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設備成為糖尿病數位化管理基本前提,技術壁壘和關鍵創新點有...

2021-01-09 騰訊網

國際糖尿病聯合會第9版《全球糖尿病地圖(IDF Diabetes Atlas)》顯示,目前全球範圍內約有4.63億人患糖尿病。儘管糖尿病無法治癒,但針對藥物治療依從性、生活方式、營養、體育鍛鍊、減壓等因素進行幹預,就可為病情帶來明顯改善。更重要的是,患者應加強自我管理。

糖尿病是時間密集型管理的疾病,患者每天必須做出有關血糖監測、營養、胰島素和藥物攝入等各項決定。以患者為中心的數位化管理是極其適合糖尿病的解決方案,全球科技工作者也在不斷嘗試和迭代相應技術。

2019年,雅培與諾和諾德曾宣布進行一項非獨家合作,將諾和諾德聯網型胰島素注射筆的胰島素數據集成到雅培數字健康管理工具上。諾和諾德商業創新副總裁Anders Dyhr Toft表示,缺少可靠的信息令許多糖尿病患者及其醫生十分受挫,此次合作將使醫療健康專業人員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糖尿病管理,並幫助患者對治療更有信心。

該項目是一個典型的糖尿病數位化醫療方案的構架,雖然至今尚未真正開始實施,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數位化工具的幫助下,人們能夠評估基於個體數據的幹預措施對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對血糖控制、其他醫療參數和用藥依從性的影響。

數字醫療應具備「3D」要素,即:設備Device、設備的數據Data、和數據所產生的醫療決策Decision。三個要素中,設備Device排在第一,足見其重要性。這同樣適用於糖尿病數位化管理,足夠適用的智能設備才能解決Anders Dyhr Toft口中「缺少可靠信息」的問題。

縱觀目前主流的糖尿病數位化管理模式,根據適用患者、使用方式的不同,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基於連續血糖監測(CGM)、自動胰島素輸注(AID)和控制算法的人工胰腺系統;二是基於智能指尖血糖儀、胰島素筆注射劑量計數器和智能決策的自我管理系統。本文將梳理出兩類模式中設備的發展和應用情況,以期為行業帶來參考。

智能設備與人工胰腺

力爭回歸正常生活,既是糖尿病患者自身的強烈願望,也是科技工作者研發攻關的終極目標。模仿人體胰腺工作機制的「人工胰腺」就是這一目標的落地產品。

作為連續生理指標數據採集和連續藥物輸送的智能設備,CGM和AID能夠動態調整血糖水平,最大程度接近胰腺的生理機能,因此,二者的發展程度也代表了人工胰腺的進步程度。

人工胰腺的工作流程,動脈網製圖

CGM和AID對人工胰腺的價值

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師協會(AACE)及美國內分泌學會(ACE)的共識,CGM和胰島素泵主要適用於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島素強化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

CGM能夠幫助上述患者了解自身飲食、運動、藥物治療等行為帶來的血糖變化情況和趨勢,從而幫助患者準確計算和調整胰島素注射劑量,並綜合管控飲食和運動。不過,早期「CGM+胰島素泵」需要人工調整胰島素劑量,因此被稱為開環人工胰腺系統。隨著胰島素智能輸注技術的發展,「CGM+控制算法+智能胰島素泵」的閉環系統得以問世。

2019年12月,FDA批准了Beta Bionics公司的iLet仿生胰腺系統。iLet通過Dexcom G6或Senseonics的Eversense連續血糖監測儀來持續採集患者血糖數據,通過人工智慧算法,調節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輸注劑量,減少高血糖和低血糖的發生,使血糖保持在正常範圍內。

類似的產品還有Insulet的Omnipod Horizon自動胰島素輸送系統,是將Dexcom G6連續監測血糖儀與自己的Omnipod胰島素泵進行連接,在控制器中置入算法來實時調整胰島素泵的劑量。

美敦力人工胰腺MINIMED 670G的產品構成,來源:美敦力官網

美敦力、Tandem、Insulet、Beta Bionics等公司通過數十年不懈的研究和市場迭代,實現了胰島素輸注劑量可以根據血糖數據實時自動控制和調整,被認為是現階段糖尿病管理和治療的最佳解決方案。

人工胰腺的技術和市場難點

儘管人工胰腺系統獲得了快速發展,但仍然存在來自技術和市場方面的挑戰。

以2019年12月獲FDA批准的Tandem Control-IQ為例,其代表了全球最新人工胰腺技術,但它距離真正意義上的模擬胰島素分泌功能依然很遙遠;將人體實時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及運動消耗熱量也納入自動監測範圍,結合CGM數據、並通過算法作用於AID,仍是技術研發需要攻克的難題。

此外,CGM系統也存在技術難點。CGM包含傳感器、發射器、接收器三大部分,其中,傳感器是核心部件,直接決定CGM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穩定性。當前,CGM技術存在傳感器外膜設計、校準算法、和傳感器酶固定技術的難點。例如,校準算法的難點在於CGM所測量的皮下間質液葡萄糖濃度與血糖濃度之間存在不恆定的差值,校準算法需要解決不同生理狀態、傳感器表面的鈍化及異體物包裹、測試環境等導致的測量差值。

CGM的終極理想技術是無創連續監測,無創檢測技術尚未找到體外測試指標與血糖濃度強關聯性的基礎原理,雖然一直是全球研發熱點,但精準性和可靠性還有待考驗。

市場方面,受經濟能力、佩戴舒適性、產品可及性等原因,目前國內糖尿病患者在院外的血糖監測仍以使用指血血糖儀為主;CGM整體滲透率不足0.5%,遠低於指血血糖儀25%的滲透率。同時,國產CGM和胰島素泵的發展已經超過10年,但一直面臨國內市場無醫保覆蓋、國際市場有專利風險的局面,是進一步規模化的挑戰。

智能設備與自我管理系統

如果說人工胰腺更強調技術的專業性和治療效果,那麼,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模式則更需要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建立和保持,以及對醫療方案的依從性。

基於個體數據的個性化提醒、智能建議、娛樂遊戲化激勵和人機互動是針對這個群體的根本解決方案,即「智能設備+智能決策」的數位化糖尿病管理系統。

智能監測提升患者留存與活躍

由於2型糖尿病患者群體龐大,適用於這些患者的管理系統應該做到廣覆蓋、低成本,還需要具備高留存和高活躍的特性。

在這種強調患者自我管理的數位化管理系統中,血糖監測仍然是最基礎的工作。目前,絕大多數Connecting SMBG血糖儀採用藍牙連接方式,方便註冊,方便應用於其他管理系統,以及方便與人工胰腺系統連接。但是,這種方式與患者留存和活躍沒有直接關聯。

為了提升患者留存率和活躍度,糖護士Dnurse2014年上市的第一代手機血糖儀實現了指血血糖儀和音頻通信技術的跨界結合,除了自動記錄血糖數據到血糖管理APP之外,這款血糖儀還採用了獨特的無屏幕設計,患者使用後,關注糖尿病管理APP的頻率和時長更高,比使用帶有屏幕的連接型指血血糖儀高出4倍。

同樣採用類似音頻或USB通信接口的還有美國的Dario血糖儀,該技術的物理優勢是成本低、功耗低和連接便捷性。

高留存和高活躍是管理效果的重要評價指標,很顯然,手機血糖儀在糖尿病數位化管理方案中,較好地解決了患者自我管理依從性的問題。這樣的設計也必須通過更嚴苛的審批標準,即:血糖儀與APP一同註冊審批。據了解,糖護士Dnurse的手機血糖儀和APP擁有CFDA和CE的註冊許可,以及APP的FDA Class 1註冊,遠銷亞非拉15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糖護士Dnurse於2020年7月還推出了SPUG血糖尿酸測試儀,具備血糖尿酸一機雙測功能,便於糖尿病合併痛風患者的綜合管理,以及滿足年輕痛風患者的需求。SPUG不再是3.5MM耳機接口,而是與時俱進的Type-C通信接口,針對蘋果手機還配備有專門研發的轉接線。

糖護士Dnurse旗下的全自動胰島素注射劑量計數器、手機血糖儀和糖護士APP,來源:公開資料

智能計數提升患者依從性

在人工胰腺系統的工作流程中,智能設備主要在於患者解決「將要用多少藥」的問題,實際上,患者「什麼時間、用了多少藥」同樣重要。歷史數據不僅能幫助患者查看自己的用藥記錄——因為現實生活中有患者會忘記什麼時候打了胰島素、打了多少胰島素,還能幫助患者家人、醫生等掌握用藥情況,以便對患者進行適時提醒、鼓勵,或者綜合患者的其他生活行為數據以調整管理方案。

當然,數據記錄也能用智能方式來實現。Patient Pending公司研發出了智能胰島素筆帽產品Timesulin,可記錄患者上一次注射胰島素的時間。2017年,Patient Pending被Bigfoot收購,Timesulin則被應用與Bigfoot Inject胰島素閉環系統中。

運用了智能胰島素筆帽產品的Bigfoot Inject胰島素閉環系統,圖片來源:Bigfoot官網

不同於Bigfoot對技術和產品的生態鏈整合,糖護士Dnurse則是智能設備和智能決策系統全部自主研發。2016年10月,糖護士Dnurse在美國發布了全自動胰島素注射劑量計數器insulinK,其目的是通過insulinK採集患者注射胰島素的行為數據,並傳輸給糖護士APP,由智能決策系統對患者進行提醒、建議、鼓勵和交互,以此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目前,insulinK共推出3個型號,分別適用於諾和諾德耐用型筆4和筆5、禮來的優伴筆、以及賽諾菲的來得時預充筆。過去2年,insulinK服務了近3萬名起始胰島素患者,有效降低了胰島素患者的用藥脫落率。

無論是手機血糖儀還是胰島素注射劑量計數器,都通過產品模式的創新增加了患者數據量的採集,為制定更精確的管理方案提供了可能。對患者而言,遵從更精準的管理方案才能穩定控糖,降低併發症風險;對藥械企業而言,這些創新能夠提升藥物、耗材在存量患者中的銷量,具有產業價值。

糖尿病數位化管理不同設備在技術性和用戶覆蓋面上的差別,動脈網製圖

綜合本文梳理的兩大管理模式來看,人工胰腺及其重要組成設備CGM、AID等,是側重技術專業性的設備型模式;手機血糖儀、胰島素注射劑量計數器等設備則是側重覆蓋率的患者型模式。無論哪種模式,都是通過設備採集數據,再通過人工智慧去匹配健康生活解決方案,具備高效、個性化的特徵,是進行後續管理的基本前提。

對於全球4.63億糖尿病患者,中國1.16億糖尿病患者,醫護提供健康幹預的供給是遠遠不夠的,人工幹預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短板。在數位化管理中,無論是設備型模式還是患者型模式,都能針對相應的患者群體發揮出極大價值。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兩種模式中設備的技術壁壘、關鍵創新點等驅動要素,這成為糖尿病數位化管理持續迭代的方向。

由於「3D」要素中除了設備之外,數據和智能決策同樣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也將在後續文章中梳理相關的發展與應用情況。

*封面圖片來源:123rf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現的採訪數據均由受訪者提供並確認。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惟願和順致祥、幸福美滿

相關焦點

  • 36氪首發|數位化糖尿病管理搭檔體重管理,「華諾智勝」與「益康...
    我國已成為全球糖尿病人群最多的國家。根據IDF(國際糖尿病聯盟)的預測,到2025年,我國糖尿病人群將達到3.2億。面對龐大的糖尿病管理市場,精準高效的數位化管理平臺應運而生。36氪獲悉,從事數位化糖尿病管理的企業「華諾智勝」,近日宣布完成對數位化體重管理企業「益康達美」的合併。此次合併後,雙方將整合各自在臨床研究、技術開發、患者管理、市場拓展等方面的資源,華諾智勝成為同時具有糖尿病和體重兩個深度數位化代謝性疾病管理方案的企業,益康達美創始人及CEO王煥然將出任合併後公司的董事及總經理。
  • 36氪首發 | 數位化糖尿病管理搭檔體重管理,「華諾智勝」與「益康...
    我國已成為全球糖尿病人群最多的國家。根據IDF(國際糖尿病聯盟)的預測,到2025年,我國糖尿病人群將達到3.2億。面對龐大的糖尿病管理市場,精準高效的數位化管理平臺應運而生。 36氪獲悉,從事數位化糖尿病管理的企業「華諾智勝」,近日宣布完成對數位化體重管理企業「益康達美」的合併。
  • 2億多群體,千億級市場,糖尿病數位化管理正在從2C向2B轉型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動脈網·蛋殼研究院通過調研從事糖尿病數位化管理的企業和訪談領域專家,對調研訪談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撰寫了《糖尿病管理數位化創新報告》,試圖尋找一劑良方,為糖尿病數位化管理甚至整個慢病管理的數位化轉型提供參考借鑑。
  • 兩部門:三年初步建立船舶智能製造技術創新體系和標準體系
    一、發展現狀和形勢隨著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日益成為未來製造業發展的主要趨勢,世界主要造船國家紛紛加快智能製造步伐。(二)基本原則夯實基礎,補齊短板。面向行業智能製造發展需求,完善船舶精益製造體系和智能製造標準體系,加強船廠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圍繞關鍵環節,補齊關鍵技術和柔性化、自動化、智能化造船裝備短板,結合船舶製造特點,充分發揮人與機器智能協同優勢。重點突破,以點帶面。
  • 離散行業智能工廠的技術創新
    (2)智能生產,主要研究生產型企業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大數據、物聯網、模擬仿真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 (3 )智能物流,主要研究供應鏈中供需雙方的物料匹配,通過網際網路、物聯網技術,物料是否按點按時到位,基本做到零庫存。
  • 雲天使基金秦捷:數位化技術平臺的趨勢、路徑和機會
    第三大共性啟示是,創新的市場策略,選擇單點切入,在非常細、窄的領域做成第⼀,產生口碑效應,再利用「Free+Prime」模式,進行病毒式口碑傳播,開放API對接市場主流平臺,不斷加模塊和產品線,增加用戶黏性,形成⽣態壁壘。
  • 《中國託盤數位化管理研究報告》在滬發布 物聯技術或將成為應用主流
    虹口區副區長鄭宏致辭虹口區副區長鄭宏在致辭中說:「當前,數位化已經成為我國經濟轉型的驅動力,各行各業迎來了新一輪的產業變革。但另一方面,我國無線通訊晶片、技術標準等物聯網核心基礎環節依然薄弱,研發投入不足,導致對國外技術和產品過於依賴,以及我國物聯網產業鏈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協作機制,導致了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各自為營,呈現完全碎片布局的萬物物聯行業的現狀。」鄭宏表示,ZETA作為純國產技術,在扛起自主可控的大旗的同時,還需大力整合物聯網產業,形成生態效應,助力各行各業的數位化轉型。
  • 強生數位化創新:讓職能後臺成為數位化創新引擎
    該項目的失敗讓強生雖然在2017年有Imbruvica、 Darzalex等「重磅炸彈」藥物,但是還是成為強生2017年無法抹去的遺憾。  製藥企業的處方不在於藥  能否有「重磅炸彈」級的新藥成為大藥企的救命稻草,而數位化創新往往只被看成在加速研發上錦上添花。然而解決製藥企業的難題處方不在於藥。
  • 創新「智能麵館」新賽道 ,數位化賦能掘金千億級面類市場
    繼創辦從事烹飪機器人的研發和製造的深圳愛她他智能餐飲技術有限公司,到成立負責業務運營的廚奇自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錢總在探索造面機器的道路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也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光機器研發和製造的資金這一項就達5000萬以上。
  • 醫藥生產企業數位化精益生產管理研究
    二、數位化轉型解決的問題醫藥生產企業所關注的問題是生產效率、產品質量、製造成本和產品維保,數位化技術提供了一個解決以上問題的有效路徑。通過打通企業內部的數據價值鏈與有效利用企業外部數位化資源,企業將實現各方面的持續創新,包括產品技術創新、生產方式創新、管理方法創新和運營模式創新等。
  • 萬物互聯、萬網融合:消除信息技術的壁壘還有「幾公裡」?
    如何消除信息技術的壁壘,進一步加快萬物互聯、萬網融合,成為建設科技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技術制高點。近日,隨著智能協同雲技術與產業聯盟的成立,通過智能協同雲技術,打通信息聯網發展的「任督二脈」,消除萬物互聯的信息技術壁壘指日可待。
  • 博銳尚格智能建築運維前探:智雲數位化管理中心
    以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引領零售發展新趨勢,S集團不斷追求前沿技術與最新理念的應用。2020年S集團與建築智能運維專業服務商博銳尚格展開深度合作,以S集團智雲數位化管理中心為裡程碑,啟動智能建築運維前探工作。
  • 「機械指揮官」數位化管理-降本增效利潤高,工程設備管理有奇招
    2020年12月4日至6日,由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在北京舉辦第十屆工程物資設備管理創新大會。此次大會的宗旨是為促進工程建設企業供應鏈管理創新發展,總結交流工程物資設備管理經驗成果,推動工程建設產業鏈供需企業協同發展。
  • 企業數位化轉型2.0時代已經到來 10個關鍵點讀懂數位化轉型
    2月,在舊金山舉辦的IBM Think 2019大會上,IBM CEO、總裁及董事長Ginni Rometty提出當前正在進入數位化重塑2.0階段(Digital Reinvention, Chapter II):數位化重塑的第二篇章,將以企業驅動為主,具有三大維度特徵——擴展數位化和AI規模、混合雲以及關鍵任務應用,這些之下是可信的基礎設施,而IBM有責任引導這一進程
  • 從繁複到極致 易點租用電腦租賃革新IT設備管理模式
    2020 年新基建的提出加速了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應用,在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同時,辦公行業勢必將迎來巨變。綜上所述,IT 設備「以租代買」將是「未來辦公」的新常態之一。從二手筆記本交易到IT硬體租賃服務目前,SaaS 辦公軟體、共享辦公空間、智能辦公硬體等賽道都湧入了大量的競爭者,打破了空間與時間的協作壁壘,但是租賃服務與管理在企業辦公應用中是一個被嚴重低估的產業。
  • 數位化機關後勤管理新模式的初探
    摘要:根據福州市委、市政府建設「數字福州」有關部署要求,福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對數位化機關後勤管理新模式進行初步探索,將傳統的機關事務後勤管理工作進行數位化改良,將社會上成熟的網際網路經濟的服務運行模式引入機關大院,通過數位化、信息化的技術賦能,形成「新基建」格局下機關服務管理的模式創新。
  • 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 | 「壽險運營服務數位化轉型與創新分論壇...
    「壽險運營服務數位化轉型與創新」將是「十四五」期間各家保險公司共同面臨的課題,半天的探討只能是拋磚引玉,基於大家的發言,總結了四點共識供大家參考:一是「以人為本,以客戶為中心」是保險經營的本質保險是伴隨客戶一生旅程的一項終身服務。保險企業轉型變革背後,天然有著極強的客戶驅動力。
  • 數位化轉型是我國製造業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徑
    隨著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潮湧,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其中,積極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先進位造和智能製造,是各國普遍採取的重要舉措。 我國製造業規模龐大、體系完備,但大而不強問題突出。尤其是傳統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生產管理效率較低。
  • 數位化變革「咖」對話:數位化變革領導力突圍與技術創新
    自2012年起,王建國先生成為博世軟體創新(現為 Bosch.IO)中國區業務發展負責人,負責制定和執行公司在華業務戰略,將博世軟體產品及解決方案引入到中國市場,將來自德國的先進理念和技術介紹給中國的能源、交通、製造、金融、電信和物流等領域的客戶。在加入Bosch.IO 之前,他曾長期擔任GE能源中國區戰略合作總監、GE能源智能電網銷售總監等職位。
  • 讓老年人樂享數位化便利 將反向促進技術創新
    一邊是日益凸顯的老齡化現象,一邊是飛速發展的數位化社會,如何讓廣大老年人也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盡享科技進步的紅利?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