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貿易促進東協經濟加速發展

2020-12-22 同花順

  10月25日,《東協郵報》官網報導稱,到2030年東協將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屆時將有越來越多精通科技的年輕人從中獲益。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東協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動力,未來東協將建立更加完善的數字貿易體系,促進區域內中小企業快速發展與轉型,讓區域內民眾獲得更便利的服務與生活。針對當前東協數字貿易發展狀況以及還存在哪些發展障礙等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學者。

  數字經濟增長速度加快

  世界經濟論壇10月發布《推動亞洲數字貿易》報告,將數字貿易涉及的領域概括為四個方面:數字產品與服務,如應用程式、軟體和視頻服務;數位化的有形商品和服務,如網上購物、預訂旅行機票等;推動有形商品和服務貿易發展的數位化工具,如數字物流追蹤、數字支付和保險產品等;新興變革性數位技術,如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

  報告認為,數字貿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正在快速革新與發展。目前,東協地區的數字貿易發展趨勢非常值得關注。數字生態系統已經與社區緊密相連,數字交易中的組成要素已經形成網絡化的發展模式。如在某一網絡應用平臺,用戶不但可以交流、購買遊戲,還能進行小額支付、分享照片、閱讀新聞等。東協區域內數位化獨角獸企業間的聯繫越來越密切,它們更願意關注本區域內的貿易模式。東協地區在物理/數字通信接口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東協地區消費者個性化的訂閱服務傾向催生了網絡互動平臺、網絡直播平臺、網絡視頻會議等方面的爆炸式增長。

  彭博社報導稱,東協地區商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未來10年創造的新經濟價值中,將有70%來自數位化平臺。東協地區的企業正在利用數位化技術改變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涉及的行業包括零售業、銀行業、製造業和運輸業等。目前,東協各國都加大了對數字創新研究的投入,並把數字經濟作為區域經濟的關鍵優先事項。

  儘管新技術削弱了傳統製造業的勞動密集型生產模式,但也有效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進而提升了勞動者收入。此外,新技術還為中小型企業帶來了更大發展空間,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東協數字經濟重心正從大城市向小城市和農村地區轉移。

  目前在東協,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的數字經濟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長,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和菲律賓也達到了每年20%―30%的增長速度。但東協的數字經濟發展並不均衡,東協內7個大都市的人口僅佔其總人口的15%,但卻擁有該地區50%以上的數字經濟。

  東協東亞經濟研究中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東協數字經濟將達到1970億美元,是2015年的6.4倍,但這一數字還有待提高。因為微型、中小型企業佔東協所有企業的95%,它們的就業人口佔總就業人口的一半,卻只貢獻了東協國內生產總值的30%―53%。這些企業的數位化過程相對複雜,又缺少必要政策與資金支持,一旦這部分企業能夠突破數字發展瓶頸,融入數位化發展體系,將會激發數字經濟更大活力。

  形成統一的數字貿易發展格局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人工智慧技術中心助理研究員西蒙尼·聖塔馬利亞(Simone Santamaria)對本報記者表示,東協普通民眾對數字服務的接受程度較高,但是企業和政府採用數字服務的增速普遍較慢,而且嚴厲的監管和對電子交易的不信任抑制了數字經濟的發展。他建議,東協應該將擴大數字支付作為區域內優先發展事項。因為據世界銀行統計,目前東協只有19%的金融帳戶持有人願意通過網際網路登錄帳戶、轉帳和支付日常開銷,而這一比例在世界中等收入國家達到27%,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達到24%。未來,東協各國只有出臺更多刺激性政策,提供更靈活可靠的數字支付環境,才能讓數字支付更加普及。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者行為方式的影響和改變,未來更多商品和食品服務商將提供非接觸式支付選擇,這將促使東協國家打通便利化的數位化金融渠道,擴大使用非接觸式支付需求。

  新加坡亞洲貿易中心創始人黛博拉·埃爾姆斯(Deborah Elms)認為,決定數字貿易發展的根本是物流業是否健全完善。東協地區較高的物流成本、缺乏可靠的運輸和送達系統,已經嚴重阻礙東協數字貿易的深化。此外,東協內部還未形成統一的海關監管模式,商品快速通關以及跨國流動也面臨諸多障礙。在數據隱私、網絡安全和消費者保護等領域,東協不同國家持不同的態度。僅有一半的東協成員國國內擁有完善的數據保護法律,然而一旦遇到數據跨境流動時,東協層面根本沒有形成統一的政策制度。針對這些問題,儘管東協出臺了《2025年東協經濟共同體藍圖》《東協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等政策框架,但面對不斷變化的數位化市場,還需進行更多的研究與區域內協調。只有更加專注於解決數字貿易便利化、消費者權益保護、企業技術創新鼓勵、數字稅制定等問題,才能確保東協在全球數字貿易中處於更加有利的位置,從而釋放更多的數字經濟潛力。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wm

相關焦點

  • 東協國家執政黨: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是促進繁榮的「唯一出路」
    馬來西亞作為東協的脊椎的國家,也是深受到整個貿易摩擦所帶來的經濟影響。」貿易份額越大、依賴進出口程度越高的國家越容易在中美貿易摩擦中受到衝擊,相較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印度尼西亞受到的影響較小。但在全球化經濟相互依存的背景下,沒有哪個國家能做到毫髮無損。
  • 東協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原因 2020國際貿易產品發展前景分析
    下一步,中國將會繼續與東協各國一道繼續實施好中國-東協自貿協定,為促進區域貿易投資的增長和後疫情時期區域經濟快速復甦作出更多努力。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版國際貿易產品入市調查研究報告》分析: 今年在國際貿易投資比較低迷的情況下,中國和東協之間的貿易呈現出了比較好的態勢。請問原因是什麼?
  • 從菲律賓金槍魚罐頭到越南紡織品,RCEP利好東協經濟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中心主任陳子雷表示,RCEP的籤署顯示出東協、中日韓等國領導人推進多邊主義、自由貿易的決心,用實際行動來回應這種此前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趨勢,顯示出了信心和團結,對引領全球經濟的復甦起到關鍵作用。
  • 集智納言推動貿易數位化發展
    與會專家認為,貿易數位化發展應以構建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為目標,以產業數位化發展為基礎,以智慧集群建設為路徑,以大型跨境電商平臺為支撐,以跨境電商綜試區和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為依託,通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賦能生產貿易全流程,持續實現降本增效,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價值鏈升級,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
  • 後疫情時代 中國—東協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能否持續?
    他表示,中國與東協國家比鄰而居,經濟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廣、潛力大。許寧寧看好後疫情時代中國和東協的經貿合作前景。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院長莊國土教授認為,中國和東協都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存在強大互補性。中國和東協的資源和產業互補,讓東協搭上了中國經濟發展快車,給雙邊貿易注入強勁動力。
  • 東協時裝設計師協會:推動東協成為世界紡織品貿易中心
    RCEP各成員之間承諾,協定生效後將在貨物服務貿易、投資準入、電子商務、智慧財產權、競爭政策、政府採購、中小企業等領域立即降至零關稅或在十年內降至零關稅。  東協時裝設計師協會負責人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自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立以來,東協已成為中國對全球紡織服裝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2013年,東協首次超越日本成為中國第三大紡織服裝出口市場。
  • 洪濤:疫情促進中國經濟數位化轉型生態發展
    洪濤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    中國農業展覽協會農產品電商工作委員會會長、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商研究院院長、商務部市場運行調控專家、國內貿易專家、電子商務諮詢專家,農業部農產品市場流通專家,全國供銷總社供銷E家電商戰略顧問、阿里研究院專家、京東雲專家
  • 東協已成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 商務部:意義重大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31日表示,中國已連續10年保持為東協第一大貿易夥伴,東協已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此外,中國與東協「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成果豐碩,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李成鋼表示,中國—東協經貿合作持續快速發展,得益於中國—東協博覽會的「助推器」作用。目前,該博覽會已舉辦15屆,第16屆將於今年9月20日至23日在南寧舉辦,以「共建 『一帶一路』,共繪合作願景」為主題,主題國是印尼。
  • 數字經濟為中國—東協合作增添新動力
    這幾年跨境電商發展很快,我們依託廣西多語種人才聚集的優勢,正加速構建賣家孵化、跨境電商直播、多語種跨境電商培訓等服務體系。」丁國勳說。  隨著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品類繁多的商品正在中國與東協之間加速流通。記者在南寧郵局海關智慧監管中心看到,全自動系統設備正在對國際郵件、國際快件等進行快速分揀、查驗,一批批商品在完成通關手續後發往世界各地。
  • 打造「網上絲綢之路」聚貿助力中國—東協跨境物流發展
    中國經濟網南寧9月14日訊(記者童政 韋玲通訊員田春元)9月13日,第5屆中國—東協物流合作論壇在南寧舉行,論壇以「創網上絲路,促東協互聯」為主題,旨在推動中國與東協各國物流業深入的交流、探討、學習、借鑑和合作,務實推進中國—東協在物流一體化、建立「網上物流」體系,促進互聯互通,為進一步增強雙方經貿合作交流提供更多便利
  • 貝恩諮詢:2025年數字一體化將使東協GDP增加1萬億美元
    東協正處於數字革命的早期階段,也有很多機會成為領導者。今天,東協是一個重要的全球經濟體,但尚未成為關鍵的數字經濟體。東協在人口方面排名世界第三,按GDP計算排名第六,貿易額排名第四。然而,東協的數字經濟滯後,目前僅佔GDP的7%,而中國為16%,歐洲為27%,美國為35%。
  • 新形勢下的中國東協經貿政策
    究其原因,除了我國加強了政治、外交、軍事等手段的綜合運用之外,中國-東協經貿合作的深化在其中發揮了解壓器和穩定器的核心作用。當前,在打造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維護南海安全穩定等新形勢下,適度調整中國-東協相關經貿政策,對繁榮中國與東協國家經濟、實現自貿區區域經濟加速融合以及打造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社科院專家解讀:中國東協進出口貿易總額逆勢上揚
    這是長三角地區至東協的國際貨運班列首次開行。   許叢軍攝(人民視覺)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前5個月,東協成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與東協貿易總值1.7萬億元人民幣,增長4.2%,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4.7%。菲律賓《亞洲商業周刊》總編輯安東尼·洛佩斯指出,今年以來,中國與東協國家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實現逆勢增長,相信雙方經貿合作將取得長足發展。
  • 經濟學家:中國的經濟復甦將惠及東協
    經濟學家指出,儘管新冠肺炎疫情仍有不確定性,但中國的經濟復甦將惠及東協成員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在2020年第一季度,東協取代歐盟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新加坡經濟諮詢機構百年亞洲諮詢公司的創始董事兼執行長馬努·巴斯卡蘭說:「中國是東協重要的經濟夥伴。在發達經濟體經濟遭受重創之際,中國是唯一的巨大需求來源,且需求仍在增長。」
  • 搭起數字經濟合作「金橋」——2020中國—東協信息港數字絲路產業...
    開幕式上,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劉宏武、中國—東協中心貿易投資部主任郭傳維代表陳德海秘書長發表了致辭。劉宏武表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經濟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力,數字絲綢之路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化網絡空間合作注入了新活力。
  • 拾級而上 共創繁榮——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商務與...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與百年變局疊加的大背景下,中國與東協國家合作獲得進一步升級與加速,更顯彌足珍貴——今年,中國與東協歷史性地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相互直接投資逆勢上揚,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走過十年務實歷程再次升級,包括中國與東協十國等國家參加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籤署……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致辭中指出:「
  • 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論壇在成都舉行
    此次論壇以數字經濟合作年為契機,圍繞中國——東協數字經濟發展現狀與合作前景分享觀點、交流經驗,力爭在智慧城市、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產業合作領域促成更多新的增長點。  據悉,本次論壇是2020年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年的系列活動之一,由中國——東協中心(以下簡稱:東協中心)、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成都市經信局、成都市外辦、成都高新區承辦。
  • 貿易數位化 發展新格局 亞洲電子商務生態大會隆重開幕
    ,為促進亞洲乃至全球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社交新零售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做出積極的貢獻。大會還特別邀請指導單位商務部配額許可證事務局組織聯合服務工作組赴山東省臨沂市開展貿易數位化專項幫扶對接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調研山東臨沂生產型外貿企業面臨的難點、痛點、堵點,依託工作組成員單位研究出臺具體幫扶舉措,利用數位化技術幫助企業增加獲取訂單渠道、暢通跨境物流、促進在線商務交流。
  • ...後疫情時代合作造福兩國人民 助力區域經濟發展——訪新加坡副...
    ,希望新中加強後疫情時代合作,共同拓展互聯互通、數位化和可持續發展三大領域合作,造福兩國人民,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會議將討論應對大流行病等公共衛生領域的合作,加強兩國之間聯通以促進兩國經濟發展,以及兩國在中國國內區域發展上的合作等議題。  今年是中新建交30周年。王瑞傑說,這些年來,新中合作隨著兩國關係的發展開枝散葉。兩國在蘇州、天津和重慶的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是雙邊關係欣欣向榮的最佳體現。兩國合作的領域從工業擴大至可持續城市發展、互聯互通,以及數字經濟等新領域。
  • 中國—東協博覽會旅遊展實現貿易洽談超3000場
    歐惠蘭 攝   中新網桂林12月11日電 (歐惠蘭)12月10日,廣西桂林市副市長沈威虎在2020中國—東協博覽會旅遊展新聞通報會暨頒獎儀式上介紹,本屆旅遊展共有49個國家和地區駐華機構、國內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廣西14個市組團參展參會,會期第一天舉辦專業洽談會,吸引近320家企業代表參加買賣雙方一對一貿易洽談,實現貿易洽談超過3000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