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2020年,全球市場出現罕見的大動蕩,美股經歷四次熔斷,美債、黃金、原油等紛紛被拋售,市場一度陷入流動性危機,給投資行業帶來巨大的考驗。
近日,券商中國記者面對面採訪了深圳新同方投資董事長劉迅。作為第一批陽光私募的代表人物,劉迅歷經多輪牛熊,見證了市場的起起落落。
如何看待巨幅波動的美股?如何看待疫情對資本市場的影響?2020年有哪些確定性的機會?劉迅有著自己深刻的認識。
訪談重要觀點:
只要美聯儲願意接盤,沒有哪顆「流動性地雷」是拆不掉的。
一個懂生意的人做股票,肯定會更好一些。
投機就是抓住投錢的機會,投資則是買資產,這個資產可以不斷的產生現金流。
疫情的定價方法:一旦某個國家開始實施類似中國式的封鎖,投資者便會停止短期恐慌性拋售。
投資儘量要靠近事實,做判斷要有邏輯、可驗證。
歷經各輪危機,不用過於恐慌
在深圳智慧廣場的16樓,券商中國記者見到了新同方董事長劉迅。由於目前仍處於疫情期間,大家都帶上了口罩。
談起投資的經歷,劉迅娓娓道來。「1998年,我和幾位同學設立了新同方投資公司,創業的初心是希望通過閱讀資料、公司調研,在投資上獲得收益,不用與工商、稅務等打交道。」
同時,從清華大學信息管理專業畢業的劉迅,還想發揮自己理工男的優勢,計劃從技術分析入手,建立一套計算機管理系統進行投資。
不過,最終劉迅還是從早年做波段、看圖形的技術分析蛻變為基本面價值投資者。
「我們很早就有一個特點,比較喜歡去調研。2000年左右,上市公司開股東大會就沒什麼人,我們去參加股東大會,經常碰到趙丹陽、但斌、林園等人,就我們這些人,當時都是市場上最早的一批私募,大家都很熟。」
2003年,趙丹陽成立「赤子之心」,首開陽光私募的先河。劉迅的新同方也從一家投資合夥公司,逐漸轉變成為規範化運作的私募基金。
在資本市場一幹就是20多年的劉迅,大大小小的危機和坎坷也是一個不落,從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03年的SARS、08年的金融危機,到15年的槓桿牛破滅後的股災,歷經各輪牛熊。「市場一定會有你搞不清楚的東西。」
近期,歐美市場暴跌,美股經歷四次熔斷,原油、美債、黃金等紛紛大跌,危機再一次到來。隨後,美聯儲開始緊急救市,上周四、周五,每天動用750億美元接盤。
「到底美國發生了什麼,流動性出了什麼問題?如果你能得到答案,你就能作出判斷。如果你不知道,或者知道的跟其他人一樣,最好不要去冒風險。」
劉迅認為,引發這一切背後的原因,是投資者對美元流動性的擔憂。對流動性保持關注和警惕是有必要的,但不應該因此而恐慌。1998年,長期資本的高槓桿債券策略爆倉,引發全球利率市場流動性擔憂,標普500指數在11日內跌去10%。但伴隨著紐約聯儲10月初發起的紓困,市場很快便恢復平靜,用了8個交易日指數便收復了失地。
「同樣,在2008年,我們也看到了美聯儲對貝爾斯登、AIG 等金融機構的紓困,這告訴市場一個道理。只要美聯儲願意接盤,沒有哪顆」流動性地雷「是拆不掉的。」
3月23日,美聯儲直接宣布無限量寬鬆,不限量的購買美國國債和住房抵押貸證券,支持大型僱主和家庭,持續投入流動性直至經濟顯著改善。
隔日,全球股市全面回暖,多個國家股指暴漲,道指收盤暴漲2000點。「從目前觀察的體制下,我們沒有看到美股出現特別嚴重的問題。」
只要執行中國式封鎖,疫情可控
新冠肺炎的疫情對於全球市場的影響,顯然大大超出了投資者的預期。
Worldometer世界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31日05時35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破78萬例,達到780336例,累計死亡37551例;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破16萬例,達到160288例。
劉迅將各國的情況劃分為四個象限,武漢最嚴重的時候為高風險,超過武漢的為超高風險,義大利目前處於超高風險區域;西班牙、德國、法國等目前處於高風險,歐洲其他國家處在中風險,美國目前也處於高風險,東亞國家大部分在低風險。
「沒有人會跟自己的生命過不去。中國的抗疫經驗告訴全世界,只要執行封城,疫情就是可控的,不必過度驚慌。」
1月28日湖北省基本全境封鎖,2月5日中國每日新增確診人數見頂,也正是這一天起,恒生國企指數相對於美國標普500指數的Alpha開始持續改善。
「所以疫情的定價方法:一旦某個國家開始實施類似中國式的封鎖,投資者便會停止短期恐慌性拋售。」
「2月25日,韓國大邱封鎖後,韓國KOSPI指數Alpha也立即開始由負轉正;義大利3月10日開始全國封鎖,儘管此時本國疫情已略呈失控態勢,但義大利指數的Alpha的惡化出現了明顯的緩和。」
在劉迅看來,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陸續放棄「群體免疫」策略,市場對疫情的恐慌是整體改善的。「目前我們對衝以後的淨多頭倉位在3-4成。」
看好中國資產,看好港股教育與物業行業
在這一輪危機之下,中國資產的表現顯然優於外圍市場,不過上證指數一度還是跌破2700點大關,恒生指數則一度跌破22000點,並且跌幅大於上證指數。截至目前,恒生指數估值也已經到了近二十年來的歷史低位。
劉迅表示,接下來他非常看好中國資產的表現。對於A股與港股,目前更看好港股的投資價值。由於流動性危機,一些外資偏愛的績優白馬股被大舉拋售,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出現在了我們的白名單中。
「美國因為現在還存在不確定性,所以暫時還是保持一個謹慎的態度。」
對於哪些行業有確定性的機會,劉迅表示,一是偏內需,一是偏剛需,看好港股中的民辦高等教育和物業服務行業。
在劉迅看來,無論疫情如何發展,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都是絕對的剛需。民辦本科教育具有非常好的商業模式,其收費模式帶來了強勁的現金流,供需的不平衡帶來較強的定價能力,所以基本面完全不會受到疫情的負面影響。甚至,由於疫情對就業的影響,政府決定增加專升本招生名額,反而利好民辦本科教育。
同樣的,物業服務也是剛需行業,疫情中物業公司會多付出一些成本,但很多地方政府都有相應的補貼政策,所以疫情的負面影響也很小。物業公司在抗疫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業主們也真切感受到了優質物業的價值,長期看,疫情過後,優質的物業服務會更受業主的認可,優秀的物業公司提價和外拓項目也會更加容易。
投資儘量要靠近事實
回顧過往20多年的投資經歷,劉迅認為,投資第一要精選標的,目前我們的標的池只有30-40家;第二,投資儘量要靠近事實,做判斷要有邏輯、可驗證;第三,要儘量規避宏觀風險,尤其是國內大的宏觀風險,無時無刻影響證券市場。
「買的是事實還是猜測,你一定要搞清楚。不想清楚一定會付出代價。同時,對市場要保持敬畏。」
對於投機和投資,劉迅有著自己的認識。「投機就是抓住投錢的機會,把錢投進去,抓住升值的機會叫投機;投資則是買資產,這個資產可以不斷的產生現金流。你把股票看成是資產,那麼你的態度就會慎重的多,產生現金流需要時間。所以,一個懂生意的人做股票,肯定會更好一些。」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