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風向標!2021年斯隆研究獎公布,17位華人獲獎!有你的校友嗎?

2021-02-18 學界觀察


2月16日,美國斯隆基金會(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2021年獲得斯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的學者名單,128位學者獲此殊榮,華人學者表現依然十分出色,共有17位華人學者獲獎,其中15位學者都曾在中國高校接受本科教育。其中清華大學有5位校友入選,北京大學有4位入選。

2月16日,斯隆基金會(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授予在美國和加拿大的128位青年研究人員。他們的「創造力、創新和研究成就使他們脫穎而出,成為下一代科學領導者」。

斯隆研究獎素有「諾獎風向標」的美譽,旨在獎勵職業生涯早期的傑出青年學者。

斯隆研究獎自1955年設立以來每年頒發,獎勵處於職業生涯早期且取得引領未來科學發展成就的傑出年輕學者。今年該獎授予的學科領域包括化學、計算與進化分子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數學、神經科學、地球科學、物理學,共有128名學者獲此殊榮。


2007年以來,該獎項歷屆獲得者中已有51人獲諾貝爾獎,17人獲菲爾茲獎,69人獲國家科學獎,20人獲約翰貝茨克拉克獎。

徐升,現任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納米工程系擔任助理教授。本科就讀於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博士畢業於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曾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他的研究工作集中在用於健康監測和人機界面的可穿戴柔性電子設備,曾獲材料研究學會(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MRS)「傑出青年科學家獎」等多項榮譽。

高子悅 ,現任賓夕法尼亞大學遺傳學助理教授。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獲得經濟學和生物學雙學位,博士畢業於芝加哥大學。她通過計算方法來解決人類遺傳學在進化中的問題。

李恆,現任哈佛大學醫學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生物醫學信息學助理教授。本科就讀於南京大學物理學院97級基地班,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在英國維康桑格研究所( 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從事博士後研究。2018年加入哈佛醫學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他通過分析大規模生物序列數據解決生物醫學研究中的實際問題。

James Zou,現任史丹福大學生物醫學/計算機科學/電氣工程助理教授(PS:公開視頻的口音是中國人)。博士畢業於哈佛大學。他的研究興趣為機器學習,2016年加入史丹福大學,Chan-Zuckerberg首任研究人員和AI for Health主任,曾榮獲NSF職業獎以及Google和騰訊AI獎(2018年度騰訊AI Lab犀牛鳥專項研究計劃獲得者)。主要從事機器學習領域的研究,專注於開發生物技術和生物醫學應用的算法。其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PNAS, 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等雜誌。

Kai-Wei Chang,現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計算機科學系理教授。本碩均就讀於臺灣大學,博士就讀於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曾在微軟研究院從事博士後研究。2016~2017年曾任維吉尼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興趣為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慧和數據挖掘。

馬騰宇,現任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與統計助理教授,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姚班,博士博士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導師:Sanjeev Arora),他的研究興趣主要包括機器學習和算法方面的研究,比如深度學習及其理論,(深度)強化學習及其理論,表示學習,魯棒性,非凸優化,分布式優化和高維統計。

鄧煜,現任南加州大學助理教授。曾獲IMO金牌,2007年至2009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後赴美留學,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士學位。2010年獲普特南(Putnam)大學生競賽最高獎——Putnam Fellow。2015年於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隨後到紐約大學庫朗研究所(Courant Institute)做博士後。主要從事非線性色散與波動方程、流體動力學、調和分析及偏微分方程的概率和隨機數據理論的研究。

戴亮,現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本科就讀於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博士畢業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020年7月加入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他的研究興趣是引力透鏡、引力波及宇宙學。

Biao Lian,現任普林斯頓大學助理教授,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博士畢業於史丹福大學(導師:張首晟),他的研究興趣涉及物質拓撲階段,量子霍爾系統,量子動力學的理論研究。

劉魯喬,現任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物理學專業,博士畢業於康奈爾大學,2015年加入麻省理工學院電子研究實驗室,他的研究領域為自旋電子學領域,特別是專注於納米材料和自旋邏輯器件,非易失性存儲器和微波應用。

趙劉燕,現為密西根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本科就讀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博士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趙劉燕教授研究固體材料中電子的集體行為(collective behaviors, i.e., emergence) 。集體行為,指的是整體呈現出組成它的(獨立組成)個體所不同的行為/特性。趙教授表示,我們在廣泛的量子材料中、人類社會文化的形成、鳥類的聚集及物質中各個階段的發展都能看到這個概念。

Bo Zhen,現任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與天文系助理教授,200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獲學士學位,博士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曾獲清華大學新生獎學金、麻省理工學院總統獎學金。他研究的興趣包括拓撲光子學,非赫米特物理學,極化電學和光子集成電路。

本文綜合自「斯隆獎官網」、「北大物理人」、"北大數學學院"、「密西根大學」



相關焦點

  • 9位北大校友獲2019年美國斯隆研究獎 總數居國內高校第一
    編者按:近日,2019年美國斯隆研究獎獲獎名單揭曉,北京大學有9位校友獲獎。其中在化學領域,北大有5位本科校友獲獎。斯隆研究獎被譽為「諾獎風向標」,旨在獎勵職業生涯早期的傑出青年學者。新聞網轉載微信公眾號「青塔」關於此次獎項評選結果的最新報導(標題有改動),供讀者了解更多信息。
  • 北京大學9位校友獲斯隆研究獎,全國高校第一,閃耀國際舞臺!
    Sloan Foundation) 公布了2019年斯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獲獎名單。艾爾弗·斯隆基金會公布2019年斯隆研究獎獲獎名單據初步統計,在126名獲獎者中共有19位華人,其中來自北大的校友最多,共有9人,總數居國內高校第一。
  • 華南師大附中校友獲斯隆研究數學獎!如此優秀,一起來聽他的訪談...
    華南師大附中2003屆黃皓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研究獎數學獎!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2月12日,艾爾弗·斯隆基金會(The Alfred P.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2020年斯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獲獎名單。126位獲獎者中共有16位華人學者,20位數學獎獲獎者中有5位華人學者,其中1位為華南師大附中2003屆高中校友黃皓。
  • 中國海洋大學校友劉偉榮獲2019年美國斯隆研究獎
    中國海洋大學校友劉偉榮獲2019年美國斯隆研究獎 http://www.huaue.com  2019年2月25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2019年2月19日,美國艾爾弗·斯隆基金會公布了
  • 2020 年斯隆研究獎公布,16位華人科學家入選,4名來自北大數院
    雷鋒網 AI科技評論消息,美東時間2月12日,艾爾弗雷德·P·斯隆基金會公布了2020年斯隆研究獎的名單,共126名入選者。在這一次入選榜單中,據AI科技評論查證,共有 16 名華人科學家入選。其中有 7 位畢業於北京大學(值得強調的是,其中4位畢業於北大數學科學學院,不愧是「北大四大瘋人院之首」),中科大、清華、南大、山東大學、港中文等分別有一名畢業生入選。
  • 4位清華校友獲得2019年斯隆研究獎
    4位清華校友獲得2019年斯隆研究獎清華新聞網2月25日電(通訊員 田陽)2月19日,艾爾弗·斯隆基金會(The Alfred P.Sloan Foundation) 公布了2019年斯隆研究獎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獲獎名單,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57所高等院校的126位研究人員榜上有名,其中有4位清華校友:2007級物理系碩士校友、中佛羅裡達大學助理教授馮小峰獲得化學獎;2004級計算機系校友、杜克大學助理教授的鬲融獲計算機科學獎;2002級物理系校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助理教授周鑫獲數學獎;
  • 保送清華姚班,17科滿分大神,32歲斬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獎
    「你知道嗎,那誰的孩子因為競賽成績好被保送了。」「聽說某某某比賽,一等獎可以籤約名校誒。」「那家孩子上清華了,聽說是因為奧數全國一等獎,加了不少分……」前些年,奧數風靡全國。那時,一個好的奧數競賽成績無疑是一個有分量的升學砝碼。
  • 姚班天才少年鬲融憑非凸優化研究成果獲得斯隆研究獎
    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2019年斯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獲獎名單,華裔學者鬲融獲此殊榮。鬲融 2004 年從河北省保送至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是首屆清華姚班畢業生,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博士,曾在微軟研究院新英格蘭分部做博士後,2015年至今在杜克大學擔任助理教授。
  • 截至2020年大陸本科教育背景斯隆研究獎
    斯隆研究獎設立於1955年,每年頒發一次每位獲獎者獲得5萬美元的獎金。旨在獎勵和支持項處於職業早期階段的傑出學者和科學家。目前該獎的獲得者中有47位獲得了諾貝爾獎,17位獲得了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有著「諾獎風向標」的斯隆研究獎,旨在獎勵職業生涯早期的傑出青年學者。
  • 又一世界級大獎獲獎名單公布,這五所985大學有校友上榜
    斯隆研究獎是由斯隆基金會於1955年設立的科研獎項,每年頒發一次,這個獎項主要是獎勵那些在職業早期表現突出的年輕學者。值得注意的是,斯隆研究獎獲獎學者當中,已經有很多位獲得諾貝爾獎,所以,斯隆研究獎也被很多人稱為「諾貝爾獎風向標」。
  • 他是清華姚班首屆畢業生、17科滿分傳奇,如今斬獲「諾貝爾風向標」斯隆獎
    他自小聰穎,18歲保送清華計算機系,其後恰逢「姚班」創辦,受教於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姚期智教授,再後來求學於普林斯頓大學,2015年起成為杜克大學80後助理教授。但就在最近,他有了更新更重要的榮譽:斯隆獎得主。年僅32歲。他就是鬲(gé)融,一個出自清華計算機系、代表姚班實力的傳說。
  • 唯一華人,「四院院士」戴宏傑入選諾獎指標「引文桂冠」獎
    9 月 23 日,擁有 Web of Science、InCites 等著名論文及期刊索引平臺的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宣布了 2020 年「引文桂冠獎」得主,預測在今年或未來可能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共有 24 位科學家入選,其中包含知名華人學者戴宏傑。
  • 諾貝爾化學獎今揭曉 身邊的這些諾獎成果你發現了嗎?
    她不僅兩度摘得桂冠,其家人也多次登上諾獎的領獎臺。1903年,居裡夫婦因對放射性的研究,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8年後,她再把化學獎收入囊中,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居裡家族的「夫妻檔」不止有一對。1935年,居裡夫人的長女伊雷娜和丈夫因合成新的放射性核素,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 這些都是京都大學諾獎獲獎的知名校友
    這些都是京都大學諾獎獲獎的知名校友京都大學是一所世界級頂尖的研究型大學。作為日本國內的最高學府之一,京都大學在全球都享有很高的聲望,其培育出的人才和學術成果享譽世界,被譽為「科學家的搖籃」。我們來看看獲得諾貝爾獎的知名校友有哪些。
  • 證明丘成桐猜想的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生摘得科學突破獎
    在新近公布的2021科學突破獎獲獎名單中,>中科大2002級少年班畢業生孫崧獲得2021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孫崧因為「對復微分幾何的許多突破性貢獻」摘得本屆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此前他還獲得美國斯隆研究獎和因為證明丘成桐猜想而獲得美國幾何最高獎維布倫獎。這一系列極具含金量的榮譽是對他多年鑽研數學的肯定和讚賞。
  • 清華姚班有多強?17科滿分大神,衝擊清華諾貝爾獎第一人?
    今天中學教師就要給大家介紹一位姚班大神,他的名字叫鬲融,在清華讀書期間獲得了17科滿分,在2019年獲得了斯隆研究獎,有望衝擊清華大學諾貝爾獎第一人!獲得者姚期智院士於2005年開始創辦,圖靈獎級別之高,相當於計算機裡面的諾貝爾獎。
  • 「中國諾獎」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山大校友連續4次獲獎
    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獎金優惠,堪比中國的諾獎。截止目前共頒發了4屆,沒人700萬啊,想想都讓人羨慕,不過更令人羨慕的是,得了這個大獎,可以衝擊諾貝爾獎了。不過最收入關注的是,曾經有連續三屆科學大獎獲得者都是山東大學校友。
  • 最新諾獎預測出爐:華裔女科學家張遠成熱門
    隨著2017年諾貝爾獎公布的時間進入一個月倒計時,陸續有機構開始「押寶」誰會是今年的得主。當地時間9月20日,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智慧財產權與科技事業部)公布了最新的「引文桂冠獎」,預測了22位可能在今年或未來,獲得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化學、經濟學諾貝爾獎的學者。
  • 諾貝爾化學獎10月9日揭曉 身邊的這些諾獎成果你發現了嗎?
    按照他的遺囑,諾貝爾化學獎旨在頒給化學方面有重要發現和取得重大成果的人。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0次。因受二戰影響和秉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化學獎有8年沒有頒發。截至2018年,共有180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其中只有5名女性。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裡克桑格曾兩次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