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臺灣青心烏龍、鐵觀音、巖茶、白芽奇蘭、紅茶茶王、金獎揭曉之後
今天,2020兩岸鬥茶茶王爭霸賽最後兩個品種:
普洱茶及白茶組的總決賽
也在廈門北站國際茶港城完賽
至此,本次兩岸鬥茶八大品種茶的比拼告一段落
明日將在廈門磐基酒店舉行頒獎典禮
「新選手」政和白茶風格凸顯
今年白茶組迎來了「新選手」——政和白茶,不僅豐富了兩岸鬥茶白茶組的風格,實力更是不可小覷。
以政和白茶為代表的閩北白茶色澤灰白,香氣濃,滋味醇厚,而以福鼎白茶為代表的閩東白茶則色澤銀白,滋味清甜。
基於品種及製作工藝的差異,二者呈現出的不同風味,給評審專家帶來不少驚喜,同時也帶來些許挑戰。
評審專家周琦介紹,今年白茶的茶樣比往年表現都更突出,樣品很有代表性,特徵也都十分明顯,有不少小品種(種植面積較小),比如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都是製作白牡丹非常傳統的茶葉品種,但風格完全不一樣,在今天評比上都能看得到。
白茶組評審花絮
據統計,今日白茶組決賽茶樣包含白毫銀針13個、白牡丹32個。評審專家依據外形、品種進行分類品評,從外形、香氣、滋味、茶底等方面進行反覆比對,最終決出1個金獎、2個銀獎、3個銅獎及6個優質獎。
其中金獎是一款白毫銀針,由福鼎永德益茶業王海堂獲得。獲獎茶外形壯實,滿披白毫,毫香凸顯,滋味清甜,評審團一致認為:品質非常高。
「有顏有料」普洱茶:顏值很重要
普洱茶組的審評包含了生普和熟普兩個品類,其中生普80個茶樣,熟普47個茶樣,最終決出1個茶王、2個金獎、4個銀獎、14個銅獎及26個優質獎。
在普洱茶組的評審中,外形是很重要的一項參考標準。在生普評審中,專家範承勝介紹,外形紋路清晰、條索精壯、形狀規整、芽葉比例均勻、少或無黃葉者為佳。
在評審時,遇到內涵不相上下的茶樣時,評審專家也會反覆比對外形、茶底,作出最終的判斷,現場專家、茶客笑稱:顏值很重要。
令人驚喜的是,在收繳的茶樣中,竟有一個金瓜普洱。
範成勝介紹,普洱茶外形主要有餅茶、磚茶、沱茶、金瓜貢茶等幾種。餅有大餅、小餅,其中357g的是最傳統的餅形,磚有250g的標準磚和新的100g的小磚,這兩種都比較常見,金瓜是最奇特的,它的製作完全靠個人技藝純手工鞣製而成,耗時耗力,如今鮮少人用,難得一見。
收繳茶樣中有磚、餅、坨、金瓜多種形狀
據了解,在北京故宮,留存了一個清朝光緒年間的普洱金瓜貢茶,歷經百年的盛衰興廢,看盡世紀的戰火硝煙,不僅沒有被時間湮滅,反倒老而彌堅,實屬傳奇。
故宮收藏的普洱金瓜貢茶(圖片來源網絡)
#關於兩岸鬥茶
兩岸鬥茶茶王爭霸賽由廈門晚報主辦,是所有愛茶人士歡聚一堂的鬥茶大會,也是預見市場需求風向標的一次行業盛事。
從2005年的閩南鬥茶到2020年的「兩岸鬥茶」,茶王賽已經成功舉辦十五屆,一路走來,兩岸鬥茶組委會整合了兩岸茶商、茶農、茶客、會展業、金融業、地產業等眾多資源。
目前來參與鬥茶活動的茶商累計達到八萬多家,組委會已成功地組建了臺灣、廈門、漳州、武夷山、汕頭、安溪、福鼎、政和、澳門、香港、雲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13個分會,每年參賽茶葉達2000多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