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我本身力氣不大,經常被老公嘲笑「肌無力」。因為我們倆談戀愛那會兒,他在我面前炫耀自己做引體向上可厲害了,讓我也試試。
結果他託著我,我都做不上去,他說我一點兒勁兒都沒用上,全是他在把我往上舉。
我是「真·力氣小」的那類人,當然了,現在帶娃帶的,我覺得我的胳膊都有肌肉輪廓了。
但我懷孕那會兒也是一直很擔心的,擔心自己力氣小,會不會生孩子的時候很費勁。
於是我當時有諮詢過醫生,我怕自己生到一半就不行了。
結果醫生打趣說道:「你有拉粑粑的力氣,就能把孩子生出來。」
雖然這話說的有點糙,但當時確實讓我心裡的大石頭落下來了。
終於到了分娩日的時候,因為在之前學習了用力方法,所以還是比較順利的。
那時候只有一個感覺,比起力氣大,技巧真的更重要。
通常,第一產程是等待宮口打開的時間段,這個階段,產婦無需用力,也不能用力,所以這個階段不需要有多大力氣。
真正要發力的是第二產程,可是即便需要用力,也要用對力,盲目用力費力還不容易把寶寶娩出。
因為第二產程中,產婦需要配合宮縮陣痛,而有意識的對腹部施壓,這種方式就是醫生和助產士口中喊的「使勁兒」。
只是這個過程中,除了依靠產婦用力外,宮縮自身的力以及胎兒無意識向外頂的力,三力並施,這樣才能讓寶寶順利娩出,如果只是產婦自己發力,那就會很難,所以,會不會用力,對分娩來講更重要。
生孩子也真不見得力氣大就沾光,因為要會利用自己的力氣。
通常進了產房上了產床之後,產婦多數是仰臥位的,待十指全開後方可準備發力。
這時候,躺在產床上,雙手抓住床兩邊的把手。
等待宮縮陣痛的到來,感受到疼痛來臨時,深呼吸;
憋住這口氣,讓它留存在胸部;
然後收住下巴,看向自己的肚臍;
最後發力,就像排便時一樣,向下方用力,當你憋不住氣的時候,就把氣吐出來;
接著再深吸一口氣,重複剛才的動作發力,如此重複直至宮縮結束。
對於會用力的產婦來說,有的經過兩三個回合的宮縮就能把寶寶分娩出來哦。
因為相對於產婦自身用力,宮縮更重要,配合宮縮用力最最重要。
也就是說那些宮縮乏力的產婦,即使自身再用力,也還是會難產。
這是千百年來總結下來的經驗。
先來說幾個錯誤用力的方式,準媽媽就明白了。
第一種:宮口沒開全就發力
急於發力,宮頸還沒有達到分娩的狀態時,發力會造成宮頸水腫,繼而更難分娩。還可能會出現裂傷,導致繼發性宮縮乏力。
如果堅持這樣不聽勸告,還可能會發生子宮脫垂等問題。
沒有耐心及忍耐力,盲目用力會讓分娩更加困難。
第二種:用力過猛
一般來說,助產士和醫生會從旁觀察並替產婦把握節奏,因為分娩時可不見得你每次用完力,胎兒就能完全出來,因為他還可能往回縮。
通常到最後關頭的時候,明明胎兒的頭部已經出現在了產道口,可是在宮縮間隙的時候又會往回縮,這時候如果還盲目用力,就會浪費掉很多力氣,而是應該聽醫生的,因為醫生能更清楚的看到胎兒頭部的情況。
所以,在宮縮間隙時不要再使勁兒了,而是應該慢慢的哈氣,像是小狗喘息一樣,這樣可以讓自己放鬆,讓會陰部得以張開。
這時候再等下一次宮縮,來臨時再發力,胎兒的一側肩膀就會先出來,宮縮間隙再次哈氣,等再一次宮縮時,最後用力,寶寶就出生了。
而這最後幾次用力,如果想著最後使勁兒大一點,就能快速娩出,那就錯了,往往會因為力度過大造成撕裂。所以還是需要循序漸進,一步步來,一次娩出一個部位,就是比較穩妥的了。
所以,不要盲目用力,欲速則不達呀。
最後再說一點,那就是關於分娩時比較尷尬的排便情況。
對於產婦來說可能比較難為情,但對於助產士和醫生來說,這是說明產婦用對力的表現,所以不要太害羞,因為他們見慣了「大場面」,不慌不忙,還會告訴你「沒關係,就是這樣」!