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日本女性地位時,對於我們來說有個難以理解的現象。
就是這些早已出社會的成熟女性,行為舉止還像小孩子一樣,在房間裡擺滿毛絨玩具,時不時地還會在人面前哭出來。
曾經有個美國記者做出這樣的評論:
日本女性真的想自立嗎?是不是覺得依賴著家裡或者是男性生存下去更容易,才要做出那麼孩子氣的舉動呢?更加令人震驚的是,日本的好多男性也喜歡孩子氣的女生,是不是他們的女性觀也出了問題呀?
確實,好像有很多日本女性認為,與其勉強置身於社會責任之中,不如維持現狀,被男人疼愛,繼續過著不為錢所困的奢侈生活比較好。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想法,恰恰阻礙了日本女性地位的上升。
不過,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日本女性力量在私生活方面卻與男性完全倒過來。這不僅意味著主婦握有家庭的財政大權,而是因為男人由於女性的偏好而改變自己的衣著,生活習慣也發生了變化等。
話雖如此,為什麼日本男人追求可愛的,孩子氣的女生呢?看看大街小巷泛濫的漫畫,廣告上描繪的女性,也都明顯淡化那些有自立心的女強人之美,而強調那種幼弱的,可愛的,小孩子的感覺。
這個現象的原因也需要歸咎於日本的教育體制。
日本的孩子為了考上好大學,都是拼了命地努力。父母也實在是物質精神上雙重支持這樣的孩子,全家齊心協力共上陣,只要孩子在學校的成績能有所提高。
並且,很多剩餘戰後富裕年代的孩子,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成為只注重學校的成績的過保兒童。這樣的孩子現在長大了,佔據著成人人口的大部分。學校成績優秀,考試名列前茅的孩子中,有很多人仍然脫離不了孩子氣的精神狀態。這種傾向在男性中尤為多見。這樣的男性較之自己精神上獨立的女性,更偏向追求孩子氣一點的女性。
這也是因為,當今仍有許多日本大企業或中央機關優先錄用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在這些大企業或中央機關供職的大多是男性,最終這些本不能在競爭中成為勝者,但是由於高考出人頭地的男性在日本不計其數。
在日本,幾十年來對統一的高考制度的批判聲一直是此起彼伏。但是,誰都不敢嘗試大改革。這大概是因為這些有責任進行改革的人們本身也是高考之戰中的優勝者,改革高考等於是否定自己的價值,因此才不敢貿然行事。
在可愛的女性引人注目的日本社會的內部隱藏著這種戰後經常期蓄積下來的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