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這個多元化的時代,網絡看起來將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得很近。只要一部手機,你可以在微博上看到喜歡的偶像又更新了自拍照,還像拉家常一樣囑咐粉絲們要天天快樂。也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美麗景色。你可以輕而易舉地聽一場行業大咖的演講,仿佛他就在你身邊等等,這樣的連結讓我們產生一種前所未有的幻覺,我們與他們隔得很近的樣子。我們會在偶像的微博下留言,平時在生活中萬萬說不出口的熱情話,立刻說了出來。我們聽到大咖的演講,就以為自己和他在同一個頻道上,當我們看到世界各處的景色時,還會不屑的想,也不過如此。
這些網絡上虛無的自信一旦離開網絡,就變成泡泡飛走了。我們也從談笑風生的網絡ID變成了面對現實世界惶恐的人。
「宅」「能不交流就不交流」遇到人就「尷尬「是我們的常態。因為我們在網上看到的繁華,一旦進入現實就會發現,相差十萬八千裡。偶像有千萬豪宅,我們只有出租小屋,各處美麗風景,我們只能日復一日的重複工作,而大咖,不不,無論哪方面你們都不是同一個層次的人。對比越大,落差就越大,這樣的想法讓我們覺得更加害怕被人看不起。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叫「你是怎樣做到不擔心別人看不起你的?「引來很多人的關注。
那麼如何做到不擔心被人看不起呢?
最重要的是,要自己看得起自己。
一個人自我認知和肯定,對自己的心理建設才是最重要的。
當你自我否定時,你在和別人接觸的時候的反饋是不一樣的。你會覺得別人說的每一句話有深意,甚至一個眼神,也是對你有意見。或者輕視你。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說到底,是你自己的心裡無意思的否定了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優秀,做得不夠好。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那麼怎樣做到自己看得起自己呢。
在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鈍感力》裡,作者在書中勸解我們對周圍的人、事物感知不要那麼敏感。也就是說,在感知的時候遲鈍一點,其實對我們的精神建樹是一件好事。
比如他在書中舉例,一個醫生在做手術的時候老是被自己的領導就是主治醫生的罵。說他這裡做不好,那裡做不好。有些人呢,一定會覺得很丟臉,就得自己不行,覺得主治醫生看不起自己,甚至因為經常被罵而覺得周圍的同事也看不起自己。
但是那位醫生不這樣,他每次都是唯唯諾諾的回答,是的,是的。仍舊認真完成每一次手術。並且手術過後就該吃吃該喝喝,一點不受影響。
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自我認知很強大。知道自己做得對還是不對。做得對的地方堅持下去,做得不對的地方就改正。而不是擔心自己被別人瞧不起而頹廢生氣。
前幾天看到一句話:「我們的文化中,向來有一種勢利,如果一個人看上去信心充沛,氣息舒泰,我們就有一種潛意識上的判斷:他曾很好的被對待過,對於這種人。我們不吝於錦上添花。當一個人看上去怯懦蜷縮,不願意跟人交流,什麼事兒都自己扛著,就促使人們傾向更加冷酷的方式對待他,他肯定被虧待過,不妨繼續虧待下去。」
深以為然。
如果你擔心別人看不起你,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讓自己變得足夠優秀和強大。就算你暫時還有沒有那麼優秀,也至少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你的信心和從容。
不要覺得這樣是打腫臉充胖子,當你一遍遍練習,自我暗示,我可以,我很優秀,我能做到。一點點向前走。總有一天你會變成理想中的樣子。這時候你就會發現,沒有人會看不起你。
畢竟百億票房的黃渤都是這麼過來的。他說,當年在劇組裡邊會碰到各式各樣的人,有各種小心機,現在呢,每個人都很好,每個人都在問黃老師,你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你吃什麼,我給你拿。
有句話說,當你變好了,世界都跟著變好了。當你不再是整天擔心別人是不是看不起你,而是一步步往前走,成為優秀的人,就不有人看不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