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主辦的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對新文科建設做出全面部署。為加強人才培養的模式創新、制度創新、方法創新,由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舉辦的「2020中國商學院院長書記領導力高層對話」於2020年12月4日在深圳開幕。12月6日,來自全國50多所高校的商學院書記、院長走進騰訊濱海大廈,圍繞「科技推動教育創新」話題展開深度探討。
中山大學校長助理、管理學院院長王帆教授,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傅慧教授,騰訊教育華南區商務總經理徐張良,騰訊教育首席架構師念紅志,騰訊會議高級產品經理張景凱,騰訊樂享高級諮詢顧問楊超等出席活動並進行了觀點分享。
騰訊教育聯手高校開展新商科合作
騰訊教育華南區商務總經理徐張良介紹,騰訊從事教育業務已有多年。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作為騰訊公司對B端的出口,在2018年整合了公司20多條業務線,並統一打造「騰訊教育」品牌,以更好地服務教育客戶。
「騰訊教育服務行業主要分為三大塊:在教企服務領域,截至目前,已經服務了超過20萬家教育機構和企業。」徐張良透露,在基礎教育板塊,騰訊教育通過服務全國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來更好地覆蓋K12學校。以疫情期間為例,騰訊教育通過騰訊會議、騰訊課堂、騰訊樂享、企業微信等產品,支持了全國十幾萬所學校的停課不停學活動;在高等教育板塊,則主要為高校提供信息化服務及產學研校企合作。當前,除了新工科人才培養,騰訊教育也在積極探索新商科教育,「把騰訊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能力,提供給高校,助力學校進行精準大數據營銷的研究。」
騰訊教育首席架構師念紅志強調,騰訊教育始終定位「數字助手」的角色。依託自身兩大社交平臺,12億微信和6億QQ用戶,騰訊可以更好的連接教育的主體,連接教育的要素和教育的服務,從而打破地域、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進一步促進教育資源平穩的流通,提升教育公平化;同時,整合自身和生態的資源,依託騰訊自身的產品技術,重塑教育形態,促進教育個性化和精準化的實現。
念紅志重點介紹了騰訊教育助力高校進行數位化轉型的舉措。結合高校信息化目前的發展狀況和存在的問題,騰訊教育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在產品技術上,打破用戶之間的信息孤島,提供更加穩健和強大的基礎設置支撐服務;在業務管理上,推動中小型公司基於騰訊的平臺能力和開放生態,以及強大的連接能力,完成向高校的高質量交付。
科技創新,賦能高校、企業應用變革
騰訊會議高級產品經理張景凱基於騰訊會議,分享了自己對於企業和高校數位化轉型的思考。他指出,疫情觸發了通訊領域和應用場景的大爆發,促進了線上辦公場景的普及。受疫情錘鍊,騰訊會議增長速度也特別快,「是騰訊內部首個用一個月時間實現用戶破億的產品。」
張景凱強調,打造生態互聯,騰訊不做硬體,而是通過平臺的方式,實現衍生交互的體驗,「我們可以和合作夥伴構建前端,通過平臺打造整體的移動互聯場景。」而這種做法最大的好處就在於,通訊工具可以充當數位化轉型中,比較重要的轉型工具。騰訊通過提供這些工具,幫助企業和學校節省了很多時間。
如何通過校企合作,探索企業變革與創新之道?騰訊樂享高級諮詢顧問楊超詳細介紹了騰訊樂享的能力與價值,「對內,騰訊樂享為騰訊提供知識管理的決策,是騰訊內部最大、也是最活躍的社區,是騰訊內部企業文化的基石。」楊超透露,每個月有80%的員工主動登陸這個平臺。
對外,騰訊樂享則為客戶提供SaaS化服務,如培訓考試工具、活動工具等。目前,已先後與中山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進行合作,落地學術研究,且均已有案例出爐。
在交流環節,海南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唐寧玉教授表示,作為一家高科技公司,騰訊為行業及大眾提供了諸多優質的產品和技術資源,「在未來的數位化時代,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也許可以給自己帶來不一樣的改變。」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孟炎則認為,騰訊是一個變革創新的企業,他期許在世界大的變局之下,騰訊能夠看得更遠,才能夠走得更遠。
個性化教育推動未來教學變革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傅慧教授以《數字經濟的戰略領導力》為主題進行了分享。傅慧教授提出,一個優秀的組織背後必定有一個傑出的戰略領導者,這是組織成長的需要,也是外部環境不斷變化的需要。作為領導者,需要快速識別環境中的機遇和挑戰,更好地進行戰略應對,同時在內部展開根本性的管理變革。
「領導者非常重要的三個角色:指明組織前進的方向、整合組織系統、打造優秀團隊。」傅教授認為,戰略領導者還應具備願景力、戰略柔性等特徵,善於授權激勵。結合數字經濟時代的環境特徵,傅教授指出,數字賦能式領導是真誠型領導、變革型領導、文化型領導、分布型領導和知識型領導的綜合表徵。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王帆教授表示,此次交流活動,核心是共同探討在技術變革的背景下商學院教育的未來。他分享了個人在工作中的心得,作為商學院的領導者,技術創新是發展的要素,挖掘並培養好儲備幹部人才是發展的基礎。
聲明:本站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網站對此聲明具有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