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年人樂享數位化便利 將反向促進技術創新

2020-12-16 浙江在線

2020-12-13 14:16 |人民日報

線上預約掛號、掃碼支付貨款、網約汽車出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突飛猛進,數位化在深刻改變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使部分老年人感到無所適從——掃不出健康碼而徘徊在小區門口,用不了行動支付在收銀臺干著急,不會在線預約去醫院掛不上號……

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按照民政部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一邊是日益凸顯的老齡化現象,一邊是飛速發展的數位化社會,如何讓廣大老年人也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盡享科技進步的紅利?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當前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面臨哪些具體困難?讓他們更好地適應並融入智慧社會,還需要在哪些方面發力?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老年人加速「觸網」,成為不可忽視的網絡用戶群體

持續優化的智能設備和網絡服務讓老年人生活更加便捷、更有樂趣

「小度小度,打開床邊燈帶。」話音剛落,暗夜裡便立馬現出光亮。這裡是北京西城區大柵欄街道的延壽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去年夏天,依託「小度智能屏」等百度人工智慧產品,71歲的房克傑對自己的居所進行了智能化改造。

一鍵點擊藍牙,自動連接設備。老人一邊熟練操作,一邊告訴記者:「過去,起夜前總得摸黑找手機,借著屏幕光開燈,年紀大了難免磕碰。現在有了智能音箱,動動嘴就能點亮床沿燈,特別方便!」

「大柵欄街道戶籍人口60歲以上老年人佔比近30%,遠超全國18.1%的平均水平。」大柵欄街道「銀鶴零距離」統籌調度中心主任馬乃篪說,對普通人來說很簡單的手機操作,對老年人來說會變得比較複雜,藉助智能控制燈帶等人工智慧產品,可以預約營養餐食、獲得養生資訊,讓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智能生活的便捷與樂趣。

宅在家,不斷更迭的智能設備讓老年人更舒心;出門去,持續優化的軟體服務也令老年人更省心。

步入北京海澱區某社區,晚飯後在小區遛彎的辛阿姨被幾位同是60多歲的街坊圍住,走近一看,原來她正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網上掛號經驗——打開「京醫通」微信公眾號,選擇「就診服務」,點擊「掛號」,填選醫院名單和就診日期,最後在線付款就完成了。

「真是太方便了,我們也要試試!」鄰居們嘖嘖讚嘆。辛阿姨說,以前大清早5點就要去醫院排隊,現在足不出戶在微信上就能掛號。嘗到「觸網」的甜頭後,如今到菜場買菜、去超市購物,辛阿姨也加入了「無現金一族」,「輕輕一掃,碼上支付,咱也能潮起來!」

老年人樂享數字生活,更多行動在路上。在江蘇南京,超過700所老年大學開設了智慧型手機培訓班,教授老人學習掃碼付款、網上掛號,自開設以來,報名人數幾乎期期爆滿。在浙江嘉興,國網電力將晶片引入智能插座,通過手機APP便可實時查閱用電情況,方便老人及時處置異常情況;多個網絡平臺推出專門針對老年人設計的版式,大號字體讓老人不再有閱讀障礙……

當前,以智慧型手機作為入口,越來越多老年人步入「移動互聯」新生活。根據騰訊發布的《老年用戶移動網際網路報告》,2012年以來,我國手機網民數量增長79%,老年網民數量增長130%,老年人觸網速度是整體移動網際網路普及速度的1.6倍。在APP使用上,約五成老年用戶下載APP數量超過30個,其中不僅涉及購物、廣場舞類,也包括金融股票證券類、電視購物特賣、社保醫療養老等資訊。

進入數位化和老齡化交疊的時期,老年人作為不容忽視的網絡用戶群體,滿足其日益龐大的信息使用和公共服務需求,顯得越發重要而緊迫——

「在社會普遍採用信息工具交流的情況下,信息技術的普及將是保障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的必要條件。」青島大學智慧健康老齡化研究中心負責人朱禮華說,研究表明,對老年人來說,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能在密切親友溝通、促進社會融入、改善健康習慣、提升自理能力和主觀幸福感等多方面發揮作用,有助於實現老有所樂。

老年人「觸網」的意義不止於此。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認為,破除老年人在數字世界裡的消費障礙,有助於釋放消費潛力,極大促進電子商務和數字經濟發展。

更長遠地看,讓老人安享數位化便利,也將反向促進技術創新。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員馮文猛看來,老年人多起來,他們將成為未來產品開發的重要服務對象,圍繞老年人群體進行技術創新將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新藍海。

方便老年人「觸網」,破除老年人數位化生活障礙

加大產品技術的適老化改造,緩解老年人對新技術的焦慮

近年來,我國網際網路持續向老年人群滲透,但與不斷增加的老年人數相比,當前老年人群上網比例仍較低,在已經「觸網」的老人中,也有很多人無法安享數位化生活。

障礙究竟在哪裡?

「老年人的信息障礙主要存在於三個層面:接入層面,是否能得到接入服務;技能層面,是否會使用信息產品的軟硬體;內容層面,能否按需搜索、甄別、使用和管理有關信息。」

朱禮華分析,隨著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善和老年人消費能力的提升,目前問題主要出現在技能層面和內容層面。

一方面,當前技術和服務對老年人不夠友好,適老化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市場上大部分產品和服務是為年輕人一代研發的,在設計理念上並沒有充分考慮老年用戶的需求。」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老齡經濟與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王莉莉說,比如,當前手機觸控屏幕,相較於物理按鍵,無法提供更好的觸摸感;在界面交互上,多以視覺為導向,缺乏物理反饋,增加了老年人使用時的出錯率和挫敗感。

對此,雲南昆明紅星社區的退休教授王大爺深有感觸:「智慧型手機上的字太小,不戴老花鏡基本看不清,而且只有一塊屏幕,有時候找不到按鍵在哪裡,不知道怎麼開鎖。」

從公共服務來看,相對於環境無障礙建設,社會各界對老年人信息無障礙的關注較少。王莉莉表示,部分地方在提供相關服務時,未能充分進行適老化調整,如必須線上預約提前訂票、買東西拒收現金、僅提供掃碼出行通道,使得老年人感到手足無措、難以適應。

另一方面,老年人自身存在生理上的機能減退,面對新技術容易產生焦慮感。

在合肥市蜀山區光明社區,一手創辦智慧型手機培訓班的劉麗直言,老年「同學們」的接受能力強但很健忘,兩個小時左右的課程通常只能培訓一個功能。

不僅如此,業內人士分析,老年人在面對電腦、手機等智能設備時,總是擔心自己誤操作弄壞產品,或者遭到網絡詐騙,使得他們在接受新技術產品時經常會感到焦慮。

這一點在記者採訪中得到印證。儘管如今已是小區的「網絡達人」,但辛阿姨坦言,自己「觸網」之初,總覺得網上充滿了陷阱,擔心手機支付綁定銀行卡,卡上的錢會被別人轉走。經過兒子的不斷勸導和再三培訓後,才一步步放心融入網絡生活。

在朱禮華看來,老年人參與數位化生活的良好社會環境尚未完全形成。老年人具有較大的個體差異性,其身體狀況、心理狀態、興趣愛好、過往經歷等因素會影響他們對網際網路的態度和行為。社會各方對現階段老年人在信息化社會下遇到的困難認識不足,關注較少。

「從供給端來看,針對老年人群體的信息無障礙產業體系及市場效應尚未完全形成,相關企業難以盈利,導致市場上可供重點受益群體使用且性價比高、易於操作的終端產品較少,市場有效供給明顯不足。」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說。

信息無障礙建設成效明顯,緩解老齡數位化生活供需矛盾

在完善市場供給、優化公共服務、凝聚多方力量等方面下功夫

更好保障老年人便捷參與網絡生活,是全面建設信息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讓老年人樂享數位化生活,近年來正在逐步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搭建養老信息服務網絡平臺」;2017年工信部、民政部等部委聯合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詳細規劃發展智慧養老產品服務的路線圖……各項政策的接連出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老齡數位化生活的供需矛盾。

「經過幾年的發展,針對老年人的信息無障礙建設已經取得積極成果。」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自2013年起,超過800家政府單位搭建了信息無障礙服務平臺,3.2萬個政務網站實現信息無障礙。此外,相關部門組織部分社交通信類、網絡購物類、生活娛樂類、新聞資訊類等APP開展無障礙改造,為老年人獲取信息帶來很多便利。

接受採訪的學者和市場人士認為,適應人口老齡化和社會信息化的趨勢,實現老年人「信息無障礙」目標,應把握以下幾個抓手:

——完善市場供給,引導企業充分考慮老年人需求,開發更多優質適老化數字產品。

朱禮華建議,市場主體應下功夫開展老年人數字產品和服務需求的收集、分析和挖掘,深入研究老年人群體的身體和心理變化規律,研發適老化數字產品,精準優化產品和服務質量。

「比如,智慧型手機要在通用設計中進行多元化需求考量,使老年用戶也能選擇易於接受和使用的產品服務。」王莉莉說。

「下一步將持續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培育多元化老年智能產業市場主體。」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工信部正聯合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對信息無障礙建設貢獻突出的企業在評級評優、信用管理、社會責任考核等工作中給予傾斜,以進一步調動企業積極性。專家認為,老年數字產品和服務相對利潤較低,財稅金融政策應對其予以扶持鼓勵。

——優化公共服務,兼顧傳統和新興生活方式,為老年群體留出專門服務通道。

「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當下,應融合不同群體的需求,傳統和新興的生活方式應該在一段時期內並存。」馮文猛認為,在採用數位化手段方便老人生活之前,首先要確保其生活無障礙,要保留傳統渠道作為一個過渡,幫助他們逐步邁向新興渠道。「特別是公共服務部門,應該給老人留出線下服務的窗口,線下客服、人工電話、紙質填表等老年人所熟悉的傳統方式還應適時保留。」

此外,公共服務部門可以嘗試將服務再細化。比如,針對不同場景錄製相應的使用教程視頻,教老年人學會辦理對應的線上業務,緩解老年人不知從何做起的焦慮,也減輕線下窗口的辦事壓力。

近年來,專門為老年人開闢專用通道已漸成風尚。江蘇無錫火車站對使用老人機、不會使用微信的旅客,留出特殊通道進行人工服務;北京朝陽區不少醫院對無法出示健康碼的老年患者,增設了刷社保卡驗證健康情況的新渠道……凡此種種,都讓老年人出行的腳步更加順暢。

——凝聚多方力量,相關組織、社區、家庭各盡所能,幫助老年群體跟上時代步伐。

「生活中智能化的應用場景五花八門,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人參與其中的複雜性,需要涉及老年人生活的多方主體各盡所能、多管齊下。」朱禮華說。

在社區層面,馬乃篪建議,應積極組織多種形式的培訓講座、現場課堂等,為老年人學習新技術新產品提供渠道,與此同時,也要多給老年人做心理疏導,引導其主動轉變觀念,敢於接受新事物。「相關部門不妨通過加大政府購買服務,支持引導企業加大相關的服務力度,為老年人學習網絡技術提供便利。」王莉莉說。

幫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數位化社會,家庭環節的努力也必不可少。朱禮華表示,年輕人一方面應多用「技術」反哺老人,讓老年人學習智慧型手機更有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創造機會鼓勵和陪伴老年人應用數位化產品,以更多耐心陪伴他們學習必要的數字生活技能。

1607840195000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讓更多老年人樂享數位化便利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讓更多老年人樂享數位化便利(深度觀察)圖①:近日,西安交大學生社團的同學們在幫助老年人學習智慧型手機操作方法。人民視覺圖②:江蘇無錫火車站開設無健康碼服務通道,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務。
  • 讓更多老年人樂享數位化便利(深度觀察)
    一邊是日益凸顯的老齡化現象,一邊是飛速發展的數位化社會,如何讓廣大老年人也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盡享科技進步的紅利?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 讓更多老年人樂享數位化便利 哪些方面還需發力?
    一邊是日益凸顯的老齡化現象,一邊是飛速發展的數位化社會,如何讓廣大老年人也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盡享科技進步的紅利?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 手機響應適老化要求再提速 京東C2M反向定製助力老年人樂享智能生活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宣布,將從2021年1月起,在全國範圍內啟動為期一年的「網際網路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很多企業也加速布局,用創新的產品和服務切實解決老年人在智能時代的痛點。其中,京東在2020年12月初聯合中興等品牌,發布面向「銀髮族」的C2M定製5G長輩智慧型手機,接下來還將推出更多響應適老化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持續關愛老年用戶、探索電子信息技術創新,在精準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的需求,提升整體消費體驗的同時,推動製造環節的智能化,助力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
  • 我省老幹部工作部門做優個性化精準服務 讓老年人樂享數字新生活
    近年來,為幫助老年人適應現代化生活,我省老幹部工作部門整合社會資源,通過打造智慧化老年大學、開設「雲直播」「雲課堂」、開發上線老年人專屬網購平臺等方式,幫助老年人樂享數字生活。  省委老幹部局自2019年起開發全省老年大學智慧校園系統,目前全省30餘萬名老年大學學員可選擇通過該系統實現網上報名繳費。
  • 「跨越數字鴻溝,樂享數字生活」,青浦區民政局開展老年人智慧型手機...
    目前,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青浦區民政局快速響應,在深入社區調研的基礎上,緊貼老年人實際需求,設計了一系列課程,內容實用豐富,包含與老年生活密切相關的社交、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網絡安全等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課程內容親和活潑、注重實際操作,所有課程均以老年朋友更喜歡的手繪本形式編輯成冊,方便老人隨身攜帶。
  • 從技術鴻溝到身份建構,數位化對老年人究竟意味著什麼?
    近期,輿論不斷爆料多起老年人在數位化時代的各種窘境,他們被認為是數位化時代的「弱勢群體」。爭議之餘,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2020年底前要「集中力量推動各項傳統服務兜底保障到位,抓緊出臺實施一批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最迫切問題的有效措施」。
  • 數位化對老年人究竟意味著什麼?
    近期,輿論不斷爆料多起老年人在數位化時代的各種窘境,他們被認為是數位化時代的「弱勢群體」。爭議之餘,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2020年底前要「集中力量推動各項傳統服務兜底保障到位,抓緊出臺實施一批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最迫切問題的有效措施」。
  • 科技賦能,讓老年人樂享數字生活(記者觀察)
    當前,隨著韓國的數位化進程日益加快,越來越多的民眾通過網絡和智能終端獲取信息,生活便利性得到提升。然而,數位化的快速發展也給一些使用智能技術存在困難的老年人增添了不便。「現在購買火車票大多通過手機,我卻只會去火車站的售票廳排隊買票。但是想買的車票經常已經在網上售罄,只能買站票。」許宗德說,他曾嘗試通過火車站的無人售票機購票,但複雜的操作令其最終放棄。
  • 數位化貿易促進東協經濟加速發展
    10月25日,《東協郵報》官網報導稱,到2030年東協將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屆時將有越來越多精通科技的年輕人從中獲益。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東協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動力,未來東協將建立更加完善的數字貿易體系,促進區域內中小企業快速發展與轉型,讓區域內民眾獲得更便利的服務與生活。
  • 工廠上「雲」、反向定製、商品出海 數位化賦能製造業展現新氣象
    新華社杭州12月29日電 題:工廠上「雲」、反向定製、商品出海 數位化賦能製造業展現新氣象  新華社記者 張璇  製造業通過數字經濟平臺,實現供需精準匹配、降本增效、擴大新市場,從大型製造企業到中小製造業,都在通過數位化獲得銷售增長。
  • 共話技術變革與教育創新 50餘所高校商學院書記院長探訪騰訊總部
    依託自身兩大社交平臺,12億微信和6億QQ用戶,騰訊可以更好的連接教育的主體,連接教育的要素和教育的服務,從而打破地域、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進一步促進教育資源平穩的流通,提升教育公平化;同時,整合自身和生態的資源,依託騰訊自身的產品技術,重塑教育形態,促進教育個性化和精準化的實現。念紅志重點介紹了騰訊教育助力高校進行數位化轉型的舉措。
  • 數位化時代進程加快 老年人不該成為被忽略的群體
    叫車、支付、網購、掛號,年輕人輕車熟路的數字生活,卻成為了很多老年人難以逾越的障礙。《新聞1+1》今日連線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共同關注:數位化時代,別成為老者的「數字鴻溝」。一張照片,配文三個字,為何引發19萬網友點讚?一座城市的溫度體現在,它是如何對待哪些被遺忘的少數人。
  • 數位化時代,老年人更應該被溫柔以待
    一邊是日益增長的老齡人口,一邊是數位化發展的日新月異,面對行動支付、線上掛號、網絡約車等「數位化生活」洪流,不少老年人感到茫然。「手機掃碼」時代,數位化帶來的便利正在成為一些老年人的「障礙」,老年人與數位化社會的齟齬也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課題。那麼,目前遼寧老年人數位化生活的狀況如何?又遭遇了哪些困境?
  • 國務院辦公廳: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
    各地區、各部門要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工作統籌,建立工作檯帳,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確保各項工作做實做細、落實到位,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 國務院辦公廳: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
    各地區、各部門要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工作統籌,建立工作檯帳,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確保各項工作做實做細、落實到位,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 舊石器,新技術 EinScan系列促進考古學數位化轉變
    (原標題:舊石器,新技術 EinScan系列促進考古學數位化轉變)
  • 讓逾2.5億老年人共享智慧社會便利——專訪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 題:讓逾2.5億老年人共享智慧社會便利——專訪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人口發展處處長王談凌  新華社記者安蓓、魏玉坤  一端是日益擴大的老齡人口,一端是日新月異的科技創新。伴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如何讓逾2.5億老年人共享智慧社會便利,是考驗社會治理的重要課題。
  • 數位化變革「咖」對話:數位化變革領導力突圍與技術創新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但是眾多意識超前、實力雄厚的企業仍舊積極推動數位化轉型業務實踐,在產品和組織的數位化轉型上的支出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預計2020年全年,世界範圍內數位化轉型技術和服務支出將增長10.4%,達到1.3萬億美元。即便如此,相對資本投入規模而言,研究結果顯示高達84%的數字轉型項目未能實現預期收益。
  • 便利蜂:以數位化實現熱餐標準化 佟大為現場點評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熱餐是便利蜂當前最具競爭力的產品。作為現代數位化便利店代表,便利蜂將系統驅動、大數據、AI算法等融入全鏈條,讓熱餐實現標準化。同時,便利蜂對熱餐品類不斷創新,適時推出川菜樟茶鴨腿、河南胡辣湯等「家鄉菜」,滿足消費者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