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關注】團結、勤奮、求實……你的校訓是啥?

2021-02-07 人民網

(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校訓高頻詞:團結 勤奮 求實 創新


近日,北京各大高校陸續迎來新生報到。踏進嚮往已久的大學校園,學子們最先注意到的,往往是校園裡刻在石碑上的校訓。


有公開資料顯示,現代各校校訓中,「團結、求實、勤奮、創新」等是常被用到的詞語。


媒體選取北京市內54所大學、52所中小學的校訓進行統計發現,這些學校的校訓也未脫此藩籬,勤奮與創新兩詞出現率最高,均為20%,尤以中小學居多。


北京市內106所大、中、小學的校訓中,「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等詞語出現的頻率頗高。


有些學校的校訓因此像「雙胞胎」,用字重合率達75%,如:


華北電力大學的校訓是「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中央音樂學院的校訓是「勤奮、求實、團結、進取」;

中央財經大學的校訓是「忠誠、團結、求實、創新」,

首師附中的校訓為「自覺、勤奮、求實、創新」,

和平裡三小的則是「誠實、勤奮、團結、創新」。


其中,又以「勤奮」和「創新」出現的次數最多,分別為20次和19次。記者統計發現,106所學校中,校訓裡同時有「勤奮、創新」這兩個詞的有10所,包括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服裝學院、25中、首師大附中、陳經綸中學、和平裡三小、和平裡四小等。


八字校訓最多 佔比超8成


106所學校中,使用八字校訓的學校最多,有86所,佔比81%。這些8字校訓還可分為兩段,每段四字的如北京第一實驗小學校訓「求真感恩,知恥礪行」;或是四段每段兩字,如人大附小校訓「健康、活潑、樂學、友愛。」


非8字校訓中,有的化自古語,如中國農業大學的「育天下之英才,解民生之多艱」;或是直接源自口語,如光明小學的「我能行」。還有的是出自國家領導人之手,如外交學院使用的就是周恩來對外交工作提出的16字要求,「掌握政策,熟悉業務,嚴守紀律,站穩立場」。


高校校訓較中小學更有特色


與中小學相比,被統計的54所高校校訓顯得更有自身特色。或質樸,如清華大學的「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或簡約,如北京交通大學的「知行」。


一些院校還會將所擅長的專業融入校訓,比如北京化工大學的「宏德博學,化育天工」之中,就暗含了「化工」兩字;北京林業大學的「知山知水,樹木樹人」雖未提到林業,卻字字指向本行。


還有一些院校會在校訓中強調專業道德,如:

首都醫科大學便說明「扶傷濟世,敬德修業」;

首都體育學院則直言「以挑戰者精神拼搏創新」;

北京舞蹈學院的「文舞相融,德藝雙馨」,

與中國戲曲學院的「繼往開來,德藝雙馨」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專家觀點:校訓的作用應是成人之「砥」


清華大學原黨委副書記胡顯章:


校訓歷來是一所學校珍貴的價值遺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一所學校精神的集中表達,它體現了學校彌堅歷久的文化基因、文化傳統、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在潤物無聲中陶冶著師生的心靈。


勤奮二字多出現於中小學的校訓中,說明這是一種需要從小養成的習慣,而且這是中國傳統教育的基本要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激勵歷代學子的治學名言,核心也是「勤奮」。


至於有些學校校訓還愛用「求實」、「團結」等詞語,有專家分析,這些院校大都是上世紀50年代初建校,當時全國號召向解放軍學習,上述詞語則與部隊優良作風有關。而「創新」的提出則是因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整個社會環境都非常強調創造性。


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儲朝暉:


學校的首要功能是育人,所以校訓的作用應該是成人之「砥」。一個是要接受砥礪、磨礪。這意味著新生剛剛接觸校訓時,要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與學習體驗理解、認同校訓,並用其規範自己的言行。走出校門之後,每個人都會面對權勢、利益、各種情感的衝動等,這時校訓的第二層意思就是,要成為人生的中流砥柱。所以建議,學校在制定校訓時,要遵循人的成長發展和探索真理的規律,結合校史及學校的教育觀念,使教育能夠脫離「培訓班」的模式。


校訓故事


1 清華大學


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曾當選為公眾最喜歡的校訓


有媒體曾在全國範圍調查「我最欣賞的十大校訓」,結果顯示,清華大學的校訓以54%的最高獲選率,成為公眾最喜歡的校訓。


清華大學校訓源自梁啓超的演講。1914年,梁啓超在清華作演講,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激勵清華學子努力成為中國社會的中流砥柱。


按照哲學家張岱年的闡釋,「自強不息」在政治生活方面,指的是對外來侵略絕不屈服,對不良勢力絕不妥協,在個人生活方面強調人格獨立,志不可奪。


「清華校訓所體現的清華精神與這種寶貴的民族精神緊緊相連。」清華大學校史專家、原校黨委副書記胡顯章說。


「國家自強不息需要個人自強不息」


為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寫出《荷塘月色》的清華大學教授朱自清,寧可餓死,也拒絕領取美國援助的麵粉。


新中國成立後,共和國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臣中,就有14位出自清華,而帶領團隊實現我國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技術重大突破的徐銤,曾於1955年進入清華求學。


上世紀70年代初,根據國家部署,徐銤舉家從北京搬到位於三線大後方的四川夾江,那邊消息不靈通,科研條件也差,300多人的隊伍,「漸漸地走了一大半」。


有人也曾試圖「挖」徐銤,但他從未動搖,只因「能夠犧牲自己的還應該犧牲自己,這樣國家才能上去,國家的自強不息,如果沒個人的自強不息,也白搭。」


清華求學生涯學會「堅忍不拔」


如今,清華大學學子仍能在畢業典禮上聆聽師長關於個人對國家責任感的教誨,和老校歌裡面的那句「自強,自強,行健不息須自強」。


「從清華走出來的,都是做事踏實、勤勤懇懇的人。」清華大學2002級體育特長生任宵澤說,在學校接受的4年專業賽艇訓練,讓自己有了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挑戰任何苦難的勇氣。於是研究生畢業時,本想去外企、國企的他,決定返回支教過的西藏,成了一名大學生「村官」。


2 北京交大


校訓:知行


兩字校訓強調「學以致用」


北京交通大學主樓思源樓北側的小廣場上,矗立著學校的校訓石碑,上面刻著碩大的「知行」二字,大概是全國高校最簡短的校訓了。


雖然看似簡單,但在該校黨委副書記高福廷看來,「知行」兩個字背後,蘊含著學校的育人理念。


1921年就確定「知行」思想


1978年,高福廷成為當時北方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電子計算技術專業的學生,在他的印象中,當時學校只有校風,沒有校訓。直到2003年,學校研究決定恢復使用「北京交通大學」校名後,決定重啟「知行」這個老校訓。


「知行」思想出自何處?高福廷說,據考證,可能出自北洋政府交通總長、交通大學老校長葉恭綽。1921年9月10日,在交通大學北京分校開學典禮上,葉恭綽就希望交大師生,一要學術獨立,不受外力支配,二要學以致用,貴在貢獻,三要學術愈精,應用愈廣。


強調動手能力 校友創業者多


「各個學校的特殊文化,造就了各自學生的不同特點,我們學校非常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強。」高福廷說,校友創業的很多,其中,新晉福布斯排行榜的中國首富李河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的同班同學,北京握奇數據系統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王幼君,畢業後分配到天津一個學校當老師,「但他很有追夢精神,幾年後就開始創業,而且碩果纍纍。」高福廷說。


如今,北交大不僅有校訓碑,還有「五之文化牆」用來詮釋校訓,校園裡也常有各種以「知行杯」命名的校園比賽和活動,讓學生一入校就能夠銘記校訓,畢業後又帶入社會中,伴隨和影響其一生。


廣大北交大學子在工作中也踐行著「知行合一」。如施工環境惡劣、條件艱苦、技術難度大,堪稱世界之最的青藏鐵路建設工程中,就有不少北交大師生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校長說校訓


北京大學校長王恩哥:讓北大精神閃耀在道德星空


五四運動的先驅、北大校友羅家倫先生在《寫給青年》一書的序言中談道:「我們不能背著時代後退,我們也不能隨著時代前滾,我們要把握住時代的巨輪,有意識的推動他,進向我們光輝的理想。」五四先驅們在改造國民性的基礎上,重塑人的靈魂,實現了民族的覺醒,開啟了中國現代化的徵程。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核心的五四精神,成為一代代青年奮發圖強的精神燈塔,也為當代中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重要思想資源。


無論時代怎樣發展變化,北京大學都要高擎精神旗幟,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弘揚北大精神傳統結合起來。讓「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更純正,讓「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胸懷更博大,讓「常為新」的奮鬥精神和創新意識更鮮明,應是我們在大變革時代不變的堅守、積極的開拓。


前段時間,一部關於北大的微電影《星空日記》廣受關注,其中有句臺詞:夢想才是最真的現實。今天,在美麗的燕園裡,紅樓傳下的薪火生生不息,照亮著奮發的青春。「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一開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築造共同守望的心靈家園,就能讓北大精神煥發新的光彩,閃耀在無比璀璨的道德星空。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云:引領明德惟馨的社會風尚


華中大的校訓是「明德厚學,求是創新」,體現著科學精神與人文關懷的融合。「明德」語出《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意為彰明倫理;「厚學」轉義出自《易》「坤厚載物」,倡導崇尚知識;「求是」語出《漢書》「實事求是」,強調追求真理;「創新」轉義出自《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注重與時俱進。校訓既飽含文化經典的古樸敦雅,又散發與時俱進的時代氣息,凝聚著學校的精神與靈魂,更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


提倡「明德厚學」,就是把涵養人文素質、培育道德品格、造就責任擔當放在辦學育人的首要位置。提倡「求是創新」,就是要前瞻國家和社會需求,為國家現代化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引領社會進步。


我們不教給學生庸俗的成功學,而是引導他們開拓更為豐盈的人生價值。華中大有責任以行的魄力,有勇挑大梁的豪氣,有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有同舟共濟的濟世情懷。時光荏苒,校訓所蘊含的科學與人文比翼、創新與引領齊飛的精神卻一以貫之。在價值多元的社會轉型期,我們願做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者、踐行者和守望者。


中山大學校長許寧生:修身至誠,百年不變的堅守


在四季青蔥的中山大學校園中,「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的十字校訓,靜靜矗立在校園中軸線上,觀時代變幻,看堅守不離。


1924年,孫中山先生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在廣州創辦了國立廣東大學和黃埔軍校。同年11月,國立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中山先生摘錄儒家經典《中庸》之名句,手書十字校訓作為成立訓詞。他逝世後,學校於1926年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而訓詞亦成為中山先生留給中大的最後遺訓。從成立至今,校訓從未變更過。


如何在新的時代裡把校訓精神發揚光大,是每個中大人都會思索的命題。培育英才助力國家強盛,為人類文明進步創造價值是大學不變的基本使命。為此,中山大學提出「建設文理醫工各具特色融合發展,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世界一流大學」的奮鬥目標,更強調,要著力通過制度與文化建設,使校訓精神成為中大人的自覺與行動,讓師生在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中篤行校訓,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振興中華而奮鬥,以達至立德樹人的辦學根本。


百年校園,風雨如晦,中山大學校訓精神熔鑄了一代代中大人的品性和價值追求。中山大學在實現自己願景的進程中,選擇回到校訓「修身至誠」的本意:「人心向學」。心誠則事成。心要靜,靜則思遠,思遠則成大事。


(綜合人民日報、新京報消息)


↓↓↓點擊「閱讀原文」連結,快捷關注人民網法人微信

相關焦點

  • 媒體盤點校訓高頻詞:團結勤奮求實創新(圖)
    踏進嚮往已久的大學校園,學子們最先注意到的,往往是校園裡刻在石碑上的校訓。  有公開資料顯示,現代各校校訓中,「團結、求實、勤奮、創新」等是常被用到的詞語。  新京報記者選取北京市內54所大學、52所中小學的校訓進行統計發現,這些學校的校訓也未脫此藩籬,勤奮與創新兩詞出現率最高,均為20%,尤以中小學居多。
  • 北京106所學校校訓高頻詞: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校訓高頻詞: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近日,北京各大高校陸續迎來新生報到。踏進嚮往已久的大學校園,學子們最先注意到的,往往是校園裡刻在石碑上的校訓。  有公開資料顯示,現代各校校訓中,「團結、求實、勤奮、創新」等是常被用到的詞語。
  • 盤點校訓高頻詞: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踏進嚮往已久的大學校園,學子們最先注意到的,往往是校園裡刻在石碑上的校訓。  有公開資料顯示,現代各校校訓中,「團結、求實、勤奮、創新」等是常被用到的詞語。  新京報記者選取北京市內54所大學、52所中小學的校訓進行統計發現,這些學校的校訓也未脫此藩籬,勤奮與創新兩詞出現率最高,均為20%,尤以中小學居多。
  • 校訓| 位育中學:團結、嚴謹、求實、進取
    校訓 | 位育中學:團結、嚴謹、求實、進取 2020-12-19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校訓|位育中學:團結、嚴謹、求實、進取
    【校訓】 團結、嚴謹、求實、進取 【校訓解讀】 團結、嚴謹、求實、進取是位育中學的八字校風。
  • 大學校訓同質化嚴重 "勤奮求實創新"成最俗口號
    「勤奮」、「求實」、「創新」、「團結」、「嚴謹」……相信凡是有過高校學習經歷的人,看到這些校訓,都不會感到陌生。  最近,一項針對國內256所高校的調查顯示,高校校訓同質化、標語化現象嚴重,一些校訓在師生中的認同度降低,感召力不足。是什麼讓一些高校的校訓似曾相識?
  • 全國大學生校園文化節開幕 校訓首推求真求實
    求真求實是校訓首選展出的近80所大學的校訓中,大多把實事求是放在首位。求知、求實、求是、求真等字眼,融入許多大學的校訓中。中國人民大學和天津大學的校訓都是「實事求是」,浙江大學的校訓中有「求是」、西安電子科大、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的校訓中不約而同出現「求真」、華中師大、上海外國語大學校訓中都有「求實」,中國地質大學的校訓則是「求真務實」等等。這些詞語在大學校訓裡出現頻率最高,重複比較多。其次是強調勤奮。
  • 盤點茂名各校校訓,你學校的校訓是什麼?
    給你三秒鐘想得起母校校訓麼?還記得你母校的校訓嗎?小學茂名市榆園小學校訓:勤奮 嚴謹 求實 創新高州中學校訓:愛國、團結、勤奮、進取信宜中學校訓:立志、勤奮、團結、進取電白區第一中學校訓:嚴謹、求實、拼搏、創新化州市第一中學校訓:明德、博學、篤志、敏行
  • 求實創新成校訓高頻詞 同質化嚴重被指「生憋」
    你還記得母校的校訓嗎?  你是不是對這樣的校訓特別眼熟?  「團結、進取、求實、創新」「勤奮、仁愛、求實、創新」「嚴謹、勤儉、求實、開拓」「團結、奮進、求實、創新」……乍一看,你或許以為粗心的學生寫錯了順序,但實際上,這些差不多的校訓分別出自大連理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和新疆大學。  「求實」「創新」「團結」……這些經常出現在校訓中的「高頻詞」,最近也被網友評選為「通用校訓萬金油」。
  • 大學校訓摘編
    校訓是大學的靈魂,是指導老師學生為人處世的哲學和準繩,是根植於師生內心的信念和理想。每所大學的校訓各有千秋,培養的師生也是行事風格迥異。小編就摘取了幾所大學的校訓,供大家參考學習。氣有浩然,學無止境7.復旦大學: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8.南開大學:允公允能,日新月異9.中國人民大學:實事求是10.哈爾濱工業大學:規格嚴格,功夫到家11.國家會計學院:不做假帳1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紅專並進,理實交融13.雲南大學: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學識,成一等事業14.華東師範大學:求實創造為人師表
  • 給你三秒鐘,想得起母校校訓麼?江門70個「花樣校訓」大盤點
    還記得你母校的校訓嗎?有多少人,從小學到大學,竟都想不起來或記不完整?作為學校不可缺少的文化名片,校訓所傳遞出來的價值觀念,必將映射到畢業生身上。  於是,記者在對比各校校訓時,不出意外地就發現了一些「雷同」的情形:  江門市第二中學:團結、求實、勤奮、開拓  江門市景賢中學:勵志、求實、勤奮、開拓  恩平一中:勤奮、求實、
  • 中國知名高校校訓,感受求學做人的歷史積澱
    >大連理工大學:團結 進取 求實 創新 華南理工大學:團結 勤奮 求實 創新 華東理工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西安理工大學:博學之 審問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篤行之 武漢理工大學:勤奮嚴謹 求實創新 太原理工大學
  • 高校校訓雷同嚴重 近六成學生記不住校訓
    你是否記得所讀大學的校訓你是否知道學校校訓的來源和含義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近六成的人不記得自己大學的校訓搜狐教育也從此次調查中總結了幾個我國大學校訓存在的問題。  1、 嚴重雷同,缺乏特色  搜狐教育通過對比分析發現,在我國所有211院校中,「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等詞語出現的頻率頗高。在我國211院校中,校訓同為「團結 勤奮 求實 創新」的大學有3所,分別是華北電力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和西藏大學。
  • "211工程"大學校訓 選詞偏愛"創新""求實""博學"
    專業類大學校訓重特色  在112所「211」大學中,綜合類大學有47所,專業類大學65所,當中有21所大學校訓鮮明體現學校特色,其中以師範、理工、農林、軍事院校為主。  醫藥類高校的校訓均以醫者品質要求學生,並輔以口號式詞語。
  • 中西方大學校訓之比較與欣賞
    同濟大學:嚴謹求實團結創新北京郵電大學:厚德博學敬業樂群北京理工大學:團結勤奮求實創新北京舞蹈學院:文舞相融德藝雙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德才兼備,知行合一 中國地質大學石油大學:勤奮嚴謹求實創新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實事求是朝氣蓬勃東南大學:止於至善南京師範大學:正德厚生篤學敏行南京理工大學:團結獻身求是創新南京林業大學:誠樸雄偉,樹木樹人
  • 中國及世界各大高校校訓一覽
    校訓是廣大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它既是學校辦學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一所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體現大學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文內介紹了中外學校校訓,校訓的比較,校訓的創作,校訓的作用。
  • 中國大學校訓文化想說經典不容易
    對大學校訓頗為關注的東南大學陳怡教授說,一所學校的校訓不僅僅從本質上講是該校甚至是學校所處的那個民族文化傳統的沉澱和凝聚,更是該校先進的辦學理念的提煉和總結;從功能上講,校訓對內影響和規範了師生的言行舉止和行為方式,引領了學校的辦學方針和發展方向,對外則作用於社會文化和文明理念,從而起到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
  • 全球各大高校的校訓
    集美大學:誠毅暨南大學:忠信篤敬蘭州大學:自強不息 獨樹一幟南京大學:誠樸雄偉 勵學敦行南開大學: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青島大學:博學篤志 明德求真 守正出奇山東大學:學無止境 氣有浩然汕頭大學:創新 求實 勤奮 團結上海大學:自強不息上海交大:飲水思源 愛國榮校
  • 關於各大名校校訓 各大名校的校訓是什麼
    校訓,是廣大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它既是一個學校辦學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總之來說,校訓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那麼,各大名校的校訓是什麼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這所大學的校訓只有2個字,我國各大高校校訓集錦
    >20 同濟大學校訓:嚴謹,求實,團結,創新21 華東理工大學校訓:勤奮求實,勵志明德22 東南大學校訓:止於至善23 浙江大學校訓:求是,創新24 華中師範大學校訓:求實創新,立德樹人25 上海交通大學校訓:飲水思源,愛國榮校26 南開大學校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