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個男人在流浪
帝王蟹
學名:勘察加擬石蟹等
俗稱:阿拉斯加帝王蟹,鱈場蟹
帝王蟹其實是寄居蟹的一個近親,在很長的時間裡,帝王蟹所屬的石蟹科都是寄居蟹總科的一個分支,也就是說它曾經被視為第四類寄居蟹,知道最近,才單獨列了一個石蟹總科。
從身體結構上來看,依然能認定它與寄居蟹的親緣關係。和寄居蟹一樣,它也有一個不不對稱捲曲的腹,10隻足裡的最後2隻就蜷曲在這個腹下,如果不仔細觀察,很容易就會誤以為帝王蟹之後8隻足(1對蟹螯和3對腿)。這也是區分帝王蟹和蜘蛛蟹的最明顯的特徵(蜘蛛蟹有很細長的10條腿)。
帝王蟹僅生活在寒冷海域,熟悉海產品的朋友們都明白,越是冷水區域,海鮮生長周期約長,肉質越好,帝王蟹就是冷水海鮮的典型代表,它可食用的部分主要是幾條腿裡的肉,不僅肉質鮮美,量也足:成年的帝王蟹個頭大的臂展能有1.5米左右,6條長腿和2隻螯裡的肉就夠湊一桌了。
因為生長周期長,產卵率低,分布區域環境惡劣,帝王蟹的產量一直不是很高,但近幾年,帝王蟹族群有蔓延的趨勢。比如最為著名的阿拉斯加帝王蟹,曾經僅分布在北太平洋海域,蘇聯時期,為了發展水產養殖業,在北冰洋投放了一些阿拉斯加帝王蟹蟹苗,這種蟹很快適應了這裡的環境,並開始向北大西洋遷徙,目前在挪威沿海已經能捕撈到帝王蟹。
蜘蛛蟹
學名:日本蜘蛛蟹 等
俗稱:巨型蜘蛛蟹
說完了帝王蟹,再來說一下很容易和它混淆的蜘蛛蟹。
這二者共同的特徵都是小小的身子,長長的腿,但是很明顯就能看出,帝王蟹顯著可見的腿共8條(一對螯加3對腿),蜘蛛蟹顯著可見的腿共10條(一對螯加4對腿)。帝王蟹為什麼少兩條腿上邊已經說了不再贅言。
這種蟹裡的日本蜘蛛蟹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蟹之一,根據記載,在上世紀初期,日本漁民曾經捕撈到一隻臂展長達5.6米的巨大蜘蛛蟹,而在現在的商業捕撈中,也經常能撈到4米左右臂展的蟹。和帝王蟹一樣,它們小而堅硬的身子沒有太多食用的價值,能吃的部位主要是腿,一條腿有一米多長……
皇帝蟹
學名:巨大擬濱蟹(Pseudocarcinus gigas)
俗稱:澳大利亞皇帝蟹,塔斯馬尼亞巨蟹,澳洲帝王蟹
剛才說了帝王蟹,現在這一位皇帝蟹,這兩者都是國內高級海鮮餐廳的常客,俗名很雷同,樣子卻差得非常大:皇帝蟹的身子很大,蟹螯更大,尤其是雄性,有一隻巨大的螯,幾乎和身子一樣大,雌蟹則是沒有這隻大螯的。和招潮蟹一樣,雄性的大螯有可能也會掉落,下次換殼的時候重新長出,但是會發生左右互換——原來的那隻小螯變成大螯,原來是大螯的那邊長出一隻小螯。
我們剛剛說過,日本蜘蛛蟹是最大的蟹之一,說的是它驚人的臂展;現在我要說皇帝蟹也是最大的蟹之一,這是指它驚人的體重:生長在澳大利亞本土和塔斯馬尼亞島之間水域的這種大蟹,成年體重經常超過20公斤,最高紀錄甚至有36公斤。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個蟹屬於扇蟹總科-哲蟹科。某度百科所住的扇蟹科是不對的。扇蟹科絕大多數都有毒(比如上邊說過的正直愛潔蟹),哲蟹科的則可以放心食用。
這麼大的鉗子就問你怕不怕!!!
皇道蟹
學名:北黃道蟹、普通黃道蟹、首長黃道蟹、斑紋黃道蟹等8種蟹
俗稱:珍寶蟹,鄧金斯螃蟹,唐金蟹,黃金蟹,麵包蟹,溫哥華大蟹……等
黃道蟹在我們國內是越來越火,餐桌上常見的黃道蟹有普通黃道蟹、北黃道蟹、斑紋黃道蟹和首長黃道蟹這幾種,我不太想分開湊數,一塊說了得了。
最近幾年呢,網上流傳一個趣聞:說的是德國的河流裡不知道怎麼的就出現了中國的大閘蟹,德國人不吃這玩意,當地本土的生物鏈裡呢又沒有大閘蟹的天敵,這可讓大閘蟹在德國成了災,有些逗逼旅行社乾脆打出來去德國吃正宗野生大閘蟹的宣傳語。這個趣聞讓許多人錯誤的以為西方人是不吃蟹的,事實是這樣的嗎?當然不是。其實,歐美許多國家也有著悠久的吃蟹的傳統,尤其是英倫三島、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這些對海鮮消耗量比較大的國家,他們只是吃河蟹吃的比較少,這主要是因為宗教傳統的影響,認為河蟹是不潔的,而對海蟹就沒有這麼多避諱,黃道蟹就是他們最為青睞的蟹類品種。
黃道蟹個頭大,肉又足,而且——產卵量大,能達到幾十萬枚卵,我們之前說過了,蟹膏和蟹黃其實就是蟹的精巢和卵巢,產卵量大,自然嘛,卵巢也就是蟹黃也就格外的多,其他答案裡也說過了,光蟹黃就能挖小半碗吶!
北美太平洋沿海特產的首長黃道蟹是這些黃道蟹中最受歡迎的一種,作為一種大型掠食類蟹,首長黃道蟹活動迅速,故而它腿上的肉最為緊實。身上的肉則格外的細嫩,還有一股淡淡的堅果味。作為一種高檔水產,首長黃道蟹的商業捕撈受到嚴格的法規限制,只允許定量捕撈成年的雄蟹。
魚療本草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註明作者及來源(除非實在找不到),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作者不同意,請與我們聯繫。
徵稿
感興趣的可以將文章發到小編的郵箱中
做chenliming4@163.com,一經取用,便獲得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