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末,各大媒體都會給出自己的「年度書單」,這些書單有長有短,《紐約時報》推薦了 10 本書,《經濟學人》則推薦了 45 本。
比照兩家媒體的書單就會發現,《經濟學人》的選書口味和《紐約時報》非常不同,只有一本書同時進入了他們的推薦之列——《棉花帝國:一部全球史》(Empire of Cotton: A Global History),作者 Sven Beckert 通過棉花生意追溯了 900 多年全球化的發展史。以下是《經濟學人》2015 「年度好書」完整書單,我們會重點介紹其中的經濟類讀本:
《國家的公共財富:公共資產管理如何促進或阻滯經濟的增長》(The Public Wealth of Nations: How Management of Public Assets Can Boost or Bust Economic Growth),戴格·德特爾、斯提芬(Dag Detter and Stefan F lster)著。從公司稅到林業稅,政府攫取了數千億美金的資產,但這些資產往往沒有被認真地管理。在這本書中,兩位投資專家建議把國有資產放入獨立的控股公司,防止政治幹涉並提高資產管理效率。而專業的管理者會像管理私產一樣,從國有資產上充分賺取收益。
《別人的錢:真正的金融生意》(Other People’s Money: The Real Business of Finance),約翰·凱(John Kay)著。金融到底是幹什麼的?此書很好地解釋了這個問題,這本書也入選了英國《金融時報》年度好書。
《關於不平等:我們可以做什麼》(Inequality: What Can Be Done?),安東尼·阿特金森(Anthony Atkinson)著。不平等是我們最迫切的社會問題之一,如何解決貧困問題?作者列舉了一些雄心勃勃的新政策,他建議政府在技術、就業、社會保障、資本分享(sharing of capital)和稅收上下文章。《經濟學人》評價道,「這本書立場鮮明地支持政府干預,值得好好咀嚼。」它細緻地分析了有關的政治議題,卻避免了說教。
《作弊:行為金融學的誕生》(Misbehaving: The Making of Behavioural Economics),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著。行為金融學曾是一門晦澀難懂的學科,它是心理學和經濟學的交叉領域。作者回顧了行為金融學的歷史,並且告訴人們,「我們時常不按照經濟模型預測的去行動。」 讀了這本書,你可以從另一個維度理解經濟學。
《經濟學規律:經濟學的真理和謬論》(Economics Rules: The Rights and Wrongs of the Dismal Science),丹尼·洛迪克(Dani Rodrik)著,經濟學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釋。丹尼在自己的能力範疇內,幫我們多解釋了一些問題。
《馬西姆斯競技場:奧運會和世界盃背後的經濟學博弈》(Circus Maximus: The Economic Gamble Behind Hosting the Olympics and the World Cup),辛伯利斯特(Andrew Zimbalist)著。考慮舉辦國際體育盛會的國家都得先看看這本書。通過這本書,他們能了解到國際奧委會和國際足聯推銷給他們是一個多麼不划算的生意。德國漢堡剛剛投票反對參加 2024 年奧運會舉辦地競選——這是個聰明的選擇。
《超級預測:預言的藝術》(Superforecasting: The Art and Science of Prediction),菲利浦·泰洛克(Philip Fetlock)、丹·賈德納(Dan Gardner)著。預言是一種天賦?這種天賦還可以後天習得?在這本書中,作者強調:你需要對各類信息胃口極好,且願意在每次獲得新數據後重新審視自己既有的想法。你要有能力把這個世界上五花八門的信源聯繫起來,合成你想要的內容。
《神經內分泌:自閉症和神經多樣性運動的未來》(Neurotribes: The Legacy of Autism and the Future of Neurodiversity),史蒂夫·希爾伯曼(Steve Silberman)著。這本書研究的是自閉症,書中關於 20 世紀自閉症治療方式的描寫令人震驚。這本書獲得了 2015 年非虛構文學塞繆爾·詹森獎。
《關鍵問題:為什麼生命是現在的這個樣子?》(The Vital Question: Why Is Life the Way It Is? ),尼克(Nick Lane)著。Nick Lane 是英國倫敦大學的生物學家,在這本書中,他試圖回答生物學中最本源的問題——生命是如何進化到目前的狀態的。
《人類不需遵循:人工智慧時代的致富指南》(Humans Need Not Apply: A Guide to Wealth and Work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傑瑞·卡普蘭(Jerry Kaplan)著。本書作者是一位來自矽谷的創業者,同時也是人工智慧專家,他闡述了現代人工智慧、模冪算法和機器人是如何威脅到人類的工作的,這種威脅還加劇了人類間的財富不均。
《身處四維空間時,你能應該幹什麼?》(Things to Make and Do in the Fourth Dimension),麥特·帕克(Matt Parker)著。在這本書裡,麥特帶領讀者經歷小概率事件的瘋狂冒險。這是一本不尋常的、通俗易懂的流行數學書,作家是倫敦皇家學會會員,他的副業是單口相聲。
《七節物理課》(Seven Brief Lessons on Physics),卡洛·洛華利(Carlo Rovelli)著。此書是由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撰寫的科學讀本,西蒙(Simon Carnell)和艾瑞卡(Erica Segre)一個是詩人,一個是作家,他們合作翻譯了這本書,保存了原著既抒情又簡樸的散文風格。
《新的荒野:為什麼生物入侵是自然的救贖》(The New Wild: Why Invasive Species Will Be Nature’s Salvation),佛瑞德·皮爾斯(Fred Pearce)著。此書對生物入侵的影響做了深入研究的分析。
《人類的探險》(Adventures in Human Being),加文·弗朗西斯(Gavin Francis)著。我們和自己的身體朝夕相處,卻對它很不了解。在這本書中,蘇格蘭醫生加文·弗朗西斯引導讀者開啟了一次探知自己身體的旅程。
《時間的螺旋: 貝殼的秘密》(Spirals in Time: The Secret Life and Curious Afterlife of Seashells),海倫·斯蓋爾(Helen Scales)著。海倫原本是個海洋生物學,現在轉行為職業作家。在書中她呈現了一個豐富的貝殼世界,她寫道:軟體動物多樣化、數量多,人類可以從這類動物身上獲得很多啟發。
《如何看待電子遊戲》(How to Talk about Videogames),伊恩·博格斯特(Ian Bogost)著。有人說電子遊戲是 21 世紀最偉大的運動,無論在藝術還是娛樂上都抵達了智力的巔峰,當然啦,也有人指責電子遊戲使人盲目。這本書的作者是位電子遊戲設計師,在書中他對電子遊戲做出了一番有意思的評論。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
作者:石玉
來源:經濟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