
② 面部有白斑
很多人稱為蟲斑,但實質上是「白色糠疹」,一種主要發生在3-16歲的良性皮膚病。
常見於乾燥天氣,和蛔蟲沒啥關係,抹點潤膚露就好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③ 指甲有白點
實際上,指甲上的白點,多是外傷造成。
比如寶寶玩耍時,指甲受到輕微擠壓、碰撞,從受傷到可見白點,就要2個月時間呢。
寶寶沒有不適,不需要治療。
④ 肚子不舒服
感染蛔蟲,確實會有肚子疼的表現,但肚子不舒服≠有蟲。
引起肚子不舒服的原因太多了,過敏、腸炎、便秘、著涼等都會表現為腹部不適。
⑤ 肛門處總是癢
寶寶肚裡有蟲,肛門可能會癢,但肛門癢不一定有蟲。
很多情況是皮膚清潔不到位、局部刺激引起的,比如溼疹、痔瘡、肛周炎等。
所以,大家不能單因上面任意一種情況,就判斷孩子感染。
那怎麼判斷才靠譜呢?
3
靠譜方法,看2種!
❐ 眼見為實
親眼看見孩子拉出蟲子,比任何化驗方法都更可靠。
比如蟯蟲,這個小傢伙,也就1cm的樣子,細細的像個小線頭。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 化驗大便
如果沒有親眼所見,只是懷疑寄生蟲感染,唯一辦法就是化驗大便。
注意,通常1小時以內的大便,化驗出的結果最準確。
由於人體感染寄生蟲後, 蟲卵的排出常常是間歇性的, 因此應多次留取新鮮糞便,重複檢查。
確定之後,再根據醫生的建議來有針對性的驅蟲,可不要擅自用藥!
有家長就要開問了:我能提前給娃吃打蟲藥預防嗎?
不好意思,你是不是膽兒大了點呢?為了預防,選擇來損傷寶寶的肝腎嗎?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科大大重申!沒有患寄生蟲,不建議給孩子常規吃驅蟲藥!
尤其2歲以下的孩子,肝臟發育尚不完全,無需驅蟲。如果必須服藥,也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2歲以上的孩子行驅蟲治療。
4
打蟲用藥,首選這類!
❏ 用藥首選
阿苯達唑類藥物(如腸蟲清),是目前醫生最常開的。
能殺滅蟲卵,用於治療蛔蟲、蟯蟲、鞭蟲、鉤蟲等多種腸道寄生蟲感染。
❏ 海淘驅蟲巧克力
不管什麼驅蟲巧克力、驅蟲餅乾,只要保證有效成分是阿苯達唑,就能驅蟲。
反之,無用!
吃過打蟲藥之後,家長注意:
① 多吃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如粗糧、芹菜、白菜、香蕉、蘋果等,以利於蟲體排出。
② 不見蟲體排出,也別多吃藥。服藥後一般2-4天才有蟲體排出,或沒有蟲體排出。
最後,科大大再嘮叨一下,做好5點預防工作,讓娃遠離寄生蟲!
1.飯前便後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換衣服;
2.瓜果蔬菜要洗淨,不吃生食、半熟食物;
3.不隨地大小便,不穿開襠褲,不在泥土裡玩耍;
4.定期給寵物驅蟲,做好疫苗接種和疾病防護;
5.和保姆園長溝通好,定期清洗玩具。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