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換教材,但不能通過先換考題的方式來倒逼換教材。」2020年10月23日,北京仁愛教育研究所所長趙勇在法庭上不斷重複這一觀點,他將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教育局和自治區教育廳告上了法庭。
趙勇的訴求是,請法院認定巴彥淖爾教育局選用教材的程序違規。2020年以前,巴彥淖爾初中英語教材一直選用仁愛研究所編寫的版本,但從2020年秋季學期開始,「仁愛版」已陸續退出巴彥淖爾初中課堂,取而代之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其實,在更換教材之前,巴彥淖爾從2019年中考時已改用鄰市包頭的試卷 ,而包頭初中英語使用的正是「人教版」教材。
北京仁愛教育研究所認為巴彥淖爾用換試卷的方式「倒逼」換教材,向內蒙古教育廳申請行政複議被駁回後,隨即起訴巴彥淖爾市教育局和內蒙古教育廳,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人民法院受理此案。
成立於1992年的仁愛教育研究所,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有編寫中小學教材資質的民營機構。2001年,教育部推進教材多元化改革,試圖通過市場化機制打破「人教版」一統天下的局面。仁愛教育研究所抓住政策窗口,迅速搶佔了部分市場。
那次教材改革也帶來混亂——2010年以後,全國多地出現教材更換亂象,教育部為此在2014年印發了中小學教材選用暫行辦法,為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更換教材提供規範性依據,但各地的「教材官司」仍然不斷。
巴彥淖爾臨河十中校外書店,銷售的八、九年級英語教輔均為「人教版」教輔,理論上,這兩個年級的學生還在使用「仁愛版」。 (南方周末記者 李玉樓/圖)
內蒙古自治區的中考通常安排在每年7月。2019年5月,離中考不到兩個月的時候,巴彥淖爾的初三畢業生們接到一個突如其來的通知——當年中考將全部使用包頭市的中考試卷。
中考換卷的消息早在當年3月就已傳出,但英語老師們得到的消息是「英語可能不會使用包頭的題目」,原因是兩地教材不同,日常教學內容差別較大。
巴彥淖爾市教育局一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使用包頭試卷是市政府為在教學質量上對標包頭而作的統一部署。此前,巴彥淖爾初中階段教材只有英語、數學與包頭使用的版本不一樣,其他各科都一樣(巴彥淖爾的數學用「人教版」,包頭用「北師大版」,但內容差別不大,不影響考生答題)。市教育局多次討論過是否要用包頭的英語題,「考慮到僅英語一科單獨命題保密成本過高,所以決定英語也用包頭的題。」
全科換卷的消息打亂了師生們的陣腳,巴彥淖爾臨河區第四中學的一位老師回憶,有老師在教研組會上明確反對,但中考近在眼前,更多一線教師只能選擇適應,「當時有本包頭真題練習冊都賣斷貨了,學生只能用複印本。」
和大多數學校一樣,烏拉特中旗第一中學得知消息後立刻派老師前往包頭的中學學習培訓,該校在寫給巴彥淖爾市的建議中寫道:
「把他們(包頭)初中各年級的試卷帶回來給我校的學生試用,結果英語科目出現了相當大的問題,孩子們在解決英語試題能力方面差距相當大……老師和家長們表現出很大的焦慮,孩子們也為此出現了一定的心理問題。」
中考成績印證了差距:巴彥淖爾市2019年中考英語平均分為54.06分,比包頭市低了近13分,及格率僅為26.96%,在各科中處於低位。
時任分管教育的市領導罕見地出席了當年的中考總結會議,嚴厲批評了英語教研人員和各校負責人。據一位與會教師回憶,有英語教研員解釋稱,「包頭試題依據的課標和教材與巴市不同,倉促換卷導致學生適應新題型的時間過短」。
巴彥淖爾市教育局中小學英語教研室在分析該市2019年中考英語成績時也指出:「包頭市中考依據的教材與我市不同」,「雖然兩套教材均在一個課標的要求下編寫,但在內容、容量以及話題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
郝建軍是巴彥淖爾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他拒絕對突擊換卷的合理性做出回應。
西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周安平曾參與教育部2014年出臺的《中小學教科書選用管理暫行辦法》的意見徵集,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辦法的出臺是為了適應教材多元化的趨勢,把教材選用權限下放到市縣一級,內含著教育區域化的精神。」
「所有教材都是根據課標編寫不意味著所有學生都可以考一張試卷,讓學習仁愛版教材的學生去考人教版地區的試卷,這違背了基本的教育規律,也涉嫌變相干預教材選用結果」,周安平說。
實際上在中考之前,巴彥淖爾市教育局已於2019年年初召開過一次初中英語教材座談會,參會人員包括各區縣教研員和部分一線教師,討論內容就是對比仁愛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
王元作為一線教師受邀參加了上述會議,「老師們集中反映了仁愛版教材知識點銜接不暢、閱讀材料難度不夠等問題,有老師談話時會發表選用意見,一多半人贊成使用人教版,一小半贊成仁愛版。」
座談會後不久,2019年2月14日,巴彥淖爾市教育局就發布了初中英語教材選用公告,並在4月1日公示了選用結果——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
但結果公示後,「仁愛版」的編寫機構北京仁愛教育研究所,就向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舉報稱教材選用程序不合規。
教育廳審查認為,教育部2014年出臺的《中小學教科書選用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教科書選用結果公示時間不少於7日,按照行政法的相關規定,7日為工作日而非自然日,巴彥淖爾市教育局僅公示了7個自然日,存在重大而明顯的瑕疵,不屬於一次合法有效的選用。
巴彥淖爾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郝建軍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時說,「自治區教育廳認為公示程序有瑕疵,出於穩妥,2019年秋季學期就沒有更換教材。」
2019年秋季學期開學後,王元和學生門收到的仍是仁愛版英語教材。但中考試卷已換,以後都將按「人教版」出題,「倒逼」之下,王元只好請學生自行購買人教版教材和教輔書,主要依照人教版授課,其他各校老師亦如此「變通」。
2020年,巴彥淖爾市教育局重新啟動教材選用工作,經過一系列程序後,正式用「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代替「仁愛版」。公示日期仍然為7個自然日,這一次,內蒙古教育廳並沒有像2019年那樣認定為瑕疵,理由是教育部2019年底出臺的《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沒有對公示時間做出要求。
教育局計劃分3年換畢,第一年先換初一英語教材, 2021年、2022年將陸續更換初二、初三的教材。目前教育局給初二、初三年級學生採購的還是「仁愛版」,他們只能繼續自己另行購買包頭初級中學學生使用的「人教版」。
換教材「風波」發生後,一些學校在匯報時都提到中考試卷變動對教材選用的影響,但巴彥淖爾市教育局始終否認,堅稱「中考試題是根據課程標準命題,不是根據教材命題」。
事實上,《2019年包頭市英語中考說明》明確是根據教材命題的:「以人教版教科書七至九年級五冊書的主要內容為考試範圍」。
「人教版」已進課堂,但「風波」還在繼續。仁愛教育研究所堅持認為巴彥淖爾市教育局程序違法,他們認為教育局2019年啟動教材選用工作,「人教版」被叫停後,又用回了「仁愛版」,2020年就不該再啟動更換程序,因為這違反了「教科書的版本一經選定使用,不得中途更換,應當保持3年以上的穩定周期」的規定。
隨後,仁愛教育研究所向內蒙古教育廳提了行政複議,被駁回後又提起了訴訟,將教育廳和巴彥淖爾教育局列為被告,要求認定巴彥淖爾教育局更換英語教科書的決定無效。
庭審中,巴彥淖爾市教育局出示了教材選用過程中大量書證和部分錄像,用以證明選用程序合法、合規,內蒙古教育廳也認為2020年的選用結果有效。截至發稿前,法庭尚未作出判決。
「『仁愛版』教材比『人教版』教材少三四百個單詞,如果是你的孩子念高中,考高中的競爭力都降低了,你會同意用『仁愛版』嗎?」見到南方周末記者時,郝建軍情緒有些激動。
這位教育局的基教科長稱,從2013年起,就不斷有一線教師和教研員反映仁愛版英語教科書存在問題,主要原因是教材難度不夠。
對仁愛教育研究所來說,所編寫的教材被更換已不是第一次。從2010年開始,仁愛所接連與安徽、廣東、湖北等多省的教育主管部門博弈,官司打了一場又一場。
仁愛所負責人不厭其煩地尋找各地的程序漏洞,諸如質疑公示日期、是否盲審、專家組成員、送審冊書、審讀時間等。
2014年,廣東、湖北多市用人教版替換仁愛版教材,但由於程序存在問題,在仁愛所舉報後,被教育部發文叫停。
2014年9月30日,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教科書選用管理暫行辦法》,當年被叫停的廣東和湖北兩省六市隨即根據辦法要求的程序,順利替換掉仁愛版教材。
巔峰時刻,全國有1400萬初中學生使用仁愛版英語教材,市場份額佔初中英語教材第二位,目前規模已縮水,但市場份額仍佔第三位。市場分析機構電子課本網的數據顯示,2019年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佔據9.82%的市場份額,僅次於佔58.82%的「人教版」,和佔10.71%的「外研版」。
現有37000餘名在讀初中學生的巴彥淖爾,是「仁愛版」在內蒙古西部的最後一塊版圖。
2020年10月27日,南方周末記者隨機在巴彥淖爾的臨河四中和臨河十中附近採訪了幾位初中生。
臨河四中是當地的「名校」,據該校兩位初二女生介紹,老師從初一(2019年秋季學期)開始就使用人教版教材授課,只在期末考試前勾畫了仁愛版的重點內容,「據說期末聯考還要按照仁愛版出題」。
這一說法得到多位老師的印證。「儘管目前中考用的是包頭卷,按『人教版』出題,但名義上2019年初一新生還是使用仁愛教材,所以期末的全市摸底還是要按照『仁愛版』考,這讓我們很為難。」王元說。
王茂是臨河十中的初三學生,與前面提到的兩位初二女生不同,他在初一時還用的「仁愛版」,從初二起換成了「人教版」。聽說記者了解換教材的情況,他高興地要請記者喝一杯奶茶細聊。
「我的英語成績是從初二落下的。」王茂覺得自己初一時還學得不錯,但初二換了教材後難度突然就加大了,語法知識也沒能連貫上。採訪中,他主動拿出書包裡背的英語教材向記者講解兩版教材的區別,兩種版本的教材各三本,密密麻麻地做滿了筆記。
「現在我英語大概能考到90分,比剛上初二那會兒高近30分。」王茂格外慶幸自己有兩年時間來適應新教材,「我要是2019年參加中考,肯定就考不上高中了」。
王茂畢業於巴彥淖爾市郊區一所普通小學,沒什麼英語基礎,在老師王元看來,王茂就是適合「仁愛版」的那一類學生,零起點、坡度緩。也正因為「低難度」,造成一些相對優質的中學不願使用。
人口不到170萬的巴彥淖爾市,幅員面積6.4萬平方公裡,相當於4個北京、10個上海,轄區內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各異。一位巴彥淖爾市的教研員受訪時表示,「不可能有一本適合巴市所有地區、所有學生的教科書,怎麼選只能看專家們投票了。」
(文中王茂、王元系化名)
南方周末記者 李玉樓 南方周末實習生 錢昕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