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圖、老重慶MR體驗
互動全息展示屏可以將「文物」把玩於掌心
戴上HoloLens全息設備,就能化身為主角「穿越」到晚清看看老重慶;動一動滑鼠,就能「進入」敦煌莫高窟近距離欣賞壁畫……智能化技術在文博領域也在掀起一場變革。在本屆智博會的「智慧文博」展區,各種智慧文博體驗、智能化文物保護技術讓觀眾大開眼界。
「穿越」到晚清看看老重慶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展示了其「智慧博物館」項目。據介紹,該項目由中國電科集團重慶聲光電有限公司為其打造,於今年7月驗收,目前已上線應用。在這個智慧博物館裡,觀眾能夠在線逛博物館、看展品。
此外,三峽博物館將MR技術(混合現實技術)應用到了晚清時期的地圖《增廣重慶地輿全圖》上。觀眾通過佩戴HoloLens全息設備,化身為主角置身於地圖之中,穿越到晚清時期的重慶街道、店鋪、碼頭等場景中,完成各項有趣的任務。白鶴梁水下博物館VR體驗,則是利用三維掃描數據,以虛擬呈現的方式,讓白鶴梁遺址原貌復活,結合VIVE虛擬實境主流設備進行VR互動展示,觀眾化身「潛水員」,與水下題刻零距離接觸,與長江珍稀魚類嬉戲。
觀眾將「文物」把玩於掌心
現場還有一個Matter3D互動全息展示屏,可以將「文物」把玩於掌心,用手勢控制觀察文物細節和瀏覽文物及相關知識,操作炫酷、有趣。據介紹,Matter3D互動全息展示屏是Matter3D雲平臺一雲多屏的線下展示終端,採用多層全息反射成像,是一種功能延展性很強的數字博物館展示設備。
此外,由中國電科集團重慶聲光電有限公司打造的一個「智能展櫃」,也吸引了很多觀眾排隊參觀。雖然它看起來與普通展櫃沒差別,但實際上櫃內布置了很多傳感器,能實時感知文物所處的環境,並將所有數據傳到後臺;同時,它還能對櫃內環境進行智能調整,讓文物所處的溼度、溫度等環境符合其保存條件;文物在櫃裡「站」在一個防震臺上,一旦發生地震等劇烈震動,這個臺子能避免文物受到破壞。
「櫃裡還有一個攝像頭,能夠進行人臉識別,分析在展示櫃前的觀眾大數據,從而讓今後的布展更具有人群針對性。」現場負責人肖軍告訴記者。
點滑鼠「進」莫高窟賞壁畫
在敦煌研究院展出的「數字敦煌」項目前,觀眾只需握著滑鼠左右移動,就能看到洞窟內精妙絕倫的壁畫,近距離欣賞壁畫的細節。
據介紹,「數字敦煌」的應用,讓觀眾不用進入洞窟就能遊覽,避免了大量遊客進洞後對文物造成的幹擾。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劉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