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俄羅斯國土,我以為沿途一定是迷人的異國風光,那冒著炊煙的靜靜的小木屋,那一片片挺直的白樺林……令我料想不到的是,大巴一直穿行在丘陵和平原,沿途很少看到房子和行人,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未開墾過的土地,旱地上野草瘋長,溼地上蘆葦叢叢,夜幕降臨後,有星星點點的燈光在起伏的草浪中閃爍,這樣的景色叫人恍惚和迷離,讓我想到了肖洛霍夫的名作《靜靜的頓河》,也不失於一種別樣的感覺。
如此大片肥沃的土地怎麼不開墾?俄羅斯民族不也是自稱勤勞勇敢的民族嗎?我的疑惑很快就被解開。原來,俄羅斯遠東地區地廣人稀,蘇聯解體後,靠土地生存的很多農民不願意種地,都紛紛進城務工或做生意,致使大片土地撂荒。
來了海參崴之後,我對俄羅斯人的印象有所改變。以前總覺俄羅斯人就是硬漢、粗獷的形象,可這次偶然發現了他們許多可愛的地方。俄羅斯人的這種反差萌簡直讓人慾罷不能。
海濱樂園:欣賞當地人的樂活姿態
今天早早把景點逛完之後,我們回酒店稍事休息。六點左右,看著外面陽光還不錯,而我們酒店離海邊又近,就決定出去拍拍夕陽美景。本來只是一場隨意的探索,海參崴卻回報給我們一場落日的良辰美景。
傍晚是一天中最閒適的時光,我們沿海漫步,看見住宅區的街道旁停滿了回家的車輛,人們或是在海邊大排檔大快朵頤,或是在飯後與家人在海邊散步,或是和朋友們聚在一起唱歌、聊天……我覺得海參崴人是非常懂得享受生活的,他們在海灘上結束繁忙的一天,如此理所當然地享受著大海帶來的愜意與舒適、浪漫與溫馨。
在海參崴頗有體會的一點是,年輕的父母在下班後或周末都會和孩子在城市裡隨處可見的兒童遊樂設施裡玩耍,這與在中國(尤其是大城市)大多是老人帶著小孩玩耍的景象大為不同。
夕陽將金色灑在大海的碧波上,遠處還有歸航的漁船,真的是美不勝收。然而更美的是,夕陽勾勒出的一幅幅剪影畫:有牽手散步的戀人,有彈琴歌唱的青年,還有安然守護著這個城市的港口和燈塔。
落日將盡,我們來到一個廣場處。人們三三兩兩坐在這裡,等待著最後的餘暉被大海捧進掌心。
最妙的一點,我發現海參崴的太陽真的像我們小時候畫的一樣,雖然隨著角度和光線不同有不同的造型,但真的都是「光芒萬丈」的! 回來給家裡人看了,他們都說好像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
陰冷的海參崴:一種俄羅斯文學的氤氳
六月的海參崴多變如少女的心,昨天還是晴空萬裡,今天就陰雲密布。北風呼嘯中,我們似乎可以想像海參崴的冬季是如何寒冷。裹緊身上的衣服,我們還是踏上了攀登最高點——鷹巢山瞭望臺的旅程。因為想要更多地了解這個城市,我們決定步行前往,我特意選擇了與前兩天不同的路線,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地道的風景。
非常佩服俄羅斯人運用色彩的能力,每一棟房屋似乎都是他們肆意潑墨的畫布,不用理會別人的「臉色」和整體性,只要開心做自己就好。雖然這一排房屋似乎要被拆掉了,但即使僅存的臨街立面,其活潑鮮豔的色彩還是讓我忍不住按下快門。
不知道走過了多少個彎彎繞繞的人行通道,我們終於爬到海參崴的制高點,頂上的風更是吹得人無比凌亂。兩個直接坐著大巴登頂的旅行團適時出現,讓我們在一堆人群中完全沒有好好欣賞和拍照的心情。不過有點不同尋常的是,我偶然看到一個俄羅斯小夥兒,鬼鬼祟祟地拿著鉗子把掛在鐵索上的同心鎖夾斷,估計是和戀人分手了吧。同心鎖鎖住的只是一個物化的外在,哪怕沒有解開鎖的那把鑰匙,只要心不在了,在堅固的鎖也無濟於事。.
躲開旅行團照的俯瞰照,個人倒覺得別具一格。
不知道是在哪篇遊記裡看到的,有人說海參崴和陰天更配。
我卻仍然為沒能拍到碧空澄澈下的金角灣而遺憾。本來打算後面幾天找個陽光好的時候再來一次,六月的海參崴卻總是不失時機地給我潑上冷水。
陰雲滾滾下的海參崴,是典型的北方港口的硬漢形象,線條粗獷,表情冷峻,卻又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陰冷的俄羅斯更有俄羅斯的感覺,那是無數文學作品留給我的刻板印象,卻又是我追求的踽踽獨行時最佳的背景色調。金角灣上空的陰雲仿佛是高爾基的海燕努力想要衝破的那種暴風雨的前兆。灰濛濛的港口上還有待發的漁船,他們在海上遇見的,會不會有海明威的大魚?偶遇街頭披著大衣、踩著藍色高跟鞋的女人,她嫋嫋而行,典雅寂寞,就像是託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寧娜。
陰冷的海參崴,有一種俄羅斯文學的氤氳。
雨季不再來:躲進海洋館
又是一天暴雨,海參崴的天氣不斷打臉,真的想說雨季不再來(海參崴)呀。
本來打算去市中心的水族館轉轉就好,沒想到計程車大叔居然帶我們去了新建成的據說是亞洲目前最大的海洋館!雖然剛開始因為溝通不暢,在手機地圖上看著我們的位置越來越偏離市中心我們本來的目的地,真心擔心被大叔拉去賣了。我趕緊大喊:「Stop!Stop!Let『s talk!」沒想到這位大叔算計程車司機裡英語好的了,居然聽懂了我的話,停在路邊耐心跟我們溝通,然而,額,我們依然不知道彼此是什麼個意思,尷尬……這時候就要向昨晚在日料店認識的中國留學生求助的,幸好當時大家留了微信,趕緊語音過去,讓他們用俄語跟司機交談。一番折騰後,我們終於在留學生的保證下放心了。去海參崴加vx:moheaaz
後來事實證明,大叔還是很靠譜的,新建於俄羅斯島上的海洋館不知道比市內的好了多少倍呢~
海洋館很大,分了好幾個廳,還有專門的表演場地,好多當地的家長都專程趁著周末帶孩子來這邊看表演。整個海洋館基本上可以玩一下午。
訓練員站在白鯨背上滑過的樣子不能再帥了,簡直就是騎白鯨的王子。
個人覺得很有特色的要數海獅表演了,一般的海洋館都沒有訓練海獅的,原因是海獅個頭大,又比較笨拙,不像海豚和白鯨那麼有美感。但是這家海洋館的海獅特別搞笑,首先登場就不一般,一步一步挪出來,真是擺足了架子;跟訓練員的互動也很有意思,訓練員說錯話了,它就用自己厚重的鰭向訓練員拍去,訓練員一個站不穩就要跌倒;還有最後跟訓練員一起做仰臥起坐,這個也是我此前從未見過的表演。
從海洋館出來坐公交車就可以到達遠東聯邦大學,它是海參崴最大的高校,據稱也是亞洲甚至全世界最大的校園。跟昨天認識的留學生們約好在校門口見面,因為下著雨,又餓又冷的我們直奔餐廳去了,所以,這個景點沒有照片,哈哈~不過機智如我,趕緊向留學生們要了他們學校的照片來,真的是美美噠~
以下三幅照片均來自 @西伯利亞小海龜 。
孤獨守候:點亮七月與安生的燈塔
在海參崴的最後一站是託卡列夫斯基燈塔,它雖然在《七月與安生》裡給了人們最後的驚鴻一瞥,不禁讓人猜測那是烏斯懷亞天涯海角的燈塔,卻很少有人知道它就在海參崴——這個離我們並不遠的遠東地區。
不是我誇張,雖然當時在網上訂酒店的時候是有心理準備的,但是當留學生告訴我們,我們住的地方在俄羅斯島的另一側,那邊幾乎無人居住,全是森林,而我們的酒店連他們都不知道的時候,我是真的有些擔心了。
這個地方在所有關於海參崴的旅遊攻略中都未出現過,谷歌地圖上的這裡是一片綠地,尚未標記名字,agoda上這家酒店的網頁也幾乎看不到外國人入住後的評價,我完全是為了踐行自己「去一個山高水遠的地方」找清靜的理念,有些奮不顧身地訂下了這家諾維克鄉村俱樂部。幸好笑笑並未質疑我的決定,依然決定跟隨我前往未知的諾維克。
不過,一切都是虛驚一場,到達諾維克鄉村俱樂部後,一切都是驚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木質的二層小樓,充滿田園風格的布局裝飾,門前停著的汽車證明我們不是唯一的訪客。
前臺的美女會說英文,入住so easy,不過我們的房間在二樓,卻沒有電梯。根本輪不到我們擔心怎麼辦,一個俄羅斯帥哥一手拎著一個我們的箱子,健步如飛地幫我們拿上樓去。我和笑笑在後面跑著追上他時,他正好將行李放在我們房間門口,我開口感謝他,沒想到他深吸一口氣後才用低沉的聲音回答我:「You are welcome。」哈哈,看來並不是一點都不累啊,只是還要努力保持形象,真是太可愛了!!
當天,狂風暴雨再次打斷了我們的行程,我們只得在酒店休息。
雖說有點遺憾,卻也覺得沒什麼不好,或是拿起一本書,坐在窗邊,靜靜閱讀,或是在隨身攜帶的手札上寫寫畫畫,靜靜記錄。靜靜傾聽不一樣的風聲雨聲,靜靜歸置自己的內心,靜靜享受難得的慢節奏。
所以,下面的照片均為手機拍攝,沒想到我這用了兩年多的破手機居然也能拍出這麼美的景色來,嗯,雖然像素是差了點。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以下照片除了基礎處理外,均未做過特殊調整,天空和陽光的光線完全是隨著時間順序自然變化的!由此,你可以看到海參崴的天空是多麼變化多端,海參崴的海洋是多麼包羅萬象!
旅程最後一天上午,在我的固執堅持下,我們再次奔赴玻璃海灘——這個因為暴雨而被兩次擱置的目的地。
這天總的來說還是多雲偏陰,但我不死心地抓住幾次陽光透過烏雲的間隙拍攝照片,勉強留住了玻璃海灘的幾張倩影。
沒有陽光的玻璃海灘沒有閃閃發光的玻璃,也沒有湛藍發亮的海水,不過來往撿拾玻璃的人和飛來飛去的海鷗為她平添了幾分姿態。
二十多年的歲月給烏蘇里灣留下了形形色色的歷史痕跡,誰能想到當時傾倒的玻璃、陶瓷碎片在潮水的打磨下能夠變得如此圓潤剔透,仿佛灌注了歷史滄桑的琥珀。
海邊的巨礁是年輕人聚會的好去處。
現在的玻璃海灘只有海邊窄窄數米寬的地方有玻璃了,據說再過幾年玻璃海灘就有可能消失了,想去的朋友們得抓緊了。
將要離開之際,我回頭望向這個小小的海灘,此時陽光突然明亮起來,可惜朋友幫我們叫的計程車已經到了,我不得不打消了回去看看陽光下的玻璃海灘的想法。
或許有遺憾才完美,告別最後一個景點,我們踏上「吃蟹之路」。
最後的享樂:吃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