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夏朝到清朝,中國古代有著20個王朝。而皇帝則是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他們是擁有著最高的統治權力。這個位置也是獨一無二的,全國億萬人中獨一無二的最高統治者。所以在古代為了當上皇帝,哪怕九死一生,很多人也不洗以性命一搏。而各朝各代的皇帝也是用盡了各樣的手段來保全自己的位置。
最著名的莫過於秦始皇公元前213年「焚詩書,坑術士」,包括古時候很多皇帝親奸臣而疏能臣。只因為奸臣更聽話一些,不會反駁他的意見。這些都是為了維護統治,確保自己的地位更加的穩固。
然而隨著歷朝歷代的發展,皇室對於維權的意思越來越重,畢竟歷史經驗已經有過教訓,「亡國之君」下場沒有一個好的。到了清朝之後,由於清朝是滿族非正統漢人的原因,更加的害怕手下臣民造反。不僅從行為上要管轄,連思想都要介入。
由此而生最出名的莫過於「文字獄」了,事實上文字獄自古有之,只不過到了清朝人們才真正體會到文字獄的可怕。在清朝「文字獄」十有八九都是冤案,為何?因為真正反清復明的組織都是地下黨,恨不得將自己藏起來,怎麼還會自投羅網?
而其他因為文字獄被殺的人,莫不是被仇家套上了莫須有的罪名舉報的。甚至很多誅滅數族的慘案,很多都是子虛烏有的罪名。這種現象在清朝「康熙」和「乾隆」兩位皇帝手上可謂是到了頂峰。
乾隆喜歡寫詩大家是知道的,總共寫下了4萬多首。所以對於詩歌也是嚴查,曾經有人因寫出了「一把心腸論濁清」這樣的唯美的詩,最後傳到了乾隆耳朵裡,乾隆認為,「濁」字放在「清」字前面,這是變相的辱罵大清,於是竟下令將其斬首。除此之外這的事情數不勝數。
曾經有一位縣令,老來得子,自然是喜出望外,於是便叫來了許多親朋好友一起慶祝,大家知道在古代的酒宴上,總是喜歡寫一些詩詞歌賦來助興的,在大家的推崇之下,縣令命人拿來了筆墨。
沉吟半響之後,筆走龍蛇很快寫下了一副對聯。眾人只看:上聯「子當承父業」,下聯「臣必報君恩」。如此工整的一句對聯,自然都是拍手叫好,深知縣令亦有吹捧皇帝,以及彰表忠心之意。
在得到大家的表揚和肯定之後,縣令更是滿意的將這副對聯貼在了大門之上。可是這個時候,正好一位窮酸秀才路過,看完這幅對聯竟然哈哈大笑不止,一邊笑一邊還說:命不久矣,命不久矣。
這件事由下人傳到了縣令的耳朵裡,縣令自然是大驚失色,趕緊命人找來了秀才,問其緣由。秀才笑道:「你把父放在前,君放在後」,此聯若被皇上知道了豈不是呀龍顏大怒?輕則丟官,重則殞命啊。
縣令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重改了對聯:「君恩臣必報,父業子當承」,秀才看後也是滿意的點了點頭揚長而去。縣令對著秀才離開的背影連連作揖,這實在是高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